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_第1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_第2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_第3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_第4页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振兴也成为国民关注的问题。但是乡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巨大差距的现状,只能说明乡村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乡村教育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寻求相应的解决之策。而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就成为能够破解乡村教育困境的可行之策,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现路径方面,我们要注重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乡村教师对资源共享平台的充分利用以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将乡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乡村教育振兴才能实现。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教育信息化自中共十九大做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后,我国开始重视乡村各个领域的发展,例如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而在这些具体领域,教育则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乡村振兴重点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振兴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乡村教育的现状乡村教育一直是我国目前教育领域不均衡发展的痛点,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一直是我国教育扶贫想要弥补的领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乡村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硬件设施的装备来看,以小学阶段为例,城镇的学校面积为1,278,846,266.7平方米,乡村的学校面积为1,101,628,085.28平方米;城镇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有10,573,648台,而乡村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只有4,331,903台;城镇学校的教室间数有2,513,931间,而乡村学校的教师间数只有1,598,768间,其中乡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更是只有869,191间,较城镇学校的1,893,571间多媒体教室相差甚远[]。从城镇和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我们可以看出城镇与乡村在占地面积相当的情况下,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远比城镇学校的硬件设施差。其次,从小学阶段的教职工人数来看,城镇学校的教职工人数为4,209,967人,而乡村学校的教职工人数仅为1,756,333人[]。由此可见,在教职工人数上,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也存在巨大差距。最后,根据计算得出,城市教职工大于50岁的教师主要占14%左右,乡村教职工大于50岁的教师主要占20%左右[]。由此可见,乡村学校教职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此外,从部分新闻报道中,我们也可以分析出现在教师群体不愿进入乡村学校任教的现状,而且部分教师群体——例如研究生支教团,只是来乡村任教几年,不会长久地在乡村任教。总而言之,目前来看,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可能存在着硬件设施差、教师人数少、教职工群体出现老龄化趋势等问题。其中小学教育只是现在乡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差距的缩影,初中阶段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乡村教育存在的困境从乡村教育现状,我们也不难看出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振兴存在着困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这种困境,乡村教育就很难从这一现状中脱离出来,这一现状就会形成一种循环,导致乡村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乡村教育振兴也变得遥不可及。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我们从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远远低于城镇学校硬件设施这一现状就可以看出,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是由来已久且十分严重的问题。但是硬件设施的数量差距远远不能完全囊括基础设施薄弱的所有问题。在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经济贫困,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经济非常落后,导致一些乡村学校即使拥有通过政府资助而获得的相关硬件设施,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也无法正常使用和操作这些硬件设施。这也从侧面说明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不能仅仅通过增加硬件设施数量来解决,因此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困境不能得到有效地改善。但是,现在人们往往看到相关硬件设施的数量上升就认为乡村教育中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已经解决,反而减少了对乡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关注,导致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我国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更愿意在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乡村学校年龄大的教师占很大比例,这也在另一方面导致另外一个问题,即年龄大的教师所接受的教育与年轻教师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因此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会有所差异,很难适应现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第二,教师队伍素质无法保障,学历或素质较高的教师往往流入城镇学校发展,而一些学历或素质较低的教师成为了乡村学校的主力,进而导致乡村教育的质量无法保障;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支教团体会被派遣到农村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支教教师普遍不会在乡村学校留很长时间,这对乡村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乡村生源质量下降乡村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也是近些年乡村学校一直存在的问题,由于现在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的差距,导致有一定能力的家庭会通过改变居住地、迁移户口等手段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城市学习,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已经成为乡村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乡村的学生没有城市学生那样的学习环境,他们或许会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导致成绩下降。在一系列恶性循环下,乡村学校的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乡村学校在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下降这三方面的困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三种困境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学校所面临的局面更加艰难。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教师更不愿进入乡村学校工作,进而导致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进一步弱化;而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双重作用导致更多的生源流向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生源进一步下降;乡村学校生源的下降也导致教师群体更不愿留在乡村学校工作,而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也不会流入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其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意义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在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生源质量下降相互作用的多重困境下,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可行的方式来破解乡村教育的困境、推动乡村教育的振兴。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就成为应对乡村教育的可行之策。(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国外非常流行,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入以及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育信息化也开始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学者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因此,我们可以将教育信息化理解为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应用与推广,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信息化的过程,最终促进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二)教育信息化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意义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就表明要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我国乡村教育存在的困境。首先,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完善乡村教育的教育形式,推动信息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乡村教育能够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师讲课的单一形式,推动乡村教育形式多样化发展;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素养,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乡村教师能够更好地获得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教师教育素养地提高;再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乡村学校的生源质量,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学校面临的乡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困境能够得到有效的破解,乡村学校也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生源质量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最后,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对抗农村的贫困文化,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改善农村地区未完成义务教育而辍学的情况。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路径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地破解乡村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以及其在乡村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相应的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资源呈现碎片化的倾向,导致学校或教师在运用教育信息化时会受到良莠不齐的资源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一平台需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完善教育共享系统,而这一平台的构建仅仅凭互联网和自媒体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就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在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时,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首先构建一个一般性的平台,提供普遍性的教育资源,供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使用。同时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部门应根据自身特色构建一个专门服务于本地区教育的共享平台,实现教育共享平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作为教育共享平台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中间者,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强调乡村教师对资源共享平台的充分利用。首先,乡村教师应该自觉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乡村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相关信息知识,以期能够有效地使用资源共享平台;其次,乡村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授课方式,应该利用资源共享平台中关于学生上课方式的内容,例如,视频授课、互助式授课、小组型讨论等方式拓展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最后,乡村教师也应该为学生使用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便利条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只有乡村教师发挥好资源共享平台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连接作用,资源共享平台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对乡村教育的推动作用才可能实现。此外,针对乡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可以利用资源共享平台的课程设置,实现“线上老师+线下老师”共同授课的方式,这也要求乡村教师能够有效地协调线上与线下的授课时间。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应用到教育工作者群体,还要应用到受教育者群体,这就要求乡村学校能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供学生们能够全方位的学习。这里对基础设施的强调并不是单纯地强调基础设施的数量,更应该强调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使学校的一些相关设施能够真正地应用在教育过程中。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是学校自身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提供资金以及技术人员的支持,进而完善学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