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三) 变异育种类作业_第1页
2023届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三) 变异育种类作业_第2页
2023届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三) 变异育种类作业_第3页
2023届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三) 变异育种类作业_第4页
2023届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三) 变异育种类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题集训(三)变异育种类突破

1.(2022•宁夏模拟)某种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基因a

纯合时,植物开白色花;有A基因存在,且基因b纯合时,植物开

红色花。现有亲本甲白花、乙红花、丙紫花植株,甲白花植株X乙红

花植株,子一代(FD表型比是紫花:白花:红花=1:2:1,丙紫花

植株自交,子一代(FD表型比是紫花:红花=3:1。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那么甲、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丙紫花植株基因型为o

⑵科研人员用X射线处理该种植物,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异。

B::1?B:2h

①X射线2X射线

处理处理

过程①X射线处理可能使B基因内部发生了,引

起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过程②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会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生改

变。

解析由题意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_,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为A_bbo(1)根据题意,甲与乙杂交,子一代紫花:白花:红花=

1:2:1,且甲为白花(aa_),乙为红花(A_bb),可判断甲的基因型

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紫花自交,子一代表型为紫花:红

花=3:1,说明丙植株中一对基因为纯合,一对基因为杂合,且红花

基因型为A_bb,故可判断丙基因型为AABb。(2)分析题图可知,过

程①X射线处理使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突变为b基因,即发生了

基因突变,其遗传信息发生改变,说明B基因内部发生了碱基的替

换、增添或缺失,引起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过程②的处理导致

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即发生了染

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该变异会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数目或排列

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⑴aaBb、AabbAABb

⑵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易位数目或排列顺序

2.(2022•厦门模拟)水稻是雌雄同花植物,花小且密集,导致杂交育

种工作繁琐复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提出“三系配套

法”,即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来培育杂交水稻,过

程如图所示。已知水稻的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

基因(R、r)共同控制,其中N和R表示可育基因,S和r表示不育基

因。只有当细胞质基因为S且细胞核基因型为rr[记为S(rr)]时,水

稻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

保持系保持系X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X恢复系恢复系

®II®

保持系雄性不育系杂交种恢复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⑴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N和不育基因S(填“是”或“不

是“)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恢复系是指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系。

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种,恢复系水稻的基因型为o

选育恢复系水稻需满足的条件有(填序号)。

①恢复能力强,结实率高②优良性状多③花期与不育系接近④

花药发达,花粉量多,易于传播⑤花期与保持系接近

⑶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系水稻,应使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进行

杂交,其杂交组合为(填序号)。

(DS(rr)XS(rr)S(rr)XN(RR)

(3)S(rr)XN(Rr)S(rr)XN(rr)

(4)通过“三系配套法”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基因型为o杂种

子代在多种性状上均优于两个纯合亲本的现象称为。利用雄

性不育系进行育种的优点是O

解析(1)N和S是细胞质基因,它们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

不是等位基因。(2)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5种,分别是N(RR)、N(Rr)、

N(rr)、S(RR)、S(Rr)0S(RR)、N(RR)与雄性不育S(rr)杂交后可使

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故恢复系水稻的基因型为S(RR)、N(RR)O

选育恢复系水稻需满足恢复能力强、结实率高,优良性状多,花期与

不育系接近,花药发达、花粉量多、易于传播等条件,①②③④正确。

⑶雄性不育系基因型为S(rr),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系水稻,应使

用雄性不育系S(rr)与N(ir)保持系进行杂交。(4)恢复系水稻的基因型

为S(RR)、N(RR),雄性不育系基因型为S(rr),故通过“三系配套

法”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基因型为S(Rr)。杂种子代在多种性状上均优

于两个纯合亲本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育种的优

点是免去育种过程中人工去雄的繁琐操作。

答案(1)不是N和S是细胞质基因,它们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⑵5S(RR)>N(RR)①②③④

⑶④

(4)S(Rr)杂种优势免去育种过程中人工去雄的繁琐操作

3.(2022•石家庄模拟)科研人员在一个野生型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

动物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突变型的雄性个体。现用C、c表示控制

突变型与野生型这一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为了研究该突变型性状的

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将此雄性个体与多只野生型雌性个体交配,Fi

中雌、雄均有50%的突变型个体且雌雄数量相当。回答下列问题:

⑴推测该突变型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判

断依据是

⑵突变型个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在一个动物种群中偶然

出现一只突变型个体,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为O

⑶科研人员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属于印记

基因(即来自一方亲本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不表达)。

科研人员从上述F1和野生型种群中选择材料,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

实验:

甲组:Fi中的突变型雌性个体X野生型雄性个体一F2全为野生型;

乙组:Fi中的突变型雄性个体X野生型雌性个体一F2中雌、雄个体

都既有突变型又有野生型。

①根据印记基因的遗传特点,推测出现上述杂交结果的原因是

②当来自父本和母本的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同时存在时,控制突变

型性状的基因均不能表达。若让Fi中突变型雌、雄个体杂交,用遗

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若让Fi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F2中出现

