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比的应用》教学反思汇编篇《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步连除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是上学期所学习的两步连乘计算的逆解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的.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加敏捷。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好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阅历,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这些解决问题的阅历比较,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索方法是一样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学问铺垫和思路孕伏。而且本课的教材所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助于他们思索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图文结合为主的呈现形式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实力。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2
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同学们在以往的生活中是有肯定的接触的,在三年级的时候曾经简洁的涉及到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重点是体会理解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供应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验和体验。因此,在学习新学问的过程中,本节课在设计之初,是要将平均数的比较和用部分的平均数去推想全体的状况结合在一起上,用一个相同的可以连续的情景进行过渡,中间还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步幅。实际在上下来以后,发觉如下问题
1、用部分来推想全体状况的实际体验过后,没有刚好进行提炼,学生对这一体验所获得的阅历比较模糊,没有形成清楚的概念。
2、在两组同类数据要进行比较时,由于个数的不同,干脆进行总数的比较没有意义,所以要转化成平均数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发觉其单位往往是复合单位,不像小时,吨,升等单个单位。
3、在学生探讨的'时候,涉及到只有架次没有详细的时间不能比时,应当刚好的追问,总数不能比,那怎么办?应当刚好的总结学生的发言。
4、在列出21633=721(架次)56427=806(架次)时,应当让学生来说一说算式的含义,渗透强化平均数的概念。在比较721<806时,渗透比较两个数的单位必需是相同的。
5、从局部推算整体的探讨中,知道五一十一的平均起降次数,可不行以推算出五月和十月的总体起降次数?这里应当加强过渡铺垫,通过平均数能否算总数?十一的平均数代表的是十一7天期间的一般水平,由于十一期间是假期,乘客的流量相对平常较大,所以用十一的平均数来推算十月的总流量的误差太大,不适用。那么,用十月一般一个星期的平均数可以吗?也不行,应为在十月里有一个7天的假期,假期后的流量会有明显削减,一般星期的平均数去推算十月,误差也会很大。那么用6月的一个一般星期的平均数可以吗?可以,应为6月是一般月,流量比较稳定。最终推想出的结果误差小。
6、每一个平均数的算出都要说出它的含义,要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7、在第一部分平均数的比较时,缺失肯定的巩固练习,最好再有一些的数据的特点,可以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
8、在讲授步幅时,对于步幅这一新的概念没有做到具体的说明。应当在出现步幅的概念是,先问问同学们对步幅的相识,从他们已有的相识动身,一步一步的引导出详细步幅是从一只脚尖到另一只脚尖或者一只脚的脚跟到另一只脚的脚跟之间的距离,叫做步幅。
9、本课的定位缺少与单元目标之间的沟通,本课是应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那么在本课中,应当体现出本单元中全部涉及到的概念,比如说移多补少,平均数,求总平分等等。重点对平均数的比较和用部分推想整体的体会,要进行适当的强调,和应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10、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每一环节之间的连接,我的引导语假如能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那就更好了。每一环节之间要有有效果的总结,来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最终总结回顾本堂课内容的时候,就会削减出现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避开冷场。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3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其次课时,第一课时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统计图的情境里,学生在经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统计观念。
在第一环节视察统计图说信息时,学生视察的很仔细、思索很仔细。小组探讨中也很主动,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数学信息都一股脑都说了,加上老师的适当补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其次环节画统计图时,学生有了第一环节视察的基础,在小组的仔细激烈探讨中,学生渐渐由了怎么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确定坐标、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学问的过程中,即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经验了独立视察、思索、动手操作,小组探讨合作沟通。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4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一次函数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湘教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其次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探讨了一次函数的某些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留意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实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某些实际情境,并且留意用函数观点来处理问题或对问题的解决用函数做出某种说明,用以加深对函数的相识,并突出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逐步形成用函数的观点处理问题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能够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能够让学生经验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具备的学问分析实例。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留意分析的过程,即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学问背景之中,用数学学问重新理解(这是什么?可以看成什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考察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详细分析本节课,首先简洁的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一下一次函数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服务于实践”的一句话,打开了本节课的'课题,过渡自然。本节课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主要围围着路程、价格这样的实际问题,通过在速度肯定的条件下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总价在单价肯定的情形下,总价与数量的关系这几个例题,相识到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在讲解这几个例子的时候,创设了学生熟识的情境,如在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进行预料的问题时,问学生:“你知道今年奥运会的撑杆跳高的记录是多少?