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_第1页
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_第2页
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_第3页
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_第4页
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UDC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业标准PNB/T—2018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Designcodefordistributedenergystorageconnectingtopowersystem(征求意见稿)2019-X-XX发布2019-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能源局PAGE17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34Grid-interconnectedrequirements 35Designofprimarysystem 45.1Basicrequirements 45.2Voltagelevelofintegration 45.3Loadflowcalculation 55.4Short-circuitcurrentcalculation 55.5Powerquality 55.6Equipmentselection 56Designofsecondarysystem 66.1Protectionandautomaticsafetydevice 66.2Communicationandautomatic 76.3Electricalenergymetering 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9Listofquotedstandards 1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1总则1.0.1为规范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系统设计,保障储能系统和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公共配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分布式储能项目。1.0.3分布式储能接入配电网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配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设计方案。1.0.4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energystoragesystem接入公共配电网,采用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2.0.2孤岛islanding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2.0.3并网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对于有升压变的储能系统,指升压变高压侧母线或节点。2.0.4公共连接点pointofcommoncoupling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2.0.5储能变流器powerconversionsystem;PCS储能系统中,连接于储能本体与电网(和/或负荷)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变流器。

3基本规定3.0.1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时,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保护配置,应保障储能系统和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3.0.2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时,在电能质量、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与电压调节、运行适应性等方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7-2018的规定。3.0.3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配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设计方案。4接入系统条件4.1一般规定4.1.1接入系统条件分析,应包括储能系统概况分析。通过1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储能系统,还应包括储能系统所在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现况、发展规划分析等内容。4.2储能系统概述4.2.1应包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规划规模、本期建设规模、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建设及投产时间、安全措施(设施)配置等内容。4.2.2技术内容应包括配置方案、主接线、运行方式等。4.2.3对于扩建储能系统,应说明现有储能系统概况、扩建条件等。4.3接入公共配电网现况4.3.1接入系统设计应进行电力系统现况分析,对储能系统所在配电网进行介绍,分析内容应包括电源、负荷和电网现况。4.3.2电源现况应包括装机规模及电源结构、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和波动特性等。4.3.3负荷现况应包括最大供电负荷、供电量、负荷特性和峰谷差率等。4.3.4电网现况应包括电网接线方式、变电站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配网设备负载情况等。4.4公共配电网发展规划4.4.1接入系统设计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历史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对分布式储能系统所在配电网的负荷水平及负荷特性进行预测。4.4.2接入系统设计应概述分布式储能系统所在配电网的电源发展规划,包括新增电源建设进度、机组退役计划及电源结构等。4.4.3接入系统设计应概述分布式储能系统所在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包括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的变电站布局及规模、电网接线方式等。5一次系统设计5.1一般规定5.1.1应包括电压等级、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能质量和主要设备选择。5.1.2一次部分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7-2018的有关规定。5.2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5.2.1分布式储能建设的必要性应从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削峰填谷降低尖峰负荷、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及无功功率调节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进行论述。5.2.2根据分布式储能调节效果,说明分布式储能在配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5.2.3对分布式储能的规划容量、本期建设规模、建设及投产时间,应从配电网角度提出分析意见和合理化建议。5.3接入配电网电压等级5.3.1储能系统接入的电压等级应根据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原则,储能系统充放电容量、导线载流量、上级变压器及线路可接纳能力、所在地区配电网情况,可按表5.2.1确定。表5.2.1分布式储能接入电压等级储能系统充放电容量并网电压等级PN≤8kW220V8kW<PN≤400kW380V400kW<PN≤6MW10(6)kV5.3潮流计算5.3.1分布式储能接入配电网潮流计算,针对设计水平年储能系统满功率充、放电运行工况下的正常最大、最小负荷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事故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应避免出现线路功率越限。5.3.2当项目投运后3~5年内有规划投运的分布式电源或负荷时,应进行相应水平年的潮流计算。5.4短路电流计算5.4.1应考虑分布式储能运行方式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等影响,计算储能系统并网点的最大和最小短路电流。5.4.2变流器型分布式储能出口短路电流可按1.5倍额定电流计算。5.5电能质量5.5.1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后,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电能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7-2018的规定,5.5.2分布式储能系统应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功能,电能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应至少保存一年。5.5.3通过10(6)kV电压等级并网的储能系统的公共连接点应装设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19862的规定。5.6设备选择5.6.1分布式储能升压变压器或输出汇总点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应根据储能系统规划容量、分期建设情况、供电范围、附近区域负荷情况、接入电压等级和出线回路数等条件,通过技术比较后确定。5.6.2主变压器的参数应包括台数、额定电压、容量、阻抗、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接线组别、分接头以及中性点接地方式,并应符合GB/T17468、GB/T6451、GB24790的有关规定。5.6.3储能系统的电能质量、无功调节能力、异常响应特性等,应满足NB/T33015-2014的有关规定。其无功和电压调节应充分发挥分布式储能的无功控制能力,必要时安装无功补偿装置。5.6.4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线路参数应包括线路型号及长度等。5.6.5分布式储能并网点宜采用快速开关,能够耐受短路电流,并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小的导通损耗。5.6.6分布式储能并网点的接地方式应与配电网侧接地方式一致,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和《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的有关规定。6二次系统设计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6.1.1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保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规程》GB/T14285和《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84的规定,且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6.1.2分布式储能系统继电保护应包括接入不同电压等级公共配电网的接入线路保护配置、相邻线路保护配置、母线及主变保护配置。6.1.3分布式储能系统应具备防非计划性孤岛保护功能,其动作时间应与电网侧线路保护重合闸时间相配合。6.1.4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过380/220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可不独立配置安全自动装置。2通过1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应在并网点设置安全自动装置,且应具备频率电压异常紧急控制功能,可按照整定值跳开并网点开关。当分布式储能系统并网点快速开关具备频率电压异常紧急控制功能时,可不设置专用安全自动装置。6.1.5分布式储能系统应具备同期功能。6.2通信和自动化6.2.1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调度关系,应根据分布式储能所处地区、安装容量和接入电网电压等级以及是否参与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等条件确定。6.2.2接受电网调度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通信与自动化系统应满足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等业务的要求,应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相关规定。6.2.3接受电网调度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宜综合采用光纤专网、电力线载波、电力无线专网等通信方式,应具备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进行双向数据通信的能力。6.2.4接受电网调度的分布式储能系统,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通信方式和信息传输协议应符合DL/T634.5101、DL/T634.5104、DL/T860及其他电力系统通用通信规约的要求。6.2.5接受电网调度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a)电气模拟量:并网点的频率、电压、注入电网电流、注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质量数据等;b)电能量及荷电状态:可充/可放电量、充电电量、放电电量、荷电状态等;c)状态量:并网点开断设备状态、充放电状态、故障信息、远动终端状态、通信状态、AGC状态等;d)其他信息:并网调度协议要求的其他信息。6.3电能计量6.3.1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前,应明确计量点,计量点应设在分布式储能系统与外部电网的产权分界处。6.3.2计量点应装设双向电能计量装置,其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的有关规定;电能表应具备本地通信和通过电能信息采集终端远程通信的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45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1对本规范中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时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相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引用标准名录GB2479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GB/T14285《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规程》GB/T1746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36547-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54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584《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98《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5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月*日以第**号公告发布。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大量收集了国内外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系统设计相关行业文献资料,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总结了我国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TOC\o"1-2"\h\u1总则 153基本规定 164接入系统条件 164.1一般规定 164.2储能系统概述 164.3接入公共配电网现况 164.4公共配电网发展规划 165一次系统设计 165.1一般规定 165.2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175.3接入配电网电压等级 175.4潮流计算 175.5短路电流计算 176二次系统设计 17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176.2通信和自动化 186.3电能计量 18

