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案例分析一_第1页
旅游案例分析一_第2页
旅游案例分析一_第3页
旅游案例分析一_第4页
旅游案例分析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案例分析2021/5/911999年初,旅游者陈某报名参加某国际旅行社组织的“东南亚”旅游。在交旅游费和签订合同时,陈某曾询问旅行社业务员:“听说出国到东南亚旅游可以兑换2000美元的外汇,是否有此规定?”该业务员答复;“我不知有这方面的规定,也不管换外汇的事。”陈某虽将信将疑,但也没有就此事作深一步的询问调查。在旅游过程中,陈某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护照已由中国银行盖上兑换外汇的印章。同团的16名旅游者也都发现了这种情况。回国后,陈某等与旅行社交涉,要求旅行社退还以他们名义兑换出的外汇。案例一

出境旅游,兑换外汇的权利为何被剥夺?2021/5/92旅行社以除陈某之外,其他16名旅游者报名参团时未明确表示要兑换外汇,已自动放弃此项权利为由,拒绝承兑16名旅游者外汇,经过多次交涉,据理力争,旅行社最终同意旅游者兑换回外汇,但必须提高于国家牌价的“8.4的汇率予以兑换。旅游者认为,旅行社擅自抬高国家兑换外汇的牌价违反了国家规定。按照这个比价,每办理一份兑换业务,旅行社即可收取200元人民币以上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旅游者坚持按国家牌价兑换外汇,如果交纳服务费用,以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为限。双方坚持各自的主张,纠纷无法协商解决。陈某等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请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21/5/93案例分析本案中,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已经构成了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旅游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当要求,应当予以支持。

一、旅游者享有知悉其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本案中,旅行社的业务人员在旅游者报名参团时,不仅没有事先告知旅游依法享有的兑换外汇的权利,还隐瞒真实情况,欺骗旅游者,已构成对旅游者知悉权的侵害。二、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兑换外汇的服务是应当履行的义务。中国人民银行《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第5条第1款第5项规定;“凡属通过旅行社组团出境旅游的居民,由旅行社集体办理兑换外汇手续。凡自行出境旅游的居民,可向银行直接办理兑换外汇手续。”2021/5/94本案中,旅行社不仅拒绝履行国家规定的服务义务,还以旅游者的名义冒名兑换外汇,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返还旅游者兑换的外汇或赔偿相应的损失。

一、旅游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外汇兑换服务,应遵守“等价有偿”的原则。本案中,旅行社利用自然垄断性的优势地位,迫使旅游者接受不公平的服务价格;至于旅行社违反国家规定提高外汇兑换汇率,获取差价,更是不合法的。

二、旅行社不得收取任何未事先标明的费用。旅行社在提供外汇兑换服务时,若要收取服务费,应当归在旅游费中的“综合服务费”中一并收取。如有必要单项收取,也必须在“旅游合同(协议)”或“游客须知”中事先明示。而且,服务费只能是一个具体的数额,不能因旅游者兑换外汇的多少而上下浮动。2021/5/95案例二

取消旅游计划,旅行社应否负责?张某受其公司委托,组织20名职员赴海南旅游,1998年9月中旬,张某与某旅行社内部达成旅游协议,定于9月30日出团,并按该旅行社的要求交纳了6万元预付款。9月29日,旅行社经办人朱某电话通知张某,由于海南接待能力有限,返程机票无法保障等不可抗力因素,原定的旅游计划不得不取消,张某即与其他旅行社联系,由于时间太紧,没有一家旅行社可以接待,张某只好自行组织职工赴海南旅游,因没有提前联系住宿,给此次出游带来诸多不便,花费也比随旅行社出游高一倍多。2021/5/96张某认为,旅行社有欺诈行为,应依照《消法》第49条的规定双倍予以赔偿。旅行社则辩称,经办人朱某并非本单位正式人员,在运作此次海南旅游的过程中,完全是二人之间口头的私下交易,朱某没有按组织程序运作旅游业务,且所收团款并未交给旅行社的财务部门,因此朱某完全是个人行为,旅行社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且此团被取消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依法不应承担责任。2021/5/97案例分析旅行社的辩解于法无据,不能成立,应承担违约责任,依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4条规定,应向张某等20名旅游者支付预付款10%的违约金。另张某投诉旅行社有欺诈行为,提出按《消法》第49条规定予以双倍赔偿的请求,也缺乏事实与法律的依据,不予采纳。2021/5/98一、朱某的经营活动是职务行为。经查明,朱某系北京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职员。1997年11月3日,该公司与这家旅行社签订了《关于成立国内部合作协议书》。双方协议规定;“甲方(旅行社)同意聘用乙方(公司)2-3名业务员,组成甲方国内部,该部门在行政上隶属于甲方,由甲方对该部门进行领导。由此可以认定,朱某系该旅行社下属部门的工作人员。《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朱某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并没有超出旅游业务的范围,其行为属职务代理,该旅行社应对朱某执行职务造成的他人损害承担民事责任。至于朱某违反旅行社的有关制度,纯属内部管理问题,不能以此作为免除责任的理由。2021/5/99二、当事人双方的旅游协议成立。本案中双方虽未签订书面协议,但口头有约定,对此双方均无异议,予以认可,并且旅行社的经办人朱某收取了旅游者张某交纳的6万元旅游预付款,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已经确立,该旅游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未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因此双方的旅游协议应视为有效协议,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履行约定的义务,该旅行社因故终止旅游协议的履行,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三、海南旅游市场超出接待能力并不属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海南接待能力有限,机票保障困难等不属于不可抗力,旅行社在运作海南旅游时,应当预见到上述情况,再者,这些困难也并非不可克服。2021/5/910四、旅行社不构成欺诈行为。《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本案中,旅行社与旅游者所达成的旅游协议,源自与海南地接社的旅游接待安排计划,并非虚构。后来的实际情况与该旅行社的承诺不一致,确属客观情况变化所致,不能据此说明一方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由此可见,该旅游协议主体合格、内容合法、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是有效协议,应按合同违约处理。2021/5/911案例三

旅游购物,“质价不符”,责任谁负?

