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8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8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8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8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8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惊醒教学的,是对除法竖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有些困难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和表达。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学具准备:

20根小棒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孩子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秋游活动吗?(生:)师:给老师说说最让你开心的是什么?(生回答)师:前些日子明明班也去去秋游了,咱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发现的哪些数学信

学生:10片饼干、7根火腿肠、12个草莓、17瓶酸奶。)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出示。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7根火腿肠,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根?生2:10片饼干,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生3: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生4:

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瓶?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1.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写法、读法。解决分饼干的问题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分饼干,感受余数的产生。

师:下面我们就来解决“10片饼干,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这个问题,谁能列出算式?

师:“10÷3”等于多少呢?,拿出9根小棒,你们一起来分一分,看看可以分给几个人?(同学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同学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

师:谁愿意把你分的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方法:生1: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1个。)师:我有个疑问剩下的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生:剩下的1个不够3个,不能再分了师:小结:(课件)看来0片饼干,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三人,还余1个。

师:你能把刚才分饼干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尝试列算,师巡视搜集了3类做法:①

9÷4=2

9÷4=2余1

③9÷4=……1

)师:看了这几种写法,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提出质疑:第①种这样写不合理。)

比较②③这两份作品,你更欣赏哪一份?为什么?(生:第②份,因为这样更简便。)

师:10片饼干,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三人,还剩1片。(板书:10÷3=3(个))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板书)。余下来1个(板书:……1),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

(3)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10除以3商3余1)

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商3余1。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在这里,被除数10表示什么?除数3表示什么?商呢?余数呢?(生:10表示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1表示还余下1个。)

3.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了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师:你会列式吗?学生口答师::如果有13个、14个、15个或16个呢?(课件出示)12个草莓13个草莓14个草莓15个草莓16个草莓用小棒代替食品分一分,并将结果填在老师发给你的1号纸上。注意:这个过程教师要不断地参与到学生之中,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错误。(2)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注意: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还剩多少?为什么不能再分了?]

师小结:其实我们平时在分东西时,有时候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经常会遇到分不完的情况,也就是有余数的情况。所以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3)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各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启发关注除数与余数的比较)生1:我发现了除数都是4。生2:我发现除数都比余数大。

生2:我发现余数是1、2、3都比除数4小

师:这可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老师把它记下来。(出示:余数要是比除数小)

师: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真是太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可能是4或者比4大吗?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谈想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如果余数是4,或比4大,还可以继续分给四个人,那么每人分得的数量就会增多,最后剩下的数量还是比除数小。)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及时强化:如果把以上食品都平均分给6个人,那么余数可能是几呢?(生:1、2、3、4、5。)

三、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1.考考你的眼力。13÷3=3……416÷4=3……421÷5=4……1

2试一试1.7根火腿肠,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根2121算式:可以分给人,还剩根。2.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瓶?算式:可以分给人,还剩瓶。

3.懒洋洋采了17个野果,想要平均分给他的6个好朋友,你能帮帮他吗?4.题思考:(课件出示)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积极的7个孩子,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们认识了余数。生2:学会了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生3:还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学情分析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试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效果分析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所谓有余数的除法,是根据在整数集中除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情况,而对除法运算的意义所作的补充规定。即,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像这样的除法运算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要恰当把握第2页“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

第2页“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三道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3.借助直观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主要有三条:一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二是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的已有知识;三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要求7个桃,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就是求7里面最多有几个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7÷3的竖式,分别思考:竖式中的7表示一共要分7个桃,那么竖式中的6呢?6是怎样算出来的?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1又是怎样算出来的?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认识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4.在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水平。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的方法。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试验和调整。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教学“试一试”时,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思考17÷5的结果;另一方面更要启发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思考:因为5与3乘最接近17且小于17,所以计算17÷5时应商3。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由此,再通过相关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强化这一思路。

5.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的一个规律。但严格说来,“余数要比除数小”其实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一条法则,是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通过对几道题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规律;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后,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这一规定的合理性。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安排。此外,还可通过一些典型错例的比较,以及类似□÷□=4……2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教材分析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测评练习1.考考你的眼力。13÷3=3……416÷4=3……421÷5=4……1

2试一试1.7根火腿肠,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根算式:可以分给人,还剩根。2.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瓶?算式:可以分给人,还剩瓶。

3.懒洋洋采了17个野果,想要平均分给他的6个好朋友,你能帮帮他吗?4.题思考: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积极的7个孩子,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二年级《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学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交流中,自己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节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当孩子们说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算式的意义,教师让孩子们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这个算式去计算”,这样的问题创设,就为孩子们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就更形象了。之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算式,又把孩子们的思维从具体的生活中得到提升。我欣喜地看到,整节课孩子们自始至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他们被数学问题所吸引,他们为解决问题而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地表达„„。课堂上动静交替,孩子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因此,我在今后的将更加努力地搞好教学工作,使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有余数的除法》课标解读本单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本单元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与计算和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操作直观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要通过观察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要通过加强试商例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一、充分利用表内除法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1.通过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如竖式中“13”的理解,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竖式中的13表示什么”,再让学生把它指出来,从而明白“13”就是要分的总根数。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操作过程的比较,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通过竖式和横式的比较,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通过横式与横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竖式与竖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竖式中余数0的含义。2.利用除法竖式和乘法口诀,让学生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课程实施中,先要进行“()里最大能填几”的针对练习,使学生学会寻找最接近被除数的一个积的方法。在试商的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数(即商),使这个数与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二是得到的余数应该比除数小。3.通过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课程实施中,要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分的过程、口算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算理。4.通过“分铅笔”“分棒棒糖”“我是快乐的小医生”“啄木鸟吃虫子”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5.通过“直接写商”“判断对错”“用竖式计算”等练习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