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迁改设计说明_第1页
管线迁改设计说明_第2页
管线迁改设计说明_第3页
管线迁改设计说明_第4页
管线迁改设计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线迁改项目概况聚贤街北连接道起于正在建设的永平门街,止于江洲立交现状匝道向北通向渝鲁大道。聚贤街南连接道起于北连接道分叉处,止于江洲立交现状匝道向西通向五江路。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附件);3.《2020年江北区城建办公会第4次会议会议纪要》(附件);4.《聚贤街北侧单向匝道建设工程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6);5.《聚贤街北侧单向匝道建设工程选址附图》;6.《聚贤街北侧单向匝道建设工程详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7月)。设计范围聚贤街北侧单向匝道建设工程-雨水管线迁改设计相关规范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概况拟建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南倾末端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95~120°∠23~35°(优势产状为117°∠22°)。砂岩层面及上为泥岩下为砂岩的接触面为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砂质泥岩层面及上为砂岩下为砂质泥岩的接触面为结合较差的软弱结构面,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经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发现区内岩体中主要发育二组构造裂隙:①组优势产状225°∠55°,裂面平整,张开宽1~3mm,局部充填泥质,间距1.2~4.0m,延伸长2.0~5.0m;裂隙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②组优势产状12°∠70°,裂面平整,张开宽1~3mm,局部充填泥质,间距0.8~3.0m,延伸长1.8~3.8m;裂隙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勘察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及其分布勘察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砂岩其岩土分层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5.5.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素填土:紫褐色为主,局部呈杂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等组成,块石含量10~30%;填土堆积时间绝大部分大于5年不等,厚度1.1~10.2m,分布于场区大部分地表。局部因房屋拆迁和临近建筑垃圾堆弃,在表层形成了以建筑垃圾为主要组成物的杂填土,堆积时间约1~2年,结构主要呈松散状。5.5.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紫褐色、棕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以粉砂质泥质结构为主,部分为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常夹杂泥岩砂岩透镜体,极不稳定,常有发叉,合并,尖灭,再现等现象。上部岩芯破碎,岩质极软,呈碎块~短住状,为强风化带;下部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呈柱~长柱状,为中风化带,节长一般15~32cm。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场地皆有钻孔揭露。2、砂岩:褐色、灰褐色,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等矿物,钙质胶结为主,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土界面及基岩临空位置风化裂隙发育,构造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饼状,岩体强度较低,为强风化层;下部岩芯较完整,构造裂隙较发育,呈短柱、长柱状,岩体强度很高,为中等风化层,场地仅两个钻孔揭露(ZK7、ZK10),多为透镜体。表1.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岩性重度kN/m3内摩擦角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Pa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素填土天然20*饱和21*天然30*饱和26*天然5*饱和3*///未来填土(压实度0.94)天然20.5*饱和21.5*天然33*饱和30*0///强风化砂岩天然25.0*////400*强风化砂质泥岩天然25.5*////300*中等风化砂岩天然25.5*36*500*25.720.197329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26.0*30*400*6.874.282493.81裂隙面(软弱结构面)/15*30*///砂岩层面/20*50*///砂质泥岩层面/18*50*///不同岩层结合处结构面/18*50*///1)加*者为重庆市地区经验值;2)结构面内摩擦角标准值、粘聚力标准值是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确定;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3.4条、第10.3.5条,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0.90的折减系数确定;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30的折减系数确定、抗拉强度标准值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40的折减系数确定,时间效应系数取1.0;4)本表所列为综合取值,未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不利影响;设计、施工时应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及意图分别选用,边坡岩体尚未考虑时间效应折减。涉及迁改管线现状本项目涉及到迁改现状管线规格见表2。表2.