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设计1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试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学问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剧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添日常生活中防范灾难的意识,并留意实行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小组商量

课前预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改变规律,使学生对四种反应类

型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精确地推断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复习方法,通过互动与游戏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讨论,

找出学习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习,培育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精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培育学生运用基本反应类型相关学问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对比、归纳、总结、探究与讲解等方法;

四、教学手段:习题演练、游戏活动、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从明代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入手,让学生在感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意境之美时话锋一转引入诗歌中说明的化学反应,进而书写这些化学方程式,并推断其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找一个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自己写,并指出其所属类型。

【师】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教师准时一一作出点评。教师留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舞学生主动参加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准时稳固练习:〔学生配有学案〕

1.化合反应:

[抢答题]以下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肯定都是单质

(2)化合反应的反应物肯定是两种物质小小归纳1: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2.分解反应:

[抢答题]以下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分解反应的生成物肯定都是单质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肯定是两种物质小小归纳2: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3.置换反应:

[抢答题](1)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置换反应。

(2)CO还原Fe2O3是不是置换反应?

小小归纳3:置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想一想来抢答]请你边答边快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肯定是复分解反应吗?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复分解反应。

小小归纳4: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师】引导学生做游戏:事先预备好A、B、C、D四个字母的图片各两张,等号、加号各两张。让学生上台通过合作探究,把图片自由组合,给全体师生展示四大基本反应的改变形式。通过游戏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合作,在互助中前进。

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处。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试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支配:共1课时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日,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信任吗?

[演示试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试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试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肯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缘由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处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刚的试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试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刚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试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试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索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化学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了解化学式的含义,把握化学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如何按照规律书写常见单质和简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过程中,通过商量沟通,活动探究,提高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增添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育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化学式的含义。

【难点】

知道化学式及其中所含数字所表示的微观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我们在之前已经了解了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今日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化学式的概念

【教师投影】氧气O2、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稀硫酸H2SO4、硫酸钡BaSO4。

【教师提问】这些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合和数字表示。

【教师引导】我们把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提问】刚刚那些化学式都表示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表示了一种物质。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教师投影】水的微观图

【学生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H2O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

【教师引导】以水为例,说说化学式H2O的各种意义。

【学生回答】表示水这种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由氢氧两种原子够成。

【教师引导】(1)表示一种物质:水;

(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4)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教师提问】符号H、2H、H2、2H2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H: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2H:2个氢原子;H2:氢气(一种物质)、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2H2:2个氢气分子。

【提出问题】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类的个数

3.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提出问题】从卡片中找出哪些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哪些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进行分类?

【小组商量】单质:(1)金属:铜Cu、铁Fe;(2)固态非金属:碳C、磷P;(3)稀有气体:氦He、氖Ne;(4)双原子分子:氧气O2、氢气H2;其余都是化合物。

【提出问题】这些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稀有气体、金属或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气体单质需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提出问题】在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除了要知道该化合物含有的元素种类及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之外,还需要留意什么?

【学生回答】(1)当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省略不写;(2)氧化物化学式书写时,一般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个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提出问题】KCl、Fe3O4分别如何读?,对于简洁的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如何读?

【学生回答】KCl氯化钾,Fe3O4“四氧化三铁〞;化合物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某化某〞,如KCl氯化钾,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元素原子个数,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

环节三:稳固提高

2N2表示什么及SO2的读法是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依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化学式,预习下节课有关化合价的学问内容。

四、板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肯定的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试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纳试验探究──商量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试验事实的观看、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沟通和思索,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识,运用也不娴熟,因此我转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状况进行仔细观看、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终,这样学生更简单理解、把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秀波

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洁的推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试验技能的培育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育学生观看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深厚兴趣。

②通过对试验的探究、分析,培育学生严谨、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③使学生在试验探究、商量中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增添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推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商量。

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与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过渡】观看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如今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联系生活,从学生熟识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学问。【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化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处。

能把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主要目标)

能把握乙醛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主要目标)

把握醛类的通式。(主要目标)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能力和试验操作能力。(同时目标)

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及实事求是的观点。(同时目标)

对学生进行严谨求实、仔细认真的科学看法教育。(同时目标)

[教学内容:

