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1.gif)
![省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2.gif)
![省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3.gif)
![省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4.gif)
![省培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362f03a2c218ad46a200a2546bc6490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群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及测评教学镜头1:为别里科夫撰写墓志铭
这里是你最后一个套子现在,他不再害怕了吧雨伞、立领、黑风衣、墨镜……为你殉葬,你为一个时代殉葬被迫害者,迫害者,常常是同一种人教学镜头2:模拟生涯规划论坛情境与任务:生涯规划,求学或就业,选择远行还是在故里1、主持人,撰写主持词(开场白活动背景、目的、嘉宾介绍和串词、结束语)2、代嘉宾韩少功撰写五分钟演讲稿(《我心归去》)3、代嘉宾曹文轩撰写五分钟演讲稿(《前方》)4、基于两位嘉宾的演讲,阐述自己倾向于接受谁的观点,说明理由5、论坛间隙,韩、曹两位闲聊,韩抱怨自己访问法国一个月的无聊生活,曹文轩宽慰他,想想他会说些什么?试着写出来6、模仿《想北平》也写一篇《想XX了》教学镜头3、4与妻书与夫书给周朴园补三篇日记,明确时间,且都要与侍萍有关(感情真假问题)核心素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18个学习任务群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1.课程体系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呈现方式组建。2.新课标强调学习者中心、学习中心,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学习活动。素养为纲,实践为主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任务”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直观区别传统:十二钗各自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任务学习:在十二钗中选一个做她的丫鬟(小厮)或同桌或朋友,你选哪个?(吴欣歆生活与个人体验情境)郭嘉如果不死,在赤壁之战中会如何对曹操分析?(学科情境)基于《彷徨》《呐喊》整本书阅读而设计的“树人话剧”学习设计1、读作品,画思维导图(作品、人物、主旨)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读书演讲,撰写鉴赏文章3、人物画廊4、话剧选题(每个人,形成剧本创意)5、小组交流,小组最好选题创意,集体讨论6、改编成剧本(忠于原剧的剧本改编、保留人物性格的情节改编或穿越)7、六个组pk,形成班级剧本8、招募演员9、排演(服装、道具、文学顾问、表演顾问)10、演出(策划、海报、邀请函)11、写剧评12、评选最佳剧本、演员、导演、剧评13、成果汇编(包括前言撰写)《孔雀东南飞》(单篇任务设计)传统教学:情节概括、性格分析、主旨理解任务群学习设计(文学作品阅读写作+沟通、劝慰艺术):主题与内容:挽救有情人/《孔雀东南飞》《烛之武退秦师》《林黛玉进贾府》情境:惋惜,悲悯,希望有情人成眷属任务:挽救有情人活动:1、探究悲剧推手;2、综合学习其他文本,讨论沟通的艺术;3、回顾与分析师生或父子间一次不良对话,分析原因和失策处,写一个给当事人的建议。4、黄泉下相见。5、仿、改写结局“项脊轩”修复计划(单篇任务设计)情境:归有光故居颓败任务:“项脊轩”修复计划活动(具体教学过程略):1.做一份选址与修复格局方案。2.如果要复原生活情景,最不能少的是哪几个情景,提供描述性方案。3.为人物雕塑的姿态、神情提供描述方案。4.撰写“项脊轩”修复后开放展示的前言任务群设计宗旨:让学习真正发生主题(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情境(与生活联系;情境主管产生问题)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评价(教、学、评一体)不要只想着我要讲什么,更应该想好让学生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任务,“群”是任务的群,而不是文的“群”学习任务群解疑(《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3,《语通》2019.8)一、学习任务群是怎样构成的?其实质是什么?二、学习任务群与过去的单篇选文教学相比,本质区别在哪?三、任务群教学会不会造成单篇文本的独立价值被忽视?单篇教学会否被削弱?四、学习任务群中的主题、情境、任务、活动分别是什么?情境和任务与过去的导入、提问有何区别?五、学习任务群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体现?六、任务群教学状态下,如何进行素养测评?
