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_第1页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_第2页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_第3页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_第4页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

目标定位

1.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以西北地区为案

例,理解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通过对荒漠化人为因

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i•-核心突破—-----

核心点一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

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发生和发展。这种土地退化主

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分布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误区饕示

荒漠化不同于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

的营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

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核心点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它的形成主要是受两方面

因素的影响:一是位置;二是地形。具体如下图所示:

2.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如下图所示):

内陆----------------------------沿海

极端干旱干旱更半干旱

减少I——50mm.200mm----400mm

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

骆驼、山羊马、牛、羊

少----------------------------多载畜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由东向西,离海洋越来

越远,降水量由400mm降至50mm以下,由此引起自然景观和放牧

牲畜的变化,经度地带性极为明显。

思维拓展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差异导致农牧业生产特

点的差异,比较如下表:

西部东部

降水200mm以下200mm以上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业水

高山冰雪融水黄河等河水

特利用温带草原

畜利用高山草场

色一草原畜牧

牧——山地畜牧业

骆驼、山羊马、牛、羊

核心点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

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自然因素为这一

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

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

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I创造条件II加剧加速I

I潜在II决定I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

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这两方面可以看作荒漠化发生、

发展的根本原因,并由此产生了导致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包括过度樵

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如下图所示:

H接

原因

T人口激增的过度樵采厂|

过度放牧

J人类活动不当一|」匚|过度开垦U

根本

在不同的地区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

地区人为原因后果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

能源缺乏

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破坏固沙植物

的干旱地

采挖药材、发菜铲掉草皮,破坏草场

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

草原牧区超载放牧

结构被破坏

干旱、半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

干旱沙质从事农业生产

土壤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

干旱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地区

灌溉措施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

思维拓展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

下图所示: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

因素。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植被受损后又引发一系列

的反应。植被减少后,植被蒸腾减弱,致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

地面失去水的润泽,而蒸发因失去植被覆盖而得到加强,地面变得干

燥;植被减少后,对雨后的地面径流失去阻滞作用,导致径流加强,

下渗减弱,地面变得干燥。这样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典例精析

类型1荒漠化的概念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

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

地荒漠化

答案

后析荒C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表现,具体包括耕地退化、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

主,土地退化多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区蒸发

旺盛,土地退化多表现为次生盐渍化,湿润区流水侵蚀强烈,石质荒

漠化较明显。

®方法技巧•••

石质荒漠化

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

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

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

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主

要原因是:a.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层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b.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c.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

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保护。

变式练习1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

——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平源——

石漠化

答案C

解析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差

异,分别出现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江南丘陵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显酸性,黏重贫瘠,一旦植被破坏,侵蚀强烈,就会形成寸草不生的

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喀斯特地区为石质山地,崎

岖不平,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地面,石漠化现象突出。黄淮海平原

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假如灌溉

不当,很容易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地区存在着许多荒漠化

发生的潜在因素,若人类活动不当,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

类型2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滇例20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

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③

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

润气流受到地形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

地区之最。

黛例3®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答案

适析西B北地区的地形分为两部分,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

原,西部是高大的山脉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贺

兰山的高度远不及天山和昆仑山等,内蒙古高原仅分布在本区的东

部。

变式练习2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动带的关系可以说明()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牧业

用工也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

用地转变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原农牧过渡带在东侧,则此带的东部原来发展

耕作业,西侧发展畜牧业;而在图中能看出西侧现在变为可能的变动

带,则意味着西侧原来的畜牧业地区,现在有一部分开始发展耕作业,

即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类型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黛网4©阅读分析资料和“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

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土地面积的27.9%。防止土地退

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合-------1土地退化过程|-------

的干赢区||湿润’地区|

I化

类.

活卜起主要作用的外力■[

地表疏松的1F早与大风易受侵蚀的地

沙质沉积物5居节同步面组成物质

.I壬地退伍卜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

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案(1)见下图

合-------1土地退化过程|------

的I干手地区||湿润’地区|

.