你能对它进行预料吗?”,简洁的一句话引出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爱好,使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因为情境熟识,也能快速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师生互动较好,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开动思维,利用已有的学问顺当的解决这几个问题。在讲解例题的同时,试着让学生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培育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提示学生留意自变量在实际情境中的取值范围问题。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思索时间,让他们通过平常对生活的细心视察,生活中有关一次函数的有价值的问题,说出来与全班共同共享。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体现新教改的合作沟通的思想,更主要的培育他们与人协作的实力。更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也做了一回小老师,展示他们的特性,这样有益于他们健康的人格的成长。最终在总结中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数学函数模型,并布置了作业。从总体看整个教学环节也比较完整。
这节课假如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出来,例题的展示将会更快点,整节课将会更加丰满。当然,在教学实施中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将每个例题的要点以简短的板书形式展示出来,在肯定程度上也节约了时间。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5
虽说教学一年级已有三届,但从上个学期的三年级下来,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也正是因为有多年的教学一年级的经验,深知一年级的小挚友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加上一年级数学的简洁,教学起来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教学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是继相识时间后的其次大难点。
一、让学生开口说。
在教学图文应用题时,让学生先视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依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刚起先不知怎样说,老师就带着学生说,渐渐地让学生自己说。提问题对学生来说有肯定难度,就让学生找“?”,找到以后再提问。
二、让学生理解算理。
当学生能提问后,老师应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刚起先接触时,学生不理解老师提的问题是什么意思?老师可扶着学生:求这个问题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还是从总数中去掉?难度一降低学生就会说。而后,就干脆让学生说思索的过程。从教学状况看,学生经过训练他们会说算理。当列好算式后,再让学生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图文结合应用题的难点是,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应是总数,学生往往用部分数减部分数。老师这时问学生:从什么里面减掉?这样一问,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总的来说,其实一年级学生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的,我们应当从零起先。今后多练习,多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再列算式解决应用题!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6
第4单元《加和减》中,已知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个量的和与差。已知两个数的相差关系,求两个量的和与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一步应用题的扩展,是复合应用题的解题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读懂已知条件和问题,仔细分析数量关系。而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到要求的那个中间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综合法学生感觉比较顺手,但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忽视最终的问题。提出的中间问题不肯定是解这道题所须要的。分析法能使学生从整体动身,依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但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在这种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依据题目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渗透和训练。
“已知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个量的和或差”。这类应用题则更加适合用分析法进行引导。例如: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的辆数是大汽车的2倍,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思路分析,要求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要用大汽车的辆数加小汽车的辆数,大汽车的辆数已经告知我们了是45辆,所以要先求出小汽车的'辆数。这样可以一下子抓住中间问题。
要提高学生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实力,可以依据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两个相应的条件。例如:剩下的要看几天?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等等。也可以依据已知条件,说出能求的问题。例如:小明每天看8页书,看了5天;有48个同学,平均分成6组。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条件或者问题组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训练。例如:1、__________,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2、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25页。_______________?
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驾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敏捷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找出中间问题,从而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另外还要初步学会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进行一题多变有变式练习;一题多解的多角度的思索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7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考虑到让情境更切近学生的生活,我舍去教科书第72页得例三,干脆利用上一节课学生小组竞赛获得的红花来进行比多比少的`例题教学。
本节课利用上学期学习的“同样多“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然后再汇报总结。把其次组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8朵,跟第一组同样多;另一部分是4朵,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学生利用学具和直观的图片很简单知道答案,但是让学生列式的话就还有一部分孩子还不懂得列式。于是就请一些孩子来说:12朵减去和第一组一样多的8朵就等于其次组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然后又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独立解决之后再同桌探讨,全班汇总。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不是很胜利,因为有些孩子已经会的听起来就觉得很烦躁、精神不够集中,而有些孩子就老是听不明白。或许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恰当!我希望自己备课的时候多预设一些情景,想想假如出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会说那些话?
