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高原》课标分析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时,能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在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黄土高原》学情分析
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方法,包括危害、成因及治理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3.通过实例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过程与方法】1.以课堂实验活动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2.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和读图分析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学习过程】《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入新课】(教师)课前老师搜集了不同地区的黄河照片做成动画请大家观看(学生)观看动画(教师)黄河上、中、下游景观差别如此之大,尤其是下游形成了“地上河”,“地上河”的泥沙来自哪里?(学生)黄土高原。(教师)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泥沙能到下游地区呢?(学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教师)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水土流失又有哪些危害?怎样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微视频总结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通过观看视频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3.讨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师)下面我们观看视频探究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在看视频前我提二个问题: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2、这些因素怎样影响水土流失的?(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2个问题(教师)展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总结问题答案。(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请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展示相关资料(学生)看资料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那除了这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哪些影响?出示材料材料一:70岁的老人李开福告诉记者,50年前,金竹至荷花走廊也曾森林茂密,环境宜人。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后,一座座山丘被理了光头,成了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形成了10万多亩的荒山秃岭,表土尽失。材料二:黄河专家穆兴民:水土流失的根源在于人口过多。黄土高原的问题就在于人口过多,人口多了以后肯定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材料三:上世纪九十年代,神府大煤田的发现和陆续深度开发,给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带来巨大压力,水土流失日趋严重。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么?2.除了这些人为因素,你还知道哪些人为因素造成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教师)大家的实验非常的明了,我们知道了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包括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破碎,沟谷多。还有人为原因包括人口过多,过垦过牧,采矿、修路等导致水土流失。【过渡】(教师)严重的水土流失除了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之外,还带来了哪些危害?请大家看视频和资料进行归纳。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末段,黄河携带的从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几乎全部经过这里。据三门峡水文站实测,黄河最高含沙量达746千克/米3,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的河段高出10米以上,据观测下游河床现在仍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学生总结)带走肥沃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河床淤塞,容易发生洪涝。(教师过渡)黄土高原对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该怎么解决呢?要“对症下药”,针对问题基础解决措施。(学生)说出措施(教师)在大家的建议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植树种草。但是针对黄土高原不同的地貌种树和种草的位置也是不同的。请大家观看黄土的侧面示意图。(教师点拨)A处坡度缓,水土流失较轻;B处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从树和草保持水土的能力分析,哪处种树更合适?哪处适合修建梯田和种植优质牧草?在山脚C处采用什么方法来保持水土?(学生)A处是缓坡,适宜种草和修建梯田,B处坡陡种树比较合适。在山脚的C处修挡土坝、护土坡合适。(教师)我们通过图片看看经过治理的黄土高原。[测评联系]1、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A.Ⅰ组
B.Ⅱ组
C.Ⅲ组
D.Ⅳ组(2)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2、材料一:贵州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贵州省内广泛分布特殊的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和石漠化区域让当地生态环境异常脆弱。近年来,贵州的许多地方通过小流域治理,把恢复生态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不仅山变绿了,人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喀斯特地貌是极易受流水侵蚀和溶蚀的地貌类型)材料二:长期以来,山坡耕作是当地主要的农耕手段。因为气候和地质构造的原因,贵州山地风化严重,岩石裸露的山峦比比皆是,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只有石缝中才能找到土壤。为了生计,当地人被迫在山上砍伐树木,耕种放牧,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陷入恶性循环材料三:在这种自然条件下,除玉米外,几乎没有别的作物能大规模种植,人们收入少得可怜。更让杜世刚畏惧的是,一逢恶劣天气,滚滚沙石倾泻而下,常会带来惨痛损失。他回忆说,1999年的时候,我记忆最深刻。当时我有一块田,一场大雨一晚上都全部给填平了。本来我第二天要插秧的,可第二天早上就全部淹没,(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全部把田地掩埋了。我当时的心情非常难过,作为一个老百姓,没有土地就没法生存下去。