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六)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六)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六)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六)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题(六)

原仓|J2023-02-0909:20•地理私塾馆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N«甲乙

;平均洪水位

///✓//✓/✓/

"〃〃/////////

,//〃〃/平均枯水位✓✓✓

"〃/〃/〃:刀/,/✓/,/✓/,/,✓,//✓”//,//,✓//✓

,,〃〃〃〃〃//>///✓//////✓/✓✓///

,〃〃/〃〃〃〃/✓//✓///////////✓✓

,〃〃〃/〃〃OOO«/✓//✓/✓////✓✓/✓

,〃/〃/〃〃“//%-

---MZ//Z//////

.......

〜〜〜

〜〜〜〜

[zv―k一—.

poo。]

图图_____、

例例:工工:沉积岩层沉积物

1.依据图示信息推测()

A.甲处一定是凸岸,乙处一定是凹岸B.甲处侵蚀严重,乙处堆积

严重

C.甲处河水较深,乙处河水较浅D.该河流可能自东向西流

2.图中河流位于()

A.断裂带B.向斜谷地C.背斜谷地D.断陷盆地

3.图中①②③④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

多次崩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

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

大于100米,底部多与地下河相连接。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

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F河阶段天坑阶段

4.天坑形成与演化的“地下河阶段”发育条件是()

①背斜构造发育②岩层裂隙发育③石灰岩层厚度小④降水量丰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天坑形成过程中,流水对崩塌堆积物的主要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6.一科考队员某日在天坑内发现自己的影子踩在脚底下,据此推测

该天坑可能位于()

A.广西或云南B.云南或贵州C.广西或福建D.广东或贵州

下图为2020年12月29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

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城市中,吹偏南风的是()

A.海口B.上海C.成都D.北京

8.图中四城市中,风力较大且体感寒冷的是()

A.海口B.上海C.成都D.北京

材料一:地质勘探队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

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

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地点ABC

海拔450520450

某沉积岩埋藏

170140160

深度(米)

材料二:科考队又对另一地沿下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

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

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观测点海拔(・)440「71500526500500

的务岩层abcdcbc

9.据材料一回答,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

是()

A.向斜,盆地,地下水B.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C.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D.向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10.据材料二回答图中乙处地貌的成因()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

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

岩层被破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沿110°E经线地形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花岗岩图片麻岩‘忽砂页岩日泥岩

国砂砾岩国断层—第四纪沉积物

11.关于甲地岩石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气孔B.质地坚硬C.有层理构造D.含有化石

12.图中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岩层上升,风力侵蚀B.岩层挤压下弯,风力沉积

C.岩层下沉,流水沉积D.岩层挤压上弯,流水侵蚀

上海常住人口稳定在2400万,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

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此后

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5-2019年上海常住人I」数也统计

求住人口(万人)—581(万人)

ItOO20

13.导致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环境质量下降B.食品价格大增

C.产业转型升级D.交通拥堵加重

14.上海市减少的常住人口主要为外来人口,且外来常住人口多流

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

该区域。在前期论证阶段,助手为公司总经理找来该城市地租等值

线图和其它相关地图。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及“各类土

地利用付租能力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某城市等地和我分布囹各类土地利用付和能力统计表

与市中心、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元/m?)

距离(km)商业住宅工业

01206018

1604515

203012

30159

4006

5003

6000

15.该助手除了找城市地租等值线图以外,最应该找来的是()

A.地形分布图B.人口密度图C.河流分布图D.行政区划图

16.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

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地形条件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

17.该城市商业区外缘距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A.0.8千米B.1.33千米C.2.8千米D.3千米

喀喇昆仑山北麓分布着龙木错(5002米)、松木希错(5045米)等

多个因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形成的内陆湖泊(下图)。龙木错东侧

分布着多达百条砂砾质古湖岸线,其中最高湖岸线海拔为5150-

5160米。历史上龙木错和松木希错曾同属一个大湖,分离后龙木错

湖面下降速度较松木希错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导致龙木错和松木希错湖泊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气候趋于暖湿B.地壳抬升,气候趋于冷干

C.地壳下降,气候趋于冷干D.地壳下降,气候趋于暖湿

19.在龙木错东侧任一条砂砾质古湖岸线的形成过程中,湖泊面积

()