一年级的学生现在还不会涉及到如何去概括自己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想在练习时给学生养成刚好作出口头总结的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完整解题理念。信任不断总结思索,我会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加油珍宝!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8
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我首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然后选择了让12位同学上台站一站,看“每行站几人,可以站几行?”让学生从活动中发觉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参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视察、分析、概括、发觉规律,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实力。在学完例4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根据学习例4的方法学习例5,接着对例4和例5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的.意义,就显得水道渠成了。然后,再对例4和例5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推断,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最终,通过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学问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分不同的概念,巩固了学问。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9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化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须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化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老师探讨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协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老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协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协助教学是教化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老师应仔细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纳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假如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搁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实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纳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纳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须要学生参加、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纳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意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干脆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老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干脆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视教学常规,老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老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老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运用。这样纯粹奢侈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需先解决问题:更新老师观念,提高老师的信息实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化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难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化信息化的进程。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个数量的两部分整体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与探究使学生初步理解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驾驭其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切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进一步培育学生酷爱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驾驭稍困难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解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与单位“1”的关系。
教学打算: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洁的分数应用题,今日接着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谁是单位“1”?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2、说图意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问:①谁和谁,谁是单位“1”?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学习例4:(出示一幅丹顶鹤图片,引出例4)
(1)、出示例4。说一说从例4中你知道些什么发?
(2)、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一生在黑板上画)
(3)、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4)、现在能求出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吗?试一试。(依据学生的解答状况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5)、集体沟通,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的?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分?有什么联系?
练习: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的5/8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只列式不计算,先学生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在全班沟通)
2、学习例5: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依据一个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可以知道这个人健康状况,关于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状况,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资料,(电脑出示):人的心脏
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改变,青少年每分钟的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从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说一说。
(3)、能依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小组合作,试一试。(依据学生的状况请一生上台板演)
(4)、指着你的线段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会做吗?试一试。
(6)、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怎样想的。
(7)、有没有其它解法?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他的解法。
(8)、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运动员心脏跳动的次数随体质的改变而改变,一般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次,而运动员的心跳每分钟比一般人慢1/5,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约多少次?
(1)你能求出运动员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察)
(2)集体订正: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解法?
2、想想填填
(1)一块布长12米,用去—,还剩多少米?题中把()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要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2)我校五年级有学生196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少,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题中是把()看作单位“1”,六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求六年级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谈话:同学们,第十四届亚运会已经在韩国顺当闭幕,在本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获得了150枚金牌,关于本届亚运会我国和其他国家奖牌状况,请看下面
的资料:
(1)中国金牌150枚。中国银牌数比金牌数少11/25,铜牌数占金牌数的37/75。中国的银牌和铜牌各有多少枚?
(2)韩国银牌数比中国银牌数少4枚。
韩国金牌数比银牌数多1/5,韩国铜牌数比金牌数少1/8。韩国的金牌、银牌、铜牌各有多少枚?
