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一):基于网络的读写实践_第1页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一):基于网络的读写实践_第2页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一):基于网络的读写实践_第3页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一):基于网络的读写实践_第4页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一):基于网络的读写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一):基于网络的读写实践教学目标1.要认识到在新媒体的运用与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学习方式在发生深刻改变,即教育生态在发生重要改变;2.要把握网络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特点,改进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3.要引导教师建立课内外进行资源整合的学习观念,打破课堂与教材的学习局限性。教学重点:了解在“互联网+”背景下,阅读与写作教学生态重构的必然性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新生态教学的读写实践模式主要授课内容:第一课时:分析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新生态与基本特点第二课时:基于教育新生态,探索有效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办法第三课时: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读写实践与教学案例分析第四课时:互联网+背景下的读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第一课时:分析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新生态与基本特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呢?本文试从“互联网+”这个视角,展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特性,传统的教与学主要以文本为中心,通过诵读、涵泳等手段来内化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似乎与外在的信息技术关联性不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语文学习的各个领域,如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等都有提高效率的需要,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的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等,都有数字资源和网络技术在语文课程中加以应用的空间。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主要是没有形成互联网思维,也就是还缺少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语文学科、教师与学生、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整个学习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说到底,“互联网+”结合语文学科,就是“互联网+语文教学”,即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生态。一、阅读教学:由单篇授课走向专题研讨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以苏教版为例),以专题与板块为结构形态,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以单篇理解为主,常常一篇课文便是一种阅读经验,无法从体式上形成一般性的阅读图式,因而无法深入文本深处,触及文本的灵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在通过专题强调人文性教学的基础上,再通过板块开展文体阅读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文体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呢?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教学内容的重构,即在沿用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教材的编写顺序常常规定了教学的顺序,而教学内容重构恰恰是打破教材的顺序,这样实际上就有两种顺序,因此重构后的教学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困难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法,以互联网为载体,把原来的线性教学生态创新为立体的、超时空的教学生态。(一)创建基于文体的主题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容设置文体教学、共享资源、分享交流等板块。文体教学板块安排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实用文、文言文等主题,每一主题又对应教材下设专题板块,设计相应的活动任务,从而形成以文体为中心的学习任务群。共享资源又针对每个专题板块,分别提供与板块任务群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分享交流板块,则主要发表学生成果、分享学习经验等。这样学生在公众号上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学习资源,按照专题学习任务群,自我探究或在学习共同体内共同探究,并通过朋友圈功能及时发布学习动态。(二)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环境Moodle作为免费开源的课程系统,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各专题教学为学生提供虚拟学习环境,对课程重新规划与整合,自主设计课程板块,布置作业、上传资料、创建讨论区、阶段测验以及即时聊天。如教学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时,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青春、赞美青春外,我们还在Moodle平台上创建一个讨论区,在讨论区发起“新诗的意象与音乐美”这一话题,并让学生结合互联网搜索进行讨论探究,开展诗歌朗诵会、诗选辑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两种形态外,还可以运用微课网、微博、博客、在线公开课等平台,创建在线公开课、在线话题讨论版等环节,以任务型学习驱动对学习内容的探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二、作文教学:由单向指导评改走向跟单式互动“互联网+”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背景,对语文课程、学习主体、教学策略等重新审视,重建语文教学生态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文化,深度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参与欲。一种情况是让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参与中优化教学策略,另一种是按需定制,教师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方案。