从“意图”到“实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一、研究与关注教材的重点应从选文转移到“学习任务”二、重要的是先理解任务,“群”的整合慢慢来,别走样三、学习内容和目标从文本中心转向素养中心四、单篇特别是经典文本的价值如何实现五、读写一体具体内容见文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约稿)关于“细读文本”的迷雾:
学生还能安静读书吗?文本细读呢?新教材在大力推行任务群,我为什么会感到“揪心”?回应:谁不让学生安静读书了?先弄清什么是任务群再“揪心”别揪着“全庸”批金庸迷雾者的根本问题:没搞清任务群是什么反驳:1、细读文本是不是所有的语文学习必需具备的形态2、即便很多语文学习需要在语言文字里做道场,也不能扯着学生去走文字迷宫,装模作样启发点拨引导,实为讲授,学生并没有主动阅读和探究3、所谓“揪心”的学生不细读文本的现象,不是学习任务群的错,而是不懂任务群瞎捣鼓出来的东西,是“全庸”,而不是“金庸”4、怎样把该细读的文本细读了且高效地读——带着任务去读,即把细读文本设计在任务中,而不是把两者割裂开来。大前提:文本细读是语文之根(错)小前提:在任务群学习中学生不细读文本(错)结论:揪心(错)关注下列编著或杂志近期刊发的文章和课例《语文建设》专栏《中语参》专栏《语文教学通讯》(7、8期重点推出48个案例,陈兴才主编)《整本书思辨读写任务设计(高中卷)》陈兴才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初上架《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9.8《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统编教材教师学生学习用书(学习与检测)》北师大出版社,在编中《整本书思辨读写任务设计(高中卷)》陈兴才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教育部课标组、统编教材组专家:王栋生、陆志平、余党绪、郑桂华、张克中郑重推荐
江苏特级教师陈兴才主编上海特级教师步根海担任学术顾问列入新华书店2019秋季教学用书目录,全国范围接受征订最适合新高一和新高二师生共同使用订购办法:1.由学校在新华书店下发的教材和教学辅助用书征订目录上选订,便于按本书设计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江苏省内适用2.从当当、京东、出版社等网上图书网站购买,用于集体教学或学生阅读、教学参考。——全国3.从江苏文艺出版社营销部订购,联系人:范晓丹(0258328024213584033442)——全国批判性思维+语文学习=思辨读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大胆探究合理怀疑谨慎断言包容异见几个通俗的认识不是挑错和否定不是不相信和怀疑一切不等于独立思考批判:深入本质,判断,评价关键词:理性、反思、逻辑、比较、辨析、搜集、评估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的表现(1)谨慎和谦虚的态度,愿意学习、思考的品质以及文明讨论的习惯。(2)讲道理、下判断要有理由,有全面收集信息的习惯。(3)意识到现实问题是复杂的,并有分解、分辨主次和关系的初步能力。(4)懂得要清晰、具体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5)有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的初步能力。(6)知道要考察信息是否足够支持自己和他人的立场、观点。(7)试图辨别自己和他人观点背后的假设、立场和视角。(8)注意寻求和对比不同观点,比较它们的根据和优缺点。课堂教学意义的通俗表达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能识见”(我读;我思辨)
↗
“有知识”(很多名师的课是假阅读;中国式假写作)两份名单第一份: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昭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凯第一份名单里全是清朝科举状元,第二份名单里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细细思考,你赞同文章看法吗?幸存者偏差(论据、二战飞机故事)选择性取样(论据)推不出(或以果导因)(论证分析)价值观问题(对事物的认识层次)注意区分事实和宣传!铭记与忘记的两岸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的人们。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糊涂与智慧(《创新作文》)糊涂能避免矛盾冲突,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智慧。相传古时有人牵着马在路上走,另一人硬说正是他昨日弄丢的马,这人不再争执,先把马给他。第二日那人又还来马,道歉说自己弄错了。那牵马人明知这是自己的马,却装糊涂,不就是为了避免争执冲突吗?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不失为一种智慧。假阅读教学的表现量少,只凭”课文“形态差,课堂引学生入瓮,满足于信息传输和获得,无关辨析和评价,测试中凭的是答题技巧经典名著阅读,时空不能保证,任务设计不明,耗费时间,无收获,以《水浒》为例:可不可以读?怎么考的?阅读效果如何?对英雄的价值判断?对主题的理解?思辨的存在
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与言语构建运用、文化理解传承、审美鉴赏创造揉合在一起,过去说三维价值目标,现在可以依据核心素养的表达,来进行四个维度交织的教学目标设计。
思辨读写与整本书阅读——发动机,最佳途径整本书的困境何来又何在(历史原因;应试教育;课外定位;时空不保;认识模糊;变异的考查)思辨读写一体化,既能促读,又能考评阅读效果(保证质量,深度学习;促动写作,读写一体;可能带来写作考试的变革)思辨读写与古诗文传统文化学习的目的?(做一个有文化的现代人,什么文化?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没有)过多强调诵读与积累,忽视思考、评价(本质上是接受和崇拜)对文本价值和古人的价值观的思辨(三首吟咏项羽的诗)思辨读写与经典选文(以什么为思辨对象)
