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权思想分析_第1页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_第2页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_第3页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_第4页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劳动人权思想分析本文关键词:人权,劳动,思想,分析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本文简介:?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散论?(以下简称?散论?)一文中曾提出“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文章中,作者将“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界定为“用劳动来解释人的权利和社会合理性的理论或者学说〞,认为,“劳动人权和天赋人权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一切平等、自由、价值的根源都要来自劳动。劳动可以为一

劳动人权思想分析本文内容: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散论?(以下简称?散论?)一文中曾提出“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文章中,作者将“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界定为“用劳动来解释人的权利和社会合理性的理论或者学说〞,认为,“劳动人权和天赋人权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一切平等、自由、价值的根源都要来自劳动。劳动可以为一切合理的东西之所以合理和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之所以不合理提供最后和最高的解释〞。【1】(P5~12,P24)?散论?刊出以后,很多同仁在不同学术场合对该概念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诸如:劳动人权与劳动权利是不是一个概念?强调劳动人权,是不是不劳动就没有人权?讲劳动人权,那么丧失全部或者局部劳动才能的人有人权吗?既然劳动是人的本质,为什么人与劳动的关系还要经历从奴役劳动到谋生劳动、再到体面劳动、最后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如此等等的理论问题,在?散论?一文中并没有给予很好的阐释。本文试图选择这些问题中间的局部问题,做一个相对系统的进一步阐述,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劳动人权与劳动权利

劳动人权与劳动权利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络的概念。从互相区别来说,两者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劳动人权是比劳动权利更高层次的概念,劳动权利的根源是劳动人权,即PoweredbyLabor。劳动人权为劳动权利提供终极性说明,例如,劳动正义是劳动权利的一个方面,那么为什么要保证劳动正义呢?这是因为要保障劳动人权。我们要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保障自由等权利,都是因为劳动人权的要求。同样,其他各种劳动权利也是要由劳动人权来做终极说明的。在资本主义的价值系统中,人的自由、平等等各种权利是用自然权利(天赋人权)来说明的。在他们那里,上帝成了终极解释。例如,上帝创造的人,生来就是会说话的动物,所以必须保障言论自由。这就是把上帝当作权利的根源,即PoweredbyGod。

劳动人权与劳动权利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抽象与详细的差异。人的权利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开展,人的权利会更加多样化,各种新兴权利会不断产生。今天的人们所要求的权利款式远远超过古代人们的权利内容。所以,劳动权利(或者一般意义上的权利)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权利不仅是历史的,而且也总是详细的。没有抽象的权利,只有详细的、实实在在的权利。跟人的劳动过程相关的各种详细权利之综合,便构成劳动权利。而劳动人权却是相对抽象的概念,是各种详细权利的根据。人为什么有理由要求某种详细权利,其根源在于劳动人权。不管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还是其他各种社会权利,之所以要依法予以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是因为劳动人权的缘故。

劳动人权和劳动权利又是互相联络的。劳动权利是劳动人权的详细外部表现。劳动人权通过对各种详细劳动权利的保障使其自身得以变成现实。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劳动权利还可以上升为劳动人权。例如,我们必须按照自由劳动原那么使用劳动力,不得使用任何具有强迫性的非自决劳动力、契约劳动力、抵债劳动力或其他强迫劳动力;必须充分考虑劳动才能的个体差异,不强迫员工到达没有科学根据或法律根据的工作目的。当个别人被不公正地要求到达没有科学根据或法律根据的工作目的的时候,其自由劳动的权利显然受到了损害;而假设许多人都这样被不公正地要求到达没有科学根据或法律根据的工作目的,那就上升为损害劳动人权的程度了。由此可见,损害劳动人权是比损害劳动权利更加严重的行为。并不是所有对劳动权利进展损害的情况都会转化为对劳动人权的损害,但当劳动人权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一定是有诸多详细的劳动权利被损害。

劳动人权更加倾向于劳动价值的一般保护,劳动权利那么倾向于维护详细的劳动权益。普遍的劳动权利,会升华成为根本的劳动人权。例如,按照劳动人权的要求,“雇主(用人单位或个人)应该尽一切努力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价值创造的优良条件,并努力保障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力具有可持续性,为劳动者的全面开展创造尽可能优越的条件,使劳动成为劳动者幸福生活、体面程度和自由程度的积极提升力量〞。①也就是说,劳动的本质是幸福,假设背离了这样的本质要求,那就成为劳动人权的问题了。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大量研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人权的背叛。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迫劳动〞,【2】(P159)因此劳动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认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那么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迫劳动。因此,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地表如今,只要肉体的强迫或其他强迫一停顿,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2】(P159)