当然也有可能是每当有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都会把教学中可能用到的策略告诉学生(或者网上投票组),让学生决定他们喜欢的教学策略。因为学生选出的策略注入了他们的感情因素,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自然会高些。比如,高中作文教学,就可运用相关平台,在作文各个环节,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方式,开展跟单式写作指导。(一)理解学生一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平台,收集整理动态学习数据,依靠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写作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作文教学内容。二是在互联网交流平台上发布“学生写作准备单”,让学生自主填写。教师通过清单理解学生写作的个性,比如擅长的文体,习惯的选材内容与思维方式,喜爱的构思技巧与语言形态等,以便掌握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在作文指导前,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了解与理解学生这些写作特质,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课程标准,确定个性化的课程目标,并与学生共同研讨目标达成的路径、要求以及评价方式,从而整合出学生个性化的课程规划。(二)过程指导通过Moodle或其他平台,对学生作文进行全程性跟踪指导,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跟单式写作指导过程包括“引导写作”“解答学生疑问”“提供个性化资源”“讨论作文提纲”“作后修改指导”“习作发表”等主要环节。在平台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展指导性解答,针对学生写作前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写作中实际出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平台提供与作文相关的资源供学生浏览,以便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根据写作要求,学生完成作文提纲,再通过作文合作小组,在平台上交流,获得组员反馈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学生在平台上发表初作,教师与同学根据训练要求,描述作文目标达成的情况。最后学生修改作文,再次发表,平台所有成员都可以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跟帖评价。这样的跟单式写作,师生借助云平台在课内外突破时间限制进行交流,实现“超时空”的持续沟通。除了作文过程指导跟单外,还可以在网上开发学生自我反思单与同伴交流的写作清单,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我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跟单式指导,能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关注重点从学生最后的文章结果转向学生参与写作的全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自主建构写作知识、思维图式和写作能力。三、课外阅读:由单层文本走向多向度深层融合“互联网+”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无论是阅读媒介,还是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都有了新的发展,阅读从平面的文本阅读走向立体的多媒体阅读。(一)阅读媒介从纯文本走向多媒介“互联网+”时代,无线网络广泛覆盖,除了桌面终端,移动终端也日趋普及,学生网络阅读较之以前有限的时空变得灵活广阔。首先,阅读媒介种类繁多,除以前的纸质文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已经成为学生普通的学习工具。其次,阅读软件多样,QQ阅读、微信阅读、豆瓣阅读、网易蜗牛等,还有许多图书馆、报刊社为推广社会化阅读,开发了阅读APP或阅读公众号。这些阅读软件或公众号使用方便,而且多为免费阅读。此外,“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如基于电子书的微视频、音频、动态网页等,与电子书形成了立体的阅读资源。时下,还出现了跨超本的超新型数字印刷出版物,如由江苏红楼梦世界股份有限公司集《红楼梦》多种版本之精粹创作而成的《跨超本红楼梦》,它运用复合数字多媒体出版整体解决方案(MPR)编码制作而成,核心技术是跨内容表现形态的精确链接,使阅读内容变得丰富而饱满。(二)阅读内容由规定性阅读走向个性化阅读在“互联网+”环境下,师生获得丰富的资源更加便捷。除了海量资源外,相关网站(阅读软件、购书平台)利用大数据处理系统,分析确定每个阅读个体的兴趣,然后用“推送技术”提供读者最需要的阅读资源。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当已注册账号的学生进入资源库,他与资源库所有互动记录会在后台一一呈现,教师就能据此判别学生的阅读喜好,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做精准指导与互动,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三)阅读维度由独立阅读走向交流共进在“互联网+”背景下,阅读资源与互动平台常常相伴共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性阅读与评析,特别是在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下,深入探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围绕“鲁迅小说的乡土意识”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就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从“鲁迅故乡”“鲁迅小说”“鲁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乡土意识”等专题开展多侧面的海量阅读,除文本阅读外,还可以进行跨媒体的作品欣赏。除在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外,还可以与社会读者,包括专家学者展开不同层次的对话。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贡献自己的阅读资源与阅读经验,与有相同阅读兴趣的读者展开交流,在同伴互助中通过阅读,逐步成长。(四)运用互联网跨界思维推动语文阅读生活即语文,语文阅读应该是跨界阅读。教师要敢于跨界,敢于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学科阅读、高中全学科阅读与社会性阅读,并在阅读中开展跨界互动。如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跨界互动阅读,在阅读中,语言的理解力、数学的思维力,对彼此学科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如在互联网背景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围绕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昆剧表演艺术、戏剧评论、戏剧画报、视频片段等的阅读与探究活动,就属于跨界思维下的综合性阅读。