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增强法律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思想难点:预防违法犯罪,必须杜绝不良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三、教学过程、组织形式1、“潘多拉”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认识不良行为视频播放:一起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不良行为”的规定,时长01’22教师点拨过渡:有同学可能认为,嗨!这有什么!都是一些小毛病,平时上一次网吧,乱花一点钱,看一次淫秽录像……,很正常啊。至于吸烟、喝酒嘛,多潇洒,显成熟,你不懂!虽然咱小错不断,但只要大错不犯,就蹲不了监狱、进不了法院。事实真是这样吗?3、以案说法①视频案例1播放:小强走上违法犯罪的案例提出问题:小强违法犯罪,很突然很意外吗?他身上存在哪些不良行为?哪种行为构成犯罪?学生回答、交流。②视频案例2播放:“网吧里的第三只手”提出问题:案例中的刘洋又有哪些不良行为?小强、刘洋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都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学生发言交流,找出各种原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法律意识淡薄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明确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谨慎交友和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案例证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而警醒自己必须杜绝不良行为、必须遵纪守法,防微杜渐。教师引领过渡:预防违法犯罪,必须学法、知法,懂法。4、学法知法认识法律:在与纪律、道德、比赛规则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比较中认识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法律时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违法行为的两类:一般违法与犯罪。给出第一组违法行为,学生判断并选择;给出第一组违法行为,继续判断并选择。抛出问题,引发思考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区分的?师生共同总结出违法与犯罪的三个区别,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归纳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小结: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小事做起,必须杜绝不良行为。教师点拨过渡:这些不良行为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一旦沾染上这些恶习,不及时加以改正,很可能毁掉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5、反观自己,正视现实抛出问题:反观自己,找找我们周围同学身上是否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包括一些小毛病、小缺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高度的警惕?学生发言,寻找周围的不良行为。教师点拨:我们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当我们的同学、朋友身上存在这些不良行为时,你能告诉他这些不良行为有什么危害吗?你能用你想到的办法提醒他,进行及时的劝说、制止吗?在以下具体情境中,你打算怎样尽自己所能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场景1:考场上,小华让我给他递小抄。场景2:打架场景3:终于放假啦,让我们去网吧,玩个通宵!针对不同场景,学生分别思考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并过渡:大家都分析得很好,对这些不良行为及其危害,认识的也比较深刻。特别可贵的是,都积极想办法帮助这些有不良行为的同学加以改正。我们对这些不良行为决不能掉以轻心,一旦任其发展,就会越陷越深,越走越远,后悔都来不及!让我们一起听听来自高墙内的心声,一同感受这些少年犯的悔恨,还有亲人内心的酸楚!6、高墙内的渴盼视频资料播放,学生观看感悟。教师趁热追问:看了这段资料,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你最想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最想给大家的忠告又是什么?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引导过渡:是啊,一旦违法犯罪,将追悔莫及!让我们把自己拒绝不良诱惑,杜绝行为的决心写下来,制成卡片,展示交流,也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7、卡片制作,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共同编制。小组代表台上展示交流,并张贴在黑板。教师点拨:这一张张卡片代表了我们的坚定决心,但我们敢于抵制不良诱惑、拒绝不良行为之时,不就是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自我保护之伞吗?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就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8、起立宣誓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不让母亲泪水染白发,让我们一起郑重承诺:学生起立,齐声宣读。结束语:就让我们警钟长鸣,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并且相互帮助,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绝不轻易打开“潘多拉魔盒”!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因而小错不断。同时七年级学生年龄又小、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也少,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极易产生不良行为,而思想上又不以为然。如果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可能会滑向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因此,帮助他们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道理,以及触犯法律在监狱里服刑的残酷后果,才能自觉地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效果分析我认为本堂课贯彻了思品课堂导行、德育的价值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对本课的行为要求进行了延伸挖掘,通过引导—启发—提问—交流,深层次地点拨引导,在遇到周围存在不良行为的同学时,如何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使正确的思想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这一点做得很好。课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场景,进行活动设计:故事导入,以案说法,法律讲堂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认识不良行为的规定,“打架”、“上网吧”、“递小抄”三个特别接近学生实际的具体场景,来自高墙内的渴盼,小组合作制作卡片。有故事、有视频、有交流展示、有最后的诵读,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增强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有话可说,有想法可讲,积极性、参与性大大提高。这些组合与设计源于学生生活实际,避免了简单的道德说教,课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违法犯罪的后果,拓展和挖掘了思想教育资源。对具有不良行为同学的帮助的发言中,少年犯的真实案例带来的警醒与反思的展开,都充分发挥了思品课在导行、德育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处理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分析本课题是鲁人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第15课第二个项目“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个层次主要讲述法律的基本特征、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第二层次主要是从行为上给学生提出要求,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使自己健康成长。【教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法现象和行为。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重点】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落实正确行动,因此第二层次是本课题的重点。【学习难点】对一些不良行为,大多数同学都报以无所谓的态度,怎样充分而深刻地到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这是本课思想上的难点。测评练习单项选择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C.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任何区别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2、下列能正确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的是()①违法行为必然走向犯罪②两者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③两者所触犯的法律相同④两者都应受到刑罚处罚⑤两者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⑤D.②⑤3、放学后,八年级学生小强约同学小刚到自己家里玩扑克,并说来点“小刺激”:输一局就给赢家一元钱。对此,小刚应该()A.应邀参加,否则会损害同学间的友谊B.应邀参加,这样的娱乐玩玩不会有什么影响C.先回家完成作业后再参加,以免耽误学习D.坚决拒绝并劝阻小强,因为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二、判断并说明理由:违法必定犯罪()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犯罪必定违法()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认真梳理,并完成下列思维导图四、测评效果学生做得快,完成效果好,准确率高。课后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我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具体场景,努力设计切合实际的活动情境。首先以“潘多拉的故事”导入新课,增强兴趣。接着,以案说法,以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深刻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思想上警醒。通过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认识不良行为的规定,从更加正规的法律层面认识不良行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法律意识。再选取“打架”、“上网吧”、“递小抄”三个特别接近学生实际的具体场景,讨论交流怎样劝说、制止,帮助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共同进步成长,在思想认识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坚持真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正确思想落实到行动。最后,小组合作,制作卡片,表达拒绝不良诱惑、远离不良行为的决心,并宣读、张贴交流。全体起立,郑重宣读承诺。通过这些源自实际的活动设计、情景探究,学生有话可说,有想法可以发挥,大大拓展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避免了简单的道德说教,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充分发挥了思品课在导行、德育方面的作用。我觉得本课程贯彻了导行、德育的价值要求。教学进程再紧凑些、学生参与度再广泛些,教师教态再自然大方一些,效果会更好。课标分析课程内容标准本课内容是《课程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