由于劳动人权与劳动权利的区别,所以劳动权利在许多情况下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人权的问题。但是,由于两者的严密联络,假设法律不注重保护和实现劳动权利,那么会出现劳动人权的问题。不过,当我们在架构社会法律制度的时候,劳动人权必须作为最终的根据予以照顾,不能分开劳动人权的合理性解释而简单地将人的社会关系规那么化。在这个意义上,法治的根底不是规那么,而是劳动幸福。规那么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判别的标准就是劳动人权。只有维护作为劳动幸福根基的劳动道义之法律制度,才是符合劳动人权要求的合理制度。

二、劳动人权与开展性人权

按照劳动人权理论,劳动并不是一个“活动〞概念。虽然现实的劳动都是详细的活动,也是现实的理论,然而,按照劳动人权理论,劳动本质上不是详细的活动,而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它相当于上帝的角色。在天赋人权理论体系中,上帝创造了人;在劳动人权理论体系中,那么是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此是真正的人理解为自己劳动的结果〞。【2】(P205)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转变为人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开篇语中曾经明确地指出:“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根本条件,而且到达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P988)显然,劳动被看成人类特有的先验性存在,但又不同于详细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身体活动。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既然说“劳动创造人〞,那就似乎劳动是一种类似于上帝一样的先在事物,劳动似乎是超人类的力量。这样一来,从外表上看,似乎劳动仅仅代替了上帝,不过是字面上的游戏而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按照逻辑来说,要先有鸡才能有蛋,事实上,鸡与蛋是进化过程中彼此共同衍生的。与此相似,虽然逻辑上似乎要先有人才有劳动,否那么最多是类劳动。然而,假设放到开展中去看,进化的渐进性便可以解决这个泾渭清楚的问题。劳动创造了人,意味着劳动和人是同时进化的,并不是于劳动先在之条件下再有人的出现。进化的漫长历史开展过程意味着在人的进化中劳动自身得到进化,人也在劳动的进化中得以产生和开展。因此,假设用进化论的开展目光去审视劳动和人的被创造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孰先孰后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按照劳动人权理论,劳动和人本身都是未完成的形态,是处于开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存在,并且永远是处于未完成的形态。人在劳动过程中存在,并通过劳动得到自我完善和开展;劳动在人的完善和开展过程中不断进化和衍生新的形式和内容。劳动创造人,并不等于说一个动物觅一次食就进化到人了。在类的意义上是如此,在个体的意义上同样如此。在个体意义上,一个人的本质是存在于他的所有劳动中的。绝不要以为,一个人种了几棵树或种了几次蔬菜,劳动了几次,他/她就变成人了。一个人跟劳动是同在的,劳动展现其本质力量,他/她在劳动中被证实为实存。所以,他/她在其所有劳动中被创造和呈现出来。劳动跟他/她永远相伴而生、相随而变。马克思指出:“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这又是只有通过人类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4】(P163)显然,“只有通过人类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是劳动创造人的本质所在,表达了劳动人权的开展性特征。

正是因为劳动跟人的关系是一种未完成的过程关系,所以劳动人权最核心的是指开展性人权。劳动创造人,在类的意义上,意味着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人与劳动的永无止境的共同开展和演化;在个体意义上,意味着劳动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意味着劳动与个人的终身开展始终相伴。开展在其本质意义上不单单是过去式的结果,还指向将来的可能性,而且是连续的各种可能性的集合。由此可见,不能把劳动人权理解为存在论的人权或权利,而必须看成开展性人权。劳动创造人,意味着人在生存中,在开展中,在各种可能性中,在价值展现中。“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5】(P217)

