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高中化学必修二规律集粹
14个模块超全
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分享给大家,详细可分为十四个模块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点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方族(IA
族)、副族(旧、VIII族部分等)。(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
素:主族(IIA族)、副族(1旧、“旧、IVB、VI旧族)、0族
(He)、VIII族(26Fe、27co等)。(3)最外层电子数在3~7
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
族(He除外)。
2、数目规律:(1)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旧族(32种)。(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
况: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
第6、7周期相差25。(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
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n+1)2/2;偶数周期为(n+2)2/2。如第3
(3+1)2=8(4+2)2
周期为-2—~种,第4周期为2种。(4)同主族
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
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
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3、化合价规律:(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
+1一+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2)
关系式: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最高正化合价=
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3)除第VIII族元
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
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4、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
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U和
Mg、Be和Al、B和Si)。
5、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
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
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
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
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
Si、Ge等)。
6、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
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
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位于左下角的葩,非
金属性最强的是位于右上角的氟。(2)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
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跟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
7、半径大小规律:(1)原子半径:同主族一一从上到下逐渐增
大;同周期一一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2)离子半
径:同主族一一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一一阴离
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一一核
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3)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
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的半
径)。(4)层数相同,核大半径小。即电子层数相同时,结
构相似的微粒中核电荷数大的微粒半径小。例如:
r(Ab)>r(J4g)>r(AT)(5)层异,层大半径大。即当
微粒的电子层数不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电子层数大的微
22
粒半径大。r(CI)>r(F),r(S)>r(0)o(6)核同,价高
半径小。即对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简单微粒中,化合价高
的微粒的半径小。如
r(阳〉r(诙2+)>«幅3+),”、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则半径小。如
,(/)>Ncr)<「(r)
o
8、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1)关系式:主族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设主族族序数为a,
周期数为b,贝h当a:b<1时,为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小,元
素的金属性越强;当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
高价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
化物。当a:b>1时,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元素的非金
属性越强。
9、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1)若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的比值为a,则有:(1)a=1/2
为第IA族元素;(2)a=1为第IIA族元素或H、He;(3)
a=2为第IVA族元素;(4)a=3为第VIA族元素;(5)a=4
为0族元素。(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比
值为b,则有:①b=1/8为Na;②b=1/4为Mg;③b=1/2为
Li、Si;④b=1为Be、Ar;⑤b=2为C;⑥b=3为O;⑦b=4
为Ne。(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的比值为c,则
有:①c=1/6为Mg;②c=1/3为U、P;③c=1/2为Be;④c=1
为H、He°(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H、
Be>AL
10、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除嵇有气体元素同执
性质内容
外)(从左向右)(从上到下)
原子序效逐渐增大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1-*十7.-4一11相似
非金属性逐渐埴强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逐酗1强
单质的氯化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由难到易由易到难
鼠化物的检定性逐渐增强逐渐收弱
最高价氯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逐渐凌弱
最高价,化物对应水化物的载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逐渐艰弱
金属与酸、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
I1'..............*'.........'.............................
