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1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2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3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4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数学的第五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两级两步混和运算,即乘加、减,除加、减的两步运算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这部分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是十分重要的学问。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把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状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看法有问题,比较马虎,如抄错数字,减法遗忘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遗忘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排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准备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6×4+18读作: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削减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表达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看:观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看、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准时检查、准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精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三、我在教学小括号时运用儿歌教学。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两步计算要牢记,发觉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分类,混合运算先乘除,同级运算按顺序。

这首儿歌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概括了两步计算学问,也可提示学生计算顺序上的要点。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学问,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学问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学问得到稳固。学问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导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识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学问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冗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沟通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2×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8800×7/10+8800×1/4和8800×〔7/10+1/4〕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安排律的表达,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看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安排律的特点,发觉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把握学问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育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突出本节重点〕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和有没有括号,从而得到正确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计算。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还要精确推断出是否符合运算律,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把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索与沟通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学问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进展。

这节课的缺乏之处:

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准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当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组织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楚,表达精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整节课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有点前松后紧,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最终商量本节收获时,没有让孩子充分商量。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从把6道题分成三类熟识的生活情境入手,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解决问题。同时本情境的创设也在于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索,回顾梳理了旧学问。

2、利用各种变式训练,有坡度,有层次,由易到难,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渐渐学会,学习思辨,把握技能。

3、突出算理,强化重点,突出难点。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敏捷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如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又如在解决问题一环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4、注重数学思索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留意对同类题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含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

〔1〕格式问题:等于号的对齐;

〔2〕运算顺序:学生在理解了运算顺序之后,有些前面是减法、加法后面是乘法的混合算式,学生往往是将后面的结果写在前面。通过

〔3〕强调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4〕针对出现的错误状况展示,进行纠错;

〔5〕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6、本节课采纳男女生争夺红旗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竞争,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课堂效率提升,学生专注度提高。

改良之处: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混合运算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整体观看—分清顺序—仔细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

2、教学中时间把握不太好,有点儿前松后紧

3、直接用前面复习的算式进行分类,不用学生出题,或把出题置,可以节约时间,留出时间进行十分钟的做题练习,并当堂收回来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把握更好。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执教《混合运算》,预备充分、设计合理、层次清晰、过程紧凑,教学中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阅历,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渐渐学会,学习思辨,把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敏捷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依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留意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冲突

第一个问题解决“乘加混合〞,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但第二个问题“乘减混合〞,明显不能根据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组织产生认知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

5.注重数学思索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留意对同类题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含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

6.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

〔1〕格式问题:等于号的对齐;

〔2〕运算顺序:学生在理解了运算顺序之后,有些前面是减法、加法后面是乘法的混合算式,学生往往是将后面的结果写在前面。通过

〔1〕强调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2〕针对出现的错误状况展示,进行纠错;

〔3〕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改良之处: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混合运算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整体观看—分清顺序—仔细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

2.教学中前松后紧,要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把握运算顺序。

3.语言要严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教学《混合运算》信息窗1,我通过生活化情境“休闲假日〞进行导入,当学生依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时,我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第一种9+9+9+9+5=41〔人〕;第二种9×4=36〔人〕36+5=41〔人〕;第三种5+4×9=41〔人〕。当我以第三种为例,问学生为什么不先算5+4,学生马上就能进行反对:5+4没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经分组的同学有36人,再加上没有分组的5人,就知道旅游团的一总有多少人了。在这里,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

以上事例,不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更能折射出学生那给予独特化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算法,呈现了他们不同的认知独特,在肯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他们的不同进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行能也不应当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去培育全部的人。我们应敬重学生的这种独特差异,鼓舞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展,促进学生的独特化学习。同时,不同算法的展示,也为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借鉴提供了材料,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思,我觉得,我和学生得到了共同的进步。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采纳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本节课采纳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沟通,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信任、鼓舞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索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尝试、商量、沟通,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敏捷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把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进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脱式留意几个问题:

1.格式可竖脱〔等于号外齐〕,可横脱〔4+3-2=7-2=5就是横脱〕。

2.脱式的主要意思是把不算的部分落下来,留意不算数的'脱式位置,和原来一致。即原在前仍在前,原在后仍在后。〔如上图红圈内做法不规范〕。

3.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分步的变综合的方法可以用:写一,调二,三括号去想。写一就是把分步一式先写上,调二的意思是依据分步式二,调整新数在综合式中的位置〔可能在分式一前,也可能在分式一后〕,三括号,是指为保证分步一优先计算,看需要把分步式一括起来吗。〔可能用,也可能用不上〕

如:6+3=9,5×9=45,变综合一的方法,一写,写上6+3〔脑子里或草纸上〕,二调,因为分步式二5×9中,第一步的得数“9〞在乘号后面,所以新参入算式5应写在6+3的前面:5×6+3。三括号是指我们为了保证先算6+3,而它又出如今算式后面而且和乘法竞争优先计算权,所以必需加括号,为5×〔6+3〕。