1、对附着于文本的“成见”展开思辨2、对文本价值本身展开思辨3、对文本细节展开思辨1、对附着于文本的“成见”展开思辨选文特别是经典篇目是个开放系统,“成见”很多,成为经典的组成,既丰富又芜杂,成为新的衍生的教学内容“成见”本身值得思辨,如《高祖本纪》中刘邦的形象、鸿门宴的结局、《药》的“革命者不发动群众”“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粗鄙戏弄其父背景:一是当时是“置酒未央前殿”,,君臣带家人一起狂欢的“大笑为乐”的聚会;二是刘邦本就“意豁如也”,是个不拘小节爱玩闹的人;三是刘邦当时还不会当皇帝,君臣间经常在殿上吵吵嚷嚷,所谓不成体统,后来才有叔孙通给他制定皇帝礼仪。来源:黄宗羲的评点,原文是“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原君》的出发点跳过了文本,直接引导了刘邦形象的分析。2、对文本价值本身展开思辨
如“乡村原味癖”,回不去的故乡,村庄成了一个公交站名,城市病,乡愁病。《边城》、孙犁作品、高考选文,文化悖论,自私的文化悲悯。精神桃源与现实乡村的分离,“诗意乡场”的思辨《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主旨无可非议,基本是以叙代议,那么那些事与结论之间的逻辑缺失是否被遮蔽了——探讨这些问题,不是为了推翻贾谊的结论,而是经由思辨,探讨贾谊思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及赋文与论述文的不同——读文本,不仅仅是见识作家怎么说,说了什么,还要能识见他说得如何,价值几何。3、对文本细节展开思辨如《祝福》:鲁四老爷是否是最坏的人,“可恶,然而……”
“啊呀,这样的婆婆!……”
“祥林嫂竟肯依?”;而同类是“冷冷的”“鄙薄的神气”“还不是穷死的”,不报告,厌烦和唾弃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老王》里杨绛的“愧怍”真是知识分子的勇于解剖?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真是个好题目?思辨读写的实质思辨读写以“占有、比较、辨析、评估、质疑、反省”为学习活动的特征。美国学者格拉泽尔认为:“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高中生才学说理迟不迟?徐贲先生在《公共说理十八讲》中介绍,《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对小学五个年级的“说理”有具体的要求……小学五年级以后,初、高中阶段一直继续用“说理评估”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其中又以六年级最为关键。六年级阶段对学生“说理评估”提要求一、判断作者结论所用论据的合适性和恰当性;二、用准确、有说服力的引述语合理陈述观点;三、察辨文本中缺乏论据支持的推理、谬误推论、说辞和宣传。在具体教学中,六年级公共说理分为两个部分:一、辨析“逻辑谬误”五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虚假两分法、无凭据推理。二、提防“宣传”手法有十种:人云亦云、谩骂、偏见、势利、老百姓的话、吹嘘、“科学”根据、证词、恫吓战术、株连。关于思辨读写的几个实践命题学习特征:从“有见识”到“能识见”思辨性阅读基于文本细读为教学内容的内涵式重构打开新的门建设读写结合真正有价值的通道,读写一体必修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
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
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1.学习目标与内容⑴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论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时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⑵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⑶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1.5学分,27课时。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⑴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与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⑵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专题教学27课时之外,在其他大多数任务群中需要介入
识别格言陷阱(当代文化参与、思辨阅读与表达,《语通》2018.6)学习目标:1、深入格言内部,学会具体分析,剖析实质,多元解读。2、论辨中能把握对方观点、态度,理解其论说方法,辨识逻辑谬误,敢质疑,有针对性发表自己观点,做到立论正确,论据恰当,语言准确,讲究逻辑。3、文化参与……任务一识别陷阱1.写出自己最讨厌的一句格言性质的话,这句话是父母或老师常说的。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2.课堂一起讨论:你所选择的这句话是什么情况下,谁说的,他说时的意图是什么,你的感受怎样,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在什么情况下是有道理的,什么情况下是没道理的?3.以一两条具体的格言为例,讨论格言为何会成为陷阱。从出发点、含义、表达、价值观、成立的条件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也可用辩论的形式,一方赞成,一方反对,组织小型辩论会。任务二学会商榷
