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接案(一)接案前的准备——拟定初次面谈提纲1.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2.简要说明此次会谈的目的、内容、双方角色、责任3.介绍机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4.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了解其期望5.询问服务对象的紧急需求,以便提供及时协助(二)会谈——准备时间、地点、环境布置: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特殊需要:上门会谈,特殊准备(玩具)(二)会谈——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案主中心,起点)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促进案主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案主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6.决定下一步工作进程(二)会谈——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2.沟通(不能不说话)3.倾听(不能不听人家说话)二、预估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识别客观因素(背景,环境,持续时间,所作努力)•识别主观因素(感受及态度)•识别消极因素(成因及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积极因素(优势视角)•决定服务方式和内容(个案还是小组?)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服务对象参与,尊重对象意愿,详细和具体,与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考点一、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1、目标陈述要重在促进对象成长——优势视角2.介入方法:小组、个案、社区……3、介入行动有哪些?•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心理辅导更多的时候是多个行动都采取的第四节介入1、直接介入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采取的直接行动、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直接服务提供和介入。2、间接介入(环境改变)以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和组织乃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3.综合介入考点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考点)(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二)个别化(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共同参与行动,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五)瞄准服务目标:找准目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六)考虑经济效益:投入和产出,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有效的改变结果。第五节评估考点二、评估应注意的事项(一)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二)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三)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四)要切合实际需要【结案的任务】(一)总结工作(二)巩固已有改变: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四)撰写结案记录【结案阶段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1、否认:心不在焉,迟到等,不愿意承认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拖延结案3、抱怨:对社工不满(识别真假)4、愤怒:背后隐藏的悲伤情绪,谨慎处理5、忧郁:情绪低落,充满焦虑【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1、回顾介入过程,确定结案时机;2、提前告知结案时间做心理准备;3、减少见面次数,给予心理支持;4、稳定服务对象改变成果;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考点四、结案后的跟进服务1、意义:了解情况、感受关心、增强信心2、实施方法:(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4)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儿童的特点(考点)(一)社会属性的特点1.童年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2.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3.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二)成长发展的特点:1.快速性2.阶段性(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社会心理发展任务3.顺序性4.不均衡性5.个体差异性6.分化与互补性知识点三、儿童的需要(考点)(一)生存的需要(二)发展的需要(三)受保护的需要(四)社会化的需要知识点四、儿童面临的问题(一)儿童生存的问题1.新生儿健康问题2.儿童营养问题3.儿童户籍问题(二)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三)儿童保护的问题(二)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1.贫困问题2.家庭监护的问题3.受教育的问题(三)儿童保护的问题1.儿童遗弃的问题2.儿童遭受体罚和支持虐待的问题3.儿童被性侵4.儿童被忽视5.儿童被拐卖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层面】微观(个案)、中观(小组)、宏观(社区)【类型】1.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父母履行教养职责,满足儿童成长需要2.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为亲职能力不足父母提供经济、托育、培训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不当或亲职缺失提供收养、寄养服务4.儿童保护服务:伤害预防和伤害应对服务知识点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4.兼顾了专业理想与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知识点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1.母婴保健服务任务:保障婚前、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的良好效果2.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促进新生儿母乳喂养,倡导、教育、协调3.