王女士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到四川乐山大佛游览,寺庙和尚推销“开光”玉佛饰物,称开过光的玉佛可以消病免灾,王女士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听后动心,花500元买下一枚,回家后,王女士并未感到“开光”玉佛的“灵验”,即到居住城市中的寺庙“鉴定”,结论是:此玉佛并未开过光;随后又珠宝店问价,发现其所购玉佛的价格也高出市场价格100多元,顿感上当受骗,即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诉称其是在旅行社导游组织游览期间购买了“质价不符”的物品,旅行社有不可卸的责任,应承担500元购物的损失。2021/5/912案例分析: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经过审查认为,被诉人并没有违反合同义务,不应由其承担赔偿责任,投诉人的赔偿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故不予以支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三点主要理由:

一、投诉人在旅游期间的购物属个人自主行为,与被投诉人无关,被投诉人没有承担赔偿的责任。

二、投诉人与出售商品的一方有即时结清的买卖关系,如所购商品有质量问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向商品的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被投诉人有协助的义务。

三、本案中,投诉人所购“开光”玉佛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其购买行为也不是一般的消费活动,所支付的款项从本质上看,含有部分捐赠的性质,因此,也不能适用《消法》中所规定的有关“质价相符”的条款来处理。2021/5/913案例四

旅游降低标准

,赔偿如何计算?

1998年7月,李某等28名旅游者参加北京某旅行社组织“兴城三日游”。按旅游协议所定的交通、住宿等标准,旅游者每人交纳旅游费388元,然而,在旅游协议的履行过程中,该旅行社却将原承诺的“空调旅游巴士”换成普通“京通”大客车,将“双人标准间”改为4人间,且卫生间公用,李某等游客以旅行社违约为由,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赔偿旅游费用的一半,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被投诉的旅行社一方辩称:兴城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旅游地,各方面旅游设施有限;再加上暑假是旅游旺季,大批旅游者涌入,造成旅游交通用车、住宿的困难。旅行社之所以降低档次标准接待,是由于无法左右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并非旅行社的主观愿望。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若需要赔偿,也只能是退赔差额。

2021/5/914案例分析:本案中,被投诉人所辩称的免责事由不能成立,其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也不符合规定。

一、被诉人存在违约行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旅游协议”是效协议,当事人都要自觉遵守。被诉人在履行“协议”时,未按约定的档次标准安排交通和住宿,已构成违约行为。2021/5/915二、被诉人存在主观过错。为旅游者安排交通和住宿是被诉人应履行的义务,因此,旅行社在组团和签旅游协议时,应该考虑旅游地的接待能力。而兴城的接待能力有限,也并不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的不可抗力。被诉人在没有履约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招徕组团,是自身的过失造成“协议”不能完全履行,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投诉人要求被诉人赔偿旅游费用的一半,缺乏法律的依据;被诉人只退赔差额也不符合有关规定。根据《旅游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六条规定:“旅行社安排的旅游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故裁定被诉人赔偿投诉人直接经济损失100元/人,其中包括:赔偿住宿费差价30元/人,支付同额违约金30元/人;赔偿旅游车差价20元/人,支付同额违约金20元/人。2021/5/916案例五

延期2日出游,要求退赔全部旅游费合理吗?1998年9月,某公司一行20人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8日游。双方签订的旅游合同规定,出团日期为同年12月26日,每人费用5700元人民币。1998年12月26日,该旅游团在旅行社领队的带领下,乘车准时抵达上海机场,准备出境时,发现因新加坡使馆工作人员的失误,将签证的有效期错写为12月25日,而旅行社未能及时审核,造成签证过期,致使该旅游团无法按时出境。为此,经双方紧急协商,变更了行程。旅行社重新办理了出境手续,应旅游者的要求乘飞机赴广东,改由南海出关先到香港,然后再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旅行社按新行程安排完成了旅游活动,整个行程比原合同延期两日,旅行社为此全额承担了因重新签证、变更行程等所支出的费用合计人民币76000元。2021/5/917

旅游结束后,旅游者要求旅行社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旅行社多次派人与旅游者协商解决纠纷并发函致歉,但未能达成共识。1999年3月,旅游质监部门主持调解,提出由旅行社赔偿全额旅游费的10%的调解意见,旅行社为表示解决纠纷的诚意,同意补偿全额旅游费的20%,旅游者仍不予以接受。旅游者遂于同年4月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旅行社赔偿全额旅游费114000元及误工费2800元。2021/5/918案例分析:法院对此案进行审理认为:

一、原、被告之间所签订的旅游合同虽因被告工作的失误而无法按期履行,但嗣后被告经与原告协商,变更了原定行程。原告按变更了的行程完成了旅游内容的行为应视为对合同内容变更的认可。

二、被告已履行了变更后的合同确定的义务,并承担了因变更合同而产生的相应费用,原告再提出要求被告全额退赔旅游费于法无据。

三、原告提出的误工损失因缺乏相应依据,不予采信。鉴于被告本着解决双方纠纷的诚意,愿对原告作出一定补偿的意见,法院予以采纳并酌情考虑。2021/5/919综上所述,法院作出如下判决:

1、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被告补偿原告人民币2800元。

3、案件受理费3846元由原告负担。2021/5/920案例六

出游被取消,能否要求精神赔偿

1998年12月,某学校10名教师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协议,定于1999年2月8日,组团赴新、马、泰、港、澳旅游。旅游者按约定每人预付了8000元旅游费,2月4日,旅行社电话告知旅游者,由于机票无法解决,此团被迫取消。

该旅行社境外部经理到学校说明情况,赔礼道歉,退还预付旅游费,旅游者认为,旅行社只退还预付款和赔礼道歉是很不够的。因为旅游者中有的已买了礼品,准备出国时馈赠亲友;有的已与境外的亲友约定会面,却因旅行社单方取消出团,使其无法与境外的亲友团聚,精神上的损失难以弥补,要求旅行社赔偿精神损失费每人2000元。

2021/5/921案例分析:本案中,旅行社单方终止旅游合同,是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退还预付款和赔礼道歉,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妥当的。但是,旅游者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也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一、旅行社应支付违约金,根据《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4条规定:“旅行社收取旅游者预付款后,因旅行社的原因不能成行,应提前3天(出境旅游应提前7天)通知旅游者,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旅游者已交预付款的10%的违约金。”2021/5/922

