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1、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必不可少“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简洁、概括。三、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四、“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五、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结构。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牛刀小试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课文分析1、标题:简洁、概括。其中“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新闻六要素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四个方面概括)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区域战役全局课文结构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真实性及时性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标题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拓展延伸《新闻两则》所报道的大军渡江和渡江战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导入新课自我研学生成新知预习检测遗嘱()渗透()卓有成效()仲裁()拨款()逝世()颁发()重点词语遗嘱颁发建树卓有成效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有突出的成绩,成就读准字音yíshènzhuózhōngbōshìbān作者介绍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介绍1.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得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精读课文,揣摩品味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状态的过程。而X射线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颇”字用在这里,有很,相当地意思。表明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成果。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课文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等。能更好的突出中心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树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有助于读者了解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消除读者心中的疑虑。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奖的公正和公平。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课堂小结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及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主体背景诺贝尔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颁发时间、颁发奖项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所做贡献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奖两权分离总括全文准确翔实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郭晶晶与吴敏霞导入新课跳水皇后郭晶晶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可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郭晶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常用写法。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读准字音优雅()掠过()翘首()屏息()一刹那()慷慨()哧地()悄然()yǎlüèqiàobǐngchàkǎichīqiǎo记住重点词语翘首:屏息:酷似:慷慨:轻盈:由衷:如梦初醒:震耳欲聋:抬起头来暂时抑制呼吸好像大方、不吝惜形容好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背景介绍“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除了上述写法,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运用有比喻拟人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课堂小结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拓展延伸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肖像摄下来,要把主要人物的行动摄下来,要把能深化主题的细节摄下来,要把现场的景物摄下来。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要把其他人物的有意义的话录下来,要把现场物体发出的声音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要尽可能地感受出是个什么气味;要呼一呼空气中氧的含量是否正常,若不正常,也要尽可能地体验出是个什么感觉。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舌头去舔一舔,或把东西放进口里嚼一嚼,看是什么味道,是甜,是咸,是苦,是辣,还是酸。身,也不能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要感受现场的风向、风力。对有关东西,还要用手掂一掂,提一提,拉一拉,推一推,抱一抱;还要用肩背一背,挑一挑,以感受东西的轻重。对于有关路程,还要迈开双腿去丈量一下,看有多远。飞天凌空飞天前飞天时飞天后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凌空翔空从容不迫自天而降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烘托侧面描写归纳整理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视频辽宁舰成功着舰的歼-15552号飞机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辽宁舰内部学习目标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3、揣摩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字音检测着陆()桅杆()凛冽()舰艉()浩瀚()娴熟()默契()镌刻()澎湃()殚精竭虑()zhuòwéilǐnlièwěihàn
xiǎnqìjuānpéngpài
dān2.掌握释义娴熟镌刻白手起家殚精竭虑惊心动魄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雕刻熟练辽宁舰简介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2017年1月12日凌晨,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的辽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继续开展后续任务。3.文体知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5)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定义通讯的特点通讯的分类通讯一般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通讯还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和消息的区别1、通读全文,概括一下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哪些信?辽宁舰的航行位置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有具体的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意义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第一层:(1-4)概括叙述了辽宁舰的航行位置及训练着舰时间。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歼-15舰载机在地空的默契配合下成功着舰。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第三层:(20到结尾)详细描述了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及人们的成功喜悦。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2、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3、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4、文中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有序。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本文的写作特色1、很有价值感2、很有层次感3、很有现场感4、很有美觉感讨论:本文在层次上的特点一是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二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三是文风平实,脉络直观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美动态美语言美情感美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课堂小结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2、拓展延伸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3、迁移训练课外收集有关“辽宁舰”以及中国海军发展的资料,办一期以“海上钢铁长城”为主题的手抄报。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藤野先生鲁迅导入新课PPT模板下载:/moban/行业PPT模板:/hangye/节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PPT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资料下载:/ziliao/PPT课件下载://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社戏》课文《故乡》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背景简介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第二部分: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分组讨论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爱国去仙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当堂演练达成目标主题思想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八年级语文上册·R6.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图片展
红军时期的朱德朱德年轻时代1916年秋,朱德在四川泸州1937年,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在延安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这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太夫人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什么叫回忆录?