11、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
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其主要性质。(2)元素周期表中
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我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
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
战半导体材料(如Si、Ge、Se等),在过渡元素(副族和第
VIII族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
产中的催化剂粕、镁等)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用
于制造火箭和飞机的钛、铝等元素)。
二、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常见题眼
元素推断题是物质结构部分的重要题型,遇到元素推断题同学
们往往会感觉到束手无策,其实,对这种类型的题只要能抓住
“题眼”是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的。现将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
常见“题眼”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一)常见短周
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1.同位素之一没有中子;构成最轻的气体;其单质在氯气中
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2.其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其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N)3.与H形成两种液态化
合物的元素。(0)4.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单质保存在石
蜡中;没有过氧化物的碱金属。(Li)5.焰色反应为黄色。
(Na)6.其单质具有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AI)7.唯
一能够形成原子晶体的氧化物的元素。(Si)8.水中的富营
养元素。(P)9.其单质为淡黄色的粉末,易溶于二硫化碳,
用于除去洒落的汞。(S)10.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固体,可用
于人工降雨。(C)
(二)常见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1.周期
序数等于族序数二倍的元素。(Li)2.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
负价绝对值三倍的元素。(S)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
数的一半的元素。(Li、P)4.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
数二倍的元素。(Li、Si)5.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四倍的元素。(Mg)6.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
的元素。(Na)7.只有电子和质子构成原子的元素。(H)8.主
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H、Be、Al)9.主族序数
是周期序数二倍的元素。(C、S)10.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三倍的元素。(O)
(三)常见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含量
1.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其次是(Si)。2.地
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AI)3.其单质是人工制得
的纯度最高的元素。(Si)4.其单质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
的元素。(C)5.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N)6.其
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0)7.常温下,其单质是
有色气体的元素。(F、Cl)8.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C)9.在空气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
效应”的元素。(C)10.其单质是最易液化气体的元素。(CI)
(四)常见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Cl)2.其
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F)3.其气态氢化物与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的元素。(N)4.其气态
氢化物与其低价态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N)5.在空气中,其一种同素异形体易自然的元素。(P)6.其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雕刻玻璃的元素。(F)7.其两种同素
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O)8.其单质能导电
的非金属元素。(C、Si)9.其单质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元素。
(AkSi、S、P、Cl)10.其单质能够在空气、二氧化碳、氮
气、氯气等气体中燃烧的元素。(Mg)
三、工〜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的特性
1、与水反应最激烈的金属是K,非金属是F。
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3、单质硬度最大的,
熔、沸点最高的,形成化合物品种最多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4、气体密
度最小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序数、电子层
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是H。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的,只有负价而没有正价的,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是Fo6、
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I,碱性最强的是Ko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其
水溶液呈现碱性的是N。8、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
体的是Si。9、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I(Be)。10、最轻的金属是
Lio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0。12、单质能自燃的元素
是Po1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H、Be、Al。14、族序
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C、S。15、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
倍的元素是0。16、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Li。17、周
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18、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
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是C、Si。19、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
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或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So
2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o21、最高正化合价不
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eo
四、化学键与能量
1、化学键一一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
的相互作用。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离子化合物的静
电作用,称为离子键。(2)特点:形成离子键的微粒发生了
电子得失,使双方带有电荷,即得电子的微粒带负电荷称为阴
离子;失电子的微粒带正电荷称为阳离子。(3)形成过程:
当阴,阳离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一,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力
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之间的排斥力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离子
键。(4)形成条件: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元素(如IA族、
IIA族元素)原子与易得电子的活泼非金属元素(如VIA族、
VIIA族元素)原子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如NaCI、K2O、
MgCb、CaS等都是靠离子键结合的。
(5)常见的离子化合物;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F、CaCb等;②活泼的金属元素与
酸根形成的盐类化合物,如Na2co3、MgSCU等;③活泼的金
属元素与氢氧根形成的碱性化合物,如NaOH、Ba(OH)2
等;④钱根与酸根形成的盐类化合物(镀盐),如NH4HCO3、
NH4NO3等。(6)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含有离子键
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却不一定只含有
离子键.如NH4NO3、NazOz是离子化合物,但在NH4NO3、
NazOz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
【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
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2)特点:形成共价键的原子没有发生电子得失,而是双方
提供的电子在两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围绕双
方原子运动,属双方原子共有。(3)分类:根据共用电子对
的数目,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三键等,共用电子对的
数目依次为一对、二对,三对。(4)表示方式:①电子式:
在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用共用电子对表示;②结构式:
用“一”“二”"",如H—Cl、0=C=0、NNo(5)形成过程,当都
有得电子倾向的原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一,双方都不能从对
方夺得电子,当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之间某一距离达到吸引力
与排斥力平衡时,就形成稳定的共价键。(6)形成条件:非
金属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如IVA族、VA族、VIA族、