二、本案中,旅游者并没有法律依据要求精神赔偿。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民法通则》把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上述四种人身权被侵害的范围之内,赔偿责任重点适用于侵害名誉权,只有名誉权受到侵害,会直接引起社会的不公正评价及被害人精神的痛苦。本案中,旅行社并未侵害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因此构不成侵权行为,不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般不审理精神赔偿的案件,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按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第2条的规定,只限于对旅游者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旅游者如果要求旅游经营者赔偿精神损失,应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民事诉讼,以使自己的人身权得到有效的维护。2021/5/923案例七旅行社依据什么取消旅游者的参游资格范某准备出国旅游,根据报纸上登载的广告,与某旅行社协商订了一份旅游合同。合同规定,1999年7月15日出发;范某应在6月底之前,支付旅游费10860元,7月10日前支付担保费4500元(按期返回退还)。范某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支付了旅游费10860元,同时提出是否可减免担保费,旅行社未予同意;后又提出是否可交支票抵达押,旅行社予以认可。7月10日之后,范某尚欠的担保费逾期未交,经旅行社多次催促,才于出发前的一天,即7月14日交给旅行社一张4500元的支票,作为担保费。次日上午,经银行检验,该支票系过使用,不予兑现。旅行社因此取消了范某7月15日出国旅游的资格。范某要求旅行社退还全部费用,而旅行社认为范某未按约定交纳担保费,取消其出游资格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故同意扣除签证费和机票损失后退还余款。2021/5/924本案中,由于范某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先行给付义务,旅行社为此行使了后履行抗辩权,且不负任何违约责任。范某的损失应当自负。《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法律为保护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的权利而设置了后履行抗辩权来保证其利益。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行使后履行抗辩权必须符合有关要件:须在双方合同中,在非双方合同所发生的债务间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须双方合同中的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期限不一,有先后履行顺序时;须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案例分析:2021/5/925本案中,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的旅游合同,为有效合同。合同订立后,双方即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按合同约定支付有关费用是旅游者的主要义务。旅游者不支付、少支付或迟延支付有关费用,则构成违约,由此造成的损失自负。本案中,范某未按合同约定支付担保费,系不当履行。旅行社为了确保交易安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后履行抗辩权拒绝继续提供出国旅游服务并无不当,对此不应负任何责任。2021/5/926案例八

对旅行社利用虚假广告提供服务的行为该如何处理?1995年8月,某甲旅行社在省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其组织的九寨——黄龙八日游,不仅游览项目多,食宿条件好,而且价格便宜、服务质量有保障。游客陈某等10余人,见此广告后,经比较其他旅行社的同样线路,遂决定交费参加了该社旅行团。不料,陈某等旅游者未能得到广告所称的服务条件。为此,陈某等联名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投诉。经查,某甲旅行社根本不具备提供广告所称的服务条件;此时,某甲旅行社已与某乙旅行社合并,改名为某丁旅行社。请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此案,并提出处理意见。2021/5/927

1.某甲旅行社根本不具备提供广告所称的各种服务条件,而却在报刊上刊登广告,使旅游者信以为真,参加其组织的旅游团。因此,某甲旅行社该行为属于“利用虚假广告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2.游客陈某等由于某甲旅行社的虚假广告行为,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游客陈某有权要求某甲旅行社给予赔偿。3.依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某甲旅行社应当履行“按照旅行者选定的路线,安排食宿、交通、游览活动”的法定职责,但某甲旅行社没有履行,应当受到处罚。4.某甲旅行社虽然已与某旅行社合并,但依据法律规定,不能因此免去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案例分析:2021/5/928处理意见:1.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的规定,以及该法第三十六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的规定,陈某等到人有权向某丁旅行社要求赔偿。2.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关于违反本条例,欺骗施行者,非法牟利的,视情节轻重,由旅游行政管理给予处罚的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某丁旅行社进行处罚。

2021/5/929案例九

游客遭遇非法旅行社该怎么办?1995年10月,旅游者王某等七人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经导游人员钱某联系,报名参加了位于某大厦Q座304房某旅行社组织的内蒙古草原风光七日游,每人交纳了旅行费用5000元。从内蒙古旅游归来,他们认为游程及旅游项目与原来约定的完全不相符。当他们去旅行社交涉时,却发现该旅行社已人去楼空。遂找到导游人员钱某,钱某称不是该旅行社职工,此事与他无关。经查,该旅行社是一落千丈家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无证旅行社,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找到导游钱某核实情况并检查其导游证时,钱某以其不是该旅行社的职员,拒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分析此案,本案中谁应受到处罚?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2021/5/930分析意见:(1)该旅行社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属无证非法旅行社。(2)导游人员钱某虽然不是该旅行社的职工,但这一投诉的发生与其有直接联系,他应当接受旅游行政管理的检查。2021/5/931处理意见(1)依据《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该旅行社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和履行登记手续,擅自经营旅游业务,应当由旅游行政管理给予行政处罚。(2)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导游人员不得无理拒绝旅游行政管理检查,钱某以其不是该旅行社职工为由拒绝检查,属无理拒绝检查检查,应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规定予以处罚。2021/5/932案情十:

导游能否变更旅游行程?

1999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某旅行社组织的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团在北京游览4天,其中2月11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导游关某担任该团陪同。关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为购物。观光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关某称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月14日晨该观光团赴长城时。“雪拥居庸车不前”,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翌日,该观光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同意,擅自改变旅游行程,违反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观光未能游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改变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关某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因,属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2021/5/933案例分析:旅行社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造成该观光团未能游览长城,属违约行为。我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在本案中,作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旅行社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为旅游团组织安排旅游游览活动。由于导游关某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造成该观光团未能游览长城,违反了合同约定,当属违约行为。导游的行为应视为旅行社行为。在本案中,导游关某是根据旅行社的委派,担任该观光团的向导,因此,旅行社必须对其委派的导游承担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即“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理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本案中,旅行社不得以导游个人行为未经旅行社同意为由而不承担责任。2021/5/934在本案中,造成该观光团未能游览长城的原因,并非不可抗力,而是导游人员擅改旅游行程,也就是说,如果不改变约定的旅游行程,游览长城这一项目是能够实现的。旅行社违约在先。此外,也必须明确。并非只要是不可抗力发生,就可以不承担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由此规定可见,在本案中,旅行社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理由,推卸赔偿责任。2021/5/935案例十一

导游擅自取消旅游景点该如何处理?1999年9月,导游人员陈某接受旅行社委派,担任某旅行社的导游工作。按照旅游行程,该旅游团在杭州应游览5个旅游景点。陈某为了带团多购物,擅自取消了四个旅游景点,而将两个半天的时间用于购物,从中收取回扣,此事被游客投诉。经查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情节严重,予以5000元的罚款。陈某对此处罚不服,认为多购物是有些客人提出来的,不是自己的责任,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的处罚过重。2021/5/936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陈某的辩解是否成立?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处罚是否符合法规规定?为什么?2021/5/937案例评析:1.陈某的辩解不成立。因为《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立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浏览活动,不得擅自减少浏览项目。2.不符规定。按照《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吊销导游证。2021/5/938案情十二

导游人格尊严受到侮辱怎么办?