幼儿早教:早教实施、宣传重要性,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环境4.亲职教育:向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科学指导和常见育儿问题咨询。(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1.亲职辅导2.婚姻辅导3.家庭辅导4.亲子关系辅导(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1.儿童问题辅导2.儿童的娱乐与休闲3.儿童的社会化引导知识点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一)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1.连接现有政策资源2.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知识点三、救助和保护儿童(一)儿童收养服务社工运用专业知识、方法,为失去了监护儿童(如孤儿)在潜在的收养家庭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家庭,以最大限度满足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和家庭养育子女需要的服务过程。目前能够提供儿童收养服务的机构: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社工需要连接儿童收养服务的环节和程序,以提供协助。基于《收养法》而发生的收养行为。(二)家庭寄养服务(考点)社工运用专业知识方法为永久或临时失去了家庭监护的儿童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并完成寄养安置的服务过程。环节如下:1.寄养家庭的招募2.筛选合格家庭3.评估申请合格家庭4.寄养家庭培训5.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6.儿童家庭寄养跟踪与评估服务7.结案儿童收养、家庭寄养服务的区别:1.法律上的义务2.跟踪服务方面:收养服务有一定时限性6月~1年寄养则以儿童离开寄养家庭为准。寄养结案的时间就是儿童年满18周岁。(三)机构养育服务(集体、院舍养育)机构: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对象:病残弃婴或孤儿知识点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以儿童获得最佳照顾和保护为目标,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的提升照顾和保护儿童技能,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方法要素】:1.以家庭为单位2.聚焦家庭功能3.家庭全程参与4.建立良好关系5.连接资源网络:帮助家庭连接社区支持网络【方法理念】: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因此,儿童社工保障儿童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庭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1.环境安全、自由、无虐待、忽视2.原生家庭>亲属家庭>寄养或收养家庭3.家庭需要社区及其他资源的支持4.家庭具备改变的能力,前提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需求满足5.社区共建是基本保障【实务原则】:1.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要务2.评估的重要性:了解儿童需要,家庭情况3.儿童及其家庭应得到平等对待4.尽量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亲子隔离创伤5.家庭寄养属于临时安置,尽量短暂6.家庭外照料儿童:社工应尽量支持儿童与父母团聚7.如不能回归原生家庭,社工应尽量为其安排永久性替代照顾服务,安排领养寄养。8.社工为家庭外照料儿童提供下列保障:维持儿童与其重要他人(父母、兄弟姐妹等)的联系,使其感受稳定持久的家庭氛围;安置环境应利于儿童成长,满足个性化需求;从临时安置到永久安置的决策应符合法律规定。知识点一、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考点)(一)青少年的界定(了解)25岁以下,14-28周岁(共青团)7-14岁(少先队队员)青少年是由儿童世界转向成人世界的过渡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人生阶段中最广泛深入的转变或转折期。(二)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1.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多变、创新、反叛(一)青少年的特点生理发展角度:体型变化、性成熟心理发展角度:自我意识、逻辑思考能力、独立行为文化角度:(1)正直青年(循规蹈矩)(2)问题青年(越轨行为或犯罪倾向)(3)文化叛逆青年(标新立异)(4)政治偏激青年(打抱不平、激进)(二)青少年的需要(考点)社会性别(接纳自己的身体容貌)人际关系(个体与同伴)情绪独立(不依赖)经济独立(自食其力)对未来生涯做准备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责任,理想抱负对未来婚姻家庭做准备形成价值观(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三)青少年的问题(考点)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避免标签和排斥知识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青少年社会工作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个人层面;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宏观:社区社会工作或相关组织,政策法规的倡导或改变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1.发展性——正常发展而设计2.矫正性——已经发生问题3.预防性——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1.在价值理念上更加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2.在社工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pie服务原则(一)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二)接纳与关爱青少年(边缘青少年)(三)注意青少年的个别需求(个别化服务)(四)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社工通用原则:尊重、不批判、接纳、个别化、自决(一)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二)习惯养成:自我约定、自我监督、小组中行为表现的自我评估、如果提升自尊的行为表现3r理论——现实治疗法r:responsibility责任与能力r:reality把握当下r:right正确恰当的行为(三)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面试技巧、就业咨询、网络创业、就业资源联动(四)婚恋服务:健康婚恋观、青春期教育、交往技巧(五)社交指导: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一)困难帮扶(二)权益保护(三)法律服务(四)心理疏导(面向特殊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正面联系(引导、帮扶、服务)(二)临界预防(三)行为矫治(四)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相关成年人采纳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减少赦罪未成年人再犯罪知识点一、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自我探索1.