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目标及其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通过洪灾这一案例的学习,简述洪灾形成的自然、人为和社会经济原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种诱因;3.通过分析地震、滑坡、洪灾和泥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4.通过探讨洪灾的成因,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二)目标解析1.对于灾害,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的主要形式都具有广泛性、区域性、频繁性、不稳定性、周期性等特点。判断自然灾害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以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为诱因;二是必须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资源破坏等。对于地质灾害的类型,可以依据发生的圈层位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等。大多数自然灾害地球系统自然演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各类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关于洪水和洪灾的认识,应首先让学生弄清楚洪水与洪灾的概念上的区别和联系。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了洪灾。但不是所有洪水都会形成洪灾。关于洪灾形成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从洪灾的概念上进行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原因、人为活动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其中以自然因素为主。3.可以适当对学生介绍泥石流地质灾害,引导学生分析其与洪水之间的联系,同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地质灾害分布图,结合所学的只是在图中找出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地区,思考泥石流、滑坡的诱发机制和条件。也可以适当介绍其他地质灾害,从各类地质灾害的关系上做进一步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4.通过洪灾成因的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治理洪灾的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成因——措施——效益”的逻辑思维链条。同时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问题诊断分析本小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较为紧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洪灾成因的理解上。对于该问题,可以结合洪灾的概念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洪水的产生。一般洪水产生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冰雪融化、流域汇水速度和河道排水速度等。人为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了洪水的产生,主要有流域内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占用分洪区等,降低了排水和调蓄水量的能力。其次为洪灾的形成,只有当洪水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形成洪灾。洪灾的程度主要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主要有一个区域内部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人口密度越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洪水产生的破坏和损失就越大。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小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较为紧密,学生对这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增强感染力。从备教材、备学生、备问题、备教学法、备氛围等几个方面把握这节课的内容,运用图片、文字等资料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四、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知道了大自然给予人类丰富的自然资源,用于生产和生活,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不过大自然有时也会有发怒发威的时候,就在过去的4月,在印尼、日本等地8天的时间里发生了4次7级以上的地震,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许多人担心地球当前是不是进入了“震动”模式,在印度,46˚C的高温致几百人死亡,是什么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问题一】该如何认识自然灾害呢?[设计意图]结合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1】什么是自然灾害?【问题2】自然灾害包括哪些类型,会造成些什么影响?通过图片来了解类型。【例题一】以下叙述是自然灾害的是()A、1952年9月,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B、云南昭通山体滑坡,摧毁公路C、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爆发D、2014年10月黑龙江遭遇暴雪,毁坏工农业设施视频导入,岫岩洪灾【问题二】洪水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那么什么是洪水?为什么洪水形成后会导致洪灾?[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区分洪水和洪灾的概念,了解洪灾的成因。【探究问题一】通过五段材料及课本第二部分,讨论完成学案上的表格,探究洪灾的成因?自然原因气象原因

地质原因

其他原因

人为原因

【探究问题二】长江多发洪灾,下图是长江不同河段诱发洪灾的原因,针对原因,请同学们提出相应的防洪措施,并完善下图中的表格不同的自然灾害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某种自然灾害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吗?泥石流[知识窗]:解读知识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88知识窗,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泥石流?其特点是什么?2、泥石流的危害主要有哪些?3、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五、课堂小结(一)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分类:按照自然灾害的发生圈层,自然灾害可以分为:(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飓风、干旱、冻害、寒潮、暴雪等。(3)生物灾害:包括鼠害、虫害、物种入侵等。(4)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等。(二)洪水和洪灾1.概念:(1)洪水:指河流水位超出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2)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2.洪水的危害:危害类型具体表现直接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引起疫病和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间接危害造成洪水、电力、交通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洪水的致灾环节:一是洪水的产生;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2.洪水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连续性降雨、强降雨、大量冰块快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等形成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堵塞河道形成的洪水;自然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影响因素具体表现相关性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地面坡度越大,流域的汇水速度相对越快正相关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越高,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正相关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负相关河道排水速度顺直程度河道越顺直,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正相关通畅程度河道越通畅,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正相关纵向坡度纵向的坡度越大,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正相关(2)人为原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河道沿线及河内修建建筑物等,使得自然环境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降低,加剧洪灾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3)洪灾的严重程度与经济社会要素的关系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其造成的洪灾损失就越大。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区,经济发达,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长行程洪涝等灾害,因此造成的损失就越大。(4)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地地区经常发生的与洪水有关的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日按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产生推动作用。(四)洪灾的防治措施洪灾的防治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项目措施及功效监测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检测和预报,对于防范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具有巨大的作用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对于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严格控制乱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人们对于灾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统一的防灾和减灾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和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防灾六、牛刀小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某岛屿上有频繁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B.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台风和洪涝C.某些地区日趋严重的酸雨也是一种自然灾害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洪灾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2、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A.①④⑥ B.①②⑤C.②④⑥ D.③④⑤3、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台风③火山喷发④洪涝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4、关于洪水和洪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暴雨和大暴雨就不会造成洪灾B.无论什么地区,只要发生洪水就会形成洪灾C.洪水发生的区域越大,洪灾就越严重D.经济越发达,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能就越严重5、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特大洪灾的发生()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6、读“长江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料4所反映的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在发电、________、航运、________、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4)长江洪水对________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地理学习,对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案例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可以借助材料,解读材料,独立思考,组织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了主体作用。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讲教学材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要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总的说来,第一小组学生学习评价量表日期2016年5月9日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

