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读准“蚕、昼、耘”;通过课下注释、看图片的方法,理解“白满川”“耕耘”的意思,并通过观察“耒”字的演变,了解含有“耒”旁的字与农具、农活有关,正确书写“耘”字。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诗,读出节奏,读出乡村的美景及诗人对乡村人民的赞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达到熟读成诵。3.通过联系课下注释、以诗解诗的方法,体会古诗内容。4.通过抓关键词、调动感官、丰富细节的方法想象画面,感受诗句意境。5.通过对比古诗异同,了解诗句写法,并体会诗人对田园初夏美景的赞美、对乡村人民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6.产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主动积累的习惯。【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2.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意境及写法。【评价方案】通过小老师汇报、根据图片理解词义、观看字形衍变、书写等方式,关注学生识字、写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学习单“我会认”“我会写”)2.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情景渲染读等方式,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将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和感情,评价目标2。(见学习单“我会读”)通过借助课下注释、以诗解诗的方式,关注学生是否大致掌握古诗的意思,评价目标3。(见学习单“我理解”中第1题)通过抓关键词、调动感官、丰富细节展开联想的方式,关注学生是否能够体会诗句意境,评价目标4。(见学习单“我理解”中第2题)4.通过对比古诗异同、总结写法的方式,落实学生是否掌握古诗的写作方法,体会诗人情感。评价目标5。(见学习单“我理解”第3题)5.通过拓展田园诗句、鼓励课下自主搜集田园诗的方式,关注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评价目标6。(见学习单“我拓展”)【教学过程】一、飞花令游戏,导入诗题1.飞花令游戏。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900多年前的南宋时代,一起看一看诗人翁卷和范成大眼中、笔下的乡村。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处理字词,初读感知1.处理字词(落实目标1)(1)屏显:蚕桑昼夜耘田耕织指名读词,纠正字音。(2)解释词义:白满川(借助图片)蚕桑昼童孙(3)深究字义、指导书写:①出示:耕耘有什么特点?(都有耒部)出示农具图片,它的本义是指一种形状像叉的农具,用来翻土。后来经金文、小篆等演变,成为现在看到楷体字。所以含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都与农具有关。②指导书写“耘”字、书写两个,互评。2.读通古诗(落实目标2)(1)出示《乡村四月》,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出示节奏,师生合作读。(3)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指名读。(4)齐读,男生一首,女生一首。3.初读感知这两首都是写什么的?(乡下的人、景/田园生活的)对,像这样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农居生活的诗,就叫做田园诗。三、结合注释,读懂古诗(落实目标3)1.出示《乡村四月》,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个地方?指名回答。(1)点拨:①题目“四月”,是农历四月,春末夏初时节。②雨如烟:雨下得细而密,如烟似雾。③了:结束。(诗句大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2)小结: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2.《四时田园杂兴》(1)点拨:①各当家:各自忙着自己份内的事。②傍:靠近。③桑阴:桑树阴凉处。(诗句大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过渡:都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我们借助注释读懂了诗句的意思还不够,还要把它读活,读成一幅画。我们先来看《乡村四月》的前两句。展开联想、读活古诗(落实目标4)《乡村四月》(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1.勾勒画面屏显诗的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指名读。师:都来读一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描绘的画上都画了什么?(山原、川、子规、雨)2.展开想象这些景物只能使我们大致勾勒出画面的框架。但,还不美。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及点拨:①绿遍山原想象到处都是绿色。小结:通过抓关键词来想象画面,这真是一个好办法!②白满川:当太阳光照射在水面上,你仿佛看到——?③古人云:“子规声啼农事忙”,它好像在说——?④雨如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此时的江南正值梅雨时节,那细雨悄悄地来了,像牛毛,像——(细针),它轻轻地落在我们的脸上,手上,感觉——(凉凉的),雨就这样斜斜地织着,密密地飘着,这就是——雨如烟。小结:是啊,调动各种感官,也能帮助我们想象画面。3.谁能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完整的说一说?指名说,然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并按照右边的标准评一评。4.情境渲染朗读(播放图片、音乐)四月的乡村,山原绿意盎然,到处翠色欲流,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再加上稻田里波光粼粼,一片亮白,美不胜收,这就是——读四月的乡村,子规声声吟唱,处处鸟鸣山幽,或即或离,若隐若现,再加上空中细雨朦胧,如烟似雾,宛若仙境,这就是——读四月的乡村,如诗如画,诗人一路欣赏田园风光,一路采撷田园清香,走着走着也不禁陶醉其中,声声吟诵起来——读5.小结:这样的景致,这样的风光,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美(板书:景美)。那身处其中的诗人,对这片田园风光也是充满了——喜爱(板书:喜爱)。刚才,我们结合关键词、调动各种感官展开想象(板书:展开想象),不仅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图,还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落实目标5)(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乡村里的人们在做什么呢?(指名用诗句回答)2.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说说乡村里的人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非常忙碌,非常勤劳)3.四月的乡村,人们虽然辛苦而忙碌,但他们的心情却是——(高兴的、愉快的)。为什么?4.假如你就是诗人,你的眼前就是这样美的景致,就是这样的农忙场面,就是这样勤劳而乐观的村民,你会说——。(板书:赞美、向往)(落实目标5)5.这让我们带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带着对乡村人们的赞美,读一读这首诗。齐读。过渡:诗人翁卷赞美四月的乡村景色美而且“闲人少”,那除了蚕桑与插田,人们还要忙些什么呢?除了大人忙,还有谁也在忙呢?正巧,与翁卷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范成大给出了我们非常好的答案。