服务目标:帮助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发掘并发挥其内在潜能,通过同辈间互动分享,强化其自我表达能力,提升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的能力,强调青少年间彼此回馈和反应的重要性,不仅帮助了个人的自我成长,也帮助他人的成长,协助自我接纳、自我完善直至自我实现2.理论基础——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现实我理想我客观我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整体的了解和看法(态度、意见、知觉反应和价值观);自我概念具有主观性,可能与客观相悖;习得性:适应良好的人能调试以符合环境要求;应拥有积极、正向、稳定、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重要他人对自我概念形成的深远影响(二)生涯规划理论基础——哈维赫斯特提出的“发展任务”的概念个体在特定年龄阶段应完成特定的任务,否则会有碍于下一阶段的发展自我认识;认识工作世界;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工作重要性,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观念形成;评估环境因素: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选择知识点二、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方法(一)构建和睦亲子关系(二)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主要目标:1.协助父母有效扮演父母角色2.协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发展中的阶段任务与危机3.沟通技巧与沟通渠道4.改善管教态度5.了解家庭氛围对子女成长的影响6.如何早发现子女异常行为表现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家长如何成为有效辅导者1.积极倾听2.使用“我……”讯息3.积极沟通识点三、老年人的需要(考点)1、健康维护:老年人最关注的。病多了2、经济保障:孩子养老,养老金3、就业休闲:养狗旅游,发挥专长4、社会参与:社区活动、表达意愿、维护利益等5、婚姻家庭:老来伴,老人再婚、家庭支持系统6、居家安全:无障碍通道也是为老人用的7、身后事宜安排: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8、
一条龙照顾:居家养老,社区照顾,院舍照顾移情vs反移情:移情:指的是案主把早年情感生活经历中对某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工作者当作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反移情:工作者把他早年或现在与他人人际关系中的经验,投射到案主身上。识点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考点)(一)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健康风险评估、例行体检、健康咨询、压力管理等(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1、个人协助:送餐、家务服务、志愿服务等;2、出行协助:手杖、轮椅、住所改造等;3、技术支持:紧急呼叫系统安装(新增)4、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信息安排、入住老人院舍知识点二、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考点)常见的:抑郁、痴呆、谵妄、焦虑1、抑郁(心境障碍,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严重自杀)2、痴呆(较为严重、持续的认知障碍,只要智能减退)3、谵妄(发病突然,有生理方面原因,可逆转)4、焦虑(情绪反应)注意接纳与尊重;注意克服移情知识点三、处理精神问题(考点)如何在精神上关怀老人1、珍惜当下,欣赏时间的珍贵、享受生活2、建构意义(找到往事的意义)3、直面缺憾(直面自己的局限)4、接受一切(好的和不好的、需求和解和宽恕)5、拓展圈子(社交活动、朋友、同龄人等)知识点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考点)(一)正式支持(二)非正式支持(三)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合正式支持体系(考点)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老年中心等)内容: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非正式支持体系:1、家庭成员2、亲属3、非亲属(邻居、朋友,ngo)内容: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知识点五、处理老年特殊问题(考点)(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考点)包括身体、性、情感或心理、经济、他人疏于照顾、自我忽视等;社会工作的介入措施:1、维护合法权益,保护老人免受经济剥夺2、提供救助性服务3、构建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4、政策呼吁倡导(二)丧亲问题1、接受死亡或他人死亡一般会经历的过程: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2、社工介入的工作:(1)提供情感支持。(2)代表老人及家人争取合理权益。(3)提供相关资讯。(4)进行丧亲辅导,如家务服务,技能培训,社会娱乐等(三)临终关怀(考点)服务内容:控制疼痛和症状(药物、护理、音乐治疗等方法)协助老人及家人解决医疗费问题(是否有政策支持、申请费用)提供丧亲后续服务,如哀伤辅导(四)自杀(考点)1、自杀评估直接线索:我真想自杀间接线索: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没有我你会好些行为线索:买药,留遗嘱,筹划葬礼等2、干预措施(1)设定一个短时间能够实现的目标-缓解压力、清楚危险(2)安全约定(过两天回来看望)(3)缅怀往事(建立生命的意义,找出优势)(4)
动员老人外部资源(亲人、朋友)知识点一、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和方法(新增考点)(一)评估目的1.识别老人的优势和不足2.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3.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4.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一)评估方法1.评估内容和工具:身体、心理、情绪、社会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经济状况、环境安全2.评估注意事项:物理环境——无障碍环境、平衡自立与依赖、服务对象自决原则的恰当应用、注意老年人群体异质性——沟通的辅助性工具、尊重隐私知识点二、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一)老年人个案工作的特点1、接案:跟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社工需注意:(1)辅助工具的准备如老花镜、助听器等;(2)谈话节奏要放慢;(3)注意观察;(4)判定问题是否紧急;2、预估:需要全面评估注意老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3、计划: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事情。