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对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编号2,4-D浓度(mol/L)根的平均数目(根)根的平均长度(mm)

1蒸储水1.22.8

26T23.34.5

36-45.16.4

4667.76

56-83.58.6

66-59.82

A.2,4-D浓度低于6-5mol/L促进生根,高于65moi/I.抑制生根

B.6-i2mol/L与"mol/L的2,4-D浓度对生根的促进作用基本相同

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612mol/L至6-6mol/L之间

D.以根的平均数目为横坐标、平均长度为纵坐标可以绘制根的生长曲线

2.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

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

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

确的是

A.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B.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T化学信号T电信号

4.关于二倍体生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纺锤丝牵引着移动到同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与染色体组数的加倍减半都是同步的

C.有丝分裂产生的不同子细胞中核基因组成都是相同的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分化导致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颤藻细胞的衰老与其端粒密切相关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D.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6.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

激素浓度

相对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B.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C.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仅IAA表现出两重性,GA无两重性

7.下列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

B.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会出现S型菌

噬菌体能利用肺炎双球菌细胞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C.T2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为实验组,35s标记组为对照组

8.如图显示了长期使用某一种杀虫剂后,马铃薯甲虫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杀虫剂使马铃薯甲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马铃薯甲虫抗药基因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马铃薯甲虫在第12年后逐步适应环境

D.马铃薯甲虫种群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

9.下列有关科学史中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和酶活性变化的规律

10.某研究小组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的DNA双链模型中,四种碱基的颜色各不相同

B.制作脱氧核甘酸模型时,每个磷酸上连接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嚏咤数与噂吟数相等体现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选取材料时,用4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

11.通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如水通道蛋白、K+通道蛋白等。叙述合理的是

()

A.水通道蛋白和K+通道蛋白的基本单位不同

B.通道蛋白镶在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

C.肾小管主要借助水通道蛋白来重吸收水

D.Na+可以借助K+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12.下列对人体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因核基因不同而形态各异

B.基因选择性表达可能会产生癌细胞

C.正常细胞有序分化,癌细胞是分化异常的产物

D.细胞需依次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

13.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今田鼠T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表,单位是J/(hm2・a)。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田鼠鼬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X10111.05X1097.50X1087.15x10s2.44X1072.25X1072.18X107

A.此项研究中,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低于10%

B.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C.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D.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田鼠,田鼠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

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

学功能的过程。下图表示两种细胞信号转导形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关

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②③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

C.甲图中的d基本骨架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e为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D.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15.下列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转录产生两个RNA分子

B.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C.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多种多肽链

D.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16.下列激素由垂体分泌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7.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B.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植物越冬时体内结合水转化成自由水,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18.如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瓶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70%酒精消毒

B.果酒发酵时,应将果汁装满瓶并从e取样鉴定

C.d处设计能防止排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D.果醋发酵时,适时打开气阀a向发酵液中充气

19.(6分)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均匀分布于各细胞

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蛋白质

C.脂质在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脂质可以被苏丹m染液染成橘黄色

20.(6分)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数量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据,如

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肝细胞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

950个400个260个12500个

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部位是基质

B.不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有差异与其执行不同的细胞功能有关

C.心肌细胞线粒体含量最多的原因是心肌消耗的能量多

D.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

21.(6分)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1.1单位/or?的培养基

里少数存活下来,再把存活下来的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1.2单位/err?的培养基里逐步提高青霉素浓度,

存活下来的细菌越来越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在选择的过程中,存活下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青霉素能力

B.存活下来的细菌进行繁殖并将其抗性基因传给后代,最后青霉素对它们不再起作用

C.青霉素直接选择了生物的表现型,后代的有利变异逐渐累加在一起

D.原始细菌体内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与青霉素的作用无关

22.(8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系列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

分子上,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不遵循卡伽夫法则

C.用DNA聚合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是无法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

23.(8分)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脱落酸(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早处

理,测量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mm

mm

))

干旱处理时间㈤下早处理时间(h)

A.实验目的是探究该植物幼苗的抗早性是否与ABA有关

B.在实验条件下,ABA促进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

C.在实验条件下,ABA抑制突变型幼苗茎叶的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幼苗比突变型幼苗耐早

24.(10分)以下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之间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生长素诱导植物枝条生根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长时间处理实验材料

B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后的泡菜汁的吸光值

C腐乳制作(豆腐块已长满毛霉)逐层加盐,抑制微生物生长并析出豆腐水分

D诱导愈伤组织分化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适宜

A.AB.BD.F

25.(10分)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除多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质的食物外,还应多吃富