按照劳动人权=开展性人权的逻辑,完全可以说:不劳动(non-laboring)就没有人权。所谓“不劳动〞,不是“没有劳动〞(no-laboring)的意思,而是意指不愿意劳动、缺乏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努力争取自我开展等。“没有劳动〞是指实然的、没有创造价值的状态;“不劳动〞是指对待劳动的态度和价值评判。不劳动者自我否认了开展的可能性,回绝价值性的自我呈现,因此就是排斥了开展性人权,将自己变成远离劳动的非人型存在。也就是,他/她自己不把自己当作人,把自己当作非人的存在,从而把自己否认掉了,因此就不可能有人权了。尽管不劳动者有各种不劳动的理由和借口,但都属于自我排除做人的资格的那个存在物类别。这样的存在物类别理所当然是无所谓人权的。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劳动就没有人权,不是因为他/她没有劳动,而是因为其自身的不劳动本身所导致的。劳动人权是人源于人自身的开展性人权。一个人假设自身不劳动,意味着自身没有开展性人权。所以,不劳动就没有人权,不是外部要剥夺其人权,而是不劳动者本身不存在人权,因为他/她不把自己当作人而存在。由于劳动人权具有不可转让性,所以在生存社会化的情况下,即使不劳动,也要施以人道主义关心。这犹如人类对动物的普遍施爱一样,即使不劳动者不把自己当作人而存在,普遍的人道主义关爱也要照顾着他们而已。社会对不劳动者的关爱只限于人道主义的考虑。

没有劳动可能是来源于不劳动,也可能来源于其他因素。例如,带薪休假是特定意义上的没有劳动,并不是因为不劳动引起的,而是因为劳动规律(劳动者需要休息,需要有智力和体力复原的时间)所致。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休闲。“休闲〞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消费劳动所吸收的时间〞。【6】(P287)这样的“没有劳动〞跟退休一样,属于劳动的开展性之意蕴中应有的一个环节。它跟不劳动所形成的没有劳动是完全不同的。从开展性特点来看,劳动不能理解为无节制地付出,而是有必要的体能恢复、有技能养成、有体力衰减等诸多环节。

现实中,会有很多因素导致没有劳动。然而,不劳动却始终来源于不劳动者自身,源于其将劳动人权与开展性人权割裂。不劳动是非劳动性状态。不劳动者就是非劳动者。不劳动引起的没有劳动虽然不损害某人作为劳动者的生物形式而存在,但却将劳动者变成了脱离类本质的存在,所以他/她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跟一般动物没有质的差异。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把不劳动当作幸福的怪现象:“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迫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7】(P174)显然,不劳动是完全违犯了劳动人权的畸形现象。

没有劳动也可能是来源于“未劳动〞(un-laboring)。由于劳动人权是开展性人权,因此劳动才能的开展性和不确定性就不言而喻。劳动才能尚未成熟的人群就是未劳动人群。全部或局部丧失劳动才能的,也属于未劳动人群。这些人群的没有劳动完全不同于不劳动。他们的劳动人权是不可否认的。

当然,从开展性人权的角度来说,不劳动人群也是可以转化为劳动人群的。劳动、不劳动和未劳动三者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可见,由于劳动人权用开展性的观点对待人的劳动本质,劳动中的人就不是天生的样子,也不是永久的样子,而是处于永久的生成之中,是具有不确定性确实定性。这犹如劳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样:由于劳动的探究性,原材料进入劳动中可能出现预期的产品,也可能出现非预期的情况。所以,在劳动中展现人的本质,人本身也变得不确定了。但某种意义上,人本身又是确定的,因为劳动创造人,劳动成就人,劳动展示人的本质,人的权利来源于劳动。

三、劳动人权与社会化生存

按照科学的标准,一个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有更强的解释力。当我们把劳动人权用于解释诸多社会行为,为其提供合理性说明的时候,我们发现劳动人权的解释力是空前的。

有读者质问:讲劳动人权,那么丧失全部或者局部劳动才能的人之人权从何谈起?其实,这在劳动人权里不仅可以得到充分解释,而且可以解释得更加透彻和富有理论深度。全部或者局部丧失劳动才能的人并不是不劳动者,而是没有劳动或者较少劳动的人。如上所述,他们属于未劳动者。只有不劳动者才没有人权,没有劳动或者较少劳动者的人权并不会因劳动的参与程度而增加或者减少。这似乎类似于老年人(退休人群),他们总体上属于没有劳动的人群,但他们不是不劳动的人群。

