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具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模具工业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造船、汽车等制造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国防现代化和高端技术服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学校以本地区模具产业链为依托,围绕模具智能制造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该专业群旨在突破现有单一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等不能满足岗位对人才需求和产业高端岗位人才匮乏的问题,以适应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核心,涵盖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设计、数控技术等专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该专业群的建设与实施,有助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群优势特色专业群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首批面向中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开始进行中高职衔接企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培训教材,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专业群毕业生达兴趣小组”工作;成立“一方工作室”等6个“专业兴趣小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项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得到企业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各类院校的认可,有多名学生在省内本科、技优势二:专业群处于全国模具制造核心区,产教融合基础好我省是当今中国最主要的模具产业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全国模具产值的40%多来自我省,且模具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及设备的性能、模具加工精度、生产自动化水平和智能控制水平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模具行业全国排序前10名的企业中,我省占有5家,世界最大的模架供应商和亚洲最大的模具制造厂都在我省。同时,我省拥有模具企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位于我省核心区域,周边模具行业及其产业链极其发达。专业群与五大模具产业园良好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校企一体、项目驱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优越的产业发展区域优势和市场对高级技能模具人才的强劲需求,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精准对接模具行业的高端工作岗位的需求,推动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优势三:专业群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相关专业成立于1998年,具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专业群核心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全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和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专业,专业于2017年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工业设计实训基地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基地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和省机器人创新应用公共实训中心,“智能装备与制造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专业群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培训等功能的模具产业链所需工作岗位的培训能力。专业群师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服务能力强。专业群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专业领军人才1人、优秀教师4人、省技术能手2人、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计与制造教学团队为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群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特色一:精准对接国家级模具产业,培养产业高端技能人才专业群与模具行业优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将专业群的优势与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结合起来,为模具产业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技术支持。专业群与模具行业龙头企业越(创新)人才培养班。“校内名师”与“企业技术能手”双导师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国际化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高精、高速加工模具行业的、才。专业群建立了“基于IHK/HWK专业认证体系的模具制造师和工业设计设计师培训体索建立模具智能制造国际化教学体系,输出中国模具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专业群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进行模具智能制造领域的学历教育,探索发展短期“定制式”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本土技能人才。(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提出“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在未来10年内要完成“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主要任务。由此可见,模具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先导,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一带一路”建设都将大——模具产业的重要地位为专业群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国内现有模具生产企业3万多家电产业和3C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对于模具产业尤其是精密模具制造具有强烈的需求。模具产业越来越集中的向高档、精密智能制造方面发展,模具企业越来越趋向采用三维激——模具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高端岗位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群发轴精密加工、产品制件及模具结构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具自动上下料及智能控制、模具加工在线测量与检测、模具激光修复、模具智能生产线装调与维护等岗位。这些高端岗位知识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端模具装备行业热追的对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的建设不仅可以为高端模具行业发展输送足够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且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临的挑战——现有专业群的培养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模具行业人才的新需求。