四、学习主体:由单人自学走向共同体共享互助当下以互联网为基础打造的平台,其精髓在于互联网思维,在于打造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这种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看,最理想的教育,就是让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成员都成为“自组织”平台的共建者、共享者,师生、生生以及家长与社会互动就是围绕打造内部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展自己。(一)基于任务的互动与协作如果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多基于课标与教材的阅读,那么,高中学段的阅读教学则更像是在开放信息的社群中参与性学习,学习更个性化,也更多呈现基于网络的协作性与交互性。在高中研究性学习或校本课程等活动中,同学间的互动与协作已成为常态。如“相遇在烟水金陵的春天”主题学习活动,与金陵相关的文学、历史、文化、科技等探究,仅靠一两个人难以完成。但如果以此为学习任务,以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让学生协作研究,共同寻找资源、互相激发,共同写作、共同发布研究报告,其成果必然优于独立探索。如果更进一步,通过网络在线平台实施跨学校、跨层次的交流与协作,实现生生互动与协作、师生互动与指导、学生与专家的交流与探讨,则必然有更多的火花出现,更多的创新产生。(二)互联网与大数据下的资源共享在互联网环境下,语文的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与样式已悄然改变,微博、朋友圈、个人网络空间中,强大的点赞与转发功能,使其共享能力越来越强大;发表的内容也不是单纯的电子文本,图表、视屏等超文本化、多媒体化特点日益明显,以发展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为特质的高中语文教学势必要关注并提升学生相关能力,教会他们如何策略地使用互联网交流平台,立体化地创制多模式文本释放信息。当前,互联网协作模式已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跨学校、跨地区的大数据共生共享平台。它们通常集教、学、考、评为一体,教师登录平台后,可以自由使用教学资源,教师基于平台制作的教学资源也自动存放于平台,以供共享;学生登录后使用平台资源,使用痕迹也为教师学情分析提供帮助;家长登录后,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师生即时互动,为教与学提供帮助。五、教学评价:由单一结论走向智情意迭代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关注考试测评后的排名,并以此为结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教育评价凸显个性化基于学生需求的语文教学,必然呈现日益个性化的景象,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越发变得不精确,因而教学评价转向为教师个性指导的适切性与成效性。对学生的评价,也由一张试卷的单一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和因学习内容差异带来的可选性评价。(二)教学与评价日益融合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堂交流和讨论痕迹将被逐一记录,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思维的发展度、语文能力的发展度等过程性状态,都得以动态分析,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影响教师后期的教学与指导,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话、研讨的全过程,并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节奏。因此,教学评价就显得越发过程化,教与评也日益融合,评为教用,教依评改,评教一体,教学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终端评价基于过程性评价,也基于过程性学习。(三)以迭代思维开展评价语文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它以综合性语文能力螺旋提升为特征,因此语文学习评价应该以语文能力呈现为核心,开发迭代式的评价方法,通过代际的迭替提升,显示学生动态的进步。迭代思维的评价方式,符合语文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允许学生在有所不足、不断试错、不断发展中,在持续迭代中完善自己,获得最终的进步。网络学习技能,对于当下的高中学生已经不是什么难题,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技能,与语文学习进行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多维度发展语文能力,多途径开展语文学科的探究与创新,并以此为媒介,在“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中,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第二课时:基于教育新生态,探索有效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办法经济社会中,“互联网+”被通俗表达为“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种在线服务,都是“互联网+”的杰作。将“互联网+”引入语文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开的一个教学课题。且不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全新教学形式的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型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是发生在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各种影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课堂和学生。比如,教师备课由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转变为海量教学设计中的精心筛选;课堂问题探究由参考资料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甚而至于,学生利用网络而获取的知识信息,已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自身的课堂,才能将语文教学和“互联网+”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进而创设出新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发展生态”?又该如何在变革中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不为“互联网+”无限丰富的内容所困扰而迷失在信息技术的丛林中?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1.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着学生自主研修时的学习资源。网络的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资源拥有的完全平等地位。此种平等,使得语文教师大脑中储存的那些文学史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等信息,全部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只有愿意,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或许只要一个休息日,便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作一个粗线条的通览。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把“公开的秘密”磨碎了给学生看吗?