4、介入:定期追踪进展情况,根据变化进行调整。5、评估: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评估阶段的测量工具和指标要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老人的主观评价很重要。(二)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1、良好的沟通环境。2、对沟通障碍老人要尽量多方求证老人的问题。3、特别尊重老年服务对象。4、老人自决。5、有耐心,做好长时间个案准备。(三)老年人个案管理社工角色:个案管理员社工任务:链接资源、协调工作知识点三、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特点1、由于身体的限制,需考虑空间安排和辅具的使用;2、社工始终扮演积极的角色;3、注重成员的点滴进步;不宜采用小组工作的情形:1、身体不好,出行难;2、器质性病变,头脑混乱;3、精神疾病、行为问题;4、处于紧急危机状况;(二)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1、案主自决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3、保密4、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知识点四、老年社区工作(一)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1、独居老人2、高龄老人3、伤残老人4、困难老人(二)老年社区工作方案1、目标——通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2、类型(1)居家服务(2)社区中心服务(3)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照顾老人;喘息服务)3、工作内容:老年社区工作方案包括增进老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各项服务的规划与传输。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工作、法律援助、精神健康、出行及涉老信息服务等。4、工作原则: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知识点五、老年社区照顾(考点)(一)老年社区照顾的特点1、服务导向型转为需求导向2、涉及宏观层面的需求评估。3、社区照顾方案的综合性。(二)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咨询、志愿者、教育、娱乐、就业、健康、法律、交通等;知识点六、老年人机构照顾(考点)(一)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特点1.社会交往固定化,日常生活程序化2.他人陪伴,个人自主空间减少3.个人物品隐私受限,同住4.丧失院外角色和社会交往能力5.身体和情绪上依赖6.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7.退出部分社会活动和场合,适应机构社会关系8.机构社会关系不适而挑衅工作人员9.丧失重返社区的信心(二)社工在机构照顾中扮演的角色1.申请和做决定:化解负面情绪、初步评估是否适合入住、入住引导/转介安排2.等候期间: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络,消除疑虑;协调资源保证老年人等候期间特殊照顾需求的满足3.入住和入住初期:物品、心理调适准备;迎新服务;新的生活方式和圈子适应;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4.住院:强化家庭和社区纽带,避免社会隔离;新问题、新需要5.出院和出院后的照顾:协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或其他转介机构6.死亡或垂危:临终关怀、尊严离世;后事安排,家人支持知识点一、妇女的需要和问题(一)需要1.生命权(女婴生命权)2.生殖健康("四期"特殊保护)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3.权益和发展:就业、教育、参政、婚姻、家庭方面的发展权;贫困、家庭暴力、性侵、拐卖4.性别公正——社会性别敏感意识:政策、制度、环境(二)问题1.婚姻与家庭问题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3.生殖健康问题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5.就业问题6.贫困女性化问题7.参政问题【受虐妇女综合症】1.低自尊(罪恶感、心理压力)2.暴力循环3.正常化(暴力成为生活一部分,控制身心,无力感)(三)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考点)1、干预原则——接纳、尊重、关注、真诚信任2、干预策略(考点)法律完善,决策倡导;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倡导立法综合干预知识点三、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工作(新增)(一)流动妇女1.工作:报酬、保险、休息权——就业咨询2.婚姻家庭:城乡流动带来困扰——心理辅导3.生殖健康——链接资源(二)留守妇女1.生活负担、精神负担——技术培训2.夫妻感情,家庭危机、性侵犯罪威胁——安全生活环境3.妇女组织,增强互助知识点四、针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工作(新增)(一)问题成因1.妇女的人类生产不能与其他生产一样受到重视2.妇女被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无视人权3.社会为妇女生殖健康提供的资源有限4.妇女自身缺乏关于自身生殖健康权利的认识(二)干预原则1.主体原则:妇女有权对伤害说不!2.参与原则——妇女生育健康规划和实施(三)干预策略1.健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男女共同承担生育健康的责任和风险,而不仅仅是女性2.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服务策略3.建立妇女定期生殖健康检查的制度权力参与:在各个阶层进行决策与管理;民主参与: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的权利(人权层面)知识点一、性别分析的方法(考点)(一)性别角色分工分析(考点)妇女角色:生育、生产、社会管理男人角色;生产和社区政治活动二)性别需求分析(考点)摩塞把妇女的需求分为:1、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生存)2、
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参政)知识点二、妇女增能的方法(提法改变)增能是指使一个人感觉有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尊重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一)干预目标:1、提升意识。2、增强能力,发展技能。3、参与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加强此种能力。4、行动。具体行动以获得两性间的平等。(二)干预方法(考点)1、透明化。工作过程透明化2、鼓励和肯定。提升妇女的价值感3、权力分析。4、