A.扩大B.缩小C.稳定D.反复变化

20.与松木希错相比,龙木错湖面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面积大B.降水量少C.蒸发量大D.冰雪融水补给少

古代川盐(今四川东部和重庆所产井盐)外运主要有陆路运盐(人

力背运)和水路运盐。川盐生产和外运造就了一大批盐运古镇。如

兴起于唐宋时期的西沱古镇即为水路与陆路运盐的枢纽。图中的长

江干流和清江是重要的水路运盐通道。21世纪初,长江三峡工程建

成蓄水后,对部分盐运古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8°110°

。盐运古镇■产盐地一三峡大坝....陆路古盐道t000-等高线/m

21.唐宋时期忠县井盐经西沱运往宜昌未选择长江干流水路运输,

主要考虑南侧水陆联运()

A.安全性较高B.距离较短C.成本较低D.连续性较好

22.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西沱()

A.防洪能力提高B.航运条件改善C.农耕条件优化D.旅游景观

增加

23.目前,西沱古镇的发展定位应侧重()

A.商业贸易B.盐业化工C.文化旅游D.交通枢纽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左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⑤—

⑵左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填序号)。

⑶由左图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o

(4)试举一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左图⑤过程的影响。

⑸右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A—,B—o

(6)右图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的—最大的时期。

⑺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建坝,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

右图①还是②?,因为:。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海拔和行向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

择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某酿酒葡萄示范园进行研究。在示范园内,

科研人员选择了三个位于不同海拔的葡萄园,分别为西当(海拔约

为2047米)、斯农(海拔约为2208米)、东水(海拔约为2387

米);在同一海拔内,又分别选取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栽培的相邻

地块进行采样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图示意海拔和行向对葡

萄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影响(圆圈大小代表果粒质量的大小)。

西当斯农

15r15r

4_

3

13-3-

1212

11_

-不

1111

11.

0

110

rg1

1一_

1o1o

111213111213

横径/mm横径/mm

。东西行向;。南北行向;圆圈大小代表果选

⑴描述在海拔、行向的影响下,葡萄果实纵横径及单粒质量的特征。

⑵推测该地哪种行向栽培模式下葡萄发育较早并说明理由。

⑶有人建议在该地较高海拔地区扩大东西行向的葡萄种植规模,你

赞成吗?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6.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

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

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读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为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

洋与洋。

⑵瓦尔迪兹市为阿拉斯加南部的重要港口,也是美国降雪最多的城

市,简述其成因。

⑶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分析其使用管

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C3.B

【解析】1.由图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处平均洪水位与枯水位之

间有大量沉积物,说明甲为堆积岸,乙处附近水深较深,位于侵蚀

岸,但有可能是在地转偏行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不一定是凸岸、凹

岸;A错误;甲处堆积,形成相对平缓河岸,水深较浅,乙处侵蚀,

河岸相对陡峭,水深较深,BC错误;指北针可知河流为东西向的河

流,根据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可知,若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

影响该河流就可能是自东向西流,北半球相反,D正确。故选D。

2.图中沉积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结构,顶部岩层不连续,为外力

侵蚀,形成谷地,B错误,C正确;图中没有断层线,判断没有断层

和断裂结构,AD错误。故选C。

3.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形成时间越早,可知②早于①;沉积物为河

流形成后发育,河流发育于背斜谷上,①岩层被侵蚀后背斜谷形成,

可知岩层形成早于河流形成,①早于④;③沉积物位于④上方,形

成时间晚于④,由老到新排序为②XDXD>③。故选B。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对沉积岩来说,

一般规律是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反之则反。(2)根据岩层的接

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

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多是在

岩浆接触地附近。

4.D5.C6.A

【分析】4.天坑形成与演化的“地下河阶段”,岩层裂隙发育,大

量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沿裂隙渗入地下,通过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河,

②④正确;天坑深度大,所以溶蚀形成的地下河深度很大,这需要

厚度较大的石灰岩层,岩层水平分布并非背斜,但在重力作用下容

易崩塌,①③错误。所以选D。

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阻塞,形成崩塌大厅,流水搬运堆积

物,使崩塌大厅空间扩大,直至完全崩塌形成天坑,所以流水的主

要作用为搬运作用,不是风化、溶蚀、沉积作用,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6.科考队员某日在天坑内发现自己的影子踩在脚底下,说明该地有