活工□■起主要作用的外力匚^

地表疏松的早与大风易受侵蚀的地

1FdC

沙质沉积物存节同步面组成物质

--------------------,壬地退伍卜------------------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

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解析第⑴题,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关系:干旱地区应以风力

作用为主,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湿润地区应以流水作用为

主,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第⑵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

联系教材中影响土地退化的人为因素,即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

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城市建设不注重环保等。

®方法技巧

填充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图,关键是要把握事物的直接内在联系。

首先将有把握的内容填上,然后沿着箭头理顺关系,一一找到合适的

选项。

变式练习3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

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

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过度樵米(植被破坏)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

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本题以“河流流域”为切入点,考查对地理基本原理和主

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湖泊萎缩、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是本题

考查的核心,分析其原因主要从人为破坏方面找答案。第⑷题,评

价该地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五大自然要

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

活灾作业部分

自主练习一^^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

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

国土面积已达30%o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

题。

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通过读图可知,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有南疆塔里木盆地、

辽河上游、甘肃河西走廊、青海西北部以及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区。

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区与成因说

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资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河套平原:过度开垦;

锡林郭勒草原:过度放牧;南疆:过度利用水资源;河西走廊:过度

垦伐。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儿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

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4.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

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乱垦滥

伐,破坏植被④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5.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

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

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量减

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1)题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

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

(2)题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

漠化过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

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B地属,C地属

(4)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

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和,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

和等。

答案(1)B(2)D(3)干旱的亚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4)温带草原风沙严重过度放牧,滥伐森林

解析(1)某地的年降水量反映该地的水分收入状况,蒸发量反

映该地的水分支出状况,湿润系数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湿润系数

越大,反映该地越湿润,由图中可看出,塔里木盆地湿润系数最小,

最干旱°

(2)生物多样性降低与生物有关,而土壤退化反映的是土壤状况,

故不选。而土地退化包括了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量减少等内容。

(3)A、B、C三地的湿润系数依次减少,则分别属于亚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4)A为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降水较多而呈现草原景观,该地的荒

漠化与风沙严重有关,

也与人类的过度放牧等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关。

课时作业一^^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

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答案

适析我D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开垦土地、大规

模发展粮食生产,应退耕还林(草),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并大力发展

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

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

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北方农牧交错带通过退耕还林(草),其生态功能主要是东

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其生产功能从图中即

可得出答案,即为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为西部牧区提供饲草料。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3〜4题。

地点一月平均七月平均年平均降

■[日

"1/皿z-=1/JH1水量

①-24℃20℃402mm

②-20℃23℃280mm

③-14℃24℃105mm

3.下列景观图中,该区域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BCD

4.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

A.从赤道到两极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分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3.D4.B

解析第3题,图A是移动沙丘(沙漠驼铃);图B是温带草原,

图C是温带落叶林(梅花鹿),而D项是冰川地貌,属高山地区特有的

“冰斗、角峰、U形谷”。第4题,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即从①至

③分别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5.读图甲,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我国受沙尘暴影响的省级行政区有(任填三个简称),

境外沙尘暴源地除蒙古外还有,境内沙源地有o

甲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

乙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

(2)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

了沙源之外还有o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

向。

(3)小林利用所得的资料绘制了一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

频率季节变化”的统计表,请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乙相应位置上转绘成

柱状图(直方图)。

时123456789101112

发1174721131

(%

从中看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其原因为O

(4)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

素。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

等。

(5)资料反映,我国十分重视治理北方风沙危害。

a.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设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

北大部的“”防护林体系。

b.止匕外,在荒漠地区还大量种植适宜干旱环境的植物,这些植

物具有的特征有()

①根系发达②叶片表面有角质层③茎变态成刺④叶片大

而薄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6)在探究过程中,小林又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人们对沙漠的

日益关注,沙漠探险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有报道说,“五・一”长

假期间55名游客被困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并有一人遇难。作为一

个沙漠探险的游客,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写两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新/甘/青/宁/内蒙古/陕/晋/冀/京/津等(任意三个)哈萨