意识觉醒。看书、电影分享,建立思想基础5、倡导政策改变。借助集体行动知识点三、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考点)(一)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1、具有性别敏感地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2、接纳不责怪3、鼓励表达个人化的故事和经验。4、肯定家庭内部劳动价值。5、尊重。6、社工是促进者而非指导者。(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1、避免妇女问题个人化,减轻自责感;2、分析问题成因。3、协助妇女重新认识角色。4、协助认清个人无力感的形成过程。(三)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社工要协助妇女:认清优势、努力的成绩、机会、找寻动力、建立支持小组(四)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1、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实用性性别需求和战略性性别需求2、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照顾孩子、老人,平时又要上班等3、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同行者,而不是领导小组的专家知识点四、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链接(考点)(一)宣传与教育的方法1、利用政策的出台和修改机会2、利用各种节假日的契机3、利用突发性事件4、利用各种培训机会(二)倡导(考点)目的:改变政策、法律和制度。微观:为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宏观:采取游说、政策建议、运用传媒等进行政策建议(三)多部门合作(新增考点)各领域的参与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妇女活动者、干预手法的多角度(四)资源连接增加妇女的资源是妇女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1、个人身边资源连接2、个人所在的社区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连接知识点一、残疾和残疾人口的特征(一)残疾人的定义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主要是指功能障碍,而不是有病。视力残疾、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和其他残疾。(二)残疾人的人口特征1.中国残疾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偏低,说明“认定标准”高,会随着发展而变化,让更多残疾人享受福利;2.五分之一的残疾人家庭,某种程度而言,残疾人口影响到所有人;3.残疾人问题是需要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知识点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1.康复权(保障独立生活—康复服务)2.教育权(保障就业和社会参与)3.劳动权(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4.文化生活权(共融共享)5.社会福利权(社会保险、救助、供养和社会服务)6.环境友好权(物理、信息交流、公共服务、政治参与四方面)(二)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残疾人面临的障碍是受到残疾人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亲和度”所决定的。1.物质层面:经济、住房、医疗2.精神层面:“污名化”、孤独感、焦虑感、无奈感3.社会交往层面:封闭的生活方式、婚恋家庭知识点三、残疾人社会工作——定义理念:平等、参与、共享领域:全人和全程的人性化和柔性化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的比较:1.对象:医务社工对象包括了部分残疾社工对象,但不全部包含;2.关注点:医务更多体现医疗场所和领域,残疾更多注重康复3.目标:医务在于摆脱病痛恢复健康,残疾全面康复而融入社会1.总目标:平等、参与、共享2.功能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1.理论转型致残原因,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强调社会因素;残疾现象分析上,从社会标签理论向社会照顾理论转变。以需求出发,价值层面多元化,激发潜能。2.方法转型理念上,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增能赋权介入模式上,单一个案模式转向综合服务模式,更多从社会系统角度出发。知识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发展本土视野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1.理念创新,纳入公共服务体系2.机制创新,网格化服务模式,多级服务体系3.组织队伍建设,组织+人才4.价值观,友善残疾文化(二)构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通过社会补偿的方式降低社会损害,两种手段:预防性+治疗性(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考点)1.教育康复2.职业康复3.社区康复(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考点)1.教育康复(1)对残疾人群体:人与环境互动教育,自我认知差异化的“补偿性”功能训练(2)对父母、监护人、家属:心理支持+知识和康复技巧培训+社区性社会支持系统(3)对社会组织,志愿者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2.职业康复——残疾人就业问题解决重点:自助进而体现社会价值流程: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功能3.社区康复——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生活主流主要内容:(1)残疾预防(一级:预防残疾发生;二级:防止伤害后残疾;三级:防止残疾后残障)(2)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3)具体康复服务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本节重难点:1.个案管理(新增)2.社区康复3.社会康复4.职业康复5.教育康复知识点一、个案管理(新增考点)(一)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1.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2.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架起沟通桥梁,促进社会融入(二)残疾人专业关系建立的特殊性1.信任是基础、接纳(避免居高临下)、同感(区别同情)、尊重2.关系建立是一个过程——耐心,社工自我觉察和反思的能力(三)个案管理的主要步骤个案管理的方法就是将整体服务中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持续服务的协调性的服务过程。1.特点:提供全面性的服务;增强残疾人获取资源并运用资源的能力,提升其社会环境适应力;社工角色:资源整合者、价值倡导者、服务咨询者简言之:依托社区资源提供康复服务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1.社会化原则:政府主导,依托社区,多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2.低成本广覆盖:就近就地开展家庭康复3.因地制宜:适合当地,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社区建设为依托,立足社区内部资源4.因陋就简:易懂易学易会,便于推广5.