读材料一、二、三,总结贵州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板书设计】黄土土质疏松过垦过牧自然原因采矿、修路等危害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治理人口多黄土土质疏松过垦过牧自然原因采矿、修路等危害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治理人口多地表光秃裸露人为原因地表光秃裸露人为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破碎,沟谷多地形破碎,沟谷多带走地表肥沃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带走地表肥沃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河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下游河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黄土高原》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前一节教材介绍的东北三省是一个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又是教材讲述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可见,两节教材在内容选择及设计思路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也因黄土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地形区。作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黄土则成为最显著的区域自然特征。黄土高原的人文景观同样也受到黄土这一自然因素及其独特环境的深刻影响,这里的人类文明、社会风貌,都与黄土有关。甚至有些时候,人们提到“黄土”、“黄土地”已经不单指一个自然名词,而往往带有特定的人文涵义,如“黄土文明”、“黄土文化”、“黄土风情”等等。基于以上认识,并考虑学生所学基础,本节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紧扣“黄土”这一区域中心事物,突出具有鲜明“黄土特色”的区域地理特征,强调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本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教材分四个标题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文明摇篮(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成黄土(黄土景观和黄土地貌)、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这三个主题均与黄土这一自然因素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节教材以认知和求证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并注意体现教学过程。叙述式课文从现象入手,强调运用图文资料来阐明主题;活动式课文则围绕主题联系实际,通过实例举证、实例分析、模拟实验求证及议题讨论等活动设计,力求把主题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本节课是黄土高原的第二课时,相对应的标题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严重的水土流失”标题下“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活动”设计了两个步骤:第一步设计了一组模拟实验,分别求证植被(覆盖率)、土壤(土质)、地形(坡度)和气候(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从中也可看出这几个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步是图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水土流失给黄河及其中游和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水土保持”标题下“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对策及成功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活动”首先用实例演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水土保持的作用,然后设计了一个有关“退耕”的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政策等层面认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本节的内容结构如下。黄土高原测评练习1.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A.Ⅰ组
B.Ⅱ组
C.Ⅲ组
D.Ⅳ组(2)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材料一:贵州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贵州省内广泛分布特殊的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和石漠化区域让当地生态环境异常脆弱。近年来,贵州的许多地方通过小流域治理,把恢复生态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不仅山变绿了,人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喀斯特地貌是极易受流水侵蚀和溶蚀的地貌类型)材料二:长期以来,山坡耕作是当地主要的农耕手段。因为气候和地质构造的原因,贵州山地风化严重,岩石裸露的山峦比比皆是,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只有石缝中才能找到土壤。为了生计,当地人被迫在山上砍伐树木,耕种放牧,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陷入恶性循环材料三:在这种自然条件下,除玉米外,几乎没有别的作物能大规模种植,人们收入少得可怜。更让杜世刚畏惧的是,一逢恶劣天气,滚滚沙石倾泻而下,常会带来惨痛损失。他回忆说,1999年的时候,我记忆最深刻。当时我有一块田,一场大雨一晚上都全部给填平了。本来我第二天要插秧的,可第二天早上就全部淹没,(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全部把田地掩埋了。我当时的心情非常难过,作为一个老百姓,没有土地就没法生存下去。读材料一、二、三,总结贵州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措施。《黄土高原》效果分析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观看模拟实验,这样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第一组通过黄土和当地粘土的实验得出黄土更容易碎更容易溶于水的特点。第二组通过植被的探究得出结论。第三组和第四组归纳不同的降水强度、不同的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的结论直接得出。既直观又明了。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也进行的比较有秩序。最后的课堂检测题目设计较为新颖,与以往的知识点的练习题不同,学生乐于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黄土高原》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非常赞同一点:要想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特别是备学生,我在备课期间问了几个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2025汽车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2025商场专柜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有效沟通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计划
- 2025装修工人劳动合同书
- 滁州硫酸池防腐施工方案
- 山西泳池垫层施工方案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合同
- 2025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租赁合同
- 《大学生创业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年处理4万吨丙酮-水连续精馏塔设计
- 音乐鉴赏与实践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课2.音乐的力量(下)
- 创新创业实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大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第六版)课件 第十一单元树立诚信意识
- 河南省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3.1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第1课时《代数式》教学课件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含答案)
- DL∕T 1954-2018 基于暂态地电压法局部放电检测仪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