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唐诗宋词选读——走进唐诗》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大屏幕出示: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大屏幕出示歌曲《读唐诗》)

2.师: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学生回答(

)师: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题板内容:“床前的月光”

《静夜思》

(李白)“窗外的雪”

《夜雪》

(白居易)“高飞的白鹭”

《绝句》

(杜甫)“浮水的鹅”

《咏鹅》

(骆宾王)“枫桥的钟声”

《枫桥夜泊》(张继)“巴山的雨”

《夜雨寄北》(李商隐)“边塞的战士”

《出塞》

(王昌龄)“异乡的客”

《九月九日忆兄弟》(王维)3.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生答:(八首)师:对了,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齐声朗读歌词。)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领略唐诗奇葩的芬芳。介绍唐诗的历史(课件展示)介绍唐诗的特点(课件展示)4.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5。撑一支长篙去寻找唐诗更深处的风景。我们从下节课开始将进入唐诗部分的学习。6.作业:预习《将进酒》《唐诗宋词选读——走进唐诗》讲评课学情分析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认为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处于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好是情感形成、丰富、迸发的时期。由此可见,此时对于高中生情感的教育小的方面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此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大的方面则是对日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当代教育理论引入情感教育,以情感教育作为高中生形成自己独特、良好个性的基础,借此打破“唯理智教育”的藩篱。学校教育则是高中生获得情感教育极其重要的地方。在学校,高中生可以通过所授课程接受情感体验。作为人文科目的语文必然要担此重任。然而近年来关于高中生情感淡漠、低幼的报道屡见不鲜,甚至不少高中生也自认为难以获得情感教育。尤其是高三学生在诗歌鉴赏部分,无法获得情感共鸣,以致无法理解诗歌,作文中情感机械僵化,幼稚空洞,无不令人担心。如何让高中生获得情感体验呢?《唐诗宋词选读》恰好是丰富高中生的情感,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的一个教材。《唐诗宋词选读——走进唐诗》讲评课效果分析本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是:课堂思路清晰,两首诗歌之间的过渡自然巧妙,背景资料的适时引入使学生加深了了内容的理解,联系所学诗句回顾所读诗文进行主题拓展扩大了课堂容量,能及时鼓励调动学生,语言比较有亲和力,课堂较有激情等。本节课的败笔也不少:1.预设与实效的差距较大。本课的重点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第一首诗歌诵读、理解地比较透彻,也能品味出语言的精美,但在读“《春望》”这首诗时就很不到位。由于时间较紧,读的环节就进行的匆匆忙忙,给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是为了完成已经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进行了。2.课堂的生成性不够。课堂上往往担心学生提出问题会耽误课堂进程,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往往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一个环节的进行几乎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这看似节省了时间,可长此以往,却能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新性。3.课堂语言还是不精炼。已经不止一次得反思自己的这一缺点了,可是因为自我要求不高,课堂语言还是比较随意,有较多废话。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分析首先,《唐诗宋词选读》具有经纬交错,逐层推进的文本特点。

从初盛唐到中晚唐,从北宋到南宋,以时间为“经”。本套选读文本在初盛唐诗坛上选取了8位诗人18首诗歌,在中晚唐诗坛选取了12位诗人24首诗歌,在北宋词坛选取了11位词人24首词作,在南宋词坛选取了11位词人21首词作,目的在于撷取每一个时代的星辉,了解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细微地感受研读名人名篇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由意象意境到格律节奏,从联想到诗眼词眼,以鉴赏为“纬”。本着〈〈语文课程标准〉〉应该“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征”的要求,本套选读文本,以“诗歌入门”系列为纬。以鉴赏诗歌离不开对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开始,首先介绍了有关“意象与意境”的感性知识;然后从诵读出发,了解“格律与节奏”帮助学生深入地欣赏诗歌的音乐之美和谐之美;“联想与想象”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艺术魅力,既能够进行分析鉴赏,又能够学会应用;最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又一重要方法——寻找诗眼和词眼,理解用典,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纬度中,主要采用了小步轻迈,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推动学生初读文本,然后深入研读文本,最后的得出自己的感受。

其次,《唐诗宋词选读》具有歌咏吟诵、多元解读的鉴赏特点。

当学生沉浸在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诗中那皓月当空,幽美的景色顿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美景离情之中,不由让人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当艺术家乔榛、丁建华用饱含深情朗诵《长恨歌》时,学生的情感也随之起伏不定,从杨贵妃得意的专宠,到马嵬坡杨妃的惨死以及蓬莱仙岛杨妃的不忘旧情,随着朗诵的情语出之,一个哀婉缠绵的爱情故事也流淌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当学生用《月亮代表我的心》《风中有朵雨作的云》《浪花一朵朵》等当代通俗曲调演唱柳永的《望海潮》时,我们不仅看到一幅幅西湖美景、钱塘江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人民的安详生活,更为孩子们突发奇想的音乐天赋所震撼,词字添配的丝丝相扣,旋律与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词作画面相得益彰,学生们精彩的演绎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欢呼声。

在歌咏吟诵中,学生不但读出了诗词的音韵之美,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共鸣。同时学生发挥个性的独到见解,疑义相析对文本进行了多元的解读。