VIIA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于形成共价键,CO、SO2、
NO、HCI等都是靠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7)常见的共价化
合物:①非金属元素之间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如CO、SO2、
NO等;②酸类化合物,如HNO3、H2so4、HCI、H2s等。(8)
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但不一
定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即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
共价化合物中,又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H4NO3、
Na2O2.NaOH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的同时还含有共
价键。【拓展】共价键是由两个直接相邻的原子通过共用电子
对的方式形成的。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是否相同,对共用电
子对作用是否相同,把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
键.由于不同的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在两个原子之间
的共用电子对并不都在两个原子中间,而是偏向于得电子能力
强的一方,于是使形成的共价键具有一定的极性,称为极性共
价键,如HCI中的H—CI键,甲烷中的C—H键等。相同原子
形成的共价键由于双方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作用相同,共用电
子对处于两个原子的中间,使形成的共价键不显极性,称为非
极性共价键,如H2中的H—H键,。2中的0=0键,NazOz中
的0—0键等。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键能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
分子改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
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
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了,
在破坏旧化学键时,需要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形
成新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出能量、化学反应
的热效应来源于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并形成新化学键时
的能量变化。化学键键能的大小可粗略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一反应物的键能总
和。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的放热、吸热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
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
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化学能与其
他能量的相互转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一一吸
热或放热。例如: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2与CI2的反应也是
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镀与八水
合氢氧化钢的反应;
五、原电池
1、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
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正极。注意:
如Mg、Al与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Fe、Cu与浓硝酸形成
原电池。都是相对不活泼金属作负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
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
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
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
是正极,阴离子流向的极为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
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
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
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1)写出
总化学反应方程式(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2)根据总反应
方程式从电子得失(或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将总反应分
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
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可能参与反应;(4)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
加所得式子和原化学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本性(如: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反
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不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2、外因
(1)催化剂一一回忆催化剂定义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大部分加快反应速率
(2)温度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每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就
提高原来的2—4倍),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3)压强(有气体的反应)
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减小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4)浓度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
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注意:纯固体、纯液体的
浓度看作常数)
(5)其他: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光波、电磁波、超声波等
3、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根据
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或减慢反应,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化学平衡
2、可逆反应的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
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②正反应和逆反
应共存;③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化学反应限度的意义:在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决
定原料利用率和产品产率的重要因素。
4、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
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5、化学平衡的理解
①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可能形成化学平衡,非可逆
反应不可能形成化学平衡。
②可逆反应还需要在有关条件(如温度等)确定的前提下才能够
形成化学平衡,即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③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进行最大限度。
④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
和逆反应都还在不断地进行着,而不是停止了化学反应。
⑤在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大于0,
即v正二v逆>0。
⑥在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一种反应物,生成物,其在各物质的
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是一定而不变的。
6、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
(1)动:动态平衡
(2)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定: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7、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和规律
问题探知: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得完全,是由反应物的性质决
定的,无法人为改变。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能否通过改变
条件来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8、化学平衡的移动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称之为化
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条件改变,弓I起v正—逆,速率发生相对
改变,平衡才能移动。可归纳如下:
条■交—
某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化学平衡
t
V2=Va?OV2化学平衡移动V.2=V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
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
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化
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而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
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或减少压强平衡不
会发生移动。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使化
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使用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即正、
逆反应速率相对不变,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可缩短
达到平衡的时间。
(三)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另类因素
1、增大表面积可提高反应速率