准评价方式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自评互评师评学习态度1、学习目标明确,重视学习过程的反思,积极优化学习方法2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3、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4、重视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拓展视野积极,热情,主动积极热情但欠主动态度一般较差454学习方式1、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2、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3、学生之间能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4、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会倾听、思考、表达。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会倾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会思考。544参与程度1认真参加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2逐步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3积极参加探究、建模活动,加强文化的学习4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等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强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能发现问题,俣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参与意识不够积极主动333合作意识1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勇于接受任务、敢于承担责任2加强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乐于助人,积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4公平、公正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过程认真、负责、有诚信合作意识强,组织能力好,与别人互相提高,有学习效果能与他人合作,并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习有合作意识,但总结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学习454探究活动1积极尝试、体验研究的过程2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3勇于质疑,善于反思,有创新意识4善于观察分析事实,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和证明,撰写探究活动报告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②(同左①)理解较浅③(同左①)理解模糊①未理解543知识和技能的应用1认真观察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2积极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3自觉养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综合应用能力能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技能一般解决实际能力较差342其他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2认知水平的发展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些提高无明显发展特征434综合评价小组评价等级A任课教师评价等级A总分80备注:A:优秀,B:良好,C:一般,D:有待改进。本堂课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重视学习过程的反思,积极优化学习方法,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学生之间能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认真参加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公平、公正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过程认真、负责、有诚信。善于观察分析事实,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结论和规律,自觉养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综合应用能力。教材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对人类的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而在我国的灾害中,洪灾和旱灾最为常见,并且影响较广。选择以洪灾作为探究学习的案例,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一、什么是洪水,洪灾以及洪灾会带来哪些危害;二、洪灾的形成原因;三、洪灾的预防措施。通过对洪水和洪灾成因、灾害及预防等问题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了解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进而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本节内容计划安排一个课时。具体包括三大块主要内容:首先是洪水和洪灾的概念,联系和区别。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洪水和洪灾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我国多发的洪水灾情为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其次为洪水和洪灾形成的原因。具体可以从洪水产生和致灾的发生规律入手,具体可以包括两个环节,首先应该分析清楚洪水形成的几种自然原因以及多种影响因素,然后指出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诱发和加剧了洪灾,说明自然原因是导致洪灾的主要因素,但认为因素也不能忽略。第三个主要内容为洪灾的防治措施。具体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防灾减灾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总体来看,本节的知识结构如下: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种类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自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湖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损害然洪水和洪灾直接损失灾洪灾损失间接损失害自然原因与洪灾形成的原因洪水的形成人人为原因类对人类造成损害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洪灾的防治措施工程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非工程措施评测练习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选择题1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2下列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对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B.春季和冬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C.春季和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D.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读下图,回答3~5题。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为()A.长江上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长江下游河段D.金沙江河段4.这里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①上游支流多,成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类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有效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性措施是()A.建立预警系统B.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C.修筑堤坝,整治河道D.加强居民的防范意识某中学调查小组在某流域进行的聚合草地(22度坡地)调查资料如下表,回答6-7题。聚合草覆盖度(%)径流减少率(%)减水效益(%)侵蚀减少率(%)减沙效益(%)201552.555--30--2042.2403062.580--50--4060.36060--50--3046.895--80--7084.8807560--5075.298--89--8089.16.通过调查资料表明,要想减水效益显著、稳定,且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临界值。聚合草覆盖度最合适的值应为A.20% B.40% C.60% D.80%7.根据表中所示原理分析:关于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任务艰巨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径流减少率降低B.侵蚀减少率上升,水土流失加重C.多雨季节,直接汇入长江干流的地表径流增多,水位上涨D.河床上升,湖泊萎缩,防洪能力下降读淮河水系图,完成8~9题。8.下列有关淮河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系呈树枝状对称分布B.河水注入长江和黄海C.南岸支流结冰期较短D.南岸支流较长,流速较慢9.下列措施中,不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A.上游植树造林B.中游修建蓄洪工程C.下游开挖人工入江水道D.全流域防止凌汛1949年以来,我国干旱平均每年出现7.5次,洪涝平均每年5.8次,登陆台风每年7.0个,7级以上地震每年约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平均每年7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年2.5次……据此回答14~15题。10.上述几种自然灾害中,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最大的是()A.旱涝B.台风C.地震D.低温冷害11.关于洪灾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②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③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小于河道的排水速度量时,就容易形成洪水④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就越容易形成洪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二、综合题1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人类活动对灾情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读下图分析回答:(1)分析上图,说明图中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当此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危害有哪些?(2)上图中甲和乙造成的灾害程度有什么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可举例说明)13.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术。观课记录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新授课,教师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答问、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能使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课堂检测题与讲授内容相扣,但也有拓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听课效率。通过学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对简单的问题达到了解并掌握的目的。课堂上只需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和检查。课中对于学案中探究问题还没有完善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通过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方式,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对本课的重点问题,教师要从原理分析入手,从概念辨析、原因分析、防治措施的角度全面性分析,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教师讲课有教学案;使用普通话;积极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反思做的不够,部分同学课前准备不足。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展示表述思维时间占的多,导致学生对最后的巩固检测思考时间不足,处理的有些仓促。

本节课还有一点不足就是学生评价上,虽很好的表扬鼓励了学生,但最后的小组点评由于时间紧张有些仓促,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学生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地理学习,对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