现有的单一的模具专业培养体系无法适应当今模具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密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的最新发展趋势,不能完全支撑模具专业群技能型人才培养,更无法满足模具行业高端岗位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技能水平方面的要求。要发挥专业群的优势和特色,专业群不是简单的专业业已有的优势,又要整合各个专业现有的资源。只有通过专业群搭建4个专业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课程同育人平台,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才能满足新形势——专业群师资水平与智能时代模具技术发展的新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现有专业群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仍有待完善。如何建设能够持续发的技术难题,需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而专业群目前所拥有的校内实训室、教学资源库和人才培(一)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作为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装备,模具制造的上游涉及原料生产与加工模具的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中游为模具设计、制造及其延伸的制件(塑件、冲压件、压铸件等)道交通等多个产业。从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角度出发,聚焦支柱产业,在多年专业调由下向上沿产业链展开调研,着重调研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大环境下传统岗位的进行分析归纳,产业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工业设计专业主要服务于下游的汽车、电子、通信等企业,对接工业制品外形与结构需求是模具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推动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如随着汽车轻量化进程的加快,塑料制件和新的轻型材料将大量应用于汽车行加工企业,对接模具设计、模具精密制造、模具精密测、模具标准化、模具企业信息化管日益向精密化、复杂化、多功能化发展,模具CAD/CAM/CAE技术已普遍应备、铣削与电加工复合设备、自动抛光技术、激光越普及;在服务层面,模具企业除为制件制造企业生产息技术,有一定智能制造基础,会设计、精制造、懂管数控技术专业服务于上游数控设备企业、中游模具制造及下游产品制造企业,对接数模具向微米级精密模具的变化,模具及其下游产业急需设备制造商为其提供高端数字化精等)生产企业、上游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下游产品制造企业,对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机产、装配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已成为企业标配。随着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机。分别对接于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各个节点,所面向的高端岗位群应具备智能制造产业链高端岗位的技术技能技人才应为具备多种能力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具产品的追求,模具制造具行业“从依靠经验设计到数字化制造再到仿真的专业化工在各专业原有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关注国际先进模具技术,服务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高端岗位,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模具及相关产业制造岗位,以传承工匠精神为导向,德技并修,培养掌握先进设计方法、智能制造技术、精密测量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德艺双馨,能胜任精密模具产品设计与加工、模具精密测量、模具及产品制件智能产线装调与维修、高端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精密模具修复,以及优化模具产业链相关产品外形与结构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毕业生工作3~5年后主要面向的岗位:产品结构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多轴数(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依据各专业在模具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功能等要素的逻辑关系组建,所涵盖的4个专业均属于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基础相近。工业设计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别明确提出培养“懂模具的结构设计员”和“会模具精密加工”的此,专业群有共同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师资、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以制件(塑件/冲压件/压铸件)生产周期的典型环节为研究对象,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则更加明晰,如图3所示。在专业群共享的模具、智能制造等相关培养模块支撑下,工业设计专业立足于制件设计岗位,能够利用所掌握的模具相关知识优化制品结构和外形,使之利于后续的生产制造;并对模具供应商提出要求并验收交付的模具产品。模具设计与够利用所掌握的模具CAD/CAE/CAM技术、信息化管理知识,以及模具制造智能产线等相关技术,设计制件所用的模具及其制造工艺,优化生产过程;并对模具产品的售前与售后展开服务。数控技术专业一方面为模具后续加工进行设备选型,以及其后的设备制造技术制定工艺并操作多轴机床及其它精零件,为模具制造服务;工业技器人技术专业则为模具和制生产服务,提供智能设备选型和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生产维护、保养和二次开发等岗位。可以看出,在制件生产周期环相扣,既各有重点,又相互交叉、融通,共同服务于模具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核心组群一方面契合模具制造产业于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有利于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模具产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利益共享的校企命运共同体1个。校企共同研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试点“1+X”证书;联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编写新形态教材12部,其中2部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校企共建面向产业链融合型岗位的专业群核心课程3-6个;形成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引进1~2名产业领军人才作为专业群兼职带头人;培养25名具备产业能力的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大师名匠5人以上。校企新建6个、完善8个实训平台,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期,开展各类服务项目100项以上,服务到款额500万元以上;培训10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参与“一带一路”智能制造类留学生人才培养。(二)具体目标1.建立“产教融合、分向定岗、能力递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区域对金属3D打印模具技术等高端岗位人才需求,与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班和“卓越技师创新班”工作;校企联合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个以上,形成责任构建专业群职业等级证书培养体系。按照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计划确定专业群关联的职业等级名称、等级和培养要求,融入国家行业标准、国际知名企业技术标准和2.