一定量的固体,其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反应中碰撞的机会越
多,反应越快。如燃煤时将大块的煤粉碎后再燃烧可以使煤燃烧
得更快、更充分;将硫铁矿粉末高温燃烧;铜丝与硫粉加热反应;
与盐酸反应时,大理石粉比大理石块的反应更剧烈;面粉厂车间
遇火种易发生爆炸等。
2、加大光照强度提高反应速率
氯水、AgBr、HCIO、浓HNO3等见光分解加快,强光照射H2
与CI2混合气体、甲烷与。2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等。光照还是光
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原因,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CXHY)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
二次污染物。
3、电化学原理增大反应速率
在相同条件下,电化学反应比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快得多。如粗
锌跟盐酸反应速率比纯锌快,这是由于粗锌中杂质与Zn构成原
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不纯金属易被腐蚀原因也由于杂质(C)与
金属(Fe)构成原电池。利用电化学原理也可使几乎不发生反应
能进行反应,如铜与盐酸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也可设计成电
解池。另如在水中加入强酸或强碱都可使电解水的速率加快。人
们可利用电化学原理增大有利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利用电化学
原理减弱有害的化学反应速率,如牺牲阳极保护金属法。
4、采用不同的溶剂可改变反应速率
研究溶液中反应要考虑溶剂分子所起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影响。溶
剂的极性对反应速率存在影响。如果生成物的极性比反应物大,
则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比较大;反之,如反应物的极性比生成
物大,则在极性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必变小。如甲醇叛基化反应,
在非极性溶剂中、介电常数较小的溶剂能增加反应速率;另如
CH3coeI与苯酚反应当以硝基苯为溶剂时主要产品为对位,当以
CS2为溶剂时主要产品为邻位。CH3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发
生水解反应,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5、超声波射线、激光、电磁波等对反应速率均有影响。
超声波作为一种高频机械波,具有波长较短,能量集中的特点.可
利用超声波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超声波具有强烈的乳
化作用,并能起到均匀搅拌、研磨粉碎和加速化学反应的作用。
激光具有单色性、高强度和短脉宽等优越性能,是诱发光化学反
应最理想的光源。例如,激光光解可以产生自由基或原子,所产
生的自由基又可以诱发链锁反应。
七、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
1、概念:一种元素形成几种单质的现象,叫同素异形现象。
2、表现:同素异形现象表现为一种元素具有几种单质,这几种
单质都是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3、同素异形体的性质:①构成同素异形体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
式都不同所以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如氧气和臭氧: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臭氧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②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是化学变化,如氧气转
化为臭氧,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红磷转化为白磷等等。
4、常见的同素异形体:①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和富勒烯(包括C60、C70和单层或多层的纳米碳管等)都是碳元
素的重要单质;②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素
的单质;③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磷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白
磷和红磷是磷元素常见的两种单质④硫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硫元
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S2、S4、S6、S8等,S6和S8是硫元素常见
的同素异形体。
5、特别说明: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既不是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也不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原子,
更不是形态不同的同一物质。例如:①都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O和C02;②都由Si02组成的石英和水晶;③都由氢元素形成
的三种原子气、气,氤等;④气态氢和液态氢,二氧化碳和干冰;
⑤冰和水等都不是同素异形体。
八、同系物规律
1、同系物: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的物质。注意事项:(1)同系物必须是同类有机物(2)结构相似指具
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官能团数目⑶具有
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烧外,不能以通式相同的作为确定是不是
同系物的充分条件(4)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关系(5)同系
物的物理性质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
2、同系物的判断规律:Q)一差(分子组成至少相差一个CH2原
子团)(2)一同(具有相同的通式)(3)二相似(结构相似,化学性
质相似)
九、同分异构体面面观
同分异构体面面观:具有相同分子式而分子结构不同的物质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Q)碳架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
的异构);
(2)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碳架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
构);
(3)类别异构(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不同或有机物类别不同而
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
2、几类同分异构体
(l)CnH2n:(n73)烯/和环烷煌;(2)CnH2n-2:(n23)二烯煌和焕
羟;(3)CnH2n+2。:⑺22)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醒;(4)CnH2nO:
(nN2)饱和一元醛、烯醇和环氧烷;m、3)饱和一元酮;(5)CnH2n。2:
(n±2)饱和一元竣酸、饱和一元竣酸饱一元醇酯;(6)CnH2n+102N:
(n之2)氨基酸、硝基化合物和亚硝酸酯;(7)CnH2-6O:(nN7)
酚、芳香醇和芳香酸。
3、几种特殊的同分异构体
⑴C8H8:苯乙烯和立方烷;(2)C8HIO:乙苯和邻二甲苯、间二甲
苯、对二甲苯;(3)C6Hl2。6:葡萄糖和果糖;(4)C11H220n:蔗
糖和麦芽糖;(5)CH4ON2:尿素麦O(NH2)2]和氟酸筱[NH素N0]
4、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
Q)烷粒(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全而不重。规则
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
两碳,乙基安;二甲基,同、邻、间;不重复,要写全。
(2)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烧、快煌、卤代烧、醇、酮等,它们
有官能团位置异构、类别异构、碳架异构,书写要按顺序考虑。
一般情况是:位置异构一碳架异构一类别异构。
(3)芳香族化合物: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
种。
5、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常见方法和思路:
Q)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作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
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
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
基、竣基连接物)也分别有四种。再如:C9H12的芳香煌(可看
作一价苯基跟丙基、二价苯基跟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三价苯基
跟三个甲基连接而得)共有8种。
(2)换位思考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换位进行思考。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氢原子被CI原子取
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
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I看作H原子,而H原子看成CI原子,其情
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理:二氯
乙烷有二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二种结构。又如:二氯苯有三种,
四氯苯也有三种。
(3)等效氢原子法(又称对称法):分子中等效氢原子有如下情况:
①分子中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个碳原子上
所连接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可以看作四个甲基取
代了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而得),其四个甲基等效,各甲基
上的氢原子完全等效,也就是说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H原子是
等效的。③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物
与像的关系)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分子中的18个H原
子是等效的。
6、和同素异形现象的区别:二者是研究对象不同的概念,它们
的区别见下表。
比较对
概念内涵实例
象
同素异形金刚石和石
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单质
体墨
同分异构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
化合物甲醛和乙醇
体物
十、有机物的命名
1、烷烧的命名
Q)首先选择主链: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称作某烷(由主链C原子
数决定烷的名称);若有两条碳链等长,则以含取代基(或支链)
多者为主链。
(2)对主链碳原子编号: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起(以阿拉伯数
字);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取代基时,则从哪端编
号能使取代基位置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3)写出烷煌的系统名称.