2000年平均3月,导游人员王某受旅行社委派带团赴新、马、泰旅游,当行至泰国时,游客李某提出请王某带其到色情场所“见见世面”,导游人员王某对此要求当即予以拒绝。为此,游客李某觉得很没面子,心怀不满,在团里散布有辱王某人格的闲话。

2021/5/939

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导游人员,王某能否拒绝游客的上述要求?为什么?

2.导游人员王某对侮辱其人格的言行应当怎么办?2021/5/940案例评析:1.王某有权拒绝游客的要求。因为这是违反导游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对此,《导游人员管理条理》规定,导游人员有权拒绝。2.导游人员王某有权向有关部门控告反映,依法维护人格尊严。2021/5/941案例十三游客随身携带物品遗失,是否应由旅行社赔偿?1999年2月18日,旅游者李某一家三口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港、澳、泰10日游。在香港旅游时,李某称其随身携带的装有护照、往返机票、现金等财物(价值3万余元)的背包遗失,致使其一家三口身无分文滞留在香港达6天之久,为此,李某认为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应当为旅游者提供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需要的服务,对有可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项目,应当为旅游者作出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但旅行社未能认真履行该义务,致使其随身携带物品丢失,要求旅行社退还旅游团费,赔偿丢失物品损失。而该旅行社辩称在组织此泰港旅游团过程中遵守了国家有关规定,为旅游者得办理了旅游意外保险,对有关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事项作了多次明确的警示和说明。

2021/5/942因此,不应对旅游者随身携带物品的丢失承担责任。按照惯例和常识,旅游者的个人携带物品属个人隐私,理应自己保管好。如有遗失,责任自负。此外,在旅游者李某声称遗失随身携带物品后,该旅行社及时积极协助其报案、登报声明、补办临时护照,提供通讯方便,安排食宿和垫款购买由香港直航青岛机票,共垫付各项费用达11960元港币,给出事游客以积极的同情和帮助,因此,从道义上,旅行社已尽了责任。2021/5/943案例分析:1、旅行社是否对随身携带物品遗失承担赔偿责任,首先应当明确旅行社对游客的随身物品是否负有保管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据此,只有当旅游者将其物品交付旅行社保管,因旅行社的不慎,将游客物品丢失,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在本案中,李某的物品并没有交给旅行社保管,而是由其本人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在李某本人的保管之下。既然是在自己的保管下,发生丢失后要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于法无据,于理不通的。2021/5/944

2、如果旅游者随身携带物品确实丢失,亦应当由保险公司赔偿。在本案中,旅行社在组织旅游者旅游时,已经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为该旅游者办理了旅游意外保险,所谓旅游意外保险是指旅行社在组织团队旅游时,为保护旅游者利益,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一旦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事故,按合同约定由承保保险公司向旅游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按照《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规定,旅游意外保险的赔偿范围包括旅游者所携带的行李物品丢失、损坏或被盗所需的赔偿。由此规定,如果李某随身携带物品确实丢失,则应当由保险公司赔偿,而作为旅行社,则应当及时取得香港警方等有关方面的有效证明,与其承保的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2021/5/945案情十四:

肠胃不适≠食物中毒,双方过错,损失各担。

1999年7月,教师刘某等一行5人至旅游质监所投诉:诉称他们于1999年6月参加甲旅行社组织的泰国、香港、澳门十日旅游团旅游。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刘某等共支付了旅游费33950元。但是,甲旅行社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却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了合同约定,给刘某等旅游者造成了损害,其中主要包括:一、甲旅行社根本无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经营范围,但却大登广告欺骗旅游者;二、刘某等旅游者在登上离境飞机时,甲旅行社却将合同一方擅自变更为乙旅行社,旅游全程均以乙旅行社的名义出现;三、在泰国旅游期间,刘某等人由于吃了导游指定的“海鲜大餐”出现集体中毒事件;2021/5/946

四、由于旅行社安排不周,致使刘某等旅游者在机场耽误行程4个多小时,造成就餐损失;五、旅行社擅自增加一天旅程,增加购物次数及自费旅游项目。为此刘某等旅游者要求甲旅行社退还旅行费用,赔偿经济损失费、精神损失费并支付违约金共计26393元。

甲旅行社辩称,此次旅游是经乙社授权委托组织,乙社是具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在泰国旅游期间全团116人中只有10余人包括投诉者5人就餐后出现肠胃不适,并非食物中毒,另外旅游团增加在香港自由活动1天,在出团通知书中已明示,且没有增收旅游者费用;从泰国赴香港的飞机票是由泰国方面安排,且时间不能提前确定,当天因飞机临时有变动,造成游客在机场等候时间过长,对此,投诉者亦应予理解,关于增加购物次数及自费旅游项目等,均属当事人自愿,旅行社不应当承担责任。2021/5/947案例分析:甲旅行社与刘某等旅游者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合同。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甲社是不能从事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所以,它与刘某等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应属无效合同。如果它是受乙社授权委托签订的旅游合同的,那么,它只能以乙社的名义与旅游者签订合同。但是在本案中,甲社是以自己的名义旅游者签订合同,因此,该旅游合同是无效的。对于无效合同,《合同法》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本案而言,甲社超越经营范围与刘某等签订的旅游合同属无效合同,但鉴于合同已履行完毕,且甲社在履行合同中并无违约行为,故刘某等旅游者要求甲社退还旅游费用不能成立。2021/5/948

•因为如果要求甲社退还旅游费用,则刘某等旅游者也应将其在旅游中的费用支付给甲社,即各自返还财产。

此外,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甲社违反合同约定,因此,也不存在支付违约金的问题。对于甲社超范围签订出境旅游合同问题,则应当由旅游行政部门予以行政处罚,这与刘某要求的赔偿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二、食物中毒需要有证据。一般到海外旅游,会有程度不同的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等症状。这与食物中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否认定属于食物中毒,关键是要取得医疗防疫部门的证明。没有充足的证明,是不能轻易认定食物中毒的。就本案而言,该团共计116人,而发生肠胃不适的仅有10余人,这显然不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况且又无证据支持。故旅行社没有责任。2021/5/949