1.在校园中或与老师与父母的谈话中、书籍中找一条格言,写商榷文。2.师生一起就商榷文写作作交流和展示,评出写的最好的十篇,编两期《三昧读写——商榷文写作专辑》小报,全班阅读。任务三发表建议写一则调查和分析报告,梳理校园里的格言标语,进行分类;调查哪些格言受欢迎,哪些被学生无视或不信任;分析不受欢迎的格言的“不讲理”之处,是观念上的,还是适用性上的,还是表达不得体上的;建议学校更换什么样的格言,说明理由和价值取向,以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思辨读写与整本书母题、议题、问题(余党绪)基于三题去设计学习任务素养中心世界作者我文本阅读的意义教学定位目标:综合素养上,会读,会赏,有体验,能思,善表达和交流,人文成长。学生的阅读主要是课外,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干啥?教师教学绝不仅是由教师来讲解“这本书里有什么”“怎么写的”“独到的理解分析与发现”。确立目标,创设情境,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读写任务,组织好指向任务完成的阅读活动。思辨阅读写了什么我读出了什么信息获取评估、论证质疑、反省占有、比较推断、辨析考试迷恋者会问:跟考试有关吗?三国英雄表情包司徒王允一想到董卓,要么“掩面大哭”,要么“仰天垂泪”,或者干脆“泪如泉涌”诸葛亮也哭,赵云去世,他“跌足而哭”,吊丧周瑜,他“伏地痛哭”,马谡失街亭时,也是“挥泪”而斩“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曹操著名的“三哭”……你是否同意这个论断?请梳理作品中相关描写,具体分析和论述1000字哭三国英雄表情包《三国演义》中英雄们的口水战也是随处可见,对手前来迎战要骂,躲营不出要骂,活着时要骂,临死前还要骂。几乎所有的英雄都骂过人,也都被人骂过。骂是策略,也体现性格骂骂人方式举例杀伤力毒舌度天下皆“贼”“曹贼”“老贼”“害民贼”⭐︎⭐︎取笑形貌吕布骂张飞“环眼贼”关羽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贬低出身诸葛亮被骂“诸葛村夫”刘备被骂“织席贩屦”︎⭐︎⭐︎⭐︎⭐︎⭐︎揭旧伤疤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祢衡裸衣击鼓骂曹陈琳《讨曹檄文》⭐︎⭐︎⭐︎⭐︎︎⭐︎⭐︎⭐︎⭐︎……………………任务:杀伤力、毒舌程度排行榜水浒精选出李逵、林冲、武松的杀人片段,分析他们在杀人时的不同表现以及体现的人物心理和形象特征。画一张招安路线图,分别标出主要人物的态度和反应。选出你认为“最好汉”的梁山人物,制作一个排行榜,为每个人撰写一段上榜和排序理由。读写一体任务举例课例问天下谁是英雄(《语文学习》2019.4)哀怨曲还是欢乐颂(《语文建设》2019.2)思辨阅读与表达:天下谁是英雄(《中学语文论坛》2期实录,《语文学习》4期“案例”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专题、群文学习《语文建设》2019.2)某校阅览室的墙壁需要分别悬挂两组女性文学形象图片,经过依据一定标准的讨论已经初定了两组候选人物,但在两组方案中都出现了王昭君,同学们有了争论,似乎各自都有理由。这两组人物构成是:A、祥林嫂(《祝福》)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
琵琶女(《琵琶行》)王昭君(?)B、玛蒂尔德(《项链》)
“氓”的“妻子”卫女(《氓》)
崔莺莺(《西厢记》)王昭君(?)如果请你拿主意,你将把王昭君该归入哪一组,你将会通过哪些学习活动得出你的结论?学习资源(甲)咏怀古迹(其三)(乙)明妃曲(其二)(丙)东汉蔡邕所著的音乐专著《琴操》中的《怨旷思惟歌》(丁)《汉书》中的《匈奴列传》选段(戊)元代马致远杂剧《汉宫秋》第二折,有删节(己)朱大可《王昭君高歌欢乐颂》节选1.依据A和B人物分组构成,请你揣摩一下,同学们对一系列女性文学形象分组的标准是怎样的?你准备把昭君归入哪一组,陈述理由。交流取得的学习成果。一同学演讲时,指定某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或补充或质疑或进行答辩式提问),形成对话。交流、对话过程中将涉及以下问题探究或活动:为何杜杜甫、李白这些性情、经历都不同的诗人笔下却有着近似的昭君?不同昭君形象解读及质疑不同文本对造成昭君悲剧的责任推定杂剧剧情推理昭君叙事的文化内涵(杜甫怀古伤己、大汉族文人的哀怨美学、和亲与外交、皇帝有情奸臣作恶、女性反抗与价值自救)2.研读杜甫的诗和王安石的诗,它们所表现的昭君形象有何共同点?但在着笔点有何区别?3.以下文本都有把出塞嫁于匈奴看成昭君个人命运悲剧的倾向,除了作为起因的匈奴求亲之外,这些文本分别把责任着落谁的身上?请用文本中的具体语言材料或内容加以说明。杜诗:王诗:《怨旷思惟歌》:《汉宫秋》:4.跨文本阅读与鉴赏(1)通过《汉宫秋》第二折的阅读,请你按时间顺序,大致推理出这部杂剧中昭君出塞前的情节脉络。(2)请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将《汉书》中的《匈奴列传》中的文字与《汉宫秋》相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5.研读《怨旷思惟歌》,完成下列任务:(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就其意义和使用范围来说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是()A、未尝窥看门户B、伪不饰其形容C、昭君怨恚日久D、乃更修饰(2)《怨旷思惟歌》中的昭君形象与《汉宫秋》里的昭君形象最大不同之处在哪?(3)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你更喜欢哪一个形象,请表明你的观点,并作阐述,100字左右。6.研讨《王昭君高歌欢乐颂》,完成下列任务:(1)朱大可在他的文中就昭君出塞,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从他的行文中年出他依据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哪些?(2)朱大可在《王昭君高歌欢乐颂》里说“只有王安石对昭君出塞的自我选择是赞许的”,他依据的是王安石诗中的哪两句诗?