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力发电图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AlessandroVolta)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反应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1.原电池概念。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判断。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学习目标活动与探究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思考]

为什么在同一稀硫酸中,锌片表面有气泡,而铜片表面上却没有呢?实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Cu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并串联一个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思考]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2.氢元素原来以什么形式存在?4.电子从何而来?电流怎么产生的?3.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2H+→H2

H2化合态工作原理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一:原电池2.原电池本质电子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

↑(还原反应)总反应:Zn+2H+=Zn2++H2↑(氧化还原反应)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工作原理3、原电池工作原理(1)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负极:电子的流出极正极:电子的流入极注:电子不会通过电解质溶液(2)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3)两电极上的反应:

正极:2H++2e-=H2

(还原反应)

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负极:较活泼的金属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石墨)等工作原理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形成条件三:形成闭合回路形成条件四: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工作原理

【课堂反馈】

1.下列哪些装置能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3)(4)(5)(6)(2)(1)H2SO4(aq)ZnFeA

√A

CuSO4(aq)ZnZnCuSO4(aq)A

ZnCuA

H2SO4(aq)ZnCA

酒精ZnCu√ZnCuCuSO4(aq)H2SO4(aq)A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课堂反馈】A3.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D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课堂反馈】

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但其中镶有两颗假牙:

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

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能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日趋严重……请你分析病情的根源……

【小设计】有下列材料:Zn片、Cu片、导线、西红柿(或其它水果),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看大家能否设计成原电池?小结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一:原电池2.原电池本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工作原理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