三、旅行社并非擅自更改旅游行程。在本案中,增加旅游天数,在旅行社的行程安排日程中作了明示,刘某等旅游者没有提出反对,应当视为同意;此外,增加购物次数也属刘某等旅游者的自愿行为,并非旅行社擅自更改。因此,刘某等旅游者不能对此提出赔偿请求。4、刘某等旅游者提出旅行社收费过高问题,要求退还多收款项,亦是于法无据。因为旅游价格,既不属政府定价,也不属政府指导价,依据我国,《价格法》的规定,旅游价格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况且,刘某等旅游者既然已签订了合同,且交付了旅游费用,即为对此价格的认可,不得借故反悔。刘某等旅游者还提出经济损失赔偿、精神损失赔偿等,更是没有法律依据,既无经济损失,何来赔偿之理;而对于旅游者活动的所谓精神赔偿,目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因此,旅游者索赔应当依法进行,不合理不合法的索赔,是不会得到法律保护的。2021/5/950案情十五:

游客放在旅游车上的物品被盗怎么办?1998年7月,旅游者黄某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其在参加某国际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在某景区餐厅用餐后,发现置放在旅游车上摄像机被盗。经检查,担任该旅游团导游员的许某在游客下车用餐时,没有提醒客人随身携带贵重物品,而且当客人下车后,导游人员许某没有检查车窗是否关紧,司机也下车,以致车上无人看管物品。2021/5/951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客人被盗的摄像机等物品,旅行社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什么?2.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此类情形,导游人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2021/5/9521.旅行社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为导游人员许某没有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所以旅行社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2.依照《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或答:导游人员应当提醒旅游者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并检查车窗、门窗是否关闭,并要示司机留在车上,以防不测。2021/5/953案情十六:

旅客溺水死亡

法院立案审理

1998年9月20日,旅游者孟带领两个孩子参加北京某旅行社组织的青岛、烟台8日游,双方签订了旅游协议书,旅行社还依照《旅行社管理条例》及《旅行社办理意外保险暂行规定》与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签订了《旅行社旅游者意外伤害保险协议书》。该旅游团27人于9月27日到达烟台,由烟台某旅行社派地陪导游接待。9月30日在青岛的崂山金山大酒店午餐后,应绝大多数旅游者要求,导游同意给旅游者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直接上山游览日程内的景点。孟某带着孩子随其他游客一起上山,中途因疲劳折返下山,未向在车上等候的导游打招呼便自己带孩子到海边观景照相,在去海边的通道入口处设有警示牌:“风大浪高时,请游客切勿靠近。”孟某等在海边照相时,其子被海浪卷走,立即向导游呼救。

2021/5/954

导游随即通知了当地公安局太清派出所及有关人员,积极组织打捞抢救,小孩送往医院救治无效死亡。组团社和接待社在出事后积极协助死者家属处理一切善后事宜,主动承担丧葬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共计人民币16759元。回京后,旅行社向中保人寿保险公司索赔,支付旅游者旅游意外伤害保险金7.5万元人民币,并出于对死者家属的同情与安慰,愿意再给孟某人民币4000元。孟某对旅行社支付后事处理的全部费用比较满意。但认为小孩溺水死亡,旅行社应负责主要的责任,保险公司赔偿与旅行社无关,故诉至法院,要求旅行社赔偿生命补偿费10万元,精神补偿费2万元。2021/5/955案例分析:法院开庭对此案进行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旅游协议书应受法律保护,双方均应自觉履行。原告之子溺水死亡属意外事故。孟某未按导游指定路线而擅自带未成年的孩子去海边观景照相,导致其子死亡,对此负有直接责任,与被告无关,被告在没有责任的情况下,负担了事后的一切费用,且按保险协议履行索赔,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以支持,被告考虑到原告失去亲人的痛苦,表示可以再给付人民币4000元表示安慰,法院不持异议,综上所述,判决如下:一、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二、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三日内给付原告人民币4000元。2021/5/956案例十七:未上旅游保险旅行社难辞其咎高中生王某随其父亲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普陀山等地五日游。8月5日下午,应一些旅游者要求,随团导游同意游完普济寺和小西天两景后,留出些时间,让旅游者去海滨浴场游泳。王某等7名旅游者从普陀山小西天下山后,在地接社导游的带领下,直接到了百步沙海滨浴场。由于初次下海,几个人就在海滩边的浅水处游玩,一阵海浪袭来,惊慌过后,人们才发觉少了王某。有关部门随即组织寻找,但没有结果。直到9日下午,才在普陀山朝阳阁附近的礁石间发现了溺水身亡的王某。普陀山海滨浴场依照门票上约定的人身意外保险及相关责任,向王某家人支付了5万元保险金及3万元赔偿金。王某家人对此表示满意,不再向浴场提其他要求。2021/5/957王某家人在有关部门的主持下与旅行社就善后事宜进行了几次协商。要求依照旅游意外保险的规定,赔偿保险金,对于王某家人的索赔要求,旅行社称:由于发团时间比较急,没来得及投保,但依据保险规定,被保险人的年龄在16岁至65岁之间,而王某不在此列;另外,普陀山海滨浴场不是旅行社安排的旅游项目,王某罹难属擅自活动而发生的意外,即使旅行社事先投保,保险公司也不会理赔。旅行社表示,出于道义上的原因,愿意向王某家人交付数千元的补偿。王某家人以旅行社未给王某上旅游意外保险为由,要求旅行社支付相应的旅游意外保险金。2021/5/958案例分析:王某家人的赔偿要求于法有据,应该予以支持。旅行社未履行其法定义务,所辩称的理由不能成立,因此,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旅行社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按照我国《保险法》规定,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的需要,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规定在某一范围必须实行强制保险。旅游意外保险就是通过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所确立的强制保险。旅行社组织旅游,必须履行行为旅游者投旅游意外保险的法定义务,而没有选择的余地。本案中,旅行社以时间性来不及为由而不履行义务,显然是有悖法律的规定,因此,不能免除其责任。2021/5/959旅游意外保险的赔偿范围是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而引起的赔偿,其中包括人身伤亡、急性病死亡引起的赔偿、死亡处理或遗体遣返所需的费用、受伤和急性病治疗支出的医药费、第三者责任引起的赔偿等。另外还规定,旅游意外保险中上述各项赔偿比例,由旅行社与承保保险公司商定。依照保险规定,被保险人是所有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游览活动的旅游者。旅行社以年龄划界,剥夺王某所应享有被保险人的权利,是没有根据的。旅游意外保险的保险期限规定,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保险期限从旅游者在约定的时间登上由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开始,直至该次旅行结束离开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为止。旅游者在中止双方约定的旅游行程后自行旅游的不在旅游意外保险之列。2021/5/960本案王某等到海滨浴场游泳,是经过地接社导游同意并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的,因此,不能认定系中止约定的自行旅游行为,而应视为双方约定增加的自费游览项目。凡旅行社认可的游览活动都应纳入旅游行程中,在此期间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旅游者或者其亲属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保险金赔偿。2021/5/961案情十八:狗伤游人,谁来承担责任?1998年6月,投诉人周某参加四川省国际旅行社组织的九寨沟旅游团。6月14日下午7时许,旅游团乘汽车至松潘县甘海地段时,一些旅游者提出要上厕所,导游与司机商量,将车停在了一个有厕所的商店门口,导游告知厕所在商店的后面,并引导旅游者到厕所的门口。这时走在最后的周某没有直接上厕所,而是经过厕所门口向大约离厕所5米处的土堆走去,被此地大树下拴着的狗咬伤。