1、乙醛的结构

2、乙醛的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4.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CnH2n+1CHO或CnH2nO

教学重点:

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材料:

“软〞

1、导入材料: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出乙醛)

H2C═CH2C2H5OH→CH3CHO2、揭示材料: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PPT)

乙醛的结构式

3、强化材料:a.乙醛的样品(物理性质)

b.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c.乙醛的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d.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4、延长材料:甲醛

醛类: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5、回来材料:

6、检测材料:写出乙醛分别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硬〞

1、教材、黑板、PPT等

2、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等

3、试剂:乙醛、2%AgNO3溶液、2%稀氨水、10%NaOH溶液、2%CuSO4溶

[教学过程设计

I.导入学问点

[复习练习:写出以下改变的化学方程式:

H2C═CH2C2H5OH→CH3CHOII.分析学问点

[引出:乙醛

[展示: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书:乙醛的结构式:

简式:CH3CHO

[讲解:乙醛主要用于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设问: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认识一下。

[板书:一、乙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展示:乙醛的样品。

[探究式提问:乙醛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让学生拿起各自桌上的乙醛试样,观看其颜色、状态,并嗅其气味等。

[阅读:书上Page171第一段内容。

[小结:学生自我整理: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是20.8℃),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2、乙醛的化学性质:

[探究式提问:乙醛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理论预报:首先让我们从乙醛的结构来预报一下乙醛可能的化学键的断裂方式,从而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

[商量分析:

[讲解:试验证明,乙醛的确能在①处断裂而发生与H2加成反应。

[板书:1、乙醛的加成反应: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Page171)

[讲解:1、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2、工业上不用该反应来制取乙醇。

[设问:那么②处的断裂实际也存在吗?

[讲解:试验证明,乙醛的确也能在②处断裂而与O2发生氧化反应。

[板书:2、乙醛的氧化反应:

[试验验证:采纳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边试验边商量的方式进行,由学生亲自试验验证。

[试验:乙醛的银镜反应。

[板书: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弱氧化剂银镜

[讲解:1、银镜反应:Page172

2、该反应可用来制镜或保温瓶胆。

[试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Cu2++OH—==Cu(OH)2↓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弱氧化剂红色

[讲解:1、上述两个反应均可用来鉴定醛基的存在。

2.该反应原理可用于医院检查糖尿病。

III.学问点延长

[引入:还有一种常见的物质,叫甲醛,结构式为,它也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也还能发生氧化反应,与乙醛性质很相似,你们想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甲醛与乙醛的结构的相似性,得出结论。我们把这类物质叫“醛类〞。

[商量:你们能依据同系物的学问,写出甲醛、乙醛后面的几个醛类物质吗?并进而写出它们的通式吗?

[学生板演:写出HCHO、CH3CHO、CH3CH2CHO、CH3CH2CH2CHO、……

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板书:1、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商量:请分析醛类与其它有机物的关系。

[板书:2、(为下节内容埋下伏笔)

IV.学问点回来

[小结:1、醛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及较弱的氧化性。

2、醛基是乙醛的官能团,也是醛类的官能团。

3、醛类物质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V.学问点检测

[作业:Page173习题。

[讨论性试验:用葡萄糖代替乙醛做与新制Cu(OH)2反应的试验。该试验的.结果可说明什么?

[板书设计

一.乙醛的结构式:

简式CH3CHO

二、乙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2、乙醛的化学性质:

a、乙醛的加成反应:

b、乙醛的氧化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弱氧化剂银镜

Cu2++OH—==Cu(OH)2↓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弱氧化剂红色

二.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化学教学设计7

学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

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商量:

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削减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外表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商量:小组汇报

要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

经过试验,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看法。

学生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试验结论商量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看书P49图3-4,让学生商量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稳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化学教学设计8

学问与能力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状况;了解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

2.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知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课前着重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学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课堂上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省用水的意识。

2、培育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渗透有关水的法制教育,了解污染水资源的法律后果。

教学重点:

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水浪费及水体污染的严重性,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节省用水和水污染的防治.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教学方法:

商量探究

教学预备:合作沟通拓展延长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处吗?回答:解渴、发电、做溶剂等等。

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爱护我们的水资源。新课详解: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外表积的3/4;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商量: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很多

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

缘由:

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

2、科学技术的进展,用水量增多;

3、科学技术的进展,水资源被污染。

4、淡水资源分布不匀称〔20多个国家缺水〕展示: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讲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用具体数字说明〕

展示: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种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爱惜水资源〔板书〕

1、节省用水〔板书〕

展示:自己家的用水状况,并依据课本第62页调查项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

提问:生活用水节省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差距?展示:生活用水节省与浪费方式比较用水方式浪费方式用水量

节省方式用水量刷牙不间断放水,30S约6L口杯接水,3杯约0.6L冲厕所旧式马桶,13L/次节水型马桶6L/次-9L/次

小结: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转变,就可以节省许多水,所以期望大家要留意节省用水,并把这种风气不断地讲解并描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惜我们的水资源。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爱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七十二条有以下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惩罚,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根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实行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背治安管理惩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惩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当赔偿责任:

〔一〕侵占、毁坏水工程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

〔二〕在水工程爱护范围内,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的。

它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省用水是爱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加,鼓舞人们从自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省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曲折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本标志由江西省井岗山师范学院永平所设计,20xx年3月22日由国家水利部揭牌。

2、防止水体污染〔板书〕

1〕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和四周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和威胁的状况。

2〕污染的途径〔板书〕

a.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

b.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问: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展示: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3〕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

〔1〕削减污染物的产生;

〔2〕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后再排放。课堂小结::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海水咸水:96.5﹪陆地咸水:0.97﹪陆地淡水:2.53﹪

二、爱惜水资源

1.节省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a.水体污染

b.水体污染的途径

c.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

作业设计:

一、教材习题

二、课外作业:将你对有关水的问题的思索,想法(或评论、建议等)写成短文。

化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推断和氧气的用处。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和描述试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试验来讨论物质及其改变的科学方法;通过推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初步把握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分。

能力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育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学问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严厉 仔细的科学看法,及试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处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处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处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看的全面,又起到了对比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看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样子,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很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方法,做个家庭试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良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留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匀称而不分层?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试验演示法

学生:试验探究法、小组商量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2、通过学生自己的观看,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自主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试验,观看试验现象,体验探究试验的一般步骤

2、演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观看试验现象,学会写文字表达式,并学会分析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差异的缘由

3、演示铁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观看试验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化学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学问

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缘由,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

1.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商量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

看法

价值观

1.通过试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胜利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缘由,从而到达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发觉、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天气酷热,化学课外小组的三位同学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们查阅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

在约500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马上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个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注:试验中应使用食品级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

可是,三位同学在制作汽水的时候,却发觉了一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播放教师自制的学生制作汽水的视频〕

【提出问题】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会发生改变吗?

倾听,思索。

观看视频,并针对三位同学的问题提出猜测:〔1〕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应当不会发生改变;〔2〕因为是制汽水,所以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可能会有气体产生,质量可能会发生改变。

用学生自己的家庭小试验来创设学习情境,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到处有化学,化学是我们人类生活服务的,更加喜爱化学学习;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的思索和猜测。

环节二、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并描述】那么,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到底是否会发生改变呢?口说无凭,试验为证。下面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天平、烧杯、矿泉水瓶、小试管等仪器,还有小苏打与柠檬酸两种药品。

【提出问题】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倾听,查看桌上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给学生提供零散的仪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

【讲解并描述】我们的目的是要讨论混合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试验的关键首先是“如何称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索:在这个试验过程中,你认为应当进行几次称量?具体说明。

思索,商量,沟通。

开始时,学生的思路是分布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整体称量〞的思路。

建立“整体称量〞的试验思维方法,既培育学生一种试验讨论方式,也为后面的小组试验节省珍贵的课堂时间。

【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刚刚的任务“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请各小组先设计试验方案,然后根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商量、试验,并沟通试验结果。

【方案一】采纳如下图装置,测得反应后质量变小。

【方案二】采纳如下图装置,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

【发觉问题】不同的装置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培育学生试验操作能力、观看能力,学会记录试验的现象和数据。

利用提供的多种仪器,培育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同时,由于试验结果的不同,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装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将学生发觉的问题作为新问题进行商量〕

商量沟通,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称量,所以造成反应后质量减小了。而事实上,反应前后的质量是没有改变的。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再认真观看反应后的容器,看有没有什么新发觉啊?