假设劳动人权是指开展性人权,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只有不劳动者才没有人权,其他的没有劳动者不存在有无人权的问题。相反,许多时候我们要通过保护某些没有劳动的人群的人权,来展示劳动人权。这就是劳动人权的特殊之处。所以,只有劳动才有人权,并不是指存在意义上的劳动人权,而是开展性人权,是生存性人权。未成年人没有劳动,但在为劳动做准备,这是劳动人权之开展性应有的要义之一;退休人群没有劳动,但他们是劳动之后的存在,这也是劳动人权之开展性应有的要义之一;休假人群没有劳动,但他们处于劳动享受的过程中,是为了继续劳动而必需的闲暇调节,这更是劳动人权之开展性应有的要义之一;全部或局部丧失劳动才能的人群没有劳动,但他们或因劳动而起,或可以局部成为将来的劳动者,他们同样也是劳动人权之开展性应有的要义之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残障人士的保护和保障要上升到劳动人权的高度去理解才更有意义。对残障人士的保护和保障,一般理解为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以人道主义的立场加以解释居多,将其看成是一种善事,意味着慈善呵护。这样的传统观念有其合理性,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残障人士与其他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人道主义精神、慈悲之心,也不是因为我们是强者,我们要通过慈善关爱来展现我们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传统解释,将我们自己和被关爱人群变成了对立的两个“极〞。人道主义理论将同情心看成是慈善的主要解释理由,其实是把这两个“极〞之间的互相对立强化了。同情是一种美德,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强烈一些,有的人弱些。这样,依靠同情心去关爱弱者和做慈善,就完全是每个人自己的造化了,变成每个个体可以自我决定的事情了。人跟人在这个理论里因同情心而彼此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包括同情者和被同情者之间的不同,也包含同情者之间以及同情者和不同情/弱同情者之间的彼此差异。这样,在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的对立根底上进一步出现更多的对立。不难看出,用人道主义是无法真正解释我们的关爱行为的。而劳动人权理论那么可以给我们的关爱行为提供充分的合理性解释。残障人士和所有所谓的弱势群体是我们自己的一局部,跟我们一样拥有一样的人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对于详细的弱者来说,偶然性光临他们,确实值得同情;偶然落在哪个个体的身上,具有极其不确定性。然而,对于人类整体来说,总有弱者存在,不是详细的你我就是详细的他,这是必然的。偶然用它特有的方式成就必然,展现必然。分开偶然,根本不可能有必然。打一个不恰当但道理相似的比方,劳动产品会因种种原因出现瑕疵,这是不可防止的,不可能只消费无瑕疵产品;没有瑕疵产品就不可能有无瑕疵产品,正是瑕疵产品成就无瑕疵产品;但不能反过来说没有无瑕疵产品就没有瑕疵产品。这个用劳动产品来比喻的例子不一定非常贴切,但却反映了我们对残障人士和所有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不是因为同情,不是要发慈悲,而是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而且,劳动中开展性人权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我们任何一个有完全劳动才能的人或者所谓的社会强势人群成员都有可能成为需要保护和保障的人。所以,从劳动人权来说,给他们的保护也是给我们自己的将来提供确定性的保障。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同时也因为我们要给自己的将来开展增加确定性,所以要建立和完善对残障人士和所有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制度。这不是养懒人,不是成就不劳而获者的好逸恶劳欲望,更不是出于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实现劳动人权。在这一点上,天赋人权提供的解释可能会没有劳动人权更有说服力。当天赋人权说明不了弱者为什么是弱者的时候,只能用原罪来说明。这等于在理论之外寻找一个新理论进一步支撑上帝创造人的假设,是天赋人权理论的一种自我修补。相比之下,劳动人权不需要在劳动之外寻求其他的解释和说明,劳动本身就足以说明和提供充分的合理性解释。因此,从解释力的角度说,劳动人权无疑是更好的理论。

劳动和社会保障是一个大范畴,包含许多方面,诸如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效劳等详细内容。前述的对残障人群和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仅仅属于救济、福利、优抚等方面的局部内容,还有很多方面也都是劳动人权本身可以提供合理性解释的。这是个体生存社会化的必然选择。劳动创造人,展现人的类本质,所以劳动人权必然将个体的生存跟别人和社会联络起来。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个人劳动时,他既是为他自己劳动也是为一切人劳动,而且一切人也都为他而劳动。〞[8](P235)假设每个人只是单打独斗地为自己而活着,那就完全违犯了劳动人权的本质规定性了。当人类个体不能以生命有机体形式保存的时候,那就不是这个个体自身的问题,而是劳动人权所关涉的人类整体社会的无能。所以,劳动人权的意蕴之一就是个体生存必须社会化,个体的生存问题需要社会辅助加以解决。