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懒得”上网寻找这些“公开的秘密”。这类“懒汉”的数量众寡,完全取决于语文教师的“勤劳”程度。如果语文教师过于“勤劳”,把可以交给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全部由自己包办代替,则学生们自然乐意于做一名“忠实的听众”。面对这样的学生,语文教师是轻松的。因为,大脑中藏着的那点儿陈货,还有“客户”当作宝贝。此种“勤劳”,构成了“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最大懒惰。从学生成长视角看,它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资源建设的权力,限制了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师教学视角看,它将教学的重心,封闭在静态化的知识获取状态,导致课堂活动无法朝向能力生成的方向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它阻隔了学生与高速变化的社会文化的有效关联。故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当然,此种“还权”,并非教师便成了甩手掌柜,听任学生在海量信息中乱冲乱撞。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规划信息检索的必要路径,预设信息检索的关键性元素,帮助学生快捷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为了高效率地完成这份责任,语文教师需要领先一步,备好这个信息检索课。哪些信息的检索,属于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呢?(1)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包含特定时代的整体性价值观,特定时代的政治环境与人文环境,与文章相关联的重要历史事件等。(2)作者的人生际遇。包含作者的人生观,宗教信仰,教育背景,文学主张,生活经历等。(3)课文整体性赏析资料。包含专业性鉴赏辞典中的解读,当代教学名家的解读等。其中需特别关注不同观念的交锋。(4)课文中相关疑难问题的解读资料。包含对自主预习中发现的学习难点的检索,对整体性赏析资料中未能透彻分析的重点句段赏读的检索等。(5)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性知识信息。包含对课文中援引的资料的解读,对其他解读性资料中提及的相关史料的整理等。此五项学习任务,需作为必须完成的预习作业而强制性布置。语文教师检测学生完成此预习作业的方法,就是课堂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自主交流。学生一旦将这五项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则其对需要学习的课文,便拥有了与教师大体相同的阅读资源。而比占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此检索过程,便是自主学习的过程。2.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呢?在不改变现有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环境中,“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旧需要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既有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流程。不同于传统课堂之处,在于大量的知识信息来自学生的成果展示,而不是来自教师的传授。“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应以明确课时活动内容为起点。教师授课之初,需先明确本课时的主要研讨任务,确保课堂的一切活动,能始终紧扣课时目标而展开。教学的主体内容,应为预习成果的交流与研讨。该部分的教学,需依循传统课堂的认知顺序而展开,先侧重于探究课文“写了什么”“怎么样写”,再探究“为什么写”。其中,“写了什么”先归结已知信息,再探究重难点内容;“怎么样写”侧重于素材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鉴赏;“为什么写”突出作者的价值诉求、特定时期的心态历程和社会背景。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应由一两位学生担任主要汇报人,其他学生对其汇报成果可作补充,也可作质疑批评。主要汇报人需要既陈述由预习而获取的相关信息,又结合这些信息,发表自身的独立见解。作为课堂的必要延伸,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还需对课文或互联网上的相关鉴赏评价材料作批判性分析。该环节的主题,为“这样写好不好,还可以怎样写”。此环节应由教师主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发言。学生的发言,可以先从他人的分析评价开始,然后陈述自身观点。也可以只陈述自身观点。发言结束后,允许不同意见者作反向批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再安排被批评者作现场反驳。其它持相同观念者,可代为反驳。被批评者的观点如何呈现呢?留给课外。被批评者可以在课外撰写反驳性的小论文,发布到指定的网络空间中,进行课后的观点交锋。上述各环节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需走上前台,针对学生的交流内容作概括与点评。教师有责任纠正过于偏颇的言论。纠正的标准,是应有的价值观。教师还需要针对课文中的核心学习任务作强化性拓展延伸训练,要能够从学生以为已经解决的问题中,生成出新的、出乎学生意料的深层次问题。如此,才能把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新问题,课堂还需作深层次的对话。此种对话,采用“两步走”战术:第一步先由学生依照预习和交流中的收获作自主思考,然后对话交流(含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第二步为网络检索,查看该问题的相关资料,鉴别各种信息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见解。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依旧是作业布置。“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作业,除了前面部分提到的预习作业之外,也需要有一定量的巩固性作业。与传统课堂的巩固性作业不同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巩固性作业,应更多突出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比如,用小论文写作取代选择题、简答题;用论坛读帖跟帖的多元互动,取代个体性的、静态化的书面答案。这样的语文教学,主动权基本还给了学生。3.把作业评价权还给学生“互联网+”背景下的作业,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公开性、及时性等特征,以网络主题页面文字交流的形式出现。“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作业,除去至关重要的预习作业之外,还可以区分为巩固性作业、成果展示型作业、学生个体主页连续性随笔等类型。预习作业属于学习之初的自主性任务,以学生个体的阅读能力、辨别能力、归纳能力、表述能力为训练重点。此类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已在课堂活动中完成。巩固性作业属于学习之后的自主性任务。巩固性作业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可由语文教师制作成网络知识竞赛题,采用积分闯关制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语文教师可借鉴驾校考试中的“驾考宝典”的试题呈现形式命制此类作业。