2、含有官能团或特殊原子团的化合物命名时,首先确定命名的
化合物母体,然后据母体进行命名。母体的确定是根据化合物分
子中的官能团或特殊基因。如含:
“=”c、的化合物,以烯为母体,化合物最后名称为“某某烯";
含一0H、一CHO、—COOH的化合物分别以醇、醛、酸为母体。
苯的同系物以苯为母体命名。
官能团的链状化合物选择主链一律以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编号时从官能团(一CHO、—COOH)或离官能团近的一端(醇、
卤代煌)编号,其他步骤跟烷睡命名相似。
苯的同系物及苯的取代物命名时苯环上的编号既可顺时针编,亦
可逆时针编,但是要从环上最简单的取代基或侧链编起,且使各
取代基或侧链的位置之和最小。(也可能用习惯命名法,如
Q匚戡:邻一二甲苯,CH3-QJ-CH3.间一二甲苯,CH3~O-CH3:对一二甲苯。
)
十一、乙烷、乙烯和苯的比较
分子式汨
C6C:H4C6H6
结构简式
CR—CRCIfc=CH:<§>
结构特点C-C可以旋转①c=c不能流转①苯环很稳定
②双键中一个键易断裂②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主要化学性取代、氧化(燃烧)加成、氧化取代、加成、氧化(燃烧)
质
十二、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钠与乙醇的反应实验
钠浮于液面,逐渐融化呈闪亮的小球,游浮于液面,逐渐融化呈闪亮的小
的动球,游动
现
象
声
的
有"啧啧"的声音无任何声音
现
象
气
的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作爆鸣
观察不到气体的现象
现实验时有爆鸣声
象
实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熔点低。钠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钠与
验水剧烈反应,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2Na+
结大,反应生成氢气。2Na+2H2O==22c2H50H玲2C2H5ONa+%个乙
论NaOH+“个水分子中氢原子相对较活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相对不活泼
泼
反
应
钠与氢离子的反应钠与氢离子的反应
实
质
(5)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十三、实验室里制取乙酸乙酯时的注意事项
1、化学原理:浓硫酸起催化脱水作用。
2、装置:液-液反应装置。用烧瓶或试管。试管倾斜成45°(使
试管受热面积大)。弯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导气管不能伸入饱
和Na2c。3溶液中(防止Na2c。3溶液倒流入反应装置中)。
3、饱和Na2c03溶液的作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钢构材料采购与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全新微商佣金分成合同范本下载3篇
- 2025年度汽车租赁合同电子版范本8篇
- 2025年度短视频拍摄制作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殡仪馆鲜花礼仪用品采购及配送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药市场准入许可申请代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环保型建筑材料供应与施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门行业品牌推广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乡汽车租赁及售后服务合同
- (正式版)SJT 11449-2024 集中空调电子计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近现代史》义和团运动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及答案
- 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消化系统疾病的负性情绪与心理护理
-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戏剧类(含答案)
- 协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大全(12篇)
- 灰坝施工组织设计
- WS-T 813-2023 手术部位标识标准
- 同意更改小孩名字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