突变型个体的概率为o

解析(1)由于Fi中雌雄均有50%的突变型个体且雌雄数量相当,可

推知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故为常染色体遗传;又因为Fi中有

突变型个体,故突变型为显性性状,因此该突变型性状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根据题干信息”在一个动物种群中偶然出现

一只突变型个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3)①甲组亲

本的交配过程为Fi:宇Cc(突变型)xdVc(野生型)fF2:Cc(野生型)、

cc(野生型),说明C基因在子代中没有表达。乙组亲本的交配过程为

Fi:cfCc(突变型)X¥cc(野生型)fF2:Cc(突变型)、cc(野生型),说

明C基因在子代中表达。甲组与乙组区别在于C基因的来源不同,

再根据“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属于印记基因(即来自一方亲本的同

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不表达)”,可判断出来自亲代雌性

个体的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不表达,来自亲代雄性个体的

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可以表达。②若让F1中突变型雌、

雄个体杂交,具体遗传图解见答案。若让Fi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

Fi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l/2Cc、l/2cc,则能产生突变型个

体的交配组合为C?l/2Cc(突变型)义早l/2cc(野生型)、dl/2Cc(突变

型)X早l/2Cc(突变型),故F2出现突变型个体的概率为1/2X1/2X1/2

+1/2X1/2X1/4=3/16。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i雌、雄个体均有突变型:野生型=

1:1,性状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又因为突变型个体和野生

型个体的杂交后代中有突变型个体,故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2)低频性

⑶①来自亲代雄性个体的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可以表

达,来自亲代雌性个体的控制突变型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不表达

突变型突变型

雄性个沫雌性个底

CcxCc

表型突变型野生型野竺型野生型

比例I:3-

3/16

4.(2021•湖南)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的降低对

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

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阐明半矮秆

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

相关试验,如图所示。

①P9SXCTZ②P9ZXCTS③PZxS

AF.坛

F,高秆烽矮秆F,高杆峰矮秆F,高秆।半矮秆

515345964021169

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F2表型及数据分析,油菜半矮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

组合①的Fi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时雌雄配子有

种结合方式,且每种结合方式机率相等。Fi产生各种类型

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⑵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

表型及比例,分为三种类型,全为高秆的记为F3-I,高秆与半矮

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II,高秆与半矮

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IIL产生F3—I、F3

一11、F3—ID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O产生F3—III的高秆植

株基因型为(用A、a;B、b;C、C……表示基因)。用产生

F3-III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D根据杂交组合①和②,F2中高秆:半矮秆~15:1,是两对

基因独立遗传时9:3:3:1的比例变形,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均为隐性基因时

表现为半矮秆。杂交组合①的Fi为双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

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同,因此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共有4X4=

16种。(2)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秆植株自交,Fz中高秆植株

1224121

有运AABB、运AABb、运AaBB、j^AaBb、运AAbb、运Aabb、运aaBB、

2i22i.1

yzaaBb。高秆植株中正AABB、TzAABb、正AaBB、正AAbb和正aaBB

7

自交后代均为高秆,即为F3-I,比例为微;AaBb自交后代高秆:

422

半矮秆=15:1,即为F3—II,比例为正;谑Aabb、涯aaBb自交后

代高秆:半矮秆=3:1,即为F3-m,比例为错误!;综上可知,产

生F3-I、F3-II.F3-ni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7:4:4。用产生

F3—ID的高秆植株Aabb和aaBb进行杂交,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因为Aabb或aaBb产生配子时只能体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不能体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1)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为隐性基因时表现

为半矮秆16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7:4:4Aabb和aaBb否

5.(2022•蒲泽模拟)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⑴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

基因E、e和F、f控制。科研人员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

交实验,Fi的雄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

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

毛:黑身截毛=5:0:2:0。分析可知,灰身的遗传方式是

o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存在不吻合的情况,原

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

立,Fi中基因e的频率为(用分数表示)。

(2)现有果蝇的三个纯合品系:品系①含有A、B基因,品系②含A、

b基因,品系③含a、B基因。关于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有

以下三种假设,假设一: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二:有一

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三:两对基

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关基因。请以上述

品系为材料,选择两个品系设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哪一种假设成立。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根据子一代的情况作出

判断。

预测实验结果:若,则假设一成立;

若,则假设二成立;

若,则假设三成立。

解析(1)由题意可知,Fi中灰身:黑身=3:1,性状与性别无关,

故灰身为显性,且亲本相关基因型均为Ee;Fi雄性中刚毛:截毛=

1:1,雌性全为刚毛,可知F、f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雌性

产生了XF、X,两种配子,再结合亲本的表型,可知亲本相关基因型

为xFxf.XFY,且刚毛为显性,综上可知灰身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亲本的基因型为EeXFxf和EeXFY。正常情况下亲本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