五、以诗解诗、丰富理解(落实目标3)1.自己读一读《田时田园杂兴》,看看能不能回答老师的这两个问题。2.解决问题一“还忙什么”:(1)耘田(耕地)、绩麻(搓麻)、耕织(耕地和纺织)、种瓜……并用“才了……又……”说一说。(2)耘田绩麻也好,耕织种瓜也罢,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各尽所能,做着自己份内的事。这就是——(齐读“村庄儿女各当家”),所以乡村四月——闲人少。这是对乡村里的人们一个概括的描写。(板书:概写)3.解决问题二“还有谁在忙”:(1)指名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描述)点拨:为了说得更具体,你可以用上一系列连贯的动词,看谁能说得连贯,说得有趣。(3)小结:想象细节,也能帮助我们丰富画面。(4)体会特写作用:在以往,我们学过了许多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古诗,你能回忆起哪首?出示相关诗句,读一读,想想诗人抓住了童孙“学种瓜”这一细节,是为什么呢?诗人想表现什么?(连儿童都这样勤劳,乡村里的其他人更勤劳了)小结:诗人选取了童孙学种瓜这个细节进行特写,使得我们更能感受到乡村人们的勤劳(板书:特写)。可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啊!齐读全诗。4.总结:我们刚才通过品读《田时田园杂兴》,就更好地理解了《乡村四月》中的“闲人少”,这种选取类型相似的诗帮助理解的方法,我们叫它“以诗解诗”(板书:以诗解诗)。六、比较异同,拓展延伸:(落实目标6)1.屏显两首诗,刚才我们用展开想象、以诗解诗的方法,读懂了古诗,也读活了古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乡村四月》是先写景,再写人;而《四时田园杂兴》是全部写人,概写与特定相结合)2.虽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什么?(对乡村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拓展: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以田园为主题的诗歌创作不胜枚举。比如写田园清新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写田园优美的: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写田园静谧的: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写田园忙碌的: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写田园丰收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回归:无论哪种写法,无论哪个角度,诗人对田园的热爱与向往是不变的。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诵读田园诗,感受田园的无限风光,感受田园人们的勤劳质朴,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朗读能力,并且在日常中积累了许多古诗。但古诗对与学生来说,诗的学习还流于朗读与背诵,对诗意的理解难度较大,就诗句来想象画面的能力较弱,学生虽能大致读懂诗句,但是对还没有较为系统的接触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除指导诵读外,还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诗句描绘的画面、诗人表达的情感。另外,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步骤也应有所体现。《古诗两首》测评效果分析在本课教学后,我通过三个题对学生进行了测评,两道题是就古诗朗读与理解而设计,最后一道道题是就古诗的写作手法和诗人表达情感而设计。就学生的作答来看,学生对这古诗中字音与理解来看,掌握的较好,没有错误。但是就古诗的写法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来看,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扎实。个别学生对诗人对乡村的喜爱、赞美与向往之表理解还比较肤浅,没有深入进去,导致答得不完整。教材分析《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中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选择这两首古诗一起教学,原因有二:一是二者都为古诗,且作者都为南宋时期诗人,所描绘乡村场景有许多共同之处;二是二者虽是同写乡村,却写法不同,角度不同,有利于使用对比教学。《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评测练习班级姓名选一选、填一填:yún蚕桑(cānsāngchánshāng)昼夜(zhòuzòu)耕()2.连一连:昼小孩子童孙种桑养蚕白满川夜晚蚕桑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做一做:这两首诗中,既写景又写人的是《》,通篇写人们劳动场面的是《》,但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的情感。《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小学古诗,乍看十分简单,但,就因为它是语言的精华,知识、情感的蕴酿非常丰厚,要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两首诗的学习,并加以对比,体会诗句的内容与诗人表达的情感。《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着重写人,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而《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古诗中第二首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通篇写人,反应出人们的勤劳。在教学中,我按照“读通——读懂——读活”的教学思路,首先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帮助学生把诗读通,初步感知;随后,学生小组合作,感知古诗大意思,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再次,和学生一起感知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乡村人们的勤劳,感悟诗人对乡村的喜爱、赞美与向往,并将学习古诗的方法渗透其中。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闲人少”有机串联了两首古诗,并且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感知古诗描绘的画面。同时,学习古诗的步骤与方法体现得也较为充分。但课中仍存在不足:首先是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尤其是理解诗句意思的环节,用时较多。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充不够。对于作者,仅仅只是停留在程序上的介绍,学生们的印象不深。在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也缺少对同学们积累古诗的引导,没有起到“一节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的作用。另外,也使我意识到,教师语言的行云流水并不代表入情入境,我的课堂用语少了那份诗歌所应具备的“款款深情”,有时觉得它只是一个过程,毫无美感和凝练可言,现在想来,这样的“桥”又怎能使学生走向美的享受呢?的确,颇感惭愧。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次历练一点进步。我认识到:课,不仅仅靠课堂来积累,它的精美来至于长期的沉淀。所以,加强自身修养,将成为我的重要课题。课标分析【课标表述】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