(3)针对王安石此诗,南宋初年,范冲(一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大臣范祖禹之子)“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请你探究范冲说王安石“坏人心术,无父无君”的理由,并推测他如此给王安石“定罪”的可能原因。(4)如果请你来批评范冲这样的言行,你会怎样分析?(5)朱大可所提到的庄周逻辑,在这个语境中,如果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表达,下面符合其意思的是()(可多选)。A、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B、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7.回到最初的“情境与任务”,你的意见是把王昭君归入A组还是B组,在人物后面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作品名称,并阐述这样归类的理由。8.嫁不嫁匈奴单于是个问题,坐在宝马车里哭还是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也是个问题,假设王昭君对于出不出塞有自己的选择权,而在作出决定的前夜,她一直展转反侧,不能拿定主意,再假设她有一个从村里带到宫廷来的小时玩伴兼闺蜜,对昭君说了一番话,提了些建议,这番话对昭君决定出塞起到了一定作用。想想她会说什么,把它写出来。300字以上。9.假设王昭君出塞后匆忙,未及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告别,到达匈奴生活安定后,她写了一封家书,给父母或兄弟姐妹,想想看她会写些什么,试还原这封信。300字以上10.据说,在现在蒙古的大青山一带,有很多昭君墓,都称为青冢,徒有其石而无碑文,请你撰写一则墓志铭,字数不超过100字,注意你作为撰写者假托的身份,在文字的最后加一落款表明身份,如:元帝、李白、匈奴民众、昭君儿孙、昭君乡村里的暗恋者、今之浏览者、当今某文化名人……均可。文本:《劝学》《师说》《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案例: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见文档或教材)案例:文明的对话(见文档或教材)最关心的测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2;《将来和已来的语文核心素养测评》
《中学语文论坛》2019、6)原则:素养为纲形态:教、学、评一体化题型:情境化、任务型、综合实践性样题举例……不是“做题目”,而是“完成任务”——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因此,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查也应该在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脱离了情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容易成为“做题目”,而不是“完成任务”。测试情境越真实,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容易激发学生言语实践的兴趣,越有助于学生呈现真实的言语实践能力。古诗鉴赏样题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词,与上述两首诗组成一组阅读材料。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诗词的理由。(2)结合这几位诗(词)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主张,选择一个角度评析这几首诗词。(3)下面两则材料是对示例作品的评点。你对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任选一则阐述你的理由。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杜诗:“写雨切夜易,切春难。”“‘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4)不同的人阅读诗歌的感受不同,但鉴赏水平有高下之别。结合下面的材料,给一名初一的学生写一封信,向他介绍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合宜的方法。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杭州资源
1、在一位老领导的退休仪式上,新领导代表单位讲话,用到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老领导听了脸色凝重,办公室主任见状,马上向他解释一番,老领导才渐渐露出了笑容。请问(1)新领导可能用了哪句诗?(2)以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向老领导解释新领导用此诗句的用意。2、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的修行,以下四种情形,你觉得最苦的是哪中,说说你的理由:A万里长征人未还。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C百年多病独登台。D出师未捷身先死脱困与悖论————命题与作者意图不合的实质及破解之道(《语文建设》2019.4)