观看试验容器,发觉容器底部还有没反应完的白色柠檬酸固体。

培育学生试验中,必需仔细观看现象,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严谨的科学讨论精神。

【讲解】利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得出“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演示试验】教师演示“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试验

观看试验现象,并思索通过试验体会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

通过规律必需具有普遍性的论证,培育学生严谨的规律思维能力。

【试验录像】红磷燃烧试验

【讲解并描述】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试验讨论,得出“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环节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其本质缘由是什么呢?

倾听,思索

引发学生思索

【模拟化学改变的微观过程】

〔1〕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2〕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学生动手模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Flash模拟可以更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微观过程,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观模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缘由。

学生分析、沟通,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缘由是:原子的质量、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沟通表达

将本节课学问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建构有体系的学问结构。

【提供资料】教师给出历史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的“争辩〞的历史史料。

【提出问题】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学问进行分析,你支持哪位科学家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课后思索

一是利用史料让学生认识科学讨论的道路是充满曲折的,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是培育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以致用的思想。

化学教学设计11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空气》这一课,谁来说说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气?

这节课,我们要在把握了空气的上述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讨论空气的另一条性质,这条性质需要通过同学们观看、试验自己探究出来。

二、观看试验,学习新知

师:〔出示空文具盒〕问:文具盒里有文具吗?师讲解并描述:文具盒里没有文具,这块空着的地方叫做空间。

师:将铅笔放满文具盒,问:同学们看一看如今谁占据了文具盒的空间?

师:〔出示书包并装满文具〕同学们再看一样你们熟识的东西,问:“书包里有什么?谁占据着什么?〞〔找三个学生说,然后给予评价〕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干什么?〔教师往烧杯里倒满水〕师讲解并描述:铅笔、学习用具、水占据空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物体占据着空间,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说完后,给予鼓舞〕

师问:以上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物体都要占据空间〕

师:〔出示一块板擦,一个砝码〕问: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一样吗?

师讲解并描述:所以精确地说应是物体都要占据肯定的空间。这个“肯定〞指物体的大小,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体积。〔将上述板书补充完好〕师:如今你们自己亲自做个试验,用试验来验证:“物体都要占据肯定的空间〞这一结论。请同学们看试验步骤。

1、试验步骤:〔挂出小黑板〕。

〔1〕把烧杯放在盘子里。

〔2〕往烧杯里倒满水。

〔3〕用手提着拴着砝码的线。

〔4〕把砝码渐渐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2、找一名学生大声朗读试验步骤,教师提示学生,水要倒满,放砝码时要慢。

3、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出示观看思索题:

〔1〕试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4、汇报试验结果。师导引:由上面的观看试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形态的砝码和液体形态的水都要占据肯定的空间,那么气体形态的空气是不是也要占据肯定的空间呢?如今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做几个好玩的试验。

1、挂出小黑板,出示试验步骤:

试验一:

①把纸团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

③把杯子提出水面,用毛巾擦杯口外围。观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找一名学生朗读试验步骤。

3、教师进行演示试验。

4、学生分组试验。

5、学生汇报试验结果:纸团没湿。下面请同学们再做一个试验,请看小黑板:

试验二:

①把纸团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

③把杯子渐渐倾斜。学生汇报试验结果:把纸团紧紧塞压玻璃杯底部,把玻璃杯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然后把杯子渐渐倾斜时,看到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商量小黑板上的问题:

①你怎么解释这两种现象?

②试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汇报商量结果:第一次把玻璃杯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把杯子提出水面,发觉纸团没湿,说明水没有进到杯子里去。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第二次把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里,把杯子倾斜时,发觉纸团湿了,还有气泡从杯子里跑出来,说明水进到杯子里去了,空气让出了部分空间。这两个试验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师:通过这个试验,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下面我们再做一个试验,验证这个结论。

试验三:

①拿一只瓶子。

②瓶口塞紧带漏斗的塞子。

③把水倒进漏斗里。

学生汇报观看结果:发觉水没进到瓶子里。

师点拨:把塞子塞紧时看到水没进到瓶子里,下面把塞子松一松,试一试结果会怎样呢?同时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汇报试验结果:当把塞子松动后,水流进瓶子里去了。瓶口塞紧时,空气跑不出来,水流不进去,说明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瓶塞松动后,空气跑了出来,让出了一部分空间,水流进去了,也说明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

师小结:我们通过观看、试验得出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结论。

如今我们用所学的学问解决课文中的思索题。教师出示粉笔问:粉笔内有空间吗?粉笔内的空间被什么物体占据着?你能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试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回答,然后叫一位同学到讲台上做一做,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予以评价。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这条重要性质是同学们自己通过试验、观看、归纳概括出来的,每个同学都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庆贺你们!