因势利导:社会大势和社区形势6.
康复对象及家庭积极参与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原则:三因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知识点三、社区康复的内容:(考点)1、开展残疾的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伤害,二级预防伤害后的残疾,三级预防残疾后的各种障碍。2、开展康复评定。3、开展全面康复服务。社会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医学体系中的社会康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采取社会康复的措施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生活的主流。社会康复五大服务内容:1、协助康复医师争取地诊断、有效地医治2、考虑康复后的基本医疗设施3、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4、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有效利用资源5、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社会康复的措施知识点四、职业康复方法(考点)职业康复:是康复的环节、是获得职业,是参与社会生活,很重要。流程是:1、咨询——提供就业信息2、评估——适应哪些职业3、培训——就业前及岗前培训4、就业指导——提供建议和跟踪服务温馨家园就是职业康复模式的产物知识点五、教育康复方法1、特殊教育:就是针对肢体、智力、听力等残疾人的特殊教育2、社工如何配合特殊教育:(1)对残疾人:配合特教者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开展个案(2)对残疾人儿童家属:传授知识,树立正确理念和态度(3)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促使其技能提高(4)对社会:倡导知识点六、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新增考点)(一)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1、政府部门2、企事业单位3、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4、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二)残疾人就业场所:市场化路径、社会福利路径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知识点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考点)(一)服务对象的特点:1.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2.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3.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4.具有困难重重地生活特征(二)服务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知识点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一)特殊性:是为特殊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二)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尊重接纳)交织相伴(三)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四)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的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矫正工作的参与主体: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社工服务对象: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被拘押、保释、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社工职责】:接触了解、撰写调查报告提交法庭作为审判参考(犯罪实时记录、前科、本人生活史)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是罪犯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意见。2、作用是其提供的罪犯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等资料有助于法庭做出何种刑法处置的判定(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1、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2、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3、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知识点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考点)(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1、帮扶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3、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情(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1、公民教育。2、心理、情绪辅导。3、职业技能训练。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1、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2、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3、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知识点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的定义:处所:社区;功能:矫正、治疗罪犯内容:缓刑、假释、社会服务、院舍训练;性质: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刑罚制度(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缓刑:短期自由刑、免受入狱的社区型刑罚☉假释: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设施内处置向设施外处置的转变☉监外执行:因特殊原因暂予监外执行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社工任务:观察保护(观护)案主要求:保持品行、服从命令、接受辅导、汇报情况(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主要内容:提供住宿
进行训练
掌握技能
回归社会主要形式:1、中途家庭:无家可归、不便回家者2、寄养家庭:青少年,避免沾染恶习、感受家庭氛围3、教养院:不良行为或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学校教育,提高适应能力4、感化院:犯罪青年、青少年,0.5-3年矫正,改善思想、心理、行为(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1、社区服务(社区劳役)界定:其是替代短期自由刑的非监禁化的社会处遇措施,它是罪犯在规定时间内从事的无偿劳动,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为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刑罚措施,在我国并非是一种独立的刑罚措施或刑种。2、优点(四点)☉在公益劳动中,培养劳动习惯、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服务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本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非监禁化中,避免隔绝、恶习交叉感染知识点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界定:又称更生保护,需要更生保护的原因:罪犯刑满释放后往往缺乏了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了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造成了学习中断。2、主要内容:☉提供住宿场所:无家可归、有家难回者☉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职业、联系学校,养成良好习惯☉提供生活辅导、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帮助知识点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禁毒社会工作面向戒毒人员,主要内容:1.建立戒毒人员档案2.开展个案辅导、家访降低复吸率3.多方合作、服务以创造回归社会的良好环境4.就业援助以助力融入社会面向社会大众,预防性教育和宣传服务:
