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压 强教学标:一、识与能:1、知压力垂直用在体表上的.2、理压强概念作用单位积上压力.3、知压强国际位时牛/米2,又叫帕卡.4、能压强式p=F/S,行简计算.5知道大和小压的方是改压力受力积的小了解它在生产、活中应用.二、程与法:1、通过实探究力的用效与哪因素关学控制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力、析能.2、在压概念学习,理比值义的法.3、通对日生活生产压强象的释,养学应用识的力.三、感、度和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回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 具:实物投影仪、橡皮泥、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g的钩码教学过程:一压力通过实物投影仪给出教材第36页的图8-1,对?,组.进行讨论,总结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它有"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用手边的铅笔作教材图8-2的实,会笔尖处比笔尾处疼,紧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这个小实验分析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给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选择实验效果最好的器材学生设计时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和点评确立统一的实验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压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完成这个简单的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设计实验,理解选用橡皮泥最好,它能够持久的记录深浅的印记.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二、压强: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用与速度做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压强的概念,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出例题1,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计算..学生动手计算例题1感悟到压...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例题2,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人对沙滩的压强是多大?指导学生考虑:"人的体重大于多少?","怎样估测鞋底的面积?",启发学生在白纸上引出鞋印,用画小方格的方法,求鞋底面积.提示学生计算人通过沙滩时对沙滩的压强只是计算单脚的面积而对于坦克却注意它是两条履带的面积.分组讨论,分割"求鞋底面积.领悟到分割求鞋底面积的方法.在讨论基础上,进行计算.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提出问题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人们是怎样根据实际需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利用压强公式得出答案.在发言过程中体会怎样将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⒈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小.⒉力定减,小增,大.四结:布业:P58 1~4板书设计: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压 强一、力()⒈垂作用物体面上力叫压力.⒉方:垂受力体表,并向受物体.⒊压作用果跟力的小和力面的大有关.二、强(p)⒈压是表压力用效的物量.⒉物单位积上到的力叫压强.⒊公:p=⒋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1帕1米2,示"每是1顿.:小.⒉力定减,小增,大.教思:§8-2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经历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3、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教学难点:1.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3.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 具:方、::,?做教材图8-6左图的示验实想然将量在璃上并提问:"水不同于固体的是它还具有流动性,那么水对阻碍它流动的杯壁有没有压强"做教材图8-6明有.:度.提问:"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怎样变化呢."做教材图8-28的演示实验,提问橡皮膜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左右两图的实验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观察现象得到初步结论.重力作用,水对杯底有压强.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领会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探究实验的步骤、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给每组学生一个微小压强计让学生自学教材的微小压强计介绍并让每个小组动手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微小压强计测量的是液体中那一部分受到的压强?微小压强计时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安排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指导学生按以下思路设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步骤,①.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的关系;②.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变化的关系.③.不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压强大小的关系.安排学生设计表格,进行指导给出正确的表格形式(如表1.强调及时记录数据.实验次数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水 盐水液面高度差/㎝液面高度/㎝1 3 朝上2 3 朝下3 3 朝侧面4 6 朝下5 9 朝下表1比较1、2、3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比较2、4、5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比较每次实验中水和盐水的数据可得:①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型管液面差能反映出来.②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型管两侧液面差就越且能从标尺刻度读出液面差是多少厘米.2.完成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时按上述思路进行个别辅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到结论.在得出规律后用它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现例如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上经常会看到人潜入海中去观看美丽的海底在电视上看到海水下面各种新奇的景色的同看到在不同深度的潜水员穿着不同有潜.