化学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学问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依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留意与前面学问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改变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

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根据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根据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依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洁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冗杂性,能依据有关理论推断简洁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洁协作物的成键状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依据课标要求,留意学生的学问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进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留意梯度。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留意事项就行了。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冗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要留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留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简洁规律;

(2)知道电子式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简洁的物质及其形成过程;

(3)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从化学键的改变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试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洁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强化对离子键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通过P22思索与沟通,并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建立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实质和共价键的极性。并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简洁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4)通过P22表1-3、学与问等,稳固用电子式表示出共价键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5)通过P23思索与沟通,知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分;并且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6)通过模拟演示氯化氢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育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3)培育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键概念、共用电子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物质改变中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推断。

四、课时建议

第1课时:离子键

第2课时:共价键

五、教学流程

1.离子键

提出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物质种类多于元素种类缘由)→试验(钠与氯气的反应)→表征性抽象(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的结果得出结论)→原理性抽象(动画模拟氯化钠形成,得出离子键概念)→得出结论(离子键定义)→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

2.共价键

复习离子键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缘由)→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定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方法→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离子健与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

六、教学片段

第一课时离子键

[设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觉了一百多种元素,可是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子又是怎么形成分子或离子的?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本节课我们从微观上探究物质的构成。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试验1-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

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如下图)观看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

现象钠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

[提问]氯化钠是一个分子吗?

[投影]NaCl的晶体样品、晶体结构模型。

与Na+较近是Cl-,与Cl-较近是Na+,Na+与Na+、Cl-与Cl-未能直接相连;很多个Na+与Cl-互相连接向空间无限延长排列就形成了NaCl的晶体。

[思索与商量]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到达稳定结构?

2、请写出Na+和Cl-结构示意图,商量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的作用力。

[学生活动后投影]

[学生回答]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互相吸引而靠近。

[追问]他们可以无限靠近吗?

[动画展示]钠离子与氯离子靠近到肯定程度时,静电引力与斥力平衡,离子之间有肯定间距。

[讲解并描述]Na+与Cl-之间的作用力:①异性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②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③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当离子之间距离较大时,F引>F斥,离子不断靠近,靠近过程中,F斥渐渐增大,当到肯定距离时,F引=F斥,假如继续靠近,则F引<F斥,将使两离子距离又增大,直到F引=F斥。所以,氯化钠中,Na+与Cl-是保持肯定的距离,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到达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物质——氯化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氯化钠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的对立统一体。

[板书]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这间的互相作用(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静电作用:F引=F斥

[商量]1、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活泼性怎样?

2、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您是怎样理解的?

3、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Na+与OH-、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依据氯化钠的形成,商量离子键的形成缘由、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归纳小结]2、离子键的形成缘由、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成键本质成键缘由成键微粒成键条件实例

静电作用电子得失阴阳离子①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ⅠA、ⅡA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②离子也可是带电的原子团。NaCl

MgBr2

NaOH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过渡]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的形成较麻烦,由于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改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也表达了原子结构的特点,我们只需要在元素符号四周把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表达出来就可以把原子的结构特点表达出来,这就是电子式。

[讲解并描述投影]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四周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H×Na×Mg×Ca等

2.离子的电子式:

3.化合物的电子式

[投影、学生商量]以下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

[反馈矫正]1、错误。假如是氧原子的电子式,就多了两个电子;假如是氧离子的电子式,则漏掉了括号和电荷。2、错误,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上的电子,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一般不把次外层上的电子表达出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就是它的电子式。

3、错误,-2表示硫的化合价而不是硫离子带的电荷。4、错误,硫离子的电子式应当加上括号。5、错误,应当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6、错误,应当把Na+的电子式写在O2-的电子式的两侧。

[思索与商量]为什么氯化钙的化学式写成CaCl2的形式,而它的电子式必需写成

这样的形式?