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这有利于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C.人体内的细胞能分泌分解纤维素的酶将其水解为单糖

D.胆固醇既参与人体血脂的运输,也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26.(12分)下列有关果蝇体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也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

B.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相同

D.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27.(12分)人的某些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与Na+和C厂的跨膜运输有关。当CFTR蛋白结构异常时,会

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肺部感染,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图为一个人体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

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囊性纤维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B.由图可知,Na+排出细胞与K+进入细胞都属于主动运输

C.如果大量C厂进入神经细胞,将有利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

D.CFTR蛋白与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说明载体蛋白不具特异性

2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都属于基因表达产物

B.翻译过程中能与mRNA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不含氢键

C.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多肽合成就结束

D.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首先与DNA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

2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移植得到的克隆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B.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30.某沿海区域的海藻林群落中生长着各种大型海洋褐藻,为大量的鱼类、贝类和无脊椎动物等提供食物

和栖息场所。在其中生活的海獭通过捕食关系对不同种类海胆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海獭

被大量捕杀,海胆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A.海獭的捕食作用是决定该海藻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B.不同季节的光照等条件不同,也会导致该海藻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布发生变化

C.由于人类对海獭的捕杀,使得该群落结构简单化,其发展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S期核糖体数量大大增加B,d期核内染色体数量加倍

C.分裂前期同源染色联会形成四分体D.分裂末期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

32.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均通过改变靶细胞的生理过程发挥调节作用

B.人体内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均属于激素

C.人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D.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同一部位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33.某团队分别标记深色和浅色桦尺蛾,放养于不同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标记的桦尺蛾尽量回收并统计

数目(桦尺蛾的体色不影响回收过程),结果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数据类型甲区乙区

项目深色蛾(AA、Aa)浅色蛾(aa)深色蛾(AA、Aa)浅色蛾(aa)

释放数目500只500只650只500只

回收率50%20%6%42%

A.实验能验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若甲区回收的桦尺蛾中杂合子占必,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30%

C.甲可能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乙可能是无污染的非工业区

D.乙区深色蛾的释放数目应改为500只使实验更合理

34.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对大水榕和香蕉草两种沉水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l.2n

.•

a三

«

M

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大水榕呼吸作用影响不同浓度戊二醛对香蕉草呼吸作用影响

A.该实验每组应在温度相同和有光条件下进行

B.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上升

C.氧气与其他阶段产生的NADPH结合得到产物水

D,若纵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

35.下列有关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消费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

B.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和繁殖的消耗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

C.生物的总初级生产量越大,则其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也越大

D.海洋面积是陆地的两倍,但其净初级生产量却比陆地低得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36.青蒿素能够让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这一研究有望成功治愈I型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I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致病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诱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

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机体胰岛素含量显著,使血糖浓度。

(2)为了验证青蒿素的作用,设计实验如下:

①甲组用含适量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适量胰岛A细胞,乙组用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动物

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胰岛A细胞,为了使该实验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还设置了丙组,即用

②将甲、乙、丙三组实验均放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o

37.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

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Hm。卜m%一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M

7P■白光对照

a12—•450nli在卜光

-

18O-A-580nm补光

•*-680no/卜光

6

4

2

⑴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

吗?,理由是o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

饱和点将(填"上升""不变"或吓降"),原因是。

⑶若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会(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680nm补光组在10;00时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8.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随人类对微生物认识的加深,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酿制果酒、果醋,与酵母菌相比,醋酸菌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

点是o给予适宜的条件,即使没有经过产格的灭菌过程,也能够获得果酒、果醋,这是因为

(2)在制作腐乳时,需将长满毛霉的豆腐用盐腌制,其作用是和。

(3)在工业生产中,可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分离时需用做唯一碳

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中提取的细菌,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4)经分离得到的菌种,通常再进行处理才可能得到更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为了筛选出高效

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39.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

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l)DNA荧光探针的准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I随机切开了核昔酸之间的键从而产

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

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原则,与染色体

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条荧光标记

的DNA片段。

40.蛛丝蛋白纤维是目前已知的最坚韧的天然纤维之一,又被称为"生物钢”。为了提高羊毛纤维的拉伸强

度,科学家将蜘蛛牵丝蛋白基因整合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并用此细胞作为核供体,结合核移植技术,成

