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 省赛获奖_第1页
区域差异 省赛获奖_第2页
区域差异 省赛获奖_第3页
区域差异 省赛获奖_第4页
区域差异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区域差异知识梳理考点研析洞悉目标洞悉目标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bbbc2.区域综合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d知识梳理一、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

、水文、土壤、植被等。其中

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地形气候2.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深居内陆,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指青藏高原地形海拔较低,以

、低山丘陵为主,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山和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广泛呈现风成地貌景观海拔最高,以高山和高原为主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高寒气候”,气温较低平原水文以外流河为主,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湖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众多,冰川广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兼具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主要为高寒荒漠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内部自然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随距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二、四大地区的差异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范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省市简称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晋、豫、鄂、皖、湘、赣云、贵、川、桂、渝、青、藏、新、陕、甘、宁、内蒙古黑、吉、辽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三、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

一线。秦岭—淮河北方南方自然环境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洪涝灾害四、西部大开发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范围: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优势与劣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资源优势突出,但基础设施落后,

匮乏。人才、技术、资金4.意义(1)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

与边疆安全。(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将西部地区的

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共同富裕社会稳定资源考点研析考点一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方法规律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考向示例读图,回答(1)~(3)题:(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地形 B.地形、水源C.水源、光照 D.水源、热量(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B.纬度低、海拔高差大C.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坝子农业——水稻 B.河谷灌溉农业——小麦C.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D.山地畜牧业——滩羊解析:第(1)题,①处位于祁连山以北,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处位于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气候高寒,热量不足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2)题,③处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与东北林区相比,该区域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山地垂直变化显著,所以树种比东北林区丰富。第(3)题,图示④位于新疆,水资源不足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条件,所以当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于绿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于喜温喜光的棉花种植,故C项正确。答案:(1)D

(2)B

(3)C

考点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以重化工业为主我国工业结构大致具有“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征。东部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工业化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较高。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相对滞后(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较低,仍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远低于东部地带,城市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正积极加强中西部对外联系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开放程度高,不仅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2.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方向的差异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长江沿岸水患灾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国境线漫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主要农林基地,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黑土流失,土地退化,沼泽破坏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农林基地、原材料基地,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考向示例(2018·浙江11月学考,3)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A正确、C错误。西部地区农业在该区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较大,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业总产值较小,B错误。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始终保持全国四大地区的第二名。最高是东部地区。故D项错误。答案:A考点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水稻、油菜;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人民生活以面食为主,房屋防寒保暖;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以大米为主;房顶坡度大;游泳,龙舟竞赛生态问题华北平原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红壤土质差[拓展]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了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外,其地理意义还表现为:(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考向示例

(2019·浙江选考模拟)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地区,有大量待垦土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提升能力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位置差异:经纬度、海陆位置的差异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基础。(2)气候差异的形成(3)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4)水文差异的形成(5)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技巧点拨区域差异类试题的三大解题流程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考向示例(2019·浙江4月选考,3、4)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