综合能力训练类的作业,以小论文为主,侧重于对课文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该作业需指定时间发至班级语文学科的作业主页面上。其它学生要每次挑选3-5位同学的作业跟帖点评,每次挑选的同学应不相同,直至点评完全班同学后,再进入下一轮的跟帖点评。语文教师则需至少阅读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小论文,并跟帖点评。基本上需做到每三次作业中,全班所有同学都得到一次教师的点评。被点评的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跟帖解释,形成新一轮的自主探究。成果展示型作业,为学有兴趣者的“加餐”。此类作业,不作硬性规定,以影响带动为主。作业同样发布于班级语文学科主页的固定版块中,重在展示学生中的优秀小论文、优秀作文、诗歌、随笔等。语文教师需规定学生的阅读量,至少每生每周需阅读5篇以上的此类型作业,并对阅读内容作出应答,跟帖发表阅读感悟。“学生个体主页连续性随笔”应成为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份课外作业。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而言,最重要的一份能力,是理性思维。随笔,正是养成此种能力的最佳抓手。要想写得好,必须思考得详尽周到。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思考。传统型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强调学生的随笔写作,但那种形式的写作,读者只有教师和写作者两个人,无法激发写作者的写作热情。“互联网+”背景下的随笔写作,每一篇都可以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所有愿意阅读的人阅读。这其中,读者便不只是教师和写作者两个人,甚至不只是本班、本校的同学。读者面扩大了,写作态度便容易得到端正,写作热情也容易激发。这份作业,教师无需太多干涉,需大胆地将管理权还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可以对优秀的随笔跟帖评价。此评价,当以鼓励为主。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到优秀的随笔作品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推介,亦可将其推荐给相关报刊的编辑。随笔的主人,也可以邀请同学、老师、家长、朋友惠顾自己的主题帖,就自己的文字进行赏析点评。这样的作业,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做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结集出版。出版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方式,是引导每一名学生,将自己的随笔、小论文进行编排,制作成电子书,存入班级的云信息库;另一种是与家长合作,将这些文字依照统一的排版格式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放入班级图书柜,更学生们长久阅读;三是选择优秀的作品,与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发行。4.“互联网+”与教师位置上述各种构想,当然需要建立在学生广泛接触互联网的教学情境之下。这样的构想,在少部分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更多的学校,在可见的时间内,也将很快成为现实。“互联网+”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绝不只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形式的变革。更大程度上,“互联网+”是一把高高扬起的时代大锤,正在彻底砸烂传统教学模式下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一切教学活动形态。其对语文教师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可选择、可比较的“语文教师”。与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网络公开课相比,一线普通教师的课堂,稍有懈怠,便会在比较中“颜面尽扫”。语文教师的学术权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将消解殆尽。这样的变革,将逼迫着语文教师不得不改变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得不加快自身的知识更新步伐。“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位置将出现这样一些变化:(1)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与学生相同的学习者。(2)教学的主阵地不再是讲台,而是无限丰富的网络。(3)一切教学活动,不再指向知识的识记,而是指向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4)教师只是作业评价的参与者,不再是终极评价者。(5)教师的服务性角色将更加凸显,专业引领将逐步变更为专业扶持。五种形式的变化,注定了语文教师将告别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长久积淀的各种经验,转而成为不得不进行海量的阅读、理性的辨识、深入的思考探究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学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颠覆着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态。那些已然融入生命中的语文教学学科本体性知识,将不再成为学习的第一主角。语文教师在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文学知识、哲学历史学等相关知识之外,还不得不大量接触网络信息知识。语文教师将在教学工作中被逼迫着成为互联网运用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的巨大变化,将是教学理念、教育思维的根本性转变。“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能力养成的价值,已然远远高于知识积淀。语文教师预设课堂活动时,不但需要准备学生的各样活动,还要准备这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形成自身的应对策略,确保各项活动均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更考验语文教师的,还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如何依旧保持了语文的学科本色。在缤纷多彩的形式背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守住语文学科传承优秀文化、滋养学生生命的教学任务。此种“守住”,不是抗拒,而是顺应,是以课堂的变化顺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为了这样的顺应,语文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自身的位置,放弃必然需要放弃的旧经验、老做法,建设必然需要建设的新经验、新能力。“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之路,注定充满无限的未知和无限的精彩。第三课时: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读写实践与教学案例分析一、需要加强语文课堂活动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课文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加强活动设计的意识,依托课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鲁迅的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1】课文讲授式。