[答疑]CaCl2只表示氯化钙的化学组成和Ca2+与Cl-个数比例关系,电子式不仅表示组成和比例特点,还表示了离子键的特点,它表示的是Ca2+与Cl-以离子键的方式相结合,而不是Cl-与Cl-以离子键结合,假如把两个Cl-的电子式写在一起就简单引起混淆,所以应当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

[讲解、投影]4.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强调]1.箭号不是等号。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留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3.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行以合并写。4.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小结]

第一课时共价键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离子键?哪些元素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2.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1学生回答,2学生板书。教师点评]1.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2.

[引入新课]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

[板书]二、共价键

[讲解]以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例,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这些非金属原子结合时,电子不是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是在两个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在两个原子核四周运动,使每个原子都到达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互相作用叫做共价键。“共〞是“共用〞的意思,“价〞指的是“价电子〞。

[板书]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互相作用叫做共价键。

[投影]非金属原子之间,一般是共价键结合。(不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也可以是共价键,此类物质的成键状况,高中不做要求)。

[板书]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方法(1)表示共价键

[投影]表1-3一些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

分子电子式

H2

N2

H2O

CO2

CH4

[投影]结构式: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没有成键的电子不用写出来,这种式子叫结构式。

如H-HH-HCl-ClH-ClO=C=O

[学与问]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检查练习状况准时纠正,指出应留意的问题。

[板书](2)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讲解]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的书写要点

①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右边写分子的电子式;

②不用箭头表示电子的偏移;

③相同原子不能合并在一起。

[投影、归纳、分析]共价键成键微粒、成键缘由、成键本质和条件

成键本质成键缘由成键微粒成键条件实例

共用电子对原子有未成对电子原子①非金属原子间②不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Cl2

HCl

[思索]由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应当叫什么化合物?[学生回答后,板书]

3.共价化合物: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

[思索商量]在离子化合物中有没有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有没有离子键?

[投影讲解]带电的原子团中,存在共价键,如OH-。氢氧化钠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以共价键结合。所在,在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出现价键,但在共价化合物中不行能有离子键。

[思索]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是否相同?在相同元素与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是否完全一样?

[阅读教材P23第一段后回答]不同元素的原子吸收电子的能力不同。相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板书]4.共价键分类:非极性键与极性键

①非极性键: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

②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

[组织商量]推断H-O-H、H-O-O-H、O=C=O、O=O、N≡N存在的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商量后回答]

只有极性键:H-O-H、O=C=O

只有非极性键:O=O、N≡N

即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H-O-O-H

规律是:在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为非极性键。

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为极性键。化合物分子中,假如是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也为非极性键。

[思索与沟通]离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有什么区分?

[投影归纳]

实例化学键成键微粒原子或离子之间共同点

离子化合物NaCl离子键Na+、Cl-相邻离子或原子之间都存在剧烈的互相作用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NaOH离子键极性键Na+、OH-形成离子键,OH-内部形成共价键

Na2O2离子键非极性键Na+、O22-形成离子键,O22-内部形成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HCl极性键原子

H2O2极性键非极性键原子

[讲解]5、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留意:①除稀有气体外,全部非金属单质中都存在共价键。与书写的化学式无关。如“C〞表示单质时,并不说明碳是一个原子独立存在。②物质熔化时,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只是分子之间距离拉开,分子内部没变,没有化学键的改变。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则要克服离子键。物质溶于水时,假如电离了,则要克服化学键。

[思索]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如何改变?

[投影]氢气与氯气形成氯化氢的动画模拟过程。

[沟通、归纳]化学反应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化学键的生成。

[拓展]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则会放出能量,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因此化学反应必将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它们之间到底是何关系?下一章我们会进一步讨论。分子内部存在化学键,那么分子之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对物质性质又有何影响?有兴趣的同学请自我提高:自学教材23页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你会变得更加学问渊博。

[投影总结]

[板书计划]

二、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3.共价化合物

4.共价键分类:非极性键与极性键

5.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

化学反应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化学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学问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

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依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留意与前面学问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