总之,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文本时,无论是教学思路、教学设想还是教学步骤等方面都有着与必修文本不同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追求,文本的特点给教授者提供了选择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同时打破传统,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性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唐诗宋词选读》测试【自主学习】训练一、字音辨析①樽()②绮()筵③绿蘋()④江渚()⑤槛()外长江⑥纤()尘⑦捣衣砧()二、解释词语的语境义①金樽对绮筵②晴光转绿蘋③离堂思琴瑟④雪暗凋旗画⑤谁家今夜扁舟子⑥人生代代无穷已⑦月照花林皆似霰⑧偏惊物候新【质疑探究】一、请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然后回答问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1.“物候”“新”在何处?对于新物候,诗人为何“偏惊”?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4分)3.结合本诗主旨,说说本文构思的独特地方。(3分)二、请阅读王勃的《滕王阁》,然后回答问题。1.结合诗的情境,谈一谈“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2.唐人诗歌以善用实字(即名词)见长,但又实而不实。它与好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代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请结合本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说明。三、请阅读《从军行》,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心中自不平”是因为什么引起的?谁心中“自不平”?一个“自”字突出了什么品质?(4分)2.有人说“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写战斗场景,是别具机抒。请说说你的看法。(6分)3.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四、请阅读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然后回答问题。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结合诗的情境,分析颈联的表达技巧。五、请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两幅图像,上半篇写大自然景象,下半篇写人生图像,诗人是怎样由“自然”过渡到“人生”的?找出其中的过渡句并简要分析。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结合全诗的情境,简述“落月摇情满江树”中“摇情”的内涵。【自主学习】训练答案1、字音辨析①zūn②qǐ③pín④zhǔ⑤jiàn⑥xiān⑦zhēn2、解释词语的语境义①华丽的筵席②浮萍③指朋友宴会之乐④旗帜上的图画黯然失色⑤飘荡江湖的游子⑥停止⑦小冰珠⑧出乎意料【质疑探究】一、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1’)因为诗人是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答是“宦游人”也可)(2’)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怀念中原故乡之情(答“归思”也可)(1’)(评析:诗歌尽管是以形象表达意旨,行文有跳跃性,但是,内在是有抽象的逻辑关系的。我们赏析诗歌时要注意理清诗歌内在的因果联系。这类考查对诗歌基本内容理解的题目,一般答案可以直接取自于诗句。至于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尽管提问有时似乎针对的是是某一诗句,但是,答案往往要从全诗的主旨上去考虑。因为,主旨是中心,所有材料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本文表达主旨的词应该是“归思”。这是文眼。)2.通过对偶手法,(1’)由远及近地描绘出江南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水乡景色,(1’)很好的表达了异乡的“景新”,(1’)同时,也为下文抒发思乡情切埋下铺垫。(1’)或答:以静写动,“出”字极妙地表现了云霞升腾的过程;(1’)以物拟人,“渡”字将“梅柳”生动地表现了梅柳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1’)这些都很好的表达了异乡的“景新”,(1’)同时,也为下文抒发思乡情切埋下铺垫。(1’)(评析:这类题目表面上只要鉴赏表达技巧,其实,回答时还是要牵涉到思想内容,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牵涉到思想内容,其实阐述的就是表达技巧的作用。做答时基本上是三个层次:什么技巧,要一针见血;补充说明运用的情况,要有概括性;运用技巧的作用,这往往要从全诗的整体着眼解读。)3.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描写并不是表达自己的愉悦和追求,而是由此牵出与眼前美景不同的故乡之景,借以表达思乡思归的心情。(3’)(评析:此题难度不小,出此题目的在于强化同学们对本诗的深刻理解。独特在于惊新而不快,悦目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做这类题目,一定要着眼于诗歌的篇章结构、构思立意等大的方面,切不可拘泥于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其实,题目中是有暗示的,比如“本文构思”。这就提醒了答题的角度。)二、1.这两句诗寓情于景。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晖。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思。2.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之外,其余十二字都是实字。不但写出阁的寂寞,也写出了阁的高举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情深远。三、1.“心中自不平”是因为“烽火照西京”引起。(1’)心中“自不平”的对象是“书生”。(1’)一个“自”字突出了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主动请求上前线的爱国品质。(2’)(评析:此题答题思路同第1题的第(1)问,需要答题者把跳跃性的文字补成一个有逻辑性的故事。)2.这两句写战斗场景,的确是别具机抒。一是写景有声有色。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3’)二是借景衬人,通过写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3’)(评析:首先是表明观点,然后是有根有据的论证,是做这题目的基本要求。本题答案长了一点,如果能在表明观点的前提下,只阐述了其中一点,也应该给满分的。)3.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写出了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和无畏的英雄气概。(2’)四、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2.颈联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了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五、1.过渡句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江月年年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人生图像,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2.这四句诗中“白云”“清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3.结句中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评课教学反思本课是一堂讲评课,是对新泰市高中“344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展示课,是个人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活动。一、教学中的探索与体验

(一)在吟诵中体味音韵之美

对于文采斐然,意象斑斓,情感起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作反复吟诵,通过老师指导朗诵技巧、反复诵读,可以达致背诵积累的目的;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增加音画等形象思维的刺激,可以丰富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感受。《春江花月夜》中意象纷繁,意境优美,抒情思路流畅,是欣赏的好素材,但它完整的意境之美,若经过语言拆解后会诗味大减。若可以用一曲古乐《春江花月夜》来作为衬底音乐,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诵中逐层深入,体味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情致之美,熟读背诵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唐之韵》等电视诗文朗诵素材也曾被我们作为朗诵欣赏的素材,学生普遍反应不错。

(二)在歌吟中唱出意境之味

兴趣是教学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如何让《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审美的距离?我想到了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为绝大部分学生所喜爱。而唐诗宋词也是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变化放在今日也同样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以是今人的心理映照。很多由唐诗宋词谱成的流行歌曲很受学生欢迎,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