太阳直射现象,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或者以南的省份。广西或

云南有北回归线穿过,A正确;贵州、福建设有被北回归线穿过,

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

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

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

7.C8.D

【解析】7.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此时成都的水平气压

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大至由东指向西,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形成东南风,因此C符合题意;读图可

知,上海、北京、海口三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在

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均形成偏北风,因此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8.从图中可以看到上海与海口位于冷锋锋前,此时仍受暖气团控制,

同时其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故排除A、B选项。成都与北京

等压线均较为密集,两城市风力均较大,但北京此时以偏北风为主,

受北方冷气团影响较为显著,明显体感寒冷,成都此时仍以偏南风

为主,相对温暖,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

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

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

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B10.C

【分析】9.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地形为山地;由某岩层埋藏深度,

可知该岩层结构上向上拱起,应是背斜,即背斜山;背斜是良好的

储油、气构造。选B正确。

10.由图不等IWJ线可知,乙处是谷地;岩层a—b—c—d由老到新,

可判断乙处是背斜构造,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

力,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选C正确。

【点睛】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外形上成山;岩层自

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背斜常是良好的储

油、气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

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成为谷地;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但是,由于向

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

为山岭。

11.B12.C

【解析】11.甲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岩石质地坚硬,

表面具有颗粒状,B选项正确。喷出型岩浆岩,典型岩石玄武岩,

表面具有气孔状,A选项错误。有层理结构和化石的应为沉积岩,C、

D选项错误。故选B。

12.从图中可以看到平原所在的地形区有断层分布,其断层方向为

断裂下陷,岩层以下沉运动为主,A选项错误。平原所在地形区为

断层结构,并非褶皱,岩层并未发生弯曲,B、D选项错误。岩层断

裂下陷后,该地黄河经过黄河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平原,C选项正

确。故选C。

【点睛】岩浆形成后由于温度降低而冷却固结形成的岩石。分为喷

出岩(火山岩)和侵入岩。侵入岩是指岩浆从软流层出发,顺着岩

层之间的裂隙上升,但是这个裂隙并没有上升到地表,最终裂隙结

束在地下深处,至此岩浆不能继续上升,只能在地下冷却凝结,形

成岩浆岩。由于岩浆的地下裂隙中,在承受四周岩石压力的情况下

冷却,所以形成的侵入岩往往具有致密坚硬的特征。

13.C14.B

【解析】13.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于

周边中小城市,外来常住人口迁离上海,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

城市,应该是上海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所致,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变为

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

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

求,外来人口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来沪常住人口减少,C

正确。环境质量下降、食品价格大增、交通拥堵加重均是导致城市

生存压力加大的原因,但不是来沪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ABD

错误。故选C。

14.①上海市经济发达,服务设施优于周边中小城市,故①错误。

②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向周

边小城市转移,说明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说明了中

小城市承接了上海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故②正确。③上海

常住外来人口向周边小城市转移,说明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故③正确。④生态环境的优劣不是影响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迁移到

周边的主要因素,故④错误。故B②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

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

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15.B16.A17.B

【解析】15.本题考查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需要便捷的交通和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除了需要知道城市地租等

值线以外还需要找来人口密度图。故选B。

16.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地租的主要因素。城市地租主要受距离市中

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影响。距离适中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

租水平越高。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

达度高,地租较高。故选A。

17.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判读。读图可知,该城市商业区外缘与

市中心的图上距离约为0.6c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

地距离2千米,计算最接近1.33千米,故选B。

18.B19.C20.D

【解析】18.由材料可知,历史上龙木错和松木希错曾同属一个大

湖,且是由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而形成,龙木错东侧分布着多达百

条砂砾质古湖岸线,其中最高湖岸线海拔为5150—5160米,高于龙

木措和松木希错的海拔。据此可推知,应是历史上气候趋于冷干,

原大湖水位下降,加之水底高处(两湖中间部分)地壳抬升,出露

地表,导致两湖分离,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湖岸线是常年稳定湖水位与湖岸的毗邻地带,古湖岸线则反映

