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培训讲义小儿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优选)推拿培训讲义小儿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小儿推拿的环境与时间:室内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清静整洁;饭后、温度太低、不宜按摩,不要强行按摩;操作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疾病缓急、病情轻重以及手法的特性等因素而定,通常每日1次,急病每日2-3次,最佳按摩时间15分钟左右。亦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4、同身寸的取穴方法介绍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用“同身寸”来取穴。每个人的穴位的位置都不同,要依据自身的身高、胖瘦来取。孩子自身的大拇指关节横度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以中指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为1寸,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其四指并拢后,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为3寸,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所以,家长要用孩子的手指来取穴。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

5、小儿推拿的禁忌症:极度虚弱患者和严重的心脏、肝、肾疾病;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皮肤感染、破损、烧烫伤的局部及皮肤病患处、出血性疾病包括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的部位;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肝炎、结核类疾病(肺、骨、关节)等;化脓性关节炎、骨折早期和瘫痪初期;恶性贫血等。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原则的疾病。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6、小儿推拿时注意事项刚出生的宝宝由于脐带还没脱落,所以尽量不要做腹部按摩。按摩时,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不用任何介质,双手搓热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可以先从脸部开始,让宝宝看清楚妈妈,再进行下面的步骤,如此宝宝会比较有安全感。按摩的力度要适中,特别强调要轻快,均匀柔和,平稳着实,有一定的渗透力。按摩最佳的时机在两餐之间,千万不能一吃饱就进行,免得宝宝呕吐。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一)头部穴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攒竹(天门):线状穴

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坎宫(阴阳、眉弓):线状穴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次数:30到50次。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太阳穴:点、线结合穴位置: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操作:推、揉、运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牙痛等疾病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二)、胸腹部穴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中脘:点、线、面状穴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操作:揉、摩、推次数:100~300次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腹:面、线结合穴位置:腹部。操作: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腹。次数: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钟。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脐:点状、面状结合穴位置:肚脐。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次数:揉100到300次,摩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吐泻。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三)、背部穴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

1、肩井:点、面结合穴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操作:按30~50次;拿3-5次可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手法。次数:按30~50次;拿3-5次。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大椎穴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用中指揉,20~30次。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头痛项强、小儿惊风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风门:左右成对位置: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旁开1.5寸操作:揉风门,20~30次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4、肺腧:左右成对位置:大椎下第三个脊椎下凹窝左右外各量一寸五的地方操作:推肺俞(分推肩胛骨)100~300次揉50~100次;。主治:咳嗽、气喘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5、脾俞:左右成对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时,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操作:食、中两指揉脾俞。50~100次。主治:胃肠病、腹泻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6、肾俞:左右成对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时,俯卧,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操作:食、中两指揉肾腧。50~100次主治:泌尿系统疾病。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7、命门:位置: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用中指揉主治:温肾壮阳,补穴之一。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四)腰部穴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腰俞:左右成对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间左右旁开3.5寸。操作:可食、中两指或双手拇指揉。50~100次主治:腰痛、下肢瘫痪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3到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次数:推100到300次;捏3到5次。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七节骨:线状穴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七节法。

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4、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到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本穴调节大肠具有双向性。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结①按揉肺俞、脾俞、肾俞能调治肺、脾、肾本脏器及其相关的疾病,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②推脊、揉大椎、揉风门均能清热。前者清热作用较大,后两者以解表平喘为长。③龟尾、七节具有双向调节大肠功能的穴位,一起应用,形成一组合穴。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五)手掌及上肢穴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手背及上肢伸面穴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

1、脾经:面、线结合穴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100~500次。宜补不宜清,或清后加补主治: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胃经: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呕呃嗳气,食欲不振等。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肝经:线、面穴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宜清不宜补,补后加清,或补肾经代之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4、心经:线、面穴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500次,宜清不宜补,补后加清,或补肾经代之。主治: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烦不安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5、肺经:面、线穴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到500次。

宜清宜补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虚汗、脱肛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6、肾经:面、线穴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100~500次。宜补不宜清,若清以清小肠代替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7、大肠:线穴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100到300次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8、小肠:线穴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9、四横纹:短线状穴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推四横纹;掐四横纹。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惊风、气喘。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0、板门:面状穴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板门穴推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1、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屈指时中指、无名二指所指处中间操作:用中指端或拇指按揉,约揉50~100次。主治:发热,口干口渴等一切热证。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2、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操作:用运法,称运内八卦。100~300次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3、小天心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揉100~300次;掐捣5~20次。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4、总筋位置: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处操作: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抽掣,惊风等症。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5、大横纹(手阴阳):线状穴位置:在手掌下一道横纹,挠侧纹头尽端称阳池,尺侧纹头尽端称阴池。操作:两拇指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向中央(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50次主治: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6、小横纹: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主治:烦躁、口疮、腹胀等。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4、外劳宫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掐5次,揉100到3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7、天河水:线状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100~300次。主治: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等一切热证。总筋→洪池(曲泽)推天河水,或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结