(3)日本金牌数比韩国金牌数少13/24,铜牌数比韩国铜牌数少1/7。日本的金、银、铜牌各有多少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看哪一组算的又对又快。我们将给金、银、铜牌的三个小组颁奖。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前,组内老师对怎样来上这节课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体现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更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基于上面的基本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淡化分类,强化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着重培育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实力”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教给学生获得学问的方法,使学生主动主动的参加学问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老师在简洁的复习铺垫后,立刻进入新课。例题教学时充分的信任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和主动表达,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索、相互沟通、小组沟通和全班沟通等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注意解题思路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依据资料得到显性和隐性的信息,然后借助线段图表示这些信息,接着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终再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不仅使学生驾驭了解题方法,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特性得到了充分的敬重和张扬,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实力得到了培育和提高。
3、突出在“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一种理念,而应是我们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设计中,通过解决“心跳问题”、“奖牌数问题”等,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念。在“奖牌数问题”这组练习题中,不仅有刚学的较困难的分数应用题,还有简洁的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新旧学问的交叉练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加深了对新旧学问的联系。
4、老师的收获和有待改进的问题。
收获一: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淡化分类,着重培育学生分析实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敬重和张扬,而且通过课堂上师生间同等的“学”与“导”活动,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互动、融洽、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收获二:在平常的教学中,由于班上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教学中我总是担忧差生驾驭不了新知,因此在重点的地方,包的多,强太多、重太多的三多现象始终没有太大的变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两知,就能让学生的特性得到敬重和张扬,使学生的实力得到发展,让课堂充溢生命的和谐。与此同时,还能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暴露出老师在课前的预设不够,面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务,不能敏捷机灵地进行处理等问题。
问题一:在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比较上,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晰的时,老师不能刚好地依据课堂的教学实际,变更教学策略,实行更加有效的引导手段,帮助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问题二:老师在刚上课时的心情有点惊慌,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心情,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兴奋。老师也相识到了这个状况后,但就是不能实行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1
这一节百分数应用的重点是分析“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通过探讨分析,学生发觉食品支出的百分比渐渐在削减,那么是否代表钱在削减呢?学生在这方面能很清楚理解是:生活水平在提高,总支出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理解很模糊,我让学生自学课本第29页的“你知道吗”,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其实对于本节课,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方法。许多学生不喜爱去画线段图,也不喜爱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所以教学之前我觉得应当有这样的想法: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2.找出数量关系
3.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找寻数量关系左边的`数量和右边的数量必需是对应的,出示问题: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提出要求: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解答吗?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并理解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索后,不难找到线段中的数量关系,我指名回答并板书: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并要求学生自己用方程解答,再指名上台板演。
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还有些学生用算术解算出,他们觉得只要找出单位“1”的已知与未知,就可以推断乘法高还是除法。但我想新教材之所以更加注意对方程的解法,是为了中学数学学习的连接,在中学方程的思想及方法是用得很常见的。所以平常也要加强对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2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学问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成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关键点:
一、以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算法。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无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推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通常说的单位“”。例如:求是的百分之几?是与两个量干脆比较,以作标准,列式:;求比多百分之几?可以理解为求比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也可以用。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终都是求比多的部分相当于的百分之几。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增加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一样。
二、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主线,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算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稍困难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如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可以得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可以得出:“九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从这些关键句里我们肯定要找准单位“”,即理解题中的百分数是表示什么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理清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3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图文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学习文字应用题的基础。在图文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画面意思在课堂教学中特殊重要。下面谈谈我是如何进行图文应用题教学的:
1、教学要直观明白。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操作感爱好,因此教学必需运用好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去感知、理解画面意思。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出示小鹿图,让学生细致视察,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完整说出题意,通过视察、口述,使学生弄清图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数量,再此基础上去进行列式计算。并总结出解题4个步骤:一看题目,二想方法,三列式计算,四检查。教会学生找单位名称和回答问题,因为课本每一道例题都没写单位和回答问题,这样对以后学习应用题是不利的,要很长时间来训练,到不如在起先学习时应用题时就要求学生有完整的解答。
2、应用题教学应重视算理、理解含义。
应用题启蒙教学应当重视算理,揭示算法的含义,避开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让学生硬搬“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听课评课记录
- 2022初中课程设计
-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巅峰冲刺试卷含解析
- 质量管理体系课件-(极力)
- 《诗歌鉴赏炼句》课件
- 2024年拟投资种植木薯计划书范文
- 高中教研组详细工作计划范文
- 一:人力资源部某年度工作总结和某年工作计划
- 和田本地顶管施工方案
-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工会2024年工作计划
- 无线网络的安全威胁有些
- 美国大选-特朗普介绍(个人演讲PPT)
- 概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幼儿园中班班级健康工作总结(3篇)
- 碾压混凝土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品管部检验工作流程图
- 创伤与救护骨折的固定及搬运
-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 各省地层代码名称教程
- 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
- 毛中特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