1总则1.0.1本条为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有利于降低负荷峰谷差、消除新能源波动、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为了促进分布式储能系统顺利接入配电网,保障储能系统接入后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统进行规范化设计。1.0.2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分布式储能系统。

3基本规定3.0.1分布式储能系统具备充电和放电两种运行模式,其中放电特性会对继电保护的设备选型和定值计算,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在分析时予以充分考虑。3.0.3分布式储能系统具有负荷和电源双重身份,随着规模逐渐增大,大量分布式储能的运行模式会影响配电网的运行,因此在接入设计时要统筹考虑,确保技术经济性。4接入系统条件4.1一般规定4.1.1在进行分布式储能接入方案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接入条件,包括配电网现况、发展规划以及储能系统概况。4.2储能系统概述4.2.2技术内容应包括配置方案、主接线、运行方式等。4.3接入公共配电网现况4.2.1储能系统所在配电网现况分析主要从电源、负荷和电网现况三个方面展开。4.4公共配电网发展规划4.4.3对于扩建储能系统,可能采用不同并网点并网,设计时需要进一步说明。5一次系统设计5.1一般规定5.1.1应包括电压等级、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能质量和主要设备选择。5.2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5.2.1分布式储能建设的必要性应从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削峰填谷降低尖峰负荷、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及无功功率调节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进行论述。5.3接入配电网电压等级5.2.1表5-1为推荐性接入电压等级,主要考虑的是输送损耗、供电半径、线缆选型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当高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时,可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以降低接入系统造价。5.4潮流计算5.3.1设计水平年一般包括并网水平年和近期水平年(3~5年),需要进行潮流计算的运行方式需要考虑分布式储能系统运行工况,包含:并网运行时的满功率充电、满功率放电两种模式。5.5短路电流计算4.3.1分布式储能放电情况下的短路电流受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在单相接地配电网中,有时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三相接地短路电流,需要予以考虑。6二次系统设计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6.1.2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线路保护,优先采用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等成熟、成本低的保护装置。6.1.4分布式储能系统应具备频率和电压异常时的紧急离网功能,该功能可由专用安装自动装置实现,也可以由具备该功能的并网点快速开关实现。6.1.5分布式储能系统应具备同期功能,该功能可由专用同期装置实现,也可由分布式储能变流器或监控系统来实现。6.2通信和自动化6.2.2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可以降低通信初始投资费用,但为保障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满足国家信息安全要求。6.3电能计量6.3.1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计量点设置点,应设在分布式储能系统与配电网的产权分界处,该分界处,可能是分布式储能系统并网点,也可能是送出线路的电网侧,以及其他可能的产权分界处。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接入系统条件、一次系统设计、二次系统设计。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电网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邮编:100031)。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本规范参编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接入系统条件 34.1一般规定 34.2储能系统概述 34.3接入公共配电网现况 34.4公共配电网发展规划 45一次系统设计 45.1一般规定 45.2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配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