因为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在深水中工作必须有特殊的保护装以,防压坏身体.介绍帕斯卡实验,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提问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该怎样计算呢?"引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分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发言解释帕斯卡实验的原因由于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超.式1.对公式进行分析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补充演示实验在上端开口下端贴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定深度红色的水橡皮膜将向外凸出将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方形玻璃鱼缸中直到管内外水面向平,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引导学生用公式来解释上面探究实验总结出来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结合公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补充演示实验用微小压强计测粗细不同但装水深度相同的两个容器底部压强.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通过例题1、例题2练习公式的应用观察演示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只要求出玻璃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向下压强也就求出了这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学习液体压强公式,观察补充演示实验,领悟实验结论.布置作业:P61 1~3板书设计:§8-2液体内部的强一、体内压强特点液体容器和侧都有强,体内向各方向有压强二、体内压强律:液体压强深度增加增大在同深度液向各方向压强等;不同体的强还它的度有系.三、体压的计公式⒈公推导:为h强p液为S为h个所力即:G=F因此有:ρShg=p,所以深度为h处液体产生的强p=h⒉:p=ρgh教学思:§8-3 连通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教 具: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教学过程:引入:思考: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面会不会平?学生猜想教师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左据可得有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布置作业:P66 1~3板书设计:§8-3 连通器1、什是连器?上部口、部连的容叫连器.2、连器的点如果通器只装种液,则体静时连器的容器液面相平.分析设想U管最部有个液片液体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面相平3、连通的应用饮闸:§8-4 大气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5、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6、了解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7、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教学难点: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教 具: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教学过程:引入: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新课教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气体也像液体一样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气是否也像液体一样在它内部存在压强呢?学生讨论并猜想思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演示课本图8—17中的四个实验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简要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思考: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2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布置作业:P73 1~4板书设计:§8-4 大气强1、大压强存在大气浸在里面物体压强大气各个向都压强.2、大压强测定托里利实验大气强的值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的压,等于1.01×105Pa3、大压强变化大气强随高度增加减小.4、活式抽机和心泵原理它们是利大气工作.工作程教学思:§8-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4、会求浮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过程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 具:矿。、。:力在?分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块的受力情况引起学生注意开动学生思维机器。1思维起动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受到重力G和持F支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重力G与支持F支是一对平衡力。F支=G。2在水面上。木块受到重力G力F力G浮力F。F浮=G。;。。3如图3所示)铁块受到重力G力F的作用。且F=G。图4所,铁块此时受到重力G、拉力F1力2三个力的作用,且F1+F2=G。③铁没中块如图5所示弹力数变小铁块此时受到重力G拉力F1′和浮力F2′三个的作用且F1′+F2′=G。)析3,4两图图4中弹簧测力计示变小,是于受到手对它向上托的。②对比分析3,5两图图5中弹簧测力计示变小,是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水对它向托的力。结论论物体漂在水面上还浸没在水物体会受到水它施加的一个向上的力。而用其它体代替水实验,可得出同样结果。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空气对它向上托的力吗?为什么热气球能在天空上飞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向上托的力)通过以上实验及分析:引浮"上调在的物理含义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入。(二)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三)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另外实验3涉及到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不仅可得出浮力的方向,同时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1)先测出物体的重力G。(2)把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3)由力的平衡知识求出浮力:F浮=G-G′。引导学生分析称重法求浮力适用的条件: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测力一般较小。