1.对中小学生、家长、老师禁毒宣传教育,预防2.跟进涉毒青少年,提供个案和家庭辅导3.社区禁毒宣传教育4.发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禁毒工作本节重难点:1、直接方法--—针对本人和家庭(个案、小组)2、间接方法----针对环境(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知识点一、社会工作直接方法(一)个案1.重视和善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服务对象被动甚至抗拒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要求施工采取更为主动地姿态去建立关系。接纳、尊重、平等、关怀专业价值观的体现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3.要着眼于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4.妥善处理保密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社工有义务保密,出现社会危害可能性时及时制止危害(二)小组——针对共同问题1.针对共性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主题2.要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选择小组工作实施模式疗模式:教育者、领导者、临床诊断者和治疗者3.活动时间安排宜与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相结合:不要轻易增加时间加大压力4.要善于从矫正对象中发现和培育小组工作的领导知识点三、社会工作间接方法(一)社区工作方法:1.综合治理,改善生活环境2.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3.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二)社会工作行政: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宏观:政策落实;服务经验上升影响政策制定;微观:加强机构管理提升社区矫正效果(三)社会工作研究: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社区矫正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讲求操作的社工实务领域,综合性强,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研究。
第八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知识点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考点)(一)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优抚安置:优待+抚恤+安置对象: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补偿性社会保障制度1.优待: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厚待遇(考点)(1)实施主体:国家、社会、群众(2)具体内容:政治、经济待遇2、抚恤:(1)实施主体:国家(2)具体内容:物质抚慰:抚恤金(死亡抚恤、残疾抚恤)(3)对象:因工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3、安置:对退役军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及其随军家属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安置。主要包括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和分类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分类: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军休社会工作。知识点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一)特点1.覆盖范围广2.军队情结深3.需要层次多(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4.问题压力重(老龄化、生活困难、医疗保障、就业等)(二)需要类别对象1优抚医院病残军人带病回乡的复原退伍军人2光荣院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烈士遗属孤老优抚对象3复员退伍军人复员:1954年10月31日以前参军退伍:1954年11月1日以后参军4军休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类别复原退伍军人安置对象14真题某光荣院中的伤残退役军人因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和活动仅局限于院内,生活单调、枯燥。为此,社会工作者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时常探望他们,还请他们外出为中小学师生作事迹报告。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了()。a.健康咨询b.心理治疗c.情绪辅导d.社会支持【答案】d【解析】社会工作与军休工作的切入点是运用“人在环境中”的实务取向,将方法与技巧融进军休工作当前的工作程序当中。接收安置后,积极引导军休干部进行平民化角色转换,做好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帮助适应新的生活,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幸福指数。协助军休干部力所能及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为”。本题中,因伤残退役军人因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和活动仅局限于院内,生活单调、枯燥,社会工作者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时常探望他们,还请他们外出为中小学师生作事迹报告,为他们构建了社会支持网络,提供了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1.小申今年28岁,服役期间因公致一级伤残,入住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后,家人未曾探视。不久情绪低落,拒绝康复治疗。社会工作者老张查房时意外发现小申枕头下藏有大量安眠药。此时,老张应采取的介入行动包括()。a.家庭探访b.悲伤辅导c.危机干预d.安置服务e.尊重自决【答案】ac【解析】优抚医院服务对象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治疗康复需要;②基本生存需要;③家庭生活需要;④社会交往需要;⑤社会尊重需要。a项属于满足其家庭生活需要;c项,小申有自杀念头,社会工作者应该进行危机介入;b项,悲伤辅导是针对烈属的工作;d项,小申住在荣誉军人康复院不需要在进行安置;e项,任何时候社会工作者都应该将服务对象的生命放在重要位置,尊重自决应该排在生命安全之后。概念: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预防和减轻他们因伤病残所带来的种种社交和情绪上的困扰,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处理因伤病残而出现的在情绪、经济、康复、出院安置以及其他适应方面的问题,促进医疗过程顺利进行,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照顾能力,回归社区,融入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一)总体内容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入院评估、不良家庭关系、病情了解与医疗适应、术前心理辅导、纠正不当行为、促进沟通、危机介入等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医院规定、使用医院设备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医疗资讯、医疗团队人员、社会资源、个案等4、出院及跟进服务:出院计划适应、家居照顾以及指导家庭照顾服务对象5、其他方面:研究工作、检讨过程、评估、协调促进支持网络、工作人员督导等(二)特别内容(了解)1、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2、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3、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的内容;知识点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目的:协助孤老优抚对象维持身心健康,保障老年生活各项必须的福利服务,使孤老优抚对象过上正常、安全的生活。(一)主要内容:1、入院前评估准备。2、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生活,发展人际关系;3、个案心理辅导4、策划组织简单易学的活动,增进交流5、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潜能;6、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力所能及的院舍活动7、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死亡8、利用社区或社会资源提供服务9、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者进行督导;10、促进光荣院专业服务的发展11、影响社会及环境的决策(二)特别内容1.疏于照顾(丧失日常生活选择权、隔离、贴标签)2.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3.性与亲密关系处理——社交联谊,满足归属与爱的需求。知识点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一)主要内容:1、协助服务对象适应新生活和新工作,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2、协助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3、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4、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倾听心声、舒缓情绪、提供慰藉;5、协助搭建信息咨询平台;6、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二)特别内容社会再适应:新环境适应;角色转变知识点四、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变化考点)对象:军休干部内容:1.
