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新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高中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图书《史记》文博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文化是如何传承至今呢,通过什么形式?官学先秦时期“学在官府”
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孔子首创;(一)古代学校教育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2.古希腊1.中国学校教育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汉代设地方官学: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书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官学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私学白鹿洞书院: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材料一:太学教育为适应封建社会治国者的需要,对太学课程的设置做了严格的规范。西汉时期太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以儒家经典“五经”和“三传”作为基本教材。“五经”具体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五部经典。“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周丽霞《传统太学私塾》材料二: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高明《琵琶记》史料实证:学校教育对古代社会的作用有哪些?材料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当然更加繁荣。——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有利于保存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大学
”一词源自拉丁语,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纪盛期。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二)近代教育1.近代大学的发展历程西方:(1)现代大学的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2)拿破仑“大学区”,奠定国民教育制度。(3)柏林大学:洪堡“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实现“教学与研究合一”;大学职能的转变。(4)美国大学逐渐世俗化和商业化,服务社会。(二)近代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柏林大学中国:(1)北大:戊戌维新时兴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蔡元培任北大校长。(2)清华: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1912年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二)近代教育1.近代大学的发展历程2.大学的作用大学成为保存、传播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1)大学能积极应对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大学中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3)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科研能力,增强“软实力”。综上,大学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近代教育古代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如吉备真备出现留学日本热潮,如鲁迅甲午战后清政府派留学生赴美,如詹天佑洋务运动时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如邓小平新文化运动时期“以俄为师”,留苏学习热潮20世纪20中期以后(1)留学教育发展历程①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②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与中坚力量;③促进近代思想解放,促进近代教育发展。(2)作用:3、留学教育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劝学篇》,鼓励留学日本,由此中国留日学生日增。1872年詹天佑作为首批幼童之一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青年时期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法国寻求救国之道的故事。材料一: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章开沅
朱英《中国近现代史》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人才与革命骨干,促进近代教育发展史料实证:留学教育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留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回国后,为了救亡图存,大都从事革命活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少留学者成为了革命先烈,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大都接受过西方教育。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都曾留学日本、胡适留学美国。新文化运动用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启迪民智,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鲁迅(三)现代中国学校教育(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②内容:
a.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b.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影响:(3)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校毕业人数增长到820万
着眼于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学习和深造的愿望与需求…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4.学校教育的作用: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内容:②影响: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b.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c.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一)产生过程: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公元前5世纪简策、帛书,中国最早的书籍前2世纪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唐朝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二、印刷书的诞生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缺点:⑴、笨重,不便携带;⑵、价格昂贵、不易收藏流传;(二)印刷书的作用⑴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承与传播,促进文化普及,又处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⑷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⑵翻译其他文化典籍,有利于借鉴吸收他国文化,补充发展本国文化。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印刷术推动报纸、杂志的普及三、图书馆的成长1、图书馆发展历程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作用:保存人类文化典籍。①亚述帝国巴尼拔图书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亚述全部知识。③公共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意义上的(面向所有人)
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②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
作用:保存了文化遗产(古典时期)。(1)西方美国国会图书馆三、图书馆的成长私家藏书:伴随私学出现;明清出现藏书家和藏书楼。明中期范钦“天一阁”(代表)
重视图书文献保存官藏:史官(专门掌管典籍),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所。(2)中国公共图书馆:1909年京师图书馆,1916年收藏内务府立案的出版图书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1998)→各地各级各类图书馆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摘编自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摘编自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材料三: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材料四: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原因?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社会变革的推动保存古籍图书馆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当中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如今,图书馆更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1、图书馆的作用教育功能文献开发培养人才约公元前290年,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最早的“博物馆”(一)发展历程——世界
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由贝聿铭设计。三大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8世纪,大英博物馆、卢浮宫(5)1933年,蔡元培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4)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12年筹备北京国子监)
——改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3)1905年,张謇南通博物苑——国人自建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1868年,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我国最早近代意义上博物馆(6)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现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7)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成。(二)博物馆发展历程——中国(2)18世纪,上海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院——陈列动物标本
(8)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品牌效应;结合地方民俗,推动旅游业发展。突出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国民教育学习基地。利用本馆的文化资源,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对外文物展出,向公众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增加国际社会对华夏文明的认可。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三)博物馆的作用参观博物馆文物展出全面认识我国文化传承中的各种载体1.文字。自从秦朝书同文以后,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虽书写方式有变化但是字形基本没改变,使我们看古代典籍毫无障碍,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承。2.语言。各朝代语言类型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新中国普通话的推广使语言交流更加方便,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3.服饰。服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4.书籍。书籍在传承文化方面,只要文字语言不断,就能发挥功效。5.建筑。建筑也是区别不同文化的典型特征。我们从存在的历史古建筑中能够直观地品味那个年代的精神风貌,看到辉煌灿烂的文化。现代博物馆、博物院等同样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6.宗教。佛教对中国影响深远,然而在文化传承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儒家学说和作为国教的道教。7.教育。中国文化自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早期学习支持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
- 2025健康美容项目服务合同
- 网络平台搭建合同范本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书版
- 清单招标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租赁合同范本:住宅房屋出租合同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分数》 西师大版
- 2024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招聘真题
- 2024年贵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 2024年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
-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2.2《做出判断的分支》教学设计
-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1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1 (新版)新人教版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000题)
- 2024年中国男式印花T-恤衫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保安指挥车辆标准手势培训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建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光明乳业公司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
- 邀请招标文件模板
- 金融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制度
- 大学生职业规划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