加油站: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重为9.8N,浸在水中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其示数为4.9N,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多大?第一个环节中首先通过精美的图片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兴趣通过分析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受力情况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本节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通过分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情简过站新。寻。因:)乓图6根)。过渡语: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乒乓球不浮起来?""怎样才能使乒乓球浮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实验。②将瓶口放入水中或将瓶盖盖上再一次向瓶内倒水继续观察当乒乓球下积满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图7所示。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竞然浮起来啦!实验分析同样一个乒乓球在同样的瓶中出现两种不同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第一次乒乓球没有浮起,是因为乒乓球只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第二次乒乓球浮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受到水给它向下和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水给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从而引入研究的主题:观察与实验:演示实验二:课本图8-28。巧实验找浮力生的因。介绍验①两端上绷程相同橡皮的玻圆筒没水中平放置(为便于生观两橡皮选用同颜)()到什现象(皮膜陷)(b)橡膜凹说明什么(对像膜有强,而生压)(c)左图中橡皮膜凹陷程度相同为什么?(橡皮膜在水中深度相同,水对橡皮膜的压力关系是F左F力F水平0)下橡皮膜的凹陷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不同。下面橡皮膜向上凹陷得更厉害些。因为F向上>F向下,其合力F竖直=F向-F向下。合力方向竖直向上。③结论: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知识,力的合成知识分析得出:信息快报:1.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通过实验探究不仅找到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而且得出了计算浮力大小的第二种方法原因法(又叫压力差法求浮力。2.求浮力的方法二:原因法(压力差法)公式:F浮=F向上-F向下。3.适用条件:形状规则的圆柱体、正方体等。且。:示、B,C、D在容器上的物体。向容器内倒入一些水,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物体A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2)物体B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3)物体C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4)物体D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第二个环节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片面的或错误的观念通过教师演示乒乓球上浮与不上浮的两次实验引入研究主题又通过直观明了的橡皮膜凹陷实验学生容易理解这样设计馈。小求。?、则的物体如何求其浮力的大小呢?有没有一种求浮力普遍适用的方法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前面七章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探究能力已逐步提高探究活动的层次也逐步提高教材将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系统规范、难度大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探究要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方度h重G物,质量m物度积V积V。实。::否))(G物什数G(F浮-′)实验要求:①分组实验时物体要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侧壁。②弹簧测力计的挂物钩不能浸入水中。③读数时,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④各小组密切配合,要及时记录,及时分析结论。进行实验:实验1力。验2结。验3力。验3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m。验4:体积不同的两块橡皮泥,浸入水中相同体积时,所受浮力相同,F浮与V物无关。实验5数G在力F浮明F浮与V物无关。浮力大小到底与物体的哪部分体积有关呢?再观察。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那部分体积有关。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F浮与V排有关!实验6体明F浮与ρ液有关。实验记录表格:猜想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因素比较条件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排和液体的密度ρ液有关。至此学生已经得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2.公式F浮=G排=液V。V在度h力G物、物体质量m物、物体密ρ物、体体积V等无关。3.适用围:液、气。是计浮力遍适用公式。4.公式各物体的单:F浮;ρ液--Kg/m3; g;V排--m3;1.游泳时,人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人越深,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这是为什么?2.质量为7.9Kg的铁块沉在水底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铁=79×103kg/m3)3.有一个桥墩在河水中的体积为400m3,则河水对桥墩的浮力是多少?布置作业:P79 1~4板书设计:§8-5 探究─影浮力小的素一、识浮: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公式F浮=F向上F向下。2、阿基米德原理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②公式F浮G液。。法1:F浮-G。2法:F浮=F上-F。3法:F浮=G液。:§8-6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制造"孔明灯"和"浮沉子",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制造"孔明灯"和"浮沉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 具:模;各30底部已剪去)30个;橡皮泥30个;玻璃水槽30;土豆30个;白萝卜30;泡沫塑料块30个、石块30个;量筒30个;密度计30;:课1.节日什)2.体育活动中使用的热气球,时而升空、时而下降,它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呢?(幻灯片)3.用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在水面上航行呢?(出示幻灯片)这些都是人们巧妙地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新课教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浸在水中的木块、铁块都要受到水对它们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一样吗?