克斯坦新疆

(2)大风等东南

(3)春季气温回升、气候干旱等

(4)过度放牧

⑸三北A

(6)游客身体条件良好;生活必需品准备充足

解析(1)从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中,可以很容易地判读出

我国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境外源区国家除蒙古外,还有哈萨克斯

坦;境内源区有内蒙古和新疆。

(2)形成沙尘天气的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要有动力条件,也就

是大风天气使沙尘随风移动,我国大风天气多是受冬季风影响的季

节,冬季风主要风向是西北风,所以沙尘的移动方向是向东南方向。

(3)地理绘图是地理基本技能之一。本题要求图、表转换,要注

意纵、横坐标表示的意思。根据各季节发生的频率来看,多发季节在

春季,主要是春季沙源充足、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回升、蒸发强

烈等。

(4)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使植被的保护功能

下降甚至丧失。除毁林外,如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5)我国治理风沙、保护农田的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植

物的生长和分布深受环境的制约。沙漠地区植物适应干旱的环境,包

括叶子变成细刺,以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

下吸取水分;叶片表面有角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等。

(6)沙漠探险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如自身的身体条件、沙漠

探险的知识、生活必需品的准备、出现意外时的求救方法等。本题为

开放题,只要围绕沙漠探险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即可。

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6〜7题。

6.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

()

A.分水岭B.山谷C.河流

D.纬线

答案

适析A图中显示,有很多河流发源于虚线南侧,说明此处为一地

势较高的地区,结合几个选项,很可能是分水岭。

7.有关图中地理事物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儿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答案B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是我国新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

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此处河流多为内流河,发源于山地而流向沙

漠、最终消失,河流水量越往下游越少;儿千年来,随着河流水量的

不断减少,居民点不断向河流上游搬迁。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由北向南B.图示地区地势

特点是北高南低

C.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和雨水D.甲为沙漠,乙

为山麓

答案D

9.该地区历史上有大量古代绿洲,后来被迫放弃成为废弃绿洲,

其原因主要是()

A.在绿洲外围扎设沙障和障内栽植固沙植物

B.该地区过度放牧

C.在冲积扇过度开发地下水

D.该地区过度农垦

答案C

1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两名越野赛车手在

罗布泊地区失踪50多小时后获救。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雅丹地貌发

育。雅丹地貌表现为垄、槽相间的形态(见下图),其发育与盛行风的

吹蚀密切相关。

(1)罗布泊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是。

⑵从图中可知,在塔里木盆地(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小,活动空间不断缩小

B.历史上,人类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

C.南缘河流流程缩短,是人类农业活动造成的

D.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幅度北缘较南缘地区小

⑶赛车手在罗布泊地区迷了路,可以通过雅丹地貌判断方向。已知罗布泊地区经常吹东北

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o

答案(1)经向地域分异规律;地形的影响(或距海遥远,深处大陆腹地;青藏高原及山地阻

挡,水汽来源少,地面蒸发旺盛)(2)D(3)东北一西南走向

解析本题以社会新闻为切入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特征。

同时考查了西北干旱的成因、雅丹地貌形成等重要知识点。(1)据材料可知,罗布泊地区位

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距海遥远,深处内陆,因此降水很少,再加上周围山地阻挡,

更加剧了本区的干旱。(2)从图中绿洲范围的变化可知,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增强,活

动空间不断增大,故选项A错。图中古绿洲不仅仅分布于盆地周边,因此B错。塔里木盆

地南缘河流流程缩短与自然原因、人为活动都有关,所以选项C错。由图中绿洲范围的变

化很容易推知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幅度北缘较南缘地区小,因此选项D正确。(3)由材料可

知,雅丹地貌表现为垄、槽相间的形态,其发育与盛行风的吹蚀密切相关,再根据罗布泊

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以推断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东北一西南方向。

第二课时荒漠化的历史发展及防治对策和措施

目标定位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分布。2.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

则、对策和措施。

3.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地理事物的演变。

—核心突破—

核心点一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

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荒漠化与人类相伴而生,定居农业文明时期,

人口增长,生产规模扩大,就出现土地退化,甚至产生荒漠化。一些

古代文明的消失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国的河西走廊,曾经也是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随着人们