功获得了能合成蛛丝蛋白的转基因细毛羊。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蜘蛛牵丝蛋白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可使用

作为探针对目的基因检测。

(2)将转基因成功的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在对其进行体外培养时,传代一般都控制在10

代以内,原因是»

(3)用细毛羊卵母细胞作为核移植的受体,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对卵母细胞进行的操作有o

(4)为检测出生小羊是否成功表达牵丝蛋白基因,可采用的方法有(填序号)。

①DNA测序②染色体倍性分析③体细胞结构分析④抗原-抗体杂交⑤对羊毛纤维进行拉伸度

测试

(5)为了提高已有重组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技术,但此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从

后代数量的角度分析,采用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的优势在于o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

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分析图表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1号蒸馈水为对照组,其余

是实验组,其中2、3、4、5号伸长量大于1号,表示2,4-D能促进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的伸长,6号伸

长量小于1号,表示2,4-D能抑制根的伸长。

【详解】

A、据表分析,2,4-D浓度为66moi/L抑制生根,6〃。1人促进生根,在"mol/L与68moi/L之间是抑制

还是促进未知,因此A错误;

B、据表分析,浓度为O&mol/L与。8moi/I.促进生根数量基本相同,但长度不同,B错误;

C、据表分析,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1八至I0」0mol/L之间,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和长度,故横坐标为不同浓度的2,

4-D,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表示着丝粒分裂。

【详解】

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

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B正确;

C.DE对应的时间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与同源染

色体的分离无关,C错误;

D.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前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导

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D正确。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d处有神经节故e是感受器,刺激b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兴奋在c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有信号的转变比在b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些,B错误;

C、在反射弧中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正确;

D、II处发生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

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

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

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移到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也是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DNA复制而加倍,而染色体组数只在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核基因数目与染色体组数都是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完成而减半的,因此,二者的加倍不同步,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不同子细胞中核基因组成可能不同,C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交

叉互换也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

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

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

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

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的分化,A错误;

B、端粒位于染色体(质)两端,颤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端粒,B错误;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C错误;

D、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赤霉素均能促进茎段生长,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GA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两重性。

【详解】

A、对IAA而言,根的敏感度更高,A错误;

B、1AA浓度为b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B错误;

C、IAA浓度大于C时,对茎的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

D、从图中看出GA没有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区分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理解两重性必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

7.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由实验过程可知R型

细菌发生转化的条件是:由S型细菌的DNA存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

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

B、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因此培养基上会出现S型菌,B正

确;

C、Tz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而不是肺炎双球菌,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两组相互对照,均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

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

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

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

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

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详解】

A、杀虫剂使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高,A正确;

B、马铃薯甲虫抗药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

C、12年后马铃薯甲虫的种群密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说第12年后逐步适应环境,C正确;

D、马铃薯甲虫种群个体间存在抗药性强、弱等性状差异,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9.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杂交、自交和测交的手段,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通过果蝇的杂交和测交实验去验证的,识记各生物实验的实验材料和

实验方法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

A、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还没有对基因进行了解,所以不能说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合定律,A错误;

B、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的杂交,统计后代眼色的性别和性状的比例,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正确;

C、赫尔希和蔡司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主要采用了Tz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

素示踪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从而得出了该结论,C正确;

D、种群的数量变化和酶活性变化都采用了绘制曲线这一数学模型来表示,D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需要制备若干四种颜色的碱基、一种颜色的脱氧核糖、一种

颜色的磷酸,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

A、制作的DNA双链模型中,四种碱基的颜色应该各不相同,A正确;

B、制作脱氧核甘酸模型时,每个磷酸上连接一个脱氧核糖,但是不连接碱基,B错误;

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嗑咤数与嚓吟数相等体现了喀呢与噂吟配对,但是不能体现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的全部内容,C错误;

D、选取材料时,用6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少低浓度不需不需

水,COz,0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今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今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

A、水通道蛋白和K+通道蛋白的基本单位相同,都是氨基酸,A错误;

B、通道蛋白贯穿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C、肾小管主要借助水通道蛋白来重吸收水,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通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特异性,所以Na+不能借助K+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相关实例。

12.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

差异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详解】

A、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和基因都相同,形态各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

B、基因选择性表达是正常细胞有序的分化过程,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

果,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B错误、C正确;

D、特定的人体细胞并非都要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如造血干细胞终身保持分裂能力,大

多数细胞也不会发生癌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癌变

的原因,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13.C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未被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00%。