的是历史上湖面某一相对稳定时期的湖岸线。龙木错东侧分布着多

达百条砂砾质古湖岸线,则说明历史时期,湖面水位有多次的涨落,

但是在任一条砂砾质古湖岸线的形成过程中,湖泊的水位相对稳定,

湖泊的面积也相对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由经纬度可知,龙木错和松木希错青藏高原西北部;读图可知,

两湖泊为封闭的内陆湖泊,所以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补给。

由第1题分析可知,两湖泊分离的原因之一是湖泊中间部分地壳抬

升,而龙木错位于隆升地壳的东部,位于西南季风的雨影区,降水

少,冰川积雪少;此外,读图可知,周边没有大型雪山冰川融水汇

入,龙木错湖区注入河流少于松木希错,故D正确,ABC错误。故

选Do

【点睛】湖岸线是常年稳定湖水位与湖岸的毗邻地带,古湖岸线则

反映的是历史上湖面某一相对稳定时期的湖岸线。湖泊是一个处于

变化状态的陆域水体,在其生命过程中,有扩张时期和收缩时期,

各时期延续的时间并不一样,一个湖泊的古湖岸线往往不止一条。

导致湖面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构造运动。湖区周围地壳上升,

湖面降低,岸线下移;反之,湖区周围地壳下沉,岸线上移;②气

候变化。气候变湿,入湖水量大于湖水蒸发量,湖面扩大,岸线上

移;反之,气候变干,岸线下移。

21.A22.B23.C

【解析】21.读图可知,唐宋时期忠县井盐经西沱运往宜昌未选择

长江干流水路运输,主要考虑长江干流要经过长江三峡,急流险滩

多,安全性低,而南侧水陆联运,安全性较高,A正确;距离相差

不大,B错误;南侧水陆联运,由陆运转水运,需要多次装卸货物,

成本较高,连续性较差,CD错误。故选A。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西沱位于大坝上游,

水位抬高,航道变宽,流速变缓,航运条件得到改善,但防洪能力

降低,A错误,B正确;西沱地区由于水库蓄水,可能淹没河道两侧

的耕地,水位抬高,地下水水位上升,洪涝灾害威胁较大,农耕条

件变差,C错误;部分旅游景观被淹,景观减少,D错误。故选B。

23.由材料“21世纪初,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对部分盐运古

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可知,目前西沱古镇的发展定位应侧重文

化旅游,C正确;古镇经济发展较落后,不利于商业贸易发展,盐

业受到影响,不利于盐业化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势崎岖,现代化陆

地交通不便,不是交通枢纽,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三峡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

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

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

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

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

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24.(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⑵①

⑶海上内循环

(4)地表硬化、乱砍滥伐、植树造林等,言之有理即可

(5)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6)径流量

(7)②建坝后,上游形成人工水库,对河流径流起到调节作用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过程图和地表径流过程图为背景材料,考查

水循环环节和类型、陆地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环

节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左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①水

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

下渗。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夏季东南风从海洋吹来,给我国陆地带

来丰富的水汽,属于水汽输送环节,左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

风的环节是①水汽输送。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中②为海洋上降水,③为海洋水蒸发,由

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上,叫做海上内循环。

(4)

读图可知,⑤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比如通过跨流域调水调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通过兴修水库

调节地表径流的时间分布不均;在城市化过程中,地表硬化,影响

地表水的下渗;通过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植被调节地表径流的能力下降;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调

节地表径流的能力提高。

(5)

读图可知,在ABC三种补给来看,A补给主要发生在6~10月间,是

我国降水最丰富的时期,是雨水补给;B补给形式主要发生在春季,

属于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全年都发生,在河流径流量大时

补给量较少,在河流径流量小时,补给量大,与河流径流之间具有

互补关系,属于地下水补给。

(6)

由上题可知,C补给属于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最少的时期是

地表径流量最大的时期。

(7)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建坝,建坝后

上游会形成人工蓄水水库,在洪水期时大坝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可

以削减洪峰;在枯水期时大坝可以放水补给地表径流,可以起到补

枯的作用。因此修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