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2)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诗意,领会诗境,并积累咏月的名句。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美,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哲理,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名句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描写月光的空灵皎洁,衬托作者的开朗豁达)在月亮身上,文人墨客们寄托了几多憧憬,几多情感。同学们,你们能吟诵几句古人描写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诗句,希望今后多加积累!)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课题)学习新课1、走近苏轼(对苏轼,相信大家不陌生,让同学起来简要介绍一下)(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3、掌握重点、难点(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4、检查预习: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下面检查一下字词读音(课件出示,指名让学生拼读):宫阙(què)
琼楼玉宇(qióng
yŭ)
朱阁(gé)绮户(qǐ)婵娟(chánjuān)不胜寒(古时读shēng)5、聆听范读(听配乐朗诵
)要求:注意听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6、学生朗读
要求:①指名让男女各1名学生读。(学生在读的时候教师板书“阙”què,组词:宫阙;上阙、下阙:是指词的结构,又叫上片、下片,不能叫上段、下段)②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
③全体学生齐读。7、合作译读
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词的意思。补充注释:=1\*GB3①把酒:端起酒杯。
=2\*GB3②宫阙:宫殿。
=3\*GB3③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GB3④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5\*GB3⑤不胜(shēng):忍受不住。
=6\*GB3⑥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7\*GB3⑦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8\*GB3⑧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9\*GB3⑨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睡不着的人。
=10\*GB3⑩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8、自读思考
(小组合作)这首词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即:小序、上阙、下阙。
思考:这首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背景、缘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中秋、欢饮、达旦——背景;怀子由——缘由)上阙主要写了什么?(望月、写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望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景)下阙主要写了什么?(怀人、抒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情)抒发了苏轼什么感情?(乐观、豁达)(板书)9、提炼主题: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10、佳句点读(小组合作)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示例1:我喜欢“起舞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示例2:
我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因为这句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抒发了诗人对远隔千里的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祝福他一切顺利平安。示例3:我喜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因为这句暗含苏轼希望回到以前的官位上继续当官,但是心中又惧怕身居高位,处于高位伴君如伴虎,危机甚重。表达出苏轼心中的矛盾!11、尝试背读
要求:在二分钟内背诵词的上阕或是下阕,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检查学生)三、课内拓展(一)品月:(小组合作)在中国古诗词中,月是常见的意象,那么“月”在不同的古诗词中含有什么不同的情感呢?1、以月渲染清幽之气的诗句?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和子由中秋见月》)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的诗句?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3、以月渲染凄清之苦的诗句?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等。4、以月蕴涵时空之恒的诗句?李白诗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二)写月:(小组合作)请将词的上阕或下阕,改写成抒情的散文或现代诗歌的片段。(每小组推荐1名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我们都会从心底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用音乐来演绎这首流传几百年的中秋咏月词!请听歌曲《明月几时有》。五、课下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激发人们无穷的创造。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写一首白话诗,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一段电脑动画。板书设计:水调歌头
苏轼
小序:背景缘由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情感:旷达
乐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情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词脍炙人口,朗朗上口,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名句,学生耳熟能详。学生只知中秋之词此首是千古绝唱,却无法体会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及诗词内在的深蕴;只知本词苏轼是表述自己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苦,却并不知本词中也蕴藏着苏轼仕途不畅的苦痛;只知千古名句表达了对天下分离之人的遥远祝福,却不知在本词中更能读出苏轼本身对生活的感悟,豁达积极地面对人生,圆融圆通充满着生活哲理,这些都是教学时需要和学生交流并使他们理解的。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一定的诗词积累、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也有更深入分析此词的意愿及能力,为做好讲课前准备,我将背景材料打印出来,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了解有关此课的背景资料,如,苏轼少年成名、仕途不畅、父母双亡、爱妻早逝、兄弟情深、兄弟离别等,便于学生体会词中蕴涵的情感。八年级学生独生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不会领悟得太深刻。再加上娇生惯养,所以他们无论是对待亲情还是友情,大都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传达了浓浓亲情,可以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情感教育,使得他们在青春期更好地处理与父母及朋友的关系。在学习本诗之前,学生接触的诗词已很多,并能简单地叙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但对情感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根据该学段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该单元的单元说明文及文本的特点,意境、情感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是利用文中浓浓的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挫折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很脆弱,很容易放弃。对作者苏轼的介绍可采用考查的方式,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可以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苏轼的了解,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效果分析老师的课就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资源的开发、教学方式的呈现等方面的思考,且在“文道相济”上用心、出彩。1、这节课的内涵主旨丰富,教者只选其一,即作者在政治不如意中、人事不团圆中的乐观豁达的胸怀。充分体现了备课中,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2、本词作者所处的时代虽然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相隔久远,但教者关注了小序中的“欢”与词中的“伤感”这个矛盾点,点燃了学生兴趣。所以学生由这个矛盾的点,解读出了苏轼是一个拥有旷达胸襟、乐观智慧的伟大的人。到此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的重点突出,顺势而成。3、厚重的想法还需要巧妙的方法呈现。教者设计了如下环节:初读:知人、论世、解“伤”;初感:知人、论世、解“欢”;深思:政治寂寞里“伤”与“欢”;体味:情感寂寞里的“伤”与“欢”;朗读:情感寂寞里的“伤”与“欢”;延思:文人寂寞里的“伤”与“欢”。这些环节脉络清晰,由课内赏析到课外的延思。体现了其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素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也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向我们展示了词人由忧郁、愁苦到豁达的胸襟。它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该词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意境深刻,画面感强,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做了最真、最美的诠释。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无限热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评测练习1.填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2.默写: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3.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5.注音:(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6.解释:(1)把酒问青天()(2)低绮户()(3)乘风归去()(4)弄清影()(5)何似在人间()(6)千里共婵娟()①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1.水调歌头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天
明月
人生
2.①今夕是何年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时长向别时圆④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3.①√②×
4.B
5.quèqǐ
6.①达旦:到天亮。
②兼:同时。7.我希望回到以前的官位上继续当官,但是心中又惧怕身居高位,处于高位伴君如伴虎,危机甚重。表达出苏轼心中的矛盾!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后反思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作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用艺术的形式来诠释诗歌,使课堂本身就具有艺术感,所以“以读带讲”,书声朗朗彰显语文特色;用歌曲对比诗歌,艺术相融相通,更能体味其中内涵;析词品句、知人论世更理解诗词含义。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初读整体感知,再读析词品句,三读启迪心灵的教学思路。以诵读贯穿全课,从学生初读时只是通畅,到再读时融情于诵的通情,再到最后学生深情诵读理解词人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认知、了悟的通达,我感受到文字产生亘古千年,道法永恒的魅力,这就是艺术。当然,我们都会有一些这样的疑问,他们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陪诊师考试复习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骨外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考试题库
- 河道清淤施工合同
- 山东省个人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2025新版设备租赁的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授权股份转让合同范本
- 两带一枪消防培训
- 做工地围墙合同范例
- 2024年6月自建房电梯井道防水处理合同
- 2025长期雇佣合同模板
- 统信UOS桌面版系统产品白皮书
- 摄影培训教学课件:摄影用光
- 特殊人群生理特点与营养需要
-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
- 大学生个人求职简历封面 (82)应聘投稿找工作履历表封面
-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实例分析(306页图文丰富)
- 化学品标识图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打分表终附(共19页)
- PMC部门架构、职责与工作流程
- 广东省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图(共22页)
- 太阳能光伏系统支架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