事故发生后,导游为周某的伤口进行曲了应急包扎处理。到达九寨沟的宾馆后,将周某送到九寨沟镇医院进行医治,由于此地没有狂犬疫苗,导游向其所成都市某旅行社报告,要求旅行社接站并安排医院和准备好狂犬疫苗。16日导游将周某送上交通卧室车返成都。2021/5/962

旅行社立即派人找到了狂犬疫苗,并按照周某的要求,为其安排了带独立卫生房间、有彩电的单间病房。住院时,旅行社支付了周某的医疗费和住宿费6000元。在治疗期间和出院后,四川省消协和质监所对此纠纷进行了多次调解,提出在旅行社支付周某成都治疗期间的费用6000元的基础上再赔偿6500元,而周某认为该赔偿额远不足以弥补其直接与间接经济及精神损失,调解未果。2021/5/963案例分析:本案当事人周某在旅游途中被狗咬伤,其提出由旅行社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的请求,缺乏事实法律依据,不应支持。理由是

一、旅行社在提供的旅游服务中没有过错。旅游途中,应旅游者的要求,中途停车上厕所,导游的此行为并无不当。导游在停车后告知的了厕所的具体位置,并将旅游者引导到厕所门口,已经履行了导游应尽的义务。周某下车后,并未按导游告知的具体位置和引导的路线上厕所,而是向厕所后面5米处拴狗的土堆走去,从而导致被狗咬伤的后果。2021/5/964二、本案中,周某被狗咬伤,纯属意外事故,旅行社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不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但旅行社有义务进行救助。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取证,依据旅游者意外保险协议,向承保保险公司索赔保险金。三、被狗咬伤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所致。《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由于狗的主人未有尽到管理的义务,致使周某身体受到伤害,因此,周某直接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以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及时的保障。2021/5/965案情十九:

未取得导游证而擅自从事导游服务工作该如何处理?

1991年,某院校二年级学生许某见到旅游观光团旅客甚多,起意利用其家住某山脚下,熟悉某山的便利,招徕并陪同旅游者游览某山挣钱。许某遂与某旅行社导游员李某商定,利用导游李某熟悉旅游组团业务的便利,以许、李二人商定的“ХХ旅行社”名义(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及注册),先后组织5批游客交由许安排并陪同游览某山,获利5万余元。请你依据有关法规,分析此案并提出处理意见。2021/5/966案例分析:(一)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未参加考试输登记注册手续者,不得担任导游工作。许某违反这一规定。(二)《规定》指出:未参加考试,办理登记手续,擅自进行导游活动,收取导游费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并可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许某除没收非法所得万余元外,还应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三)我国《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经营旅行社业务,必须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方可经营。未经批准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以处罚,许、李二人违反《规定》,应按规定内容予以处罚。2021/5/967案情二十

如果外国游客就“西藏问题”提出挑衅,导游应如何应对?

某西方国家游客肯特在华旅游期间,欲前往西藏观光,有关部门未批准其入境。肯特对此不满,遂与某旅行社导游说“中国如此之大,民族如此之多,让西藏独立出去又有何不可?”“中国对民族问题都有哪些规定?”2021/5/968假设你是导游王某,请依据我国有关政策批驳和回答这一问题。2021/5/969(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二)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三)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任何想“西藏独立”,干涉我国内政都是不允许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2021/5/970案例二十一:出境旅游该不该派领队?

杜某夫妇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港、澳16日游”旅游团。在临登飞机时,旅游者发现,该旅游团是由6家旅行社组织的,大家手中的旅游日程各不相同。更让旅游者感到疑惑和骚动不安的是,该旅游团没有领队,而团队绝大多数是初次跨出门。这个出国旅游团在整个旅途中遇到许多困难。在国外如何转机,入境卡怎么填,需要哪些旅行文件,怎样与境外旅行社接洽等无人过问,在新加坡入境时,因不熟悉情况,旅游团被边检部门盘查一个半小时之久,影响了游览活动。2021/5/971

旅游过程中,因没有领队与境外接待社协调,原来的日程安排被多次变更。旅游团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好听从境外导游的摆布。旅行结束后,杜某夫妇以旅行社未提供相应服务,损害其合法权益为由,要求旅行社赔偿其损失。旅行社辩称,组团人数不足,由若干家旅行社将旅游者拼为一个团,是旅行社的通常作法,只要按约定准时出游,是否告知旅游者并没有实际意义;此次组团出境旅游,事先双方并没有约定派领队,因此,旅行社未派领队并不构成违约。2021/5/972案例分析:

经过旅游质监部门审理认定,旅行社在组织出境旅游过程中,违反了有关旅游法规、规章,未履行法定义务,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一、签约旅行社不得擅自将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44条规定:“旅行社因不能成团,将已签约的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出团时,须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旅游者出游选择旅行社,除考虑其价格、标准、行程等因素外,同时应特别注意旅行社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以使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旅游者享有自主选择提供服务的旅行社的权利,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擅自将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的,是一种违约行为,转让的旅行社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1/5/973二、提供领队服务是旅行社的法定义务。《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规定:组织中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港澳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及委托接待服务。《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第10条规定:“团队的旅游活动须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领队是指由旅行社派出,为出境旅游者提供协助、服务,同境外旅行社接洽,督促其履行接待计划,调解纠纷,协助出境旅游者和境外接待社处理意外事件的人员。作为法定义务,无疑是任何旅游合同的默示条款。旅行社违反了合同默示条款,就是一种违约行为。本案中,因旅行社违规运作,致使杜某夫妇不得不为吃、住、行操心劳神,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旅行社既要赔偿旅游者住宿、景点等损失外,还要退赔领队服务费。2021/5/974案情二十二:

这两笔费用该由谁负担?