3、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7.50xl()8_7.i5xl08)X7.50X108=4.6%,鼬用于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2.25x107218x107)+2.25x107=3.1%。

【详解】

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xl00%=3%,A正确;

B、根据种群密度中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

果会偏高,B正确;

C、通过分析计算,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化的能量大部

分用于呼吸作用,C错误;

D、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某激素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核基因的表达。该激素可以表示脂溶性激素,

如性激素,性激素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图中①表

示自由扩散进入,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d表示DNA,e表示mRNA,f表示蛋白质(多肽)。乙图

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详解】

A.性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A正确;

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其中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它们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不同,B正确;

C.甲图中的d(DNA)是以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为基本骨架,C错误;

D.乙图表示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正确。

故选C。

15.B

【解析】

【分析】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四种游离的

核糖核昔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为蛋

白质。

2、mRNA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过程形成,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人教版教

材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部位是2个密码子,tRNA上有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核糖体因此

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详解】

A、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因此能转录出多种RNA,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有2个密码子,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

结合位点,B正确;

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C错误;

D、一个核糖体上一次只能合成一条多肽链,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掌握基因表达过程,能准确识记和理解

相关内容,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6.A

【解析】

【分析】

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

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

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详解】

A、促甲状腺激素由腺垂体分泌,A正确;

B、性激素由性腺分泌,B错误;

C、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D错误。

故选A。

【点睛】

熟记激素的分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

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环境因子的变化,

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

A、植物激素的合成属于酶促反应,如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

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

B、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呼吸,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

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

D、植物越冬时体内自由水转化成结合水,代谢减弱,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D错误。

故选A。

18.B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

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

A、发酵瓶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是为了避免杂菌污染,A正确;

B、果酒发酵时果汁的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9,而且不能将排气口淹没,B错误;

C、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防止排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C正确;

D、果酒发酵时,适时打开气阀a向发酵液中充气,因为醋酸杆菌为好氧微生物,D正确。

故选B,

19.C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脂肪的作用是储藏能量,缓冲压力,

减少摩擦,保温;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

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

周期;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详解】

A、淀粉在植物不同细胞中的含量是不同的,A错误;

B、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B错误;

C、脂质中的性激素在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脂质中的脂肪才可以被苏丹m染液染成橘黄色,D错误。

故选C.

20.A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代谢活动约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越多,从体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可判

断其新陈代谢的强弱。

【详解】

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错误;

B、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不同,结构决定功能,所具有的线粒体数目是不同的,B

正确;

C、从图中看看出四种细胞中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目是最多的,说明其新陈代谢最强,从图表中可以推测,

新陈代谢强弱依次是心肌细胞>肝细胞〉肾皮质细胞,平滑肌细胞,C正确;

D、线粒体的多少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由图可知,不同细胞的线粒体数目不同,心肌细胞为了维

持规律性收缩运动,需要大能量,故而线粒体数目也较多,D正确。

故选Ao

【点睛】

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为C6Hl2O6+6O2+6H2O——6co2+I2H2O+能量,分为三个阶段,每个

阶段的物质与能量变化如下: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

漂变等;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选择的过程中,把存活下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L2单位/cm3

的培养基里,逐步提高青霉素浓度,存活下来的细菌越来越多,说明存活下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后

代并不都具有很强的抗青霉素能力,A错误;

B、存活下来的细菌进行繁殖并将其抗性基因传给后代,最后细菌都具有抗药性,青霉素对它们不再起作

用,B正确;

C、青霉素直接选择了生物的表现型,后代的有利变异逐渐累加在一起,导致强抗药性的细菌出现,C正

确;

D、青霉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原始细菌体内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与青霉素的作用无关,D正确。

故选A。

22.D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由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

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在众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

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

【详解】

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基因表达产物为RNA或蛋白质,而荚膜是多糖,不是基因的表达产物,

A错误;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遵循卡伽夫法则,数量上:G=C,A=T,B错误;

C>DNA聚合酶不会破坏S型菌的DNA,可以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23.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

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植物幼苗的种类,因变量是

茎叶和根的生长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植物幼苗的抗早性是否与ABA有关。由图可以看出,与

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值小,而根长度增加值大,说明

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能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

【详解】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A对适度干旱幼苗的生长量的影响,即ABA对该植物幼苗抗旱性的影响,A正

确;

BC、实验条件下,突变型幼苗(不含ABA)的茎叶生长量高于野生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