三、方法指导(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佃农()祖籍()仪陇()溺死()劳碌()私塾()衙门()横蛮()不辍劳作(
)饱尝()妯娌()和睦()差役()迁徙
diàn
jí
lǒng
nì
lù
sī
shú
yá
hèngmán
chuò
bǎocháng
zhóu
li
mùChāi
yìxĭ
东挪西借()
nuó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②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④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suō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姑且谈谈
。聊,姑且、略;叙,谈。四、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用圈划法把重点字词圈注出来。2、根据学法指导,找出叙事主线,并沿着叙事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3、读完全文,你对朱德母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4、你能把文中有关议论性的语段找出来吗?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你现在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了吗?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以时间为线索,详实而又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寄其哀述其功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总叙分叙总叙颂其德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来写中心内容:时间与母亲相关的事件段落一生“我”能记忆起“我”四五岁到八九岁“我”少年时期1895年不久1915年34养育八个孩子做各种农活、家务整日劳碌、汗流满面5
做多种饮食,纺线6第一个起床,任劳任怨,周济亲戚不许我们吸烟喝酒7面对悲惨的遭遇不灰心8节衣缩食送我读书9慰勉我参加革命10时间与母亲相关的事件段落1919年1927年后抗战后111213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独立支持全家生活在家过着勤苦生活不辍劳作,尤喜纺绵由此可见,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文章通过哪些具体材料表现了朱德母亲的什么优秀品质?朱德的母亲主要有这样一些高尚品质:1、勤劳
(第4段,第5段,第13段)
2、俭朴能干
(第6段,第12段)3、宽厚仁慈
(第7段)4、坚强(第8段)5、有远见(第10段)6、同情革命(第11段)7、支持革命(第12段)有些段落的内容有交叉,这里只是就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母亲的往事母亲的品质1、养大八个孩子2、不和任何人吵架3、希望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4、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来5、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6、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支持革命宽厚仁慈有远见勤俭节约同情穷人坚持劳动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通过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在写记人的文章时,要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写,通过写具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启示(1)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
”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整体感知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记叙中穿插着议论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归纳: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
”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母亲的一些事,知道了母亲的一些特点,下面请同学具体来谈谈——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勤劳解析第一部分:母亲去世,“我”的心情是:悲痛突出我和母亲感情的一个词是:爱总领全文,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是:勤劳一生点明题目,引出回忆的句子是: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本段点明主旨和交待写作缘由的句子:“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4、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点题,总领全文。.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思考下面问题。1、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2、母亲去世时,“我”的心情是:3、突出我对母亲的感情的一个词是:4、总领全文,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5、点明题目,引出回忆的句子是:勤劳悲痛爱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2、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两方面品质的有哪些段落?勤劳俭朴:4、5、6、12、13
宽厚仁慈:7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
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解析第三部分:这部分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抒写了作者的哀痛之情,指出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自己报答母亲的决心。提问:1、文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谈谈你的理由。2、作者将如何报答自己的母亲?3、第16段的末尾,加了“一定能做到的”一句,有什么好处?“创造了”是指已经创造的历史,说的是过去;“创造着”是指正在创造的历史,说的是现在,两者有时间上的先后,故不能互换。尽忠于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突出作者坚定的信心放声朗读第十六、十七段。体验真情感受伟大1、开头一句有何表达作用?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回忆结束,回到现实概括文章主题:1、本文围绕哪几个特点写母亲的?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2、通过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有哪些影响?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3、表现我怎样的感情和决心?表现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的感情;表现我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总结全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写作特点: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总司令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品味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蕴含至爱深情,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细读下列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体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儿子做了部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将这件事不经意的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情怀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以可感的形象“强壮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在虚实结合、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愈发深切。总结全文选材:语言: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要求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线)、以“勤劳一生”为线(经线)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一想,朱德同志爱母亲,母亲勤劳一生中的那么多日常琐事,他记得那么真切、清晰。你爱你的父母吗?你认为爱自己的亲人与爱人民、爱祖国有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按要求答题。反馈练习1.选文的中心句是: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2.文中说“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标本式”的意思是?典型3.选文开头的四个句子是围绕“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来写的,那么它们是否偏离了中心句?为什么?没有偏离中心句,为写母亲的勤劳做铺垫。4.比较原句和改句,说明画线处的表达效果。
原句: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改句: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砍柴、挑水。
原句中的画线句子更能表现家庭成员的勤劳和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②记叙母亲俭朴的句子: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5.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语句。①记叙母亲勤劳的句子: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③记叙母亲宽厚仁慈的句子: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母亲做了哪些让你感动、难忘的事情。六、课堂作业
1、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2、作文《话说母亲》或《话说父亲》,字数300字。3、预习《小巷深处》文章哪引地方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早就开始了。“我”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八九岁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时期母亲教给了“我”许多生产知识,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的阶级意识,启发了“我”寻找光明的愿望,使“我”外出求学、参加革命、献身于抗战事业。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找出作者评价母亲优秀品格的关键性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评价母亲优秀品格的关键性语句有:“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母亲同情贫苦的人”“她能自己很节省的”“宽厚仁慈”“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她期待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些语句像一根绒线贯穿在各个段落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母亲的品质,与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共同塑造了母亲的完整形象。1.请同学们积累有关“母爱”主题的诗文。2.请同学们抓住生活中母亲爱我们的一个或几个细节来观察,体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布置作业
