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_第1页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_第2页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_第3页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_第4页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理论的有关基础性概念及其一般检验方法,认识研究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理论的意义,从而了解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理论在物证技术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1.同一认定的概念;2.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3.种属认定中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难点:特征反映体检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理论教学教学进程设计(4学时)2学时第一节同一认定概述第二节同一认定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第四节同一认定的类型2学时第五节特征反映体检验的一般方法第六节种属认定的概念及其与同一认定的区别与联系第七节种属认定中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第一节同一认定概述一、同一认定的概念在物证技术领域中,同一认定是指通过对先后出现的客体留下的特征反映体进行检验,从而解决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属于同一问题的一种方法。AA´B~CA——先出现的客体(被寻找客体);B——A留下的特征反映体(物证,又称检材);A´——后出现的客体(受审查客体);C——A´的特征反映体(样本,又称比对材料);概念要点:(一)特征反映体。指来源于客体,能以一定的方式如实反映客体的特点,并能被人感知和认识的物质性客体。特征反映体可分两类:1、物质性反映形象。如印痕、字迹、声纹、图像等。2、客体的分离体。有固体(折断的凶器)、液体(现场的血迹)、气体分离体(现场遗留物上的人体气味)之分。(二)什么是“同一”?同一是指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即A就是A´。其与“相同”或“相似”有着本质区别。是则肯定同一,否则否定同一。如果A=A´,两者的划分只是鉴定理论的一种需要。如果AA´,两者的划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划分。二、同一认定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一)同一认定和物证鉴定1、物证鉴定需专门的鉴定人完成,具有法律性质,是一个法律概念,其过程可包括同一认定。同一认定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学术用语,不一定都是法律意义上的鉴定活动。即物证鉴定可能要进行同一认定,但同一认定不一定都是物证鉴定。2、同一认定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文化艺术领域和历史文物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并不具限于案件之中。(二)同一认定和犯罪侦查有观点认为:整个侦查过程就是一个大的同一认定过程,查明一个个案件情节,就是一个个小的同一认定。第二节同一认定的主体和客体一、同一认定的主体即由谁完成同一认定工作。进行同一认定的主体,根据所需解决的是否同一问题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可以是一般人(凭记忆对人或物的辨认等),可以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是专门的鉴定人,来完成鉴定型同一认定,也可以是专门的鉴定人或一般办案人员,来完成非鉴定型同一认定。二、同一认定的客体同一认定的客体——需被认定是否同一的客体,即先出现的被寻找客体和后出现的受审查客体。物证鉴定中,同一认定的客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物(可含动物)。(一)人作为同一认定的客体其实质是人的外形(相片)、肢体(手指)、器官(血液、骨骼)、技能(书写技能、步法特征、讲话技能)等可做为同一认定的客体。人的技能能否成为同一认定的客体,一要看表现这种技能的习惯性动作所留下的痕迹是否存在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二要看是否具有能被人识别的特征体系。(二)物体作为同一认定的客体通常指具有一定外形结构和用途的工具或物品。一般是通过对物体留下的形象痕迹来进行认定的。对于分离体的同一认定问题,即认定两部分是否原属于同一个整体,不宜用“两者是否同一”的说法。但这两部分分离体仍旧是同一认定的客体。对于合量物体(由相当数量的同类物组成的物体群,如一袋粮食、一沓信纸等),其分离体能否成为同一认定的客体,一要看该合量物在形成、生产过程中、生产后到被分离前是否形成了共同拥有的特异特征;二要看该类特征能否被检测出来。第三节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一、同一认定的依据同一认定的依据——客体特征反映体所反映出的客体特征。通过检验特征反映体上的特征,反映同一认定客体的特性,最终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客体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1、共性特征:也称类型特征、一般特征。