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三首_第1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三首_第2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三首_第3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三首_第4页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3.古诗词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1.学习生字“德”,掌握多音字“宿”的两种读音。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1课时多媒体电脑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古诗描写的是谁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3.介绍作者: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4.写作背景: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公元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漫游吴越。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二、初读古诗。1.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2.教学生字,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宿(sù):住,过夜,夜里睡觉。多音字[句子练习:暑假我们去野营,夜宿(sù)在河边,整宿(xiǔ)都可以看到天上的星宿(xiù)。]区别字:缩渚(zhǔ):江中小块陆地。区别字:诸位堵住暮(mù):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区别字:幕布爱慕盗墓泊(bó):多音字[句子练习:湖泊(pō)的边上停泊(bó)着一艘破旧的木船。]三、明诗意。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板书: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读边理解诗意。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四、悟诗情。1.自由轻声读诗,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愁)2.他有哪些愁绪?为什么愁呢?3.诗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的愁绪的?(借景抒情)他借哪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呢?(烟雾朦胧的小洲、安静的旷野、远处的天空、清澈的江水、空中的明月、江中的月影)出示画面4.想象,假如你就是诗人孟浩然,晚上在空旷的江中,看到空旷的原野,看到孤船小洲,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孤寂与忧愁)5.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愁绪呢?默读古诗,细细地品味。一是诗人身在旅途,远离家乡,所以自然有一种乡愁。二是日暮时分,倦鸟归巢,更增添了诗人思乡的愁绪。三是野旷造成天远的感觉,使人感到乡关万里,归程辽远;又因为野旷,万籁俱寂,更使诗人觉得旅途孤寂凄凉。四是由于江水清澈,越发感觉明月近人,见明月而更加思念故乡。6.结合诗的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愁之情。)五、全诗回读、情感共鸣。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带着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想象画面(充满哀愁的语气,读出诗人孤寂伤感的心情)。六、拓展延伸。1.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2.古诗欣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3.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受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写作风格。理解词意,品味诗句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写作风格。1课时多媒体电脑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音乐与它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2.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3.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900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初学古诗,自学理解。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了。)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1.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黑云翻墨未遮山: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2.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3.学习第一句(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4.学习第二句(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4)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6)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5.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1)学生自学(2)提问考察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吗?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3)让学生说说三、四句的诗意。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悟诗意境美,文字美。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师:你们一直都是这么聪明,真正的聪明人要能说出它好在哪?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3.对仗工整。讲究押韵。4.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五、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2.品读。3.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陶醉)六、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1.师:于老师刚才已经说过了古人写诗写词是用来吟唱的,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2.师生吟唱。3.总结学习方法。(读诗——解诗——赏诗——唱诗)七、师生总结,扩展延伸。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读苏轼写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睛后雨》,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自读。教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读诗——解诗——赏诗——唱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自学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1.理解诗句的意思。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1课时多媒体课件、扇子一、情境导入。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诗人简介)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饶闲居多年。是啊,听说,上饶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4.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夜行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3.自由读。4.齐读。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2)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3)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有不懂的词意思吗?(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4.质疑一:(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同桌自由选择表演)请学生表演:(3组:农民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吟道:请女生读。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叫?(稼轩)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质疑二: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小组讨论。四、赏读,悟诗情。1.创设情境品读。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2.汇报。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3.学生汇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