1999年1月20日,刘某报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云南8日游,并在旅行社提供的《旅游协议书》上签字,按合同规定缴纳了旅游费4900元。旅游协议规定3月20日组团出游。1999年1月底,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联合发文规定各航空公司国内票价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折扣销售,团体优惠票价不得低于90%。旅行社原计划预订的折扣票已无法购到,鉴于飞机票涨价的情况,即与刘某协商解决方案:一是按计划继续出游,补齐机票款420元。二是取消此次旅游,退还全部旅游费。刘某考虑已临近春节,再安排其它旅游线路可能来不及,就勉强同意补交机票款,按原计划赴云南旅游。2021/5/975

旅途至第三日,在中缅边办理出境手续时,旅行社让刘某交付“边境通行证”和“出境书药费”(缅方入境须知和免疫药品费——本刊注)共计112元。刘某则认为,按合同规定,只应支付“出境通行证费”100元包括在旅游费中,应由旅行社支付。旅行社解释,合同中标明的“云南出境书药费”是两部分组成,即“出境费”和“书药费”。刘某对此解释虽然尚有异议,但为了能完成全部游览项目,还是暂作了妥协,支付了这笔费用。游览结束返回北京后,刘某找旅行社交涉,认为双方既然签订了旅游合同,就应该遵守,不得再变更,而这次旅游中,旅行社违反约定,又额外加收了532元,要求旅行社退赔加收的这两笔费用。2021/5/976案例分析:此案经过旅游质监部门审理,裁定420元机票应由刘某支付,100元“边境通行证费”应由旅行社承担。其理由依据是:一、我国价格除了市场调节外,还包括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飞机票价格依法执行政府定价,《经济合同法》第17条规定:“执行国家定价的,在合同规定的交付期限内国家价格调整时,按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的,遇价格上涨时,按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新价格执行。”上述规定体现出惩罚违约方,保护守约方,即谁违约谁受损,谁守约谁受益的价值取向。本案中,旅行社在合同交付期限内履行合同,表明旅行社依照约定履行了合同义务,并没有违约行为。此时,由于政府定价的机票价格发生了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变化,旅行社依据变化的情势履行合同,要求刘某按交付时的价格计价,补足机票差价,是合理合法的。2021/5/977

如果旅行社延误出团日期,表明旅行社存在违约行为,遇价格上涨时,旅游者有权要求按原价格执行,涨价部分由旅行社负责。二、履行费用负担不明确的,应遵循以下规则: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即以词语的语文含义为标准,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本案中,参加“中缅一日游”需支付两笔费用,即出境费(出境通行证费)和出境书药费,而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格式合同写明“云南出境书药费不包含在旅游费中,由旅游者支付”,“出境书药费”之间并无任何标点符号,从词语的语文含义中也不能得出是两笔费用的理解,只能认定其是故意或者过失地制造了该词语含义的不确定性。按照履行费用负担不明确的处理规则,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2021/5/978案情二十三:

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旅游合同关系?甘肃某商贸公司组织14人前往北京参观旅游,期限为9月13日至20日。9月11日上午该公司与北京某旅行社联系,旅行社当即传真回复有关报价,每人旅游费为750元,另外提出返程票手续费每人30元,旅游团到京后,交齐所有费用。当日11时左右,该公司传真至旅行社,提出在京的旅游行程安排和接待标准以及旅游费的报价。并注明以上行程,报价请确认,在传真件上加盖了该公司的印章。下午2:30分,旅行社传真回复,对行程安排、接待标准和旅游费的报价表示接受外,仍提出应付火车订票费每人30元,到京后即交齐团费。商贸公司当日未再回复旅行社。9月11日下午17:40分,商贸公司组织的14人乘火车出发。2021/5/979

9月12日,商贸公司传真给旅行社,称返程订票手续费稍高,不得已由自己在京订票;团费由我方领队带去,先付50%,余款在离京上火车时给付。旅游团13日早到北京西站,望做好接待服务准备……。旅行社收到传真后,立即传真回复:因贵公司确认时间太晚,我社无法接待。随后,商贸公司向旅游质监部门反映,要求进行协调,督促旅行社接待即将到京的旅游团。经旅游质监部门从中协调,旅行社基于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和维护旅游者的利益,同意有条件接待该旅游团,商贸公司接受旅行社所提出的条件,即住宿费每人每天增加10元,到京即付清全部团款,返程票自理不再收取手续费。9月13日晨,该商贸公司一行14人到达北京西站,旅行社按时前往车站接团,并按照商贸公司要求安排了食宿和参观游览活动。2021/5/980该商贸公司14人如期返回后,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称:旅行社突然中断双方业已达成的协议,为避免陷于无人接待的困境,我方又委托旅游汽车公司派车到车站接团,造成双重接站,损失租车费200元;为解决纠纷支付来往电话费150元;旅行社乘人之危,借机增加住宿费240元,我方迫于无奈表示同意。鉴于旅行社的违约行为,请求旅游质监部门责成旅行社赔偿临时租车费,电话费和加收住宿费共计1190元。2021/5/981案例分析:商贸公司与旅行社的旅游纠纷,争议的焦点是9月12日前,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旅行社增加住宿费,是否构成乘人之危。旅游质监部门经过审理认为,商贸公司的投诉理由不能成立,其主张无事实和法律上的依据,故对其要求不予支持。一、9月12日前,双方的旅游合同并未成立,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意见表示一致,该合同方能成立,并对合同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通过分析本案可以看到,在9月11日之前,旅行社与商贸公司就车票手续费及团费结算方式并未达成一致,因此旅游接待合同不能成立。所以并不存在旅行社单方解除合同的问题,本案中,商贸公司在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前,组织人员前往北京,由此产生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2021/5/982二、旅行社增加住宿费并不存在“乘人之危”的说法。所谓“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难之机,违反社会公德,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而旅行社最终与商贸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接待该旅游团,包括每人每晚增加10元住宿费的协议,是应商贸公司请求,协调纠纷的旅游质监部门在多次征求双方意见的情况下达成的,至此双方当事人已就旅游合同条款形成一致意见,合同已依法生效,双方约定的条款应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鉴于商贸公司所称危机的产生并非旅行社所为,故旅行社对此部分的费用不负有责任,损失应由商贸公司自负。2021/5/983案例二十四:

旅游者先期交纳的是定金,还是预付款?