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助力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平“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要求,建立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平台课程;校企共建面向产业链融合岗位的专业群核心课程3~6个,分为模具信息化、数字化、模具加工精细化、智能化4个模块;编写适分析及结构优化等课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成为校企培养相关人才的规范,助力产引进和培养在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1人以上;建立专业骨干名匠5名以上兼职任教。教学团队建设4.建设国内一流的教学软硬条件,为培养产业高端人才提供保障依托“协同育人中心”、“现代学徒制”等项目,校企合作开发符合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共建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包含模具产业发展“一高四化”的内容;校企共建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承办技能竞赛”六位一体的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新建模具金属3D打印加工实训室、模具在线精密测量实训室等6个研究实训平台,完善模具激光加工实训室、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等8间实训室;联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省级考核管理中心;校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培养的专业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1个;新建智能制造单元控5.建设多元平台,服务模具产业转型升级模技术”、“模具智能制造单元加工”、“快速成型技术”、“模具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设计、智能产线调试等方面,开展培训与生产性服务;依托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省级考核管理中心,开展数控车铣、模具制造工、工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建设期,专业群面向企业开展各类服务项目100四、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专业群校企合作“243”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实施“产教融合、分向定岗、能力递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种培养方式;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的证书内容融入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学分制”改革。(1)完善专业群校企合作“243”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智能制造产业学院2个校企合作组织;完善作工作运行机制、互惠共赢机制、沟通交流机制、激励保障机制4个运行机制;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师资共建制度、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制度3个保障制度。通过以上措1个。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依托专业群“面向智能制造的VR/AR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团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以轻资产重人力、资产技术密集型两个合作类上,以具体项目开发为抓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2)实施“产教融合、分向定岗、能力递进、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适高精模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才培养模式如图4所示。入学时按照专业群大类招生,第一学年进行专业群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企业提出岗位需求和提供岗位认知见习机会,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认知实习,提出初步的专业发展定位;第二学年根据学生选择的培养方向,通过专业群方向平台课程进行专业方向能力培养(工业设计、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企业提供短期轮岗实习岗学生个性化发展选修,下学期通过“双选会”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专业群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企业和学生需求,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等载体,实施基于真实图4专业群“产教融合、分向定岗、能力递进、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专业群职业等级证书培养体系按照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计划,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1+X”证书培养体系,构建“1+X”高端人才培(4)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改革专业群在“1+X”证书培养体系下,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在学习空间和时间变化下进行。首先,根据专业群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专业群课程资源源;其次,建立由学生自主选课的制度、机制、平台和“选课地理图”,在此基础上,改革学生的考主干核心课程在“1+X”证书制度下,建立“1”和“X”学分积累和互通、互认制度,建立专业群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同时,按照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模具专业群职业教育等级框架(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建设面向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高端岗位,校企合作,建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实施“平台共享、技术专攻、跨界融合、突出智能”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研制适应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高端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开发可供校、企双方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源包;共同开发系列仿真实训软件20款;专业课分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工匠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1)面向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企业原有岗位的职业内容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岗位职业能力也随之变化,相应专业等方面入手,校企共同研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企业内部智能制造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培门或行业认定,作为国内高职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群人才标准加以推广放实施。X平台共享。分析和归类专业群各专业基础课,并根据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岗位要求对课程进行优化重组;以课程群的形式组成专业群平台课,与创新创业、通识课和职业资格培训等专业人文素质平台课,共同组成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行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技术专攻。专业群中各专业有自己明确的培养方向,依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与产业到术有专攻,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包括装备、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与互联网三大开放形课程群,学生根据爱好和个人职业的特色课程,如数控专业开设“模具产品CAE分析及结构优化等。