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用手把木块和铁块都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做一做(1)物体的上浮和下沉都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重力、浮力)(4)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是只有重力作用的结果?还是只有浮力作用的结果?还是由于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浮力的合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如果F浮<G合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竖直向下物体向下运动,称之为下沉。如果F浮=G二力平衡,合力为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任何深度的地方,称之为悬浮。如果F浮>G合力与方,向体动我们为。如果F浮=G上的最在,态浮。引生小论发。(1)改?(2)??(3)大小改变了吗?二者大小关系怎样?(4)当露出水面之后,物体不断上升,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小,浮力F浮也减小,当减小到F浮G,物体就静止地漂浮在水面上。(5)悬浮和漂浮都满足F浮=的?液。是是?件力 时V排V物F液排物物度F浮<G下沉 ρ液ρ物下沉F浮=G悬浮 ρ液ρ物悬浮F浮>G上浮 ρ液ρ物上浮强调如果不知道重力和浮力大小的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这是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巩固新知把铁块放在水中时,铁块将实验探究:怎样使密度大于水的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呢?师:在上面的题目中:由于铁的密度ρ铁>ρ水,所以铁块在水中下沉.而有趣的是用钢铁制造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航行更有趣的是用钢铁制成的潜水艇不但能象轮船一样在水面上航行,还能在水中随意地时而潜入水下,时而浮出水,这是为什么?思考: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那么就通过实验解开其的秘密吧!同学们桌上器材:牙膏皮、土豆、白萝卜、泡沫塑料块、石块、橡皮泥、水槽等;牙膏皮、土豆、白萝卜、石块、橡皮泥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放在水中都要下;能不能想办法使它们浮在水面?分组讨,设计实,做实,各组说明各自的方?实验回放学生实:牙膏皮做成空心的能浮在水面上;橡皮泥做成空心,也能浮在水面上;土豆、白萝卜挖成空心的,也能浮在水面上;石块放在泡沫塑料块上,它们也能浮在水面上!你的发现是1、两次牙膏袋所受的重力G甲和G乙的大小关系是:GG乙。2、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乙。3、两次所受浮力F甲浮和F乙浮的大小关系是:F乙浮。强调:以上这些事例说明,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把它做成空心,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最早的轮船利用密度小与水的木材做成木筏,在水里漂浮,承载的人和物少;后来把木材挖成空,做成小木,能承载更都的人和物现代的巨大轮,甚至航空母舰是把钢铁做成空,利用增大排水体积的方,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屏幕展示画:(木筏、小木船、巨轮、航)二.力.船轮船的工作原理:把刚铁做成空心,利用增大排水体积的方法,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我学我用: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海,增大、减小、不;增大、减小、不;增大、减小、不变;它是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2.密度计像轮船这样的物体,当它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同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不同的液体表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不变,当液体密度越小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即物体浸入液体的部分多露出液面少;当液体密度越大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即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少,而露出部分的体积多.反过来,根据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大小,也就可以知道液体密度的大小,人们根据这一规律,制成了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计.()密度图片.()介绍途:一种接液仪器.()读数法:密度值=静止面刻水度()小组论:密度刻是化的:(上小下)吗?不均)()工作理:利用浮面上,浮力力制的.3.艇可天月可下洋鳖-人类探求大海的奥秘!潜水艇在水面上航行时与轮船是同样的道理。但潜水艇主要是能潜入水下,在水中随意地上浮和悬浮。看一看想一想潜水艇是如何上浮、下潜和悬浮的呢?走近潜水艇:水中蛟龙片型:,V排V物,浮力不变;要使上浮F浮>G要使下沉F浮<G

F不变,只有减小重力;F不变,只有增大重力;潜水艇的上浮、下沉是靠改变潜水艇所受的重力来实现的.因为体积无法改变,因而浮力无法改变,只有通过向水箱中充水或向水箱外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沉和悬浮。演示用潜水艇演示器模拟潜水艇浮沉.(玻璃容器相当于水箱;注射器相当于压缩机).4.气球和飞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实现飞天的梦想!前面我们研究了物体在液面上漂浮的轮船和密度计,以及在液面下工作的潜水艇都是利用浮力来工作的情况.那么由于物体在空气中也回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能否设计出使物体在空气中上浮、下沉和悬浮的方案?三、课堂小节本节课通过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得出了判断物体浮沉的两种方法又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生活中的浮力问题随处可见,作为,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我们应多联系实际,多思考,灵活应用浮力的知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千年的登月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布置作业:P83 1~4板书设计:§8-6 物体浮沉件一、体的沉条件比较力和力 物体没在体中止时V排V物F液排物物度F浮<G下沉 ρ液ρ物下沉F浮=G悬浮 ρ液ρ物悬浮F浮>G上浮 ρ液ρ物上浮二.生活中的浮力1.轮船轮船的工作原理:把刚铁做成空心,利用增大排水体积的方法,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2.密度计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计.3.潜水艇潜水艇的上浮、下沉是靠改变潜水艇所受的重力来实现.4.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通过充入密度较小的气体的方法,改变气体的密度,或改变气袋中气体体积的方法从而改变浮,来实现上浮和下沉。教学反思:§8-7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3、了解水翼船高速行驶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