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知识归纳考点

考纲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物体的沉浮及其应用。4.浮力的计算方法。

经过课前的预习、回顾,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完成每个考点的知识归纳。

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基础知识反馈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热身训练

典例精讲规律探究方法应用

例题1.把重为5N,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N(g=10N/kg)【分析】当题目中没有指明V排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时,我们需要先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然后选择适用的浮力计算公式。【解析】依据物体沉浮条件,有两种方法来确定物体的沉浮状态:第一,比较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与G物的大小。第二,比较ρ物与ρ液的大小。【规律方法总结】方法应用

例题1.体积相同的三个球A、B、C,在水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球A受到的浮力最大

B.球B受到的浮力最大

C.球C受到的浮力最大

D.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解析】三个球都在水中,即ρ液一样,则要比较浮力的大小,只需要比较V排,而三个球的体积相等,看图可以知道C球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浮力最大;A球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小,浮力最小。故选择C【规律方法总结】

方法应用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小组展示探讨的结果。

【误区】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计算:F浮=ρ液gV排=6N

理解,掌握

学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并阐述自己的思路。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小组代表举手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并阐述自己的思路。领悟比较浮力大小的两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踊跃举手,谈收获.培养学生整合知识与规律的能力。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完成巩固训练

板书设计《浮力》复习1.示重法:F浮=G–G’

2.原理法:F浮=G排液=ρ液gv排3.压差法:F浮=F2–F1.

一.浮力的计算方法

4.平衡法:

F浮

=G物

悬浮

ρ液=ρ物F浮

=G物

漂浮

ρ液>ρ物二.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1)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2)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大小二.比较浮力的大小的方法:(1)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沉浮条件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效果分析】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将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进行调整,从学生生活体验和感知入手自然过渡引入浮沉条件,进而用所学知识来剖析浮力的具体应用以及解决生活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二】学习过滤操作这一重点知识时,打破传统的教学输出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整理知识,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以上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三】德育渗透,将学科教学特点与化学学科思维融汇到基本素养养成与培育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但掌握知识,还树立社会情操,使学生以一个公民的角度看待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学以致用。浮力复习教学反思本部分内容的特点:一是内容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二是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要求把力,尤其是重力、浮力、二力平衡、密度、体积等诸多知识综合起来研究问题。所以尽管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所掌握,但要其灵活运用却比较困难。为提高复习教学质量,克服教学上的难点,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自己经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个适应学生的复习方案。一、明确本部分的复习知识目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复习的知识目标,从知识目标中可以让学生明确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所在,便于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引起注意;另外,根据知识目标看书,可以很快地让学生大体了解知识点的内容,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二、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本节课的主体思路是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基本知识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很快进入复习角色。复习内容主要分为:浮力概念、方向;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知识应用五部分。知识的回顾先从物体的受力分析进入,通过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探究出结果,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教学阿基米德原理采用重温实验过程得出实验原理的内容,从内容得出公式,从公式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而进行讨论探究,得出最终结论。既巩固了原理的内容,又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而浮沉条件也通过受力分析,从悬浮开始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也就是F浮与G物的关系,再引申ρ液和ρ物的关系,一环紧扣一环,形成系统性。浮力的应用除了把课本中的知识再现,又拓展了公式的应用,针对浮力计算公式多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清公式使用的条件,很好的避免解题时公式使用的混乱。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多媒体增大了课的容量,给课堂注入了活力。由于复习内容、知识点多,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所以在课堂上同桌间的讨论、小组的讨论作为一条主线,这样把回答问题的机会交给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动起来,充分的展现自我,避免了枯燥的讲题、做题。比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给出的探究实验,分组讨论详细的实验内容,再以提问、补充回答的形式使学生探究出的结论得以升华和提高,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1.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cm、重为6N的正方体木块,用10cm长的细线与轻质柱形容器底部相连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50cm2、高为20cm.后慢慢往容器中注入水,木块不吸水.(g=10N/kg)

求:

(1)木块的密度;

(2)当细线的恰好张紧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容器注满水时,细线受到的拉力;

(4)容器注满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将重12N的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提弹簧测力计使金属球没入水中(玻璃杯中水未溢出),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6N,水深23cm.已知玻璃杯的内底面积为80cm2.求:

(1)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2)金属球排开水的体积;

(3)金属球的密度;

(4)把金属球从水中取出后,水对玻璃杯底的压强和压力.

3.一边长为10cm,密度为0.6g/cm3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置于容器的水中,如图所示.求:

(1)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

(2)细线的拉力大小?

4.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向下的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此时水的深度是30cm.(ρ木=0.6×l03kg/m3、g取10N/kg)求:

(1)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2)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5.如图所示,用细绳系住体积为3×10-4m3的物体A,使它竖直下垂且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此时绳子的拉力是1.5N,容器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容器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0cm2(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物体A受到的浮力;

(2)物体A的质量;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6.一个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体积为0.02m3,用绳子系在底面积为1000cm2的柱形容器底,使木块完全没入水中,如图所示.(取g=10N/kg,水密度为1.0×10

3kg/m

3)求:

(1)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后,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7.如图所示,将一个木块用细绳拴着,固定在水里,此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绳子的拉力为10N.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木块的质量为0.5kg,木块的密度为0.5×103kg/m3,水的密度为1×103kg/m3,求:

(1)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用刀将绳子切断后,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求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是多少?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