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岗位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智能。专业群增设智能制造基础、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等智能制造课程等选修课,为专业群所有学生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学习平台。专业特色课模块中的课程均基于智与企业合作,对产业链岗位群,尤其对高端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度解析,对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重构课程内容,重新制定部分专业群共享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全部产业链高端岗位课的课程标准(见表3)。表3专业群课程标准建设规划表制制定原因/依据课程重构/新材料、行业标准新开课/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工艺、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技术、行业标准新开课/新工艺、行业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材料模具结构认知智能制造基础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产品CAE及结构优化模具3D打印技术模具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具五轴精密加工模具精密测量注塑/冲压/压铸生产线装调与维护激光加工机器人技术课程类别制造类共享课制造类共享课智能技术类共享课智能技术类共享课智能技术类共享课专业特色课专业特色课专业特色课专业特色课专业特色课专业特色课专业特色课序号9书证融通,探索“1+X”证书人才培养新办法。按照模具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类业资证书的培训,并以专业群的形式加以培养,学生可跨专业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与理工作有关要求,在国家现有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针对新兴岗位与企业合作研制合理可行的模具智能制造相关岗位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开发“数控设备装调、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智能制造”等领域相关的技能资格证培训用资源包7个(见表4)。将认证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对专业群课程进行重构,建立“产业链(专业群)通识技能—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特定岗位技能”三级体系,形成通识资格鉴定培训起示范作用。表4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包列表序号序号资源包名称内容1数控五轴加工技术多轴加工工艺分析、工序设计、工艺参数调整、机床操作等2精密测量技术在线检测方法、2D及3D检测,精密检测设备操作等33D反求与3D打印技术应用方法、3D材料、工艺设计、设备操作等4模具智能制造系统系统组成、使用方法、实践应用5数控装调与维修数控控制系统软、硬件,以及机床本体、电气及PLC系统的装调与维修6机器人装调与维修机器人控制系统软、硬件,以及机床本体、电气及PLC系统维修7产线维护与保养冲压、注塑,以及电极和模具本身自动化产线的维护与保养根据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模块的学习可获得技能证书和相应学分,参加技能培训取得证书可免修相关课程取得相应学分,所获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学历证书。利用二课堂、培训、线上教学等搭建多元学习路径,建立模块化教学,实现学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形成育训结合的育人机制,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经历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长期有效,以此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接立德树人,分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每门课程进行解构,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重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课义核心价值观分阶段融入专业课教学。一年级,在专业群共享技术平台课中,主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核心,如在“机械制图”“模具结构认知”“金工实习”等课程教学中,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工程标准意识,以及初步职业道德知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二年级,通过专业方向课和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将素质教育与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培养,以及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自律意识等方面的三年级,通过与产业对接的岗位课程任务和顶岗实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我完善能力,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分级推进”建设如图6所示。(2)实训教学软件建设(3)基于VR/AR技术,建设智慧型模具智能制造教学资源库的、开放共享的国家级模具智能制造教学资源库。依托学校“面向智能制造的VR/AR应用R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采用VR/AR技术,着重建设以微课、虚拟教学等形式呈现的“多轴模具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制件塑压成型机器人生产线”等教学资源。(三)教材与教法改革学结合教材15部;共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用教材12部。教学中全面推广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探索VR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推进“课堂(1)校企共编多层次、多类型教材模具智能制造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融入模具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开发适应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工学结合教材15部(见表6);基于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12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形(2)探索与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工艺,以及不适合新手操作的精密设备和学校无法引进的大型、高端生产线(如精密模具测量、汽车覆盖件冲压产线等)的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基于VR/AR虚拟技术的课件,将现实与虚拟越技师创新班”,学员从专业群二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每班人数不超过20人。主要开设“高精与高速模具设计、智能制造及智能控制”等相关课程,与部分专业课实行学分互认制。通过“卓越创新班”培养,学生既有本专业的功底,又具有跨领域能力,为高端复合(3)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教学针对模具产业链企业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能力和推动现代学徒制及“1+X”的教学需求,设计开发模具专业群与不同岗位职业能力对应的教学模块,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实行学分制与不同模块(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师资队伍。