指同类客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共性特征相符,不能轻易做出认定同一的结论;共性特征不符,则一般可作出否定同一的结论(防止伪装,多见于笔迹检验中)。2、个性特征:也称细节特征。是单个个体存在的特征。如指纹的细节特征、笔迹的笔画运笔特征、足迹的鞋底缺损特征等。二、同一认定的条件(一)客体的特定性比较明显突出。(二)客体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指客体的质的规定性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相对不油漆成分是否相同,现场足迹花纹是何种类型的鞋所留等。都属于物证鉴定中的种属认定问题。概念:种属认定是通过检验未知物质本身或未知客体留下的物质性反映形象,确定物质属性或客体类型的一种方法。要点:1、种属认定的依据——物质本身或客体的物质性反映形象。2、种属认定的目的——确定未知物属性;判定两种物质的属性是否相同;确定客体的类型。二、种属认定的类型(根据客体的性质进行分类)(一)单一型种属认定即单一型物质属性认定,判定某物质是何物。(二)比较型种属认定确定两种物质属性是否相同,或来源是否相同而进行的种属认定。(注意与同一的区别)(三)客体类型认定(按客体性质分为两类)1、物的类型认定。根据客体所留物质性反映形象,确定其类型。2、人的类型认定。利用各种特征,推断人的类型。如:根据手、足印痕推断身高,根据字迹推断文化水平,根据声音推断居住取等。三、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同一认定所解决的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是同一个客体;种属认定所解决的问题,一种物质或客体究竟是何物或何种类型,或是判断两种物质的属性或来源是否相同。(二)联系1、种属认定能为发现同一认定的受审查客体指明方向。(确定了客体类型后,为寻找受审查客体指明方向)2、种属认定往往是同一认定的初始阶段。(同一认定中的分别检验类型特征就是一个种属认定的过程)3、种属认定能为同一认定结论提供佐证。(对鞋印附着物及鞋底附着物的种属认定,能为同一认定结论提供佐证)4、种属认定对分离体同一认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分离体同一认定时,往往要对分离的物质属性进行种属认定,如现场上血液与疑犯血液的检验,先做血型种属认定,后用DNA技术做同一认定)第七节种属认定中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一、物质检验中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则(一)应当先采用无损检材的检验方法,后采用损耗检材的检验方法。(二)采用化学检验方法时,应当先定性,后定量。(三)应当采用公认的、标准的检验方法,并合理运用多种检验手段相互印证。(四)应当遵循及时检验的原则。(五)尽量节约检材。一般应留存总量的1/2——1/3供复检使用。如检材只够一次检验之用,应征得送检人员同意后,再着手检验。(六)正确操作,避免污染。(七)作好检验的记录工作。应随时记录检验方法、检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相关数据、检验结果等。二、物质检验的常用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物理学检验方法、化学检验方法、生物学检验方法、显微镜检验方法、仪器分析检验方法等。(一)物理学检验方法利用专门的物理器材检验物质的物理属性(形态、表面结构、厚度、硬度、抗拉强度、色泽、荧光现象、转印能力、比重等)。所用器材有:放大镜、显微镜、厚度仪、螺旋测微仪、比重计、硬度计、拉力计、紫外线观察系统(观察荧光)、显微分光光度计(检验纤维或油漆的颜色)等。物理检验方法在检验大量检材时有筛选和指向作用。(二)化学检验方法利用化学试剂与被检物起化学反应,以判断其物质属性。主要用于定性,也可利用化学定量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结果不够精确。1、沉淀反应法。2、气体反应法。3、显微结晶反应法。(反应后生成特殊形状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4、显色反应法。5、焰色反应法。6、燃烧实验法。利用被检物燃烧后产生的气味、颜色、灰烬等判断被检物所含成分。7、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单的色谱法,在仪器分析的色谱法中具体介绍。(三)生物学检验方法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物质属性的方法。具体可分为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1、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边缘学科。生化检验的任务是:了解生物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活动。例如:对血痕和体液的检验常常要利用生化检验方法中的电泳分离技术。2、免疫学检验方法是检验血型不可少的方法。其抗原、抗体理论是血型检验的理论基础。3、遗传学检验方法 用于检验遗传基因,如DNA指纹技术。(四)显微镜检验方法显微镜是物证检验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种类很多:体视显微镜、偏振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比较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第四章将详细介绍。(五)仪器分析方法利用现代科学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