的过度开发,以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变成荒漠。古丝

绸之路的古城遗址,几乎都在荒漠腹地。这一事实,也说明了汉代以

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

迁。

近三百年是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垦殖,沙漠化严重的时期。其原因

主要是:

(1)清代初年,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大量人口涌向“口外”。

(2)19世纪中叶,清政府“移民实边”、“开放蒙禁”的政策,

使农牧界线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

(3)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

趋于严重,并且仍在蔓延。

核心点二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1)1防治内容m|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下表所示。

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

农作区

水农业

草原牧区减少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

区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下表所示。

措施地区(位置)措施

外围沙漠

封沙育草

生物绿洲地边缘

措施区前沿地带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内部农田防护林网

缺水

工程源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

措施地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如图。

觊有林地|~湎护林I

自然条件差异卜匚

I诜择农|绿洲边缘的|,但,小F“:l

|土地适宜性厂牧-用-途-「-1灌草地带f磔处出1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图。

营道麻炭林

破坏植

兴建汨■池

故皴玛一何运]-丽丽]一同次措施]一

援广省渠此

能源

太阳能风能

--典例精析

类型1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滇虹旧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问

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向流,判断根据

为O

(2)该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

(3)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

(4)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答案(1)南北①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地;②现

代绿洲应位于河流上游,废弃绿洲应位于河流下游

(2)冰雪融水

(3)河流都流向沙漠地区,沿途蒸发、下渗和农业用水使流量急

剧减小。

(4)随着人口增多,农业发展,人们在河流上游盲目开荒,破坏

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下游水源枯竭。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的荒漠化。(1)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南

缘绿洲的地势可做出判断。(2)干旱地区降水极少,内流河主要依靠

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3)流程短小除与河流水量小、下渗、蒸发

等自然因素有关外,还与人类过度利用有关。(4)干旱沙漠地区绿洲

的废弃主要是与水源的枯竭有关。

®方法技巧

绿洲是干旱地区水源丰富可供灌溉、土壤肥沃的地方。常分布在

河流附近、冲积扇边缘地带、井、泉等地下水丰富及高山冰雪融水灌

注的山麓地带,呈带状、片状分布。绿洲上植物生长良好,可农耕和

放牧,是干旱地区的独特景观。绿洲的形成、分布和发展演变受自然

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绿洲与水源密切相关,绿洲的大小和规模取

决于水资源多寡,绿洲的稳定程度则取决于自然和人为的水源保护程

度。

变式练习1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9491955196019701978198519901995

东121.9121.9121.9121.8121.8121.7121.8121.7

经73486501

43.5743.5143.5443.5943.6343.8043.6843.84

(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2)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

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

浪费严重

斌析(1)此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从科尔沁沙地重

心移动的经纬度变化来看,移动方向是从东南向西北。(2)科尔沁草

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类型2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M2®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

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

墙,建成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据此回答下

面⑴〜⑵题。

(1)直接侵袭图中铁路的沙漠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毛乌素沙漠D.腾格里沙漠

(2)图示地区()

A.冬季盛行东北风B.是黄河含沙量最大

的河段

C.沙丘海拔多在100〜200米D.图中铁路为包兰铁

答案(1)D(2)D

解析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沙坡头所在地区的铁路是包兰铁路;

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是沙漠和草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黄河的上

游,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段;该地区地势较高、平均海

拔达1000米以上;从沙丘的形状可看出,冬季多西北风。

®方法技巧

荒漠化防治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区别

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

系。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二是骨

干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工程措施: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

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

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

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变式练习22008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

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传出信息:我国目前已成

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据此回答(1)〜⑶

题。

⑴造成我国荒漠化的原因是()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过度垦殖与

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

A.①④B.①③④C.①③

D.③④

(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B.森林破坏

C.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D.臭氧空洞

(3)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

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局部小

气候

答案(1)C(2)C(3)C

解析第⑴题,我国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是土地沙漠化、石质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第

