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刘子翚》原文与赏析_第1页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刘子翚》原文与赏析_第2页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刘子翚》原文与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刘子翚》原文与赏析《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刘子翚》原文与赏析

刘子翚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组诗的前一首意在抨击昏君,这一首则意在鞭挞奸臣。昏君的荒淫无道,使奸臣得售其奸;而奸臣的曲意逢迎,又使昏君昏而不悟。正是由于昏君、奸臣沆瀣一气,胡作非为,才带来了始而丧权辱国、终而失土亡国的不幸现实。虽然写作此诗时,当年窃据国柄的蔡京、王黼等权奸早已化为不齿于人类的几杯粪土,但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仍使块垒难消。于是,他将极度的愤怒和鄙夷凝聚在笔端,通过描写其身后的情形,将这伙奸臣更深更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首句语极沉着,意极惨痛。“覆鼎误前朝”,谓前朝奸臣误国,招致了覆亡的惨祸。“覆鼎”,语出《周易》:“鼎折足,公覆。”比喻大臣失职;“前朝”,指北宋。这里,用一个“误”字,对权奸葬送北宋朝廷的罪行作了精当的概括。然而,往事已矣,回想北宋覆亡之因,唯有空自叹息。着以“空嗟”二字,内心无力回天的郁闷灼然可见。次句“骨朽人间骂未销”,承上句的“误”字而来,以饱含憎恶之情的议论揭示了奸臣弄权误国所应得的下场:尽管他们已埋骨荒冢,却仍然遭到人民不停的唾骂,他们生前的罪恶行径注定了其死后将遗臭万年。“骂未销”,既见出人民对他们的仇恨之深,反过来又证实了他们的罪孽之大。三、四句由议论改为写景,笔法陡变,波澜顿起。前二句虽曾对那些死有余辜的权奸痛加挞伐,却没有明言他们究竟是谁。这两句中,便以曲折的诗笔,点出他们的姓名。“王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太师”,则指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王黼,徽宗时担任宰相,卖官鬻爵,专事搜刮,被称为“六贼”之一。钦宗即位后受到贬斥,在流放路上被杀。蔡京,也是徽宗所宠信的奸臣,为“六贼”之首。钦宗即位,放逐岭南,死于途中。这里,拈出“王傅宅”和“太师桥”来加以描写,用意殊为深曲。王、蔡二贼生前曾不遗余力地搜刮钱财来营建府第园林,企图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据《靖康遗录》载,王黼的住宅位于阊阖门外,“周回数里”,“其正厅事以青铜瓦盖覆,宏丽壮伟”,“又于后园聚花石为山”,侈丽之极。蔡京的府第则在都城之东,据《清波杂志》卷下载,亦“周围数十里”,其豪华与“王傅宅”相仿佛。不过后来毁于大火。“太师桥”,指其遗址。历史的发展总是违背作恶多端的统治者的意愿。王、蔡当年“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岂知民心不可侮,国人不可欺,曾几何时,他们便身败名裂,为天下笑。于是,昔时金阶玉堂,即今唯见“风”、“月”在。描写“夜月池台”、“春风杨柳”的目的,正是为了以“风”、“月”的永恒来反衬王、蔡等的丑恶生涯的短暂;同时也是为了形象化地说明:“风”、“月”清白将长留人间,王、蔡等权奸的臭名连同其府第将永远是人们唾骂的对象。全诗融议论、写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