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母亲的美德作者小时候(2-7)1885-1900前后(8)1905年(9)1908年(10)1919年(10-11)1924-1927年(12)1937年(12)1944年(12)
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母亲的美德作者小时候(2-7)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聪明能干、宽厚仁慈1885-1900前后(8)遭遇退佃、搬家、天灾没有灰心、坚强不屈、爱憎分明1905年(9)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有远见、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年(10)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年(10-11)离开家乡勤劳一生1924-1927年(12)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年(12)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理解党的困难、期望革命成功1944年(12)86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列夫·托尔斯泰斯帝芬·茨威格斯帝芬·茨威格: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著作被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他为著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论和传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誉。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胡zī_____长rán_____quán_____发杀lù_____chuō_____穿黝()黑纠()缠绺()藏污纳垢()打塌()崎岖()()穹()顶禁锢()蒙昧()貂()正襟()危坐颔()首低眉敦()实侏儒()尴尬()锃()亮甲胄()刀剑入鞘()粲()然广袤()无垠()髭髯鬈戮jīnyǒujiūliǔgòutāqíqūgāngàzèngzhòuqiàocànmàoyíndiāomèigùqióngdūnhànzhūrú戳预习检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托尔斯泰墓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
他是一个文坛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成的全集多达90卷。
著名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的思想极其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一方面,他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妄想寻找自己的道路。为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晚年的他决然放弃财产,意志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孤独的客死于途中。读一读,想一想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在托尔斯泰的这幅肖像画中,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哪个部位?眼睛外貌描写3哪些段落是重点描绘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第6-9自然段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1-5):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陋——外表。二(6-9):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精神。由表及里1须发的特点2面部轮廓、结构3面容、表情4他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5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多毛,胡须浓密粗制滥造的小屋——面部胡乱劈成的树柴——额头粗糙的村舍外墙——皮肤狮子鼻、招风耳、厚嘴唇失调崎岖平庸粗鄙6犀利的目光7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8眼睛的威力9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锃亮的钢刀——一百只眼珠先抑后扬反衬当堂演练达成目标小结通过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比喻、夸张联袂使用使画面气韵生动,使人产生美的遐想。写一写,猜一猜
请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肖像,对自己外貌中最突出的一点作重点刻画,可以是“眼睛”、“鼻子”、“嘴巴”或者是“脸上的一颗痣”等,并要在外貌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要求100字左右,而且不能写出自己的姓名。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新课居里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是在哪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居里夫妇在实验室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口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习居里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练意志,热爱科学。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记准字音:简陋()炽热()猝至()窒息()吹嘘()沸腾()咽喉()溶液()触目()踱步()lòuchìcùzhìxūfèiyānyèchùduò2.掌握词义炽热:猝:窒息:吹嘘:和颜悦色:小心翼翼:火热而猛烈突然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夸张地宣传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背景介绍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著名科学家。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和丈夫共同努力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2.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居里夫人继续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认真细致阅读本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1.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艰苦”是指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极其恶劣;而快乐是指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而乐此不疲,充满兴趣,所以二者不矛盾!2.读第12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了镭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生动幽默地表现了镭提取的艰难。1、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2.再次浏览课文,把握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感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课堂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会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美丽的颜色一、(1-7)介绍居里夫妇研究工作的环境二、(8-18)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与快乐三、居里夫妇提炼出来的“镭”闪射着迷人的光芒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最大启发。居里夫妇像八年级语文上册·R第三单元9三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欣赏三峡之秋景郦道元三峡自我研学生成新知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简介作者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阙()叠嶂()襄()陵沿溯()曦()素湍()绝()漱()属()引哀转()quēzhàngxiāng
sùxītuānyănzhŭzhuănshù山献1、《三峡》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概、大致阙:同“缺”,空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如果太阳到上顺流而下断宣布、传播有时逆流而下即使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奔驰的快马驾如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重岩叠障……不见曦月欣赏“三峡群山”之美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喻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凶险、奔放(襄陵,沿溯阻绝)
迅疾、湍急(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手法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不以疾也领略“三峡夏水”之势1、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2、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呢?
湍:素潭:绿清:回影:倒
:绝柏:怪泉:悬瀑布:飞漱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山献
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___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良多趣味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___
的气氛。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形象维护细则
- 玻璃制品管理办法
- 商标许可租赁代理合同
- 临时演员加入直播节目合同
- 厨房改造设备安装协议
- 珠宝首饰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办法
- 房地产评估助理聘任合同
- 电力公司电梯井道施工项目合同
- 城市绿地草坪绿化合同
- 烟草公司副总经理聘用合同范本
- 2024住建部建设工程合同模板
- 世界各国中英文名称大全
- JT-T-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
-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课件
- XX银行2019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 存储设备巡检报告v1.0
- 广西壮族桂林市永福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
- Q/GDW-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包装盒结构的认识
- 上海中考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 (高清版)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