争议由来已久:“考生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究竟是“正常”还是“诡异”?作者意图的“难测”和读者的自由,后者强调的是对作者意图的“能测”和读者自由的有限性真正的纠结在于一个无法消除的悖论:命题者、作者、读者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实质?考查内容和形式有问题破解之道——素养测评:淡化对考生答案是否提供了命题人拟好的思考方向的考核,而应重点考查学生为自己观点或视角所提供的依据、分析和论证的逻辑;抛弃这种文本鉴赏知识(作用、效果、意蕴、含义等)作为底子的考查方式,而走向情境性理解与语文实践运用,并测查其批判性思维。《杨丽萍悖论》《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端午祭》中国传统节日很多,包括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七夕等等,每个节日都留下了大量的古诗词,成为节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请任意默写出两首古诗词并指出诗句中包含的节日习俗活动。在端午节向你问候祝福,要说“端午安康”,而不能说“端午快乐”。请你依据有关资料对此作出反驳,阐明理由。文化部门决定派出工作组到各地调查、收集习俗活动,编制一份端午习俗大全,然后以政府文件形式公告各地统一习俗活动,你认为是否可行,请用“杨丽萍悖论”来评价这种行为。网上有个帖子:“韩国棒子真可笑,竟然将端午节申遗了,他们恐怕连屈原是谁都不知道吧!”请你对这个帖子作出评价。值得关注的全国卷的阅读测评
2018语文1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文段都是新闻报道,分别来自《人民日报》《自然》《参考消息》,从设题上来看,符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测量目标——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从文体角度来看,由于是新闻,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新闻倾向性和观点立场是应测重点,再从赋分状况来看,也与前两者匹配。应该说是正确、合理的三维度测量。特别要称赞的是第三道小题,要求说出三则报道的不同侧重点及其原因,体现了非连续性即跨文本阅读材料的属性。第三小题,要求说出三则报道的不同侧重点及其原因,本意是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再作探究,但所提供的答案在匹配上有游离——侧重点得到了体现,而对原因的探究却躲闪不明,只是说“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究竟是什么定位,什么出发点,却不肯提供答案,结果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可能是怕答案有冒犯国家宣传禁忌之嫌疑。如果要提供具体的答案应该从三家媒体的身份去探究:《人民日报》为了展示国家成就,体现宣传意识;《自然》杂志出发点是尊重和赞扬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体现人本意识;《参考消息》的习惯是借外媒报道扬己贬外,显示民族自豪感。这些内容不肯说出,答案就很空,算不上是探究。本来一道非常好的题目,因答案而留下半吊子的感觉。(《2018高考现代文阅读素养测量维度考察与建议》2018.7期、8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新课标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测评》(陈兴才命题)
阅读甲、乙两组材料,完成23、24、25题(10分)甲、三首咏项羽的诗乙、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4.三首诗的作者对所吟咏的对象项羽分别持什么态度或情感,试推测这种情感或态度与各自生平历经之间的关系。6分(对应2018全国卷三个量子通信材料的考法)
25.(乙)段文字中,王安石对学者(治学的人)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现在请你就(甲)中的两首诗来证明王安石自己就是这个主张的践行者(后一答案不超过100字)。(5分)(对应2019全国卷第8题的考法)2019年全国卷1第8、9题文本《理水》(鲁迅)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用“关联法”命题,用另外的文本或说法来解证当前的文本,对应“苦难的条件”题和王安石治学主张题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燕子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4
- 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for Writing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Unit 2 lconic Attractions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1)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第四册
- 2025主体信用评级合同
- 2025吊顶劳务承包合同
- 19《夜宿山寺》(说课稿)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稿(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3001
- 7《压岁钱的使用与思考》(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 放射科护理常规
- 2024年大宗贸易合作共赢协议书模板
-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分享
- 新闻记者证600道考试题-附标准答案
- 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资格审查表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工程劳务清包合同(范本)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物象的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
- 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
- 2024年1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