至于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如今出来三种状况:1先算括号里的,括号第一优先。2.乘除优于加减3.前后〔无括号同级运算,谁在前先算谁〕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学问,引导学生探究主动获取新学问。教学一开始,支配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商量、沟通,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这样支配,使全体学生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学问,而且培育了观看、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学问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敬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但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性后,如何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是一个麻烦的问题。竖式的两种写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会有优劣之分。这时教师要有优化的意识,又要意识到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索比较,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例1时,我不曾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互相沟通,在沟通中让学生去思索优劣。“你喜爱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句话表达我对学生的敬重,这句话表达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渐渐感知体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正确方法。

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洁,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的缺乏:

第一个问题:教学机灵的培育。

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观看两道竖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的问题问法模糊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是我应当准时调整问的方法说:“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和第二道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第二个问题:计算课在稳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

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时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稳固练习的时间很少。而且我在和学生一起观看连加竖式的时候,我阅历缺乏,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

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灵,让孩子去发觉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缺乏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擅长扑捉学生资源,更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学习到了同年组两位教师身上的许多优点。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两位老师都依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都已经有了计算顺序上、列竖式方面的学习阅历,所以荣老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主要起引领的作用,这样就能节省许多时间用在后面的稳固练习上。事实证明在计算课上使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依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要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念。

学习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学问基础上和积累了肯定的运算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混合运算学问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特别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特别清晰。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1、脱式计算的格式错误。

2、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差生简洁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需要留意的几点: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简单接受。如简洁的“画顺序线〞,即可增添形象感。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差生,讲解的时候略微语速放慢一点,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

点“石〞成“金〞,错误也秀丽

——“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以前,在我的眼里,计算教学是很枯燥无味的;在更多学生的心里,计算学习也是机械乏味的。然而,在今日讲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课堂教学体验中,我分明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新奇与心动。我惊异地看到灵动的数学给予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算式以生命的意义。计算教学不再是法则的主动授予与被动接受,不再是机械的训练与盲目的练习了。转变教学策略,教师不妨出点错,迎接学生的挑战,给学生更多超越自己的机会。教给学生学会发觉的“点金术〞,引导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有着点“石〞成“金〞的成就感,将更利于他们的进展。

首先,在新授的板书时我有意出了“错〞,先算了混合运算中的加,再算乘,还装做不知道呢。马上有的小手就举了起来,把正确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点〞了出来。我顺势利导,连忙鼓舞大家不要犯老师同样的错误。接着在练习中我又出了个“错〞,把“用10减去6.9的差去除24.8,求商是多少〞的文字题,列成了〔10-6.9〕/24.8,充分开启了学生们的智慧……如此一来,原来乏味的计算变的好玩起来;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的生动多了。虽然做为教师的我丢了权威的面子,但是学生们却大大收获了点“石〞成“金〞的`成就感的喜悦。

正像沙粒可以变成珠宝,“错误〞不也能生成一份秀丽吗?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种“点金〞之术呢?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吃透教材,这是“点金〞之术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二是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的错误、教师的“错误〞都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教师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机灵。拥有“点金术〞对学生来说、对教师来说都是课堂中的精彩!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已经把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后面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做好预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设计了一些预习内容:

〔1〕回顾以前学习关于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

〔2〕整数、小数的各种运算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3〕计算:3.2×99+3.2120÷0.25÷40

〔4〕预习书上第80页的例题,思索: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适用吗?

〔5〕试做练一练。从预习作业状况来看,个别学生书写习惯不好,把数字抄错;把自己书写的数字看错;观看力不强,看不出其中的'错误等等。少部分学生的计算精确率相当低,对稍冗杂的计算在处理时往往有点乱,不知所措,尤其是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符号三个以上的,错误率相当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做得相当棒。

改良之处:在出现不同方法的状况下并没有让学生有个观看比较的过程,而是我在很生硬地让学生接受那种简便的方法,结果并没有收到很好效果。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

今日教学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例题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情境图,自主选择列式方式。有部分学生采纳分式解答,也有部分学生采纳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但在列式的过程中就发觉了一个小括号是不够用的,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揭示了中括号,进行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做了书中的第三题,发觉问题比较严重,班上只有8个人正确能列出综合算式:〔5000-75×40〕÷25。〔我要求直接列综合算式有困难的.学生先列分式,再改成综合算式。〕还有10个学生列成[5000-〔75×40〕÷25]。

由此,我有两点发觉:

1、对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难度较大,主要是需要添加括号转变运算顺序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往往考虑不到,是教材要求高?还是训练少,要加强训练呢?思索中......

2、学生的仿照性很强,思维惰性大,学什么用什么,这里其实根本就用不到中括号,偏偏孩子们一学就用,说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3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细致的讲解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对于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即简便运算,课本上仅通过一两个例题进行阐释,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于整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比较娴熟。针对六年级的孩子特点和学问要求,我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由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引入,通过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测: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独特的过程。

第二个层次为例题教学。从个体的尝试到小组间的沟通,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是学生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念;在独立解题后再沟通,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也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新手环节,我组织学生猜测,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测。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是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声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独特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沟通,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念。但是课后的习题,我还是发觉了一些问题,比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时发觉不了简便计算,所以还要加强练习。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4

教材简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学问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洁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依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支配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稳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状况,提高运算技能;最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学问点已把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觉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50—20×3

=43×6=30×3

=258=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晰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确实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日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32÷4×8

18×6+25

20÷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15的题,难怪学生会做错了。看来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类似25+18×6

50—20×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