现状管线规格一览表管线类型管线规格备注雨水DN400PVC管管线位置本次新建桥梁桥台及桥墩与现状雨水管线冲突,需对冲突的管线进行改迁以避让桥墩及桥台,具体迁改方案如下:本次新建6号桥墩及8号桥台与现状雨水管线冲突,需对冲突的雨水管线进行迁改,迁改后雨水管线高程及管径与现状保持一致,顺接上下游雨水管道标高。雨水管线设计(1)管材及连接方式迁改雨水管道管材与现状保持一致,采用PVC管,密封胶圈连接。雨水口联络管采用d300的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道,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1/23,混凝土满包,柔性接口部位应设置变形缝分离。管道基础雨水主管道基础采用180°中粗砂基础。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刚性基础。管道附件检查井:排水检查井均按国家标准图集《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选型。检查井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内外抹面至井顶。井盖面应有"雨"、"污"标志,施工时不得错盖。位于道路平面内的检查井,井盖面应与设计路面齐平;位于道路外的排水检查井井顶应高出地面15cm。检查井盖采用防响、防盗、防跳、防坠落、防位移的五防球墨铸铁井盖,按照《检查井盖》(GB/T23858-2009)选型。位于车行道内检查井井盖、座采用D400型井盖。位于规划车行道外的排水检查井井盖、座可采用B125型井盖。检查井踏步采用塑钢踏步,按照14S501-16选型。检查井井盖采用φ700,本次设计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检查井。对于跌水深度小于2米的不做跌水井,仅在检查井内跌。在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设置沉泥井,检查井内设置有防坠落安全措施。雨水口:有路沿石的道路上雨水口采用预制混凝土偏沟式单箅及双箅雨水口(详见16S518/42,43页)。井圈和雨水口箅子选用铸铁材质的合格产品,并应满足地方标准。雨水口的连接管为d300,坡度为1%。雨水口井深≤1.0m。雨水口连接管采用360°混凝土满包。雨水箅、座荷载等级与道路设计荷载等级一致。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进水井篦面应低于周围路面3~5cm,并且严格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与设计路面均匀顺接,以利进水。若因道路纵坡调整等原因致使道路最低点发生变化,雨水口必须随之调整至新的最低点或者在最低。雨水口内设置拦渣设施。地基条件及沟槽回填初步处理意见排水管道设计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00KPa的情况进行设计,管道安装前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对于达不到设计地基承载压力的地段,具体处理意见如下:管道基础遇素填土段,应将其全部清除,换填砂砾石,换填厚度不小于50cm。管道位于道路回填区域时,应将素填土全部清除后换填砂砾石,并用砂砾石回填至管底。道路路基范围内的换填要求按路基等专业要求执行。在施工中遇到管道基础下不良地质层厚度超过2米的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和地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含土卵石在去除大块石后,可直接用于沟槽回填。杂填土用砂砾石换填。沟槽回填的石块大小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相关要求,即管道砂石基础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管道胸腔及管顶以上50cm以内的区域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沟槽开挖及支护沟槽开挖及支护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第4.3条相关规定执行。本项目采用180°中粗砂基础,基坑宽度按照国标06MS201-2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应信息化、动态化设计,同时对边坡变形进行监测。当沟槽不加支撑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4.3.3条的规定,具体坡度应依据项目地勘资料确定;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地勘等共同协商确定。沟槽回填管沟槽回填材料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采用中粗砂回填,路基范围回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回填。沟槽回填土须分层夯实,管道两侧要同时进行,均匀上升,不得一边超载而另一边空载。沟槽回填土密实度要求如下:Ⅰ区: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Ⅱ区: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85±0.02(轻型击实标准);Ⅲ区:回填土压实密与道路路基压实度相同。位于机动车道内的检查井盖需做井圈加固。位于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内的检查井需做井周加固,即井周80cm范围内井底以上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6%水泥稳定碎石加强。其它未尽事宜,详见下列文件:a.《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4.3条沟槽开挖与支护的相关内容。b.《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中的总说明。c.《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中的总说明。(7)闭水试验雨水管道安装完毕、管沟回填土前管道及检查井要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要求污水管及接口不得有漏水现象,且一定时间内的渗水量要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规定值。管线工程量新建及拆除雨水管线工程量见表3.表3.新建雨水管线工程量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雨水检查井Φ1000座220S515,页29雨水管dn400米81PVC管雨水口连接管d300米82II级钢筋混凝土管单箅雨水口座416S518,页42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