在着力培养校内专业群带头人的基础上,重点引进1~2名行业有权威的校外兼培养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25名;引进2名以上全国技术能手,校企合力将其培养为技术技专业群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达到国家级高职教育教学团队水平。(1)引进与培养专业群带头人,引领专业群教学团队发展制定校外专业群带头人遴选和培养计划,从智能制造企业聘请在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群兼职带头人。通过采取国内国际培训、交流学习、企业研修等方技术和发展方向,引(2)培养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群教学团队的技术服务能力制订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实施教师下企业轮训制度。引进并分下企业轮训制度,会贯通;参与技术改造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具备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3)实施“技能大师”培养工程,推动专业群教学团队专业技能提升”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卓越技能的技能大师。引进2名以上全(4)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打造专兼结合的高团队实施产业教授政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大师名匠10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50名。以客座教授、课程主讲教师、项目教师、现场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各种角色开展工作。行业企业领军人才主要起引领专业群的发展方向作用;大师名匠起到技能攻关、带徒传艺、服务于学生技能竞赛等作用。而一般(五)实践教学基地整合优化专业群实训室,建立共享实训室和模块化实训室平台;新建和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提升服务能力;校企共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1)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共享依据“产教融合、分向定岗、能力递进、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以“群共享”“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建设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承办技能竞赛”六位一体的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优质资实行开放共享管理,服务于专业群的实训。。(2)校企共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围绕模具智能制造岗位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与东产业园构建协训实训基地,共建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用于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以及校企科研合作等。另。(六)技术技能平台与政府、企业等联合组建协同培育人才培养平台,与企业、研究所组建省级工程技术技术技能平台,一路”沿线国家建立“3D打印创新工作坊”。(1)组建协同育人平台,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组成产学研联盟,构建协同培育人才培养平台。与产业园企业、模具协会共同成立模和企业员工培训;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2)共建创新及技术研究平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与模具协会共同建立省级现代模具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于高端模具智能制造和模具修复的技术开发等;与企业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博士创新工作室。进行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发,转化科研成果,配合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改良、开发产品等,同时为广大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条件等。提升专业群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另外,与特许科技学院建立产品设计创客中心,对学生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宣传、资金和技术上(3)共建师资培训及技术服务平台,拓宽培训渠道及社会服务领域与机械研究所构建五轴加工技术应用中心,用于五轴加工的师资培训及社会、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合作企业共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中心,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技能(4)组建大师和名师工作室,拓宽高技能人才成才之路宽高技能人才成才之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5)建立海外服务平台,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3D打印创创新工作坊”1个,用于培训国外学生和企业员工,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七)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工作;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设一家模具(1)对接产业和社会需求,开展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加强与模具工业协会、机械行业协会的紧密联系,将协会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势与专业的教育资源优势进行融合,不断扩大培训和鉴定的服务范围。结合模具制造类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员工提供岗位培训、技术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等服务;为社会待岗人员及欠发达地区提供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产品设计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技术等项目培训。依托实训基地具备的模具制造工、车工(初、中、高级、技师)、铣工(初、中、高级、技师)的鉴定资质,为校内外兄弟院校和企业提供以上职业(2)产教融合,开展科研及技术攻关服务通过专业群教师挂职实践锻炼工作站,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以专家、名师、教授、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协助完成产品技术改进和创新,突出在新技术应用创新和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工位调整安排
- 电影产业园租赁合同
- 珠宝行业合同归档方案
- 危险品事故应急法规
- 校园道路铺设工程合同
- 水产加工鱼塘施工合同模板
- 建筑绿化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商业综合体合同
-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建筑智能化交货期承诺书范本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大数据处理服务合同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数学试题
- 三年级体育下册 前滚翻(水平二)说课稿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八年级(上)质检科学试卷(12月份)
- GB/T 44653-2024六氟化硫(SF6)气体的现场循环再利用导则
- 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化学清洗方案(HCL)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 积极准备迎战月考 课件高一上学期备战月考主题班会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5 Into the Unknown Understanding ideas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