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聋校数学第一册教案篇一:聋校数学第十二册教案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打算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根底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熟悉的根底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学问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娴熟程度。
2、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外表积和体积。
3、使学生熟悉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展简洁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把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根本特征,会比拟分数的大小,会进展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拟娴熟地进展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2、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根本性质???????????3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四、总复习(5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外表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把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3、使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外表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教学课时数(24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把握长方体的特征,培育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教具预备:
长方体物体2——3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指名学生答复,教师将学生说的图形写在黑板上。
2、观看、分析。
教师出示不同外形的物体,让学生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外形的。
3、归纳。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看。
(1)熟悉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外形?哪些面是完全一样的?
(2)熟悉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教师: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教师指出:可以把这些棱分成3组,每组4条。(教师用彩色粉笔画上标志)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的棱相互平行,相互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
(3)熟悉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一个有几个顶点?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和高。长、宽和高打算了长方体的外形和大小。
(4)提醒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长方体(特别状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教学例2。
(1)出例如2,齐读。
(2)观看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
(3)观看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点的棱有几条,(3条)这3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不相等)
(4)归纳。
三、练习:
做教材上第3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四、指导看书。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练习一的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教科书第3——4页的正方体的熟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拟,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体,把握正方体的特征,培育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教具预备:
正方体物体2——3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指名学生复述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小结。
2、引入新课:正方体的熟悉。
二、新课:
让学生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物体来观看。
1、熟悉正方体:它的各个面有什么特点?它全部的棱有什么特点?它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总结:正方体有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和正方体比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一样点和不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图略)
三、练习:
做教材P4的“做一做”。
师生一起完成。
四、指导看书。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后记:
这两课时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参加状况和练习状况来看,根本上学生都能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只是对它们的关系有点模糊。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稳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8——11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熟悉。为以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做预备。
教具预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根底练习:
让学生观看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后,分别让学生复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稳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8、11题:
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理解题意。做题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最终集体核对。
2、做练习一的第9题:
教师出示第9题,指名学生读题后,提问:正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都怎么样?弄清数量关系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一的第10题:
教师用实物演示,观看两个正方体粘在一起变成一个长方体后,它的长、宽和高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独立求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各是几厘米。
三、作业:
练习一的第9题。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教科书第7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概念,完成练习二的第1——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
2、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概括、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
依据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长和宽。
教具预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长方体中各个面的长和宽。
二、新授:
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局部要剪掉),再绽开。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纸盒绽开的外形,提问:绽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绽开后是哪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教师引导学生进展对比。
让学生在绽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明:“上”“下”“左”“右”“前”“后”,用事物进展对比。
最终指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
3、小结:
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有什么关系?在正方体中呢?
三、稳固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读题后,观看图形要算的面积,要知道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提问:左侧面的面积是多少?底面的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1、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的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教科书第8——9页长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例1),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在理解的根底上,初步把握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进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育学生的推理力量。
教具预备:
长方体外表积绽开的教具,纸盒,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练习二中的第2题第一个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各是多少。
2、指出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长和宽,并口算出它的面积。
篇二: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推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回忆。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详细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①
2X-Y=8②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①得Y=25-X③
把③代入得
2X--(25-Y)=8
X=11
把X=11代入③
得
Y=14
所以X=11
Y=14
练习:X+Y=25
2X-Y=8
二、作业:
P11—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较娴熟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回忆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或X。
(1)X+Y=-3(2)2X+Y=5(3)3X+4Y-1=0(4)5X-2Y+12=0解:(1)X+Y=-3Y=-3-X
(2)2X+Y=52X=5-Y
X=5/2-1/2·y
略……
2、练习。
P15—1
三、作业。
P15—1、2(3)、(4).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19
X+3Y=8
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19
3X-2Y=8
分析: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用代入法也可以解,可化①,也可化②,哪简洁化哪。
由①得2X=19-3X
X=19/2-3/2·Y③
略……
X=2
篇三: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打算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洁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把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拟娴熟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洁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把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拟娴熟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洁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展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安排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把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拟娴熟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安排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倒数的熟悉2课时
4.整理复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比7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把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拟娴熟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洁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把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的进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使学生回2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课时:3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例1、2
目的: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习(小黑板)
的分数单位是()。是()个。
是4个()。3个是()。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1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做纸花用去2/5做小旗用去1/5
共用去?
想: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
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
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例2一块布长米,用去米。还剩多少米?(小黑板)
用去米剩?米
布长米
想:9个米减去6个米剩3个米,就是米。
-=(米)
答:还剩米。
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一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练习:-=+=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一样。
作业:1、课堂作业:P645
2、课外作业:P63
教学后记:
教学新学问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然后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让学生说说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
其次课时
内容:例3、4
目的: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小黑板
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3王教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学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共?
想:和的分母一样,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一样,可以把3个和2个直接加起来,是5个,也就是。
+==
答: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练习:+=+=
例4王教师用一张硬纸的做数字卡片和试题卡片。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
共
-=()/7=想:和可以直接想减吗?为什么?
答: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练习:-=-=
比拟上面两个例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1.课堂作业:P778
2.课外作业:P79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计算。
教学内容:例5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新授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学习:
例5计算:(1)+=(2)1-=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1
1-
=-把整数化成分数
=加减法法则
=
练习:+=1-=
+=1-=
小结:娴熟的运用分数加减法法则进展计算。
作业:1.课堂作业:P71011
2.课外作业:P7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5时,可以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怎样把1化成与其他分数的分母一样的分数。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学与文化》课件
- 《人口统计分析》课件
- 《临床医学》课件
-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课件
- 《增强纤维a》课件
- 探索2024:未来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监控系统矿长班》课件
- 电容制作直播课程设计
- 电子贺卡课程设计
- 电子计时器课程设计
- 智能治理: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 2024年滴眼剂市场份额分析:全球滴眼剂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89亿美元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铁皮石斛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新生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及护理课件
- 融入人工智能的《语言学概论》教案设计
- 2024年信息技术基础考试题库
- 2024至2030年中国空气滤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罪犯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讲座
-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一次函数(压轴34题)解析版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