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内容分析】《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的史实。本课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二是蒙古灭西夏与金,三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纷杂的史实中理清线索,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对历史图片、视频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视频结合史实的方法,讲授与探究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利用史实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历史思维和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阅读找出并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2.通过分析史料探究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教学思路设计】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将本课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代天骄缔大国”、“一统天下铸辉煌”和“一身正气为河岳”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一代天骄缔大国。主要学习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并正确评价成吉思汗。重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第二篇章——统天下铸辉煌。主要学习忽必烈行汉法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出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过程。第三篇章——一身正气为河岳。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视频,分析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是否冲突,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叙法。教师通过对成吉思汗、文天祥和忽必烈三个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并补充相关的史实,引导学生对元朝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歌曲《鸿雁》教师讲述: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鸿雁》,你知道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吗?说到蒙古族,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蒙古族是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曾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元朝,并统一全国。那么蒙古族是怎样发展、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今天,我们就踏上十二世纪的蒙古高原,去看一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设计意图】由视频配合讲述导入新课,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授过程(一)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利用PPT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大声诵读本课的目标。(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本,根据学案中的知识建构图自学本课内容。完成后小组互相对照答案,然后当堂巩固记忆基础知识。(三)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第一篇章——一代天骄缔大国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评价成吉思汗,学会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材料一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的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曾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率领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他们通过的有些地方城市被夷为平地,河川改变方向。材料二拿破仑在谈到成吉思汗时也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吉思汗的呢?通过分析史料,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但是,他的扩张战争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成吉思汗,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篇章——一统天下铸辉煌(1)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忽必烈行汉法对他实现统一大业有何作用和意义。材料三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於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元史》材料四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朔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许衡《鲁斋遗书》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采取了哪一种建议?他采取的措施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意义呢?组织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忽必烈采取了汉族儒臣的建议——行汉法。通过小组合作,认识到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教师对此做出肯定性的评价。通过分析史料,找出关键词,进而得出结论,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在进行动脑思考,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忽必烈行汉法对他实现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2)展示元朝建立和统一的流程图。让学生根据流程图自己来梳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全过程。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概括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篇章——一身正气为河岳(1)展示视频《文天祥》,然后提出问题。有人说:既然肯定元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进步的,那么文天祥抗元就是违背历史的潮流,是退步的,因此不应该赞扬,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我们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从元朝统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评价的,而赞扬文天祥抗元主要是从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压迫的正义性和他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来评价的,二者的角度不同。【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在进行动脑,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文天祥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爱国的精神,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联系现实,感悟民族团结。教师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就的图片,进一步总结:虽然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仍然心存梦想,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喂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现实,学生感悟民族团结。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四)畅谈收获,总结升华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在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收获。【设计意图】学生真诚地表达了对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造活力。同时,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历史问题的深层剖析还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同时,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缺乏对必要历史知识的积累,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历史图片、视频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图片、视频结合史实的方法,讲授与探究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利用史实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历史思维和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分析通过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自己找出并识记了铁木真统一蒙古、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等相关史实,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探究环节,通过展示文字、图片和视频史料,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到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感受到文天祥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爱国的精神,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纷杂的史实中理清线索,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初步学会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的史实。本课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二是蒙古灭西夏与金,三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依据新课标及对教材的理解,并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对元朝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我将本课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代天骄缔大国”、“一统天下铸辉煌”和“一身正气为河岳”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代天骄缔大国。主要学习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并正确评价成吉思汗。重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第二篇章——统天下铸辉煌。主要学习忽必烈行汉法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出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过程。第三篇章——身正气为河岳。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视频,分析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是否冲突,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纷杂的史实中理清线索,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巩固检测(看谁是冠军,加油吧!)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清朝B.宋朝C.元朝D.辽朝2.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1\*GB3①统一蒙古=2\*GB3②建立蒙古国=3\*GB3③灭亡南宋=4\*GB3④定国号为元A.=1\*GB3①=3\*GB3③B.=2\*GB3②=4\*GB3④C.=1\*GB3①=2\*GB3②D.=3\*GB3③=4\*GB3④3.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B.推行汉法C.改国号为元D.统一全国4.忽必烈采纳大臣“行仁政”的建议,说明他当时推崇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5.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A.岳飞B.宋高宗C.文天祥D.秦桧二、材料分析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1)材料一中的记载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材料二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2)成吉思汗的本名是什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材料一的这种局面的改变有关系吗?请说明理由。材料三宋濂曾说:“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3)材料中的“世祖”是谁?举例说明元世祖是如何“信用儒术”“以夏变夷”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CABC二、材料分析题(1)分裂、混战(2)铁木真有关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的分裂局面。(3)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注重农桑。《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后反思本节课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积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将课本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部分的内容整合为一代天骄缔大国(铁木真)、一统天下铸辉煌(忽必烈)和一身正气为河岳三大篇章,以人物为线索进行串联,清晰明了;第二,本课通过设置自主学习来串珠引线,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然后用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并适时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过程中补充了视频史料,既能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能增强直观性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第三,引入知识建构图教学。利用知识建构图来展示教材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在梳理元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时,使用了流程图,一目了然,更易于记忆。第四,重视文本教学,指导学习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提示学生要把重点知识勾画下来,重要的人物圈出来等等,通过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从材料中找答案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解析史料的能力。不足:第一,学生反映不够积极。如果能够适当加入情景剧的表演,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二,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在时间的分配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真正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学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值得我们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