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重点课,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本课主要讲的就是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又为下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该课地位举足轻重。二、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其作用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理解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印象.薛城》教师:通过图片欣赏我们发现近四十年来薛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兴趣、做好铺垫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展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有关互联网资源,利用问题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完成相关教学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经济体制改革,使学生认识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设计意图: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概念解读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设计意图:理解经济体制的内涵。)教师:当时的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第一篇章、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1、展示: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视点三:国家领导人的决心陈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说:“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教师: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生产积极性不高;城市民众生活困窘教师: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落后局面,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设计意图: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2、播放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学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教师: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学生:①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无农不稳,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压抑农民积极性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因而我国的经济体制首先从农村开始的。(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人民公社的弊端,领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第二篇章:敢问路在何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教师: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展示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材料,以纪念馆解说员的身份介绍小岗村的改革历程(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感受小岗村人民的伟大创举)教师:试一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学生: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篇章:敢问路在何方——城市—国企改革自主学习一:(3分钟)阅读课本p87回答以下问题:1、国企改革原因、中心环节?国企改革的目标、意义?学生: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但人民的认识离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于承包经营、雇工等现象产生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关键时刻邓小平南巡,发表了重要讲话。展示:视频邓小平南巡讲话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主学习二:(3分钟)阅读课本p88-89回答以下问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疑问。教师: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代表展示)东盟会议上,朱镕基偶遇美前总统老布什。老布什问:“你们中国搞的资本主义怎么样了?”朱镕基愕然,说:“我们不是资本主义。”老布什说:“你们不是一党制资本主义么?”假如你是朱镕基,你会如何批判老布什“一党制资本主义”的谬论?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归纳展示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老布什观点的批驳,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教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你对国家改革发展有何建言?你对实现”中国梦”有何想法?学生: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心关心国家命运,增强个人使命感、责任感。)课堂小结(我的收获)学生:回顾所学(设计意图: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化)五、评测练习测验题目一:1.“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高音”有①“大跃进”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人民公社化④国有企业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如图所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城镇化速度加快D.改革开放3.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六、板书设计《经济体制改革》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维活跃参与性好。但理性认识比较缺乏,理论素养有限,加之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会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采用问题教学法、讲解法、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高中学生喜欢与教师平等对话,喜欢教师语言幽默风趣,我将会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依据教材需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科素养。《经济体制改革》效果分析测验题目一选择题3个,都是近三年的各地高考试题,正确率在百分之85以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探索与存在的失误的掌握情况。第3题学生失误较多,忽视了题干中的时间“1980年,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细致。掌握测验题目二选择题4个,正确率在百分之90以上,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第2题学生失误较多,据“1961年”、“父子队”“兄弟队”判断答案为D。A项三大改造后土地所有制一直为土地公有制;B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C国民经济调整的是农轻重的比例,与材料无关。非选择题1个,正确率达到百分之86以上,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处理(3)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往往忽视了“根本经验是什么?”在今后的训练中将会注意引导学生准确审题,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重点课,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本课主要讲的就是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又为下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该课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体制改革》评测练习测验题目一:1.“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高音”有①“大跃进”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人民公社化④国有企业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如图所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城镇化速度加快D.改革开放3.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1.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3.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后,2009年3月3日,我省铜陵市第一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老观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铜陵县东联乡老观村诞生。实行土地流转制度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②有利于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③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④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中心环节。(2)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3)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课后反思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重点课,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整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篇章: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篇章:敢问路在何方—经济体制改革,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本课内容的教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一篇,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使学生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第二篇,通过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归纳经济体制改革的的措施及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代表展示):假如你是朱镕基,你会如何批判老布什“一党制资本主义”的谬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通过“我向总理说改革”培养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