(2)题,森林破坏可造成土地荒漠化,而荒漠化仅指土地退化而

已。第⑶题,恢复自然植

被是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

活页作业部分

—自主练习

1.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方向推移造成的影响是()

A.造成了不同民族间的战争B.形成了人畜争地

的局面

C.加剧了荒漠化D.农作物播种面积

减小

答案C

解析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方向推移,一方面促进了民族

融合与交流,另一方面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

根本原因是()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及水资

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D.工矿开发不重视

环境保护

答案C

解析本题中A、B、D均为造成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根本

原因是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

4题。

A、河流—山脉。。城钝・・・・・沙漠・一省界

3.图中所示各河流()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

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

含沙量大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图示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应是高山冰雪融水;河

流流经沙漠区,越往下游水量越少,最终干涸而不能流向海洋,为内

流河;季节不同,气温差异大,故河流流量差别大;由于水量较小,

所以流水侵蚀作用弱。

4.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

答案A

解析图示地区是在山脉边缘的沙漠区,而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

形成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故在沙漠区不可能

见到此景观分布。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气温的日变化

曲线图

(1)图中a、b依次表示和的气温日变化曲线。

(2)下图表示该绿洲的地一气相互作用。请把下列正确的选项填

入框内。

I—LJ------Id------气温口较

绿I!——M------1差减小

梅|--IHII~H降水增多|

A.空气湿度增大B.土壤热容量增加C.蒸腾作用增强

D.土壤湿度增大

(3)请你依据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为新疆荒漠化

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半沙漠地区绿洲(2)从左到右,上行为D、B,下行

为C、A(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等。

解析第⑴题,绿洲植被覆盖良好,调节气候的能力大,气温

日较差应比半沙漠地区小。第⑵题,分清绿洲、灌溉对降水和气温

的影响是解答本题关键。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降水多与土

壤湿度增大之间的联系。第⑶题,防治荒漠化应从合理人口容量和

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分析。

----一♦—课时作业一----

基础过关

1.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②用水量增多致使

降水减少

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带正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过渡

带,天然降水不足并且变率大,为荒漠化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规模

垦殖又缺少防护林的条件下,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

2.下列有关绿洲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一片片绿洲串联而成的②绿洲的出现都

是大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③绿洲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

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④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东部平原地区居

多⑤工矿绿洲和城镇绿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农村绿洲高⑥绿

洲农业属灌溉农业⑦绿洲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⑧绿洲的

大小和规模主要取决于地形

⑨绿洲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

A.①②⑤⑧B.①③⑥⑦C.①④⑤⑨

D.①③④⑥

答案B

解析绿洲是干旱地区水源丰富可供灌溉、土壤肥沃的地方。常

分布在河流附近,冲积扇边缘地带,井、泉等地下水丰富及高山冰雪

融水灌注的山麓地带,呈带状、片状分布。绿洲上植物生长良好,可

农耕和放牧,是干旱地区的独特景观。绿洲的形成、分布和发展演变

受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绿洲与水源密切相关,绿洲大小和规

模取决于水资源多寡,绿洲的稳定程度则取决于自然和人为的水源保

证程度。

我国一些地区农村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

存在许多缺点。根据图示回答3〜4题。

I破坏草皮H草皮当燃料|

|秸秆当燃料|

3.根据图中的关系,①、②、③分别代表()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4.解决图示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积蓄肥料,发展沼

C.发展农业,大力发展耕作业D.结合当地实际,开

发新能源

答案3.D4.C

解析从图中可读出该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主要有砍伐森林、

秸秆当燃料'破坏草皮;因此要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大

力发展耕作业,而是退耕还林、还牧,并注意开发新能源。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涉及全球110个国家和地

区,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并列为现代人

类面对的四大环境挑战,近年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

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

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

不利的影响。

(1)我国、和华北一带冬春季节常遭受风沙灾

害,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等自然因素外,

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和行为,

造成的恶果;在林区的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

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答案(1)东北西北西北季(或西北或冬季)

(2)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

(或面积减少)过度砍伐

(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