四、劳动人权与人类解放

在类的意义上,劳动创造人,因此劳动在本真的意义上应该代表人的本质。这在劳动本体意义上是一个完全可以承受的命题,从而也为劳动人权提供了站得住脚的支撑。但是,劳动既可以在本体意义上加以理解,也可以从详细的活动意义上去理解。在本体意义上,劳动创造人,反映的是人类总体的存在根据来自于劳动;在活动意义上,虽然劳动也促进详细个体和详细历史条件下的人的开展,并展现人的本质,但详细的单次劳动活动过程并不能全面展开人的本质。详细的单次劳动往往会有许多详细的条件限制,甚至可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异化成非属人的活动。而且,如前所述,劳动创造人,并不是意味着一次或几次详细的劳动就制造出人来了。劳动创造人,说明的是开展性人权的理念,而不是一个完成的动作。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是一种认识人与自身活动关系以及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视角:人的本质在劳动中生成和永续开展着;与人相关的一切都只能通过劳动寻找合理性解释。这就是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人的本质不是一个先在的存在,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动作,而是不确定性在多样化劳动中的呈现样态。这样的开展性人权说明的是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的同一性。劳动创造人,劳动展现人的本质,因此劳动的开展尺度就是人的开展尺度,人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9]

劳动创造人,展现人的本质。但在详细的劳动中,劳动会产生对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消耗。这是自然界普遍的能量交换规律所导致的。而且,人的劳动除了双手之外,更需要使用劳开工具。在一定的意义上,工具起着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作用。然而,劳开工具跟劳动本身一样是历史地开展的。当劳开工具非常落后的时候,人们改造对象的局限性就很大,甚至可能处于宏大的自然奴役之下,造成对人的身体的摧残。“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抑制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家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此,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10](P25~26)

在阶级社会,这样的摧残还会因为社会的压迫而出现新的社会奴役。人在劳动中展现自己本质的时候,通常会通过消费工具的改良而不断摆脱自然的盲目力量的支配,从繁重的“过度劳累〞中解放出来;同时,也通过人与人关系的改善而不断摆脱社会的盲目力量的支配,从人为的“社会压迫〞下解放出来;此外,人也会认识到劳动的本真目的是幸福,会不断地从不必要的自我奴役中解放出来。劳动人权理论强调的正是这样开展性地对待人类解放,也就是在劳动演化中人不断获得更高的自由和摆脱过度的体力消耗,使劳动回归到幸福、快乐和享受的本真意义上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只有幸福才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别的其他什么。〞[11](P11)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主张人与劳动的关系要经历从奴役劳动到谋生劳动,再到体面劳动,最后实现自由劳动。[12](P53~58)这在历时态上展示的是人类解放的四个阶段,也是人与劳动关系的四个开展阶段。[13](P12~18)人的解放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今天,当人类不断摆脱危险性高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消费工具的革新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对人自身的解放。所以,不能将人的解放理解为一个一次性动作,而必须跟开展性人权联络起来,将其看成一个处于不断生成中的永续过程。这四个阶段也具有共时态性。任何时期的劳动都具有一定的奴役性(消耗人的体力和智力)、谋生性,但同时也促进人的体面和自由开展。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这四种劳动特征占据的地位不同,总体上呈现出以某种劳动特征为主的特点,于是便会有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普遍样态的差异。

人类文明到达一定的程度,也就是劳动开展到一定阶段,许多影响人类尊严的劳动活动性质就会逐渐地被改变,变成日益符合人性的劳动,成为更加符合劳动人权本质的活动。“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迫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7】(P174)自然奴役、社会奴役和自我奴役在各自不同的程度上都会降低人之为人的尊严。假设人格尊严受到损害,那就是违犯了劳动人权的根本要求,损害了人的劳动人权。从社会开展的角度说,人的解放首先必须维护最根本的劳动道义,[14](P131~140)同时还必须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正因如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结合国就提出了实现“有尊严的劳动〞(DecentWork,又译为“体面劳动〞)的口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