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金不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1页
《得金不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2页
《得金不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得金不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得金不认》原文、解释、译文、赏析

得金不认【原典】

张知常在上庠日①,家以金十两附致于公,同舍生②因公之出,发箧(qiè)③而取之。学官集同舍检索④,因得其金。公不认,曰:“非吾金也。”同舍生至夜袖以还公,公知其贫,以半遗⑤之。前辈谓公遗人以金,人所能也。仓促得金不认,人所不能也。

【解释】

①张知常:生平资料不详。此事见载于南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卷十二“记事”,原题为“张知常不认同舍金”。其后有文云“此事播绅类能言之,而汪彦章为公碑铭不载,何耶?”汪藻(1079~1154),字彦章,德兴(今属江西)人。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崇宁二年(1103)进士。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南宋时,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②同舍生:同屋的人。③发箧(qiè):打开箱子。④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检索:搜查。⑤遗:赠送。

【译文】

张知常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家里托人带给他十两金子,同寝室的人看到张知常不在,就打开箱子,把金子拿走了。学校的官吏召集同寝室的人进行搜查,搜到了金子,张知常却说:“这不是我的金子。”同寝室的人,趁夜晚将金子放在衣袖中归还张知常,张知常知道他很贫穷,送了一半金子给他。老人家们说,张公送给人家金子的事情,常人也能做到。但是在仓促之间,不承认自己的金子,就不是人人都办得到的了。

【延伸阅读】

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意谓要写好文章关键在于养气,气盛自然文佳。然而养气的工作,却不是短时间之内能见效的,需要多年甚至于一生的投入。即便大才如孟子,也谦虚地称自己“四十始不动心”,才养成了浩然之气。当然养气不仅在于做好文章,还在于做人做事的必要修为。人品之难成,正如文章之难做,都需要艰辛的积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走得很轻松,有些人走得很沉重。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张知常大体近于“学而知之”。故事结尾说,前辈们评价张公“仓促得金不认,人所不能”,基本上道出的是实情,但却未必达到了如此的高度。学官之所以要搜查宿舍,自然是张知常回来之后,不见了金子向上汇报所致。他或许没有想到会是同学所为,也可能没有深思搜查的后果。只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拒不认金。从金子失窃,到报官,到搜查,到发现,张知常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事情不见得是在仓促中发生。当然我们如此苛求,并不影响他的品德高尚,因为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也不见得能够舍己救人。如果从传统故事的叙述模式来看,更为理想的结果或许是,连报官都不会有,更不要说实际搜查了。《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看见黄金,虽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