1999年8月25日,田某同某国际旅行社签订东南亚6日游合同。合同规定:9月30日旅游团离京飞泰国;旅游费用每人共计4725元,先交纳定金3800元,用于办理护照、签证和订购机票等费用支出,余款取机票时付清。合同订立后,田某交付3800元,旅行社开具了“定金”发票。同年9月8日,田某所在单位突然委派其到外地出差一个月,不可能按原计划参团出游,故提出解除所签订的旅游合同,并要求退还以交付的费用3800元,旅行社称其交付的费用已用于办理护照签证和机票的支付。田某要求旅行社提供有关凭证,如果确实已花费同意合理扣除,但应退还余款,旅行社则认为田某交付的3800元,是定金,双方的合同已作标明,按照合同第115条,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返还定金的规定,田某的要求是不合理、不合法的。2021/5/984案例分析:本案的焦点涉及田某已交付的3800元到底是定金,还是预付款。定金与预付款有相似之处,都是先行给付对方的一定款项,实践中常易混淆,但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1、预付款是一种在合同期限没有到而提前支付的价款,实质上是提前履行合同约定的部分或全部义务;而定金是一种担保手段,目的在于担保俩债务人履行债务,本身并不是提前履行合同义务。

2、两者的作用不同。定金除了担保合同的履行外,在当事人就合同是否成立这个问题上,可以起到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而预付款则无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

2021/5/985

3、两者的结果不同。在合同得以履行的情况下,定金是收回还是抵为价款,这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并非一定是抵作价款。而预付款本身就是价款或价款的一部分;在合同没有得到履行的情况下,不管是给付预款一方当事人违约,还是接受预付款的一方当事人违约,预付款都应退回。而定金则不同,在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况下,过错者就得承担丧失或双倍返还定金的不利后果。2021/5/986从本案看,由于合同订立者缺乏法律知识,将定金与预付款混为一谈,因此,不能单从合同中的字面上来定性。实际上,旅行社收取的这笔款项,是旅游费价款的分期支付,属于给付债务的一部分:从旅行社对不履行合同时的处理来看,这笔费用也不符合定金的特征,如果出现旅行社原因取消出团,旅行社绝不可能承担定金双倍返还的罚则;另外,依照《担保法》91条之规定,定期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标额的20%,而这笔费用已是全部旅游费的80%,大大超过法定的比例。因此,就算是定金也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对这笔款项应该按预付款来处理,依照有关法律,旅游者应承担违约的相应责任,旅行社在扣除已发生的费用(如护照、签证费)后,应退还田某剩余款。2021/5/987案例二十五:

导游讲解中有损害国家利益

和民族尊严言行的行为该如何处理?

1999年5月,某旅行社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赴某地旅游。该团导游人员李某在讲解时说道“蒋介石也是一个伟人,他对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有历史功绩”等等。旅游团客人对此说法十分反感,认为导游这种说法有损于民族;尊严,歪曲了历史真相,故与之发生争辩,旅游结束后向旅游行政部门投诉。经核查,情况属实。据此旅游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并对其所在的旅行社也给予了处罚。请你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21/5/988法律问题:

1.对该导游人员的处罚有无依据?是何依据?请你简述依据?

2.对旅行社进行处罚有无依据?有何依据?请你简述依据?2021/5/989案例分析:

1.有依据。即《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此有明确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言行的,由旅游行政部门给予处罚。

2.有依据。即《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有上述言行的,对导游所在的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罚。2021/5/990案例二十六:

导游未就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而导致事故发生,该如何处理?

1995年夏季,某旅行社受某公司委托,组织安排该公司部分职工前往某海滨旅游度假。不料,通往甲海滩的道路因发生严重车祸,已被公安部门封闭。鉴于此种情况,导游李某经旅行社同意,并征得旅游者同意后,带团去了乙海滩(乙海滩未经旅游开发,无安全救助措施)。部分游客在乙海滩游泳时,因风大浪急,两名旅游者不慎身亡。经查,在旅游者溺水身亡前,导游李某未就乙海滩的情况向旅游者作真实的说明,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警示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请依据有关法律分析此案,本案中谁应当承担责任?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021/5/991案例分析:该案中因客观情况,不能按计划前往甲海滩游览为完成此次游览,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去乙海滩,虽然得到了旅游者的同意,但是旅行社应就乙海滩的自然环境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诉说明和明确警示,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旅行社未做到这些,因此,此事故应由旅行社承担责任。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第42条的规定,旅行社应当向死者家属支付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2021/5/992案例二十七:收费停车车被盗,宾馆是否该赔偿?

1996年7月8日,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张友新,开车到广州市华侨宾馆参加一个会议,到了宾馆后,张友新按照宾馆停车场保安人员的指挥,将车停到了宾馆的收费车场,并交了5元钱的停车费。会议结束后,张友新准备离开宾馆,此时,才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后经寻找,确认车已经丢失。这是一辆刚买一个多月的凌志牌400型轿车,张友新买这辆车总共花费79。6万元,由于丢车事件发生在宾馆的收费停车场,为此,张友新要求宾馆进行赔偿。但宾馆声明,这5元钱只是场地占用费,宾馆并不负责保管车辆,而且在停车收费收据上有两条声明,一是车场只提供停放场所;二是车辆损坏、遗失本停车场概不负责。几经交涉未果,车主张友新一纸诉状将广州市华侨宾馆推上了被告席。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作出了华侨宾馆应予全额赔偿的判决。2021/5/993案例分析:围绕着宾馆是否应当承担车辆丢失的赔偿责任,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可大致分为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车辆停泊在饭店的收费停车场内,车主与饭店之间形成了“保管法律关系”。宾馆收取的是“保管费”,车辆丢失宾馆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宾馆停车场出具的收款收据上所示的“车辆丢失风险自负,停车场概不负责”的声明属宾馆“单方声明”,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于车主来说,是不平等的条款声明,不平等的条款是无效的,是不可以撤除的。2021/5/994第二种意见则认为:车辆虽然是停泊在宾馆停车场内,但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车主与宾馆并未形成“保管法律关系”。宾馆收取的是场地占用费,不是车辆保管费,停车场出具的收据上所作的声明,是宾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作出的“风险警示”,而且这种警示对于停车场和车主来说,是平等的,属有效声明,且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免责事由。因此,同样情节的案件,各地法院的判决却不尽相同,且在法律界争论颇多。笔者持的第二种意见,具体理由分述如下:2021/5/995

1、车主与宾馆之间并不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