教师讲解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分析三种类型形象特征,讲解作品的象征意义。【设计2】将课堂学习设计成四个活动。活动一:学生朗读作品,了解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初步感受聪明人、傻子、奴才的形象特征。活动二:学生在文末续写100字左右,以下面两种方式之一开头(1.一天,傻子又遇到了奴才。2.一天,傻子遇到了聪明人。)要求:模仿课文话语模式呈现具体情境,借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传达对“傻子”形象的理解。活动三,讨论、拓展:1.概括傻子的形象特征(无私忘我、诚实热情、敢作敢为、担当、义勇,鲁莽、冒进、孤独、坚决;承受来自奴才和主子的双重打击的反抗者)。2.还想到哪些“傻子”(范爱农、韦素园、夏瑜、余则成、江姐、林觉民、方声洞、谭嗣同……)3.象征意义的理解(夏瑜:特定的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特殊性的;傻子:所有的孤独的、坚决的殉道者—普遍性的)。活动四(作业):模仿课文的话语模式(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刻画具体情境),写一写生活中的傻子(默默的奉献者、勤奋的坚持者等),300字左右。第一种方式直指课文内容,编写教学设计的时候相对容易得多,但料想学生课堂学习的收获大体也就局限于听懂教师课堂解读的内容,而理解某一具体文本的内容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课堂语文学习,教师一味采取讲授的方式效果未必佳。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中学语文没有严整的知识体系。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必要的认字识词之外,很难说必须掌握哪些静态的知识,更谈不上什么系统。比如修辞手法中什么是比喻、比喻的分类等,学生了解了固然没什么坏处,但对于阅读和写作也没多大帮助。比喻修辞需要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和语境去感受、品味、鉴赏,需要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第二种方式是四个相互关联的读写活动,编写教学设计时要费很多心思,目的是促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保持在听、说、读、写的状态中。课堂收获除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之外,还在于累积读写经验。当然,设计的活动不一定就局限于这四个,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加以斟酌调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因此,我们编写教学设计,不是课文内容(或教参内容)的简单搬家,需要加强学生活动设计的意识,依托课文将教学内容的传授转化成学生读写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渐学会读写。二、确保紧密围绕语文开展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学语文,这本来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恰恰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比如: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诗经·氓》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中学生早恋是不对的”;《致橡树》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两篇课文,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了强调问题的创造性和思辩性,《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提出: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之际,如果项伯没有去私会张良,楚汉争霸会如何发展?《失街亭》的教学中集中引导学生思考:假设马谡严格执行了诸葛亮的行动方案,结局会怎么样?假如司马懿没有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又会怎样?失街亭,到底谁之过?为了追求问题的深刻性,《这个世界充满音乐》教学中讨论:作者认为动物某种特别的声音没有具体意义,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为什么不宁静,怎样才可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课堂讨论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但是上面剪辑的课堂观察片段还是语文吗?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学生热热闹闹的实践活动如果偏离了语文,我们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语文素养如何形成,教学成绩该如何保障呢?还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组织学生在阅读、研讨实践活动中集中解决如下问题:1.结合语境,具体解释文中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①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②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③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有一些大意罢了。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三个比喻分别写出荷花怎样的情态?3.请结合具体词句阐述“月下荷塘”的美是如何体现的。4.文章题目是《荷塘月色》,为什么后文用许多文字引述梁元帝的《采莲赋》,引述《西洲曲》里的句子?以上四个问题涉及这篇散文具体的词、句、段、篇不同层次的理解、品评、鉴赏与表达,这才是语文吧!语文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需要以语言理解与运用为核心,才能确保紧密围绕语文来进行。三、在实践活动中教读教写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想紧密围绕语文来设计、组织学生完成系列实践活动,最朴实的方式就是借助课文教读教写,即组织引领学生依托课文内容,从事读写实践活动。高中学生面对的阅读文本(课文)类型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就阅读的方式方法而言,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更为接近,即由“言”及“意”,以读懂文本基本信息为目标,从而累积阅读类似文本的经验,形成能力,表现为内容概括、信息筛选、迁移应用等。文学类文本有自己的独特性,是由“言”知“味”,强调在内容理解基础上的审美体验与评价鉴赏。把握了这些基本特征,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教读教写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办法。比如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文章《乡土本色》,全文17个自然段落,将近4000字。要求学生当堂自读,用100字左右将全文核心内容概括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学生写出来的100字,内容差异大。