①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等诸穴主要用于本脏腑的病证;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脾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②清热类穴位: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发热。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下六腑、揉小天心,清营分血分之热。揉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烦内热。揉内劳宫与揉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分手阴阳能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六)、下肢部穴位(正面)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下肢部穴位(背面)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六、小儿推拿常用手法1、推法:直推:轻快连续,如帚佛尘250~300次/分分推、合推:20~30次,相辅的手法旋推:顺时针,不带动皮下组织,150~200次/分。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推法示意图2、运法:弧形或环形,宜轻不宜重,仅在皮肤表面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宜缓不宜急,80~100次/分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拿法:一松一紧提拿,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4、擦法:直线往返摩擦,力稍重于推法80~120次避免损伤皮肤,宜最后用此法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5、按法: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刺激性较强,宜加揉法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6、揉法:缓慢环形揉动,手不可离开皮肤,皮下组织随揉动而滑动,宜快200次/分不要在皮肤上摩擦,以免造成皮下淤血。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7、搓法:从上向下做环形搓动,速度快,移动慢,常用作结束手法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8、摩法:在穴位上环转抚摩,指摩轻快,掌摩重慢,轻柔不浮,重而不滞120次/分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9、掐法:垂直用力压穴位,指针加揉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10、捏法:捏脊,二指捏,三指捏

着力点是拇指端掌面,不能将皮肤拧转,捏过多呆滞不前,过少易滑脱,重易痛,轻不得气;

常用作小儿保健,也适用于成人:对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胃功能紊乱等虚弱症同样有治疗作用。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捏法示意图

捏法正位手势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捏法示意图

挤捏法捏脊法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小儿推拿复式手法㈠⑴二龙戏珠法——主治寒热不和、惊搐证。两手拇、食二指捏揉小孩耳轮数遍。⑵苍龙摆尾法——主治发热。右手拿小孩食、中、无名三指,左手自总筋穴至肘部来回搓揉几遍,拿住肘部,右手持小孩三指频频摇动具有开胸之功效。约20~30次。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⑶黄蜂入洞——主治外邪袭肺所指的鼻塞、流涕、发热、怕冷、无汗、咳嗽。用食、中二指指端在小孩两鼻孔揉动。⑷水底捞月——主治发热。用冷水滴入小孩掌心,用拇指自小孩小指尖旋推至内劳宫,。边推边吹凉气。

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⑸打马过天河——主治小儿感冒发烧(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是一种简易疗法)。用左手握住小孩左手或右手,掌心向上,露出小孩手臂,父母用右手食指、中指,自小孩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如弹琴似的轻轻拍打5~6次为一回,如此拍打100~300次,可以在左右手臂交替,如小孩手臂经拍打出现潮红色为上佳。在拍打中也可向拍打处吹气。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⑹双凤展翅法——主治风寒咳嗽。用双手食中指分别夹住小孩两耳,上提数次后,再分别掐按眉心、太阳、听会、牙关、人中、承浆等穴,各10~20次。⑺揉耳摇头法(捧耳摇头法)——主治惊风证。用双手拇、食二指之腹分别相对用力捻揉小孩两耳垂后,再捧其头左右摇之。揉20~30次,摇10~20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⑻老汉扳缯法——主治食积痞块。用一手拇指掐住小孩拇指根处,另一手掐捏脾经,并摇动拇指20~40次。⑼猿猴摘果法——主治食积、寒痰、疟疾。用拇食二指捏扯小孩腕背皮肤,反复多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⑽天门入虎口法——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和。用拇指螺纹面自命关处推向虎口后,再用拇指掐揉虎口处。⑾运水入土——主治脾胃虚弱,食谷不化等证。用运法由小孩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至拇指指腹的脾经穴。因肾属水,脾属土,所以叫运水入土。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⑿运土入水——主治清脾胃热,利尿止泻。手法与运水入土相反方向操作。⒀按弦走搓摩(搓摩胁肋)——理气化痰主治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症。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两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不可逆之)搓摩,50~100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七、小儿常见病推拿1、感冒发烧开天门50次分推坎宫50次推太阳100次清肺经100次退六腑500次发热每天三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2、腹泻补脾经300次补推大肠100次清推小肠100次揉中脘3分钟揉脐(逆)3分钟摩腹2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每天做两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3、咳嗽清肺经100次揉天突100次揉膻中100次擦膻中擦至皮肤发热搓胁3~5次揉风门100次揉肺腧100次擦肺腧擦至皮肤发热

每天2~3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4、便秘清大肠100次揉脐3分钟摩腹3分钟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

每天1次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5、厌食(食欲不振)补脾经300次清胃经100次掐揉四横纹掐3次揉5次揉板门100次揉中脘3分钟摩腹3分钟捏脊5遍(第6遍捏三提一)揉脾俞100次揉胃俞100次早晚各一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6、遗尿揉百会2分钟补脾经500次补肾经5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3~5分钟按揉三阴交30~50次揉命门肾俞2分钟擦命门肾俞见热即收捏脊3~5遍每日一遍本文档共85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三\7点57分7、呕吐揉天突30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