本来这样一篇社会学文章,内容指向应该是唯一的。学生概括的文字互不相同,是不会读文章、读不准文章的表现。课堂实践活动中,就需要组织引导学生将文章分解开来,逐段进行概括、确认;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类型、句间关系和词句意思;然后将各段要点进行归纳整合,得出这百字概括。如此一篇篇课文读下来,才能够逐步实现“在读(行动)—会读(规范)—读懂(效果)”教学目标。再如舒婷的朦胧诗《致橡树》,学生总喜欢甜美地朗读: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然而也往往止步于此。诗作连续呈现六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观念(我拒绝依附式的爱情,我拒绝一厢情愿式的爱情,我拒绝不求回报的爱情……)?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认识?语文教师需要依托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诗歌的阅读与鉴赏需要抓取意象;鉴赏需要由“象”及“意”,写作需因“意”取“象”。爱的表达是这样,感伤、遗憾、悔恨、懊恼、憧憬、达观等情绪情感的表达,莫不如此。如果直陈观点认识,那就成了议论文。要求学生模仿《致橡树》的话语模式,借助一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是教写,目的不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是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写作实践,从模仿入手是捷径。学生会觉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无章无法看似自由,学生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自由写作毕竟是更高境界。高中写作实践同样需要遵循“敢写(行动)—会写(规范)—写好(效果)”的路子,循序渐进。读写实践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依托具体课文和具体学情来进行具体设计。读写实践天然地存在于每一篇课文和几乎每一节语文课中。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更是将高中语文学习划分成18大任务群。这是从宏观上在引领语文教学走向读写实践。读写实践是高中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师需要从读与写的实践视角,对课文(甚至任务群)进行提取、分类、设计、引领,确保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保持在“在读”“在写”的状态。如此,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才能够成为现实。前文说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但并不排斥课文内容作为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的素材。读写实践既是工具的授予、技能的养成,也是持续的人文熏陶。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训练中获取,文化品位在浸润中养成。第四课时:互联网+背景下的读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案一、师生的台前与幕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格局,这就决定了师生角色必须相应转变。首先教师不仅要面对已烂熟的传统教材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面对如潮的网络资源和更新的网络技术;其次语文学习由“套餐”转变为“自助餐”,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师日复一日定材定量的知识传播到主动在各种学习材料前挑选自己想要的知识,且信息量大,内涵丰富。1.教师———台前到幕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角色需要转变。网络环境中的语文学习,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选择,从硬件上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培养,同时,网络宽松的环境也更加容易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基于学生之间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和网络环境下的自控能力的差距和现状,也容易导致学习状态不稳定,学生之间习得效果差距拉大。语文教学中教师虽然要应势而转,从台前走向幕后,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方向的指引者、方法的指导者、精神的支持者。2.学生———幕后到台前。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角色必然会应势而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讨论交流并协作解决问题。在这种交互性网络平台上,能够构建起虚拟和现实对接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学习阅读的材料。当教师走向幕后,当学习内容更加灵活开放时,学生便会不自觉地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使用自己的网络技术进行语文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言语活动实践,能更好地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时代衔接,上网阅读与在线写作便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锻炼提升。二、教材的聚焦与延展教材的合理使用是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读、写学习的起点,也只有立足于教材,读写结合在网络环境中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作用。1.重构模块,聚焦读写结合点。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三个模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中“阅读与欣赏”模块的文本大都按照文体类别划分编排。“表达与交流”模块分为“口语交际”和“写作”两个层面,纵观1—5册教材中的“写作”大致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类文体,且应用文所占比例更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常常依托于该单元前的两个模块,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的青春诗会,就是依托于该单元现代诗歌的阅读欣赏;第六单元的走上舞台更可看作是对该单元中两出经典话剧的亲身实践。语文教学想要在读写结合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准确把握读写的结合点。通过上述整理,不妨依据教材的偏向与文体类别的编排思路,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为基本框架,重新构建语文读写的训练顺序和学习内容,提炼出读写结合点。2.利用网络,延展教材文本面。以议论文为例,我们找到的议论文读写结合点是“论点的确立、论据的取舍及论证的方法”,就是教材前四册的要求:第一册为“论点———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论据———为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