接收安置前2.
接收安置中3.接收安置后3.接收安置后①
协助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②
落实待遇,实现老有所养③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④
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实现老有所医⑤
军休社区建设⑥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⑦
临终关怀⑧
培训工作人员,情绪疏导及减压⑨
推动志愿服务⑩
推动政策进步知识点五、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含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协助烈属做好悲伤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倡导完善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待遇,舒缓相关矛盾纠纷,策划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内容:1、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参观,开展群体性的心理辅导;2、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纪念活动;3、协助烈士遗物史料的搜集;4、协助烈属与陵园的纠纷;5、协助烈属亲朋的精神安抚;6、协助完善解说词,针对不同人群凸现宣传教育重点。7、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8、推动相关政策完善,协助做好宣传解释;知识点六、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及时发现、预防、舒缓和解决过往部队以及军供保障单位内部职工的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落实好军供保障任务。内容:1、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和转介。2、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完成好军工保障任务;3、协调组建工作人员的支援网络,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沟通技巧,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压力释放;4、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军供站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知识点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介入重点:危机干预【危机】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一般包括三个因素:1.压力性的或危险性的事件;2.个体对事件的认识3.个体的应对机制和克服危机的能力短期干预——1~6周支持性服务,处理紧急而非长期问题;强调优势视角适用对象:人格稳定和暂时面临困境的人。优抚医院大多是因在部队服役期间突发伤残或罹患重病导致“失能”者,运用危机干预度过人生“关口”。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二)介入策略1.
评估(生命第一原则)2.
建立关系3.
聚焦问题:与危机相联系的紧迫性问题上,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4.稳定情绪5.
制定方案6.实施计划7.后续跟进知识点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介入重点:直面死亡(生命回顾/哀伤辅导)1.人生任务:实现自我整合、避免自我绝望2.核心议题:有能力处理并接受人生中的所有事情,体验意义感3.社工角色:陪伴者(二)介入策略1.人生回顾:提供回顾一生的机会,帮助处理未了事宜,找到跟自己和他人和解、获得心灵安宁的方法,从而重新认识生活、接纳自己,达到身、心、灵的和谐。【步骤】(1)建立良好信任关系(2)回顾人生经历(二)介入策略——人生回顾:(2)回顾人生经历①
回顾人生经历——逆序回顾干预方式进行人生整合②
珍惜现在,学习享受活着③
寻找往事意义,构建生命价值:温旧时欢乐时光,肯定人生中的积极经历,④
坦然放下、接受现实⑤
激活疏离的人际关系,寻求与自己、与他人的和解⑥
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关怀他人,服务生活(3)制作人生回顾手册将谈话记录整理成册,老照片,精彩片段回顾等协助留下个人精神遗产,帮助传承生命价值。引导把人生回顾过程看成是寻求当下生命意义的方法【积极倾听】solers——squarely直角座位o——openposturel——leanforwarde——eyecontactr——relaxed【步骤】邀请→聆听→回应14真题曾多次获得荣誉称号的小徐在一次执行反恐任务时受重伤导致高位截瘫,终日躺在荣军医院病床上,情绪低落,行为退缩,沉浸在既往的回忆中,日渐对当下的生活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无意义感。为协助小徐重燃对生活的希望,社会工作者下列做法中,最恰当的是协助小徐()a.配合医疗康复训练b.学习自我护理技能c.回顾过往生活经验d.建构当下生命意义答案:d2.哀伤辅导社工从两个方面可开展小组工作:(1)通过组织有相同遭遇的成员交流,建立支持网络,体验共有处境,做好准备积极应对,以达“善终”(2)离世后,理性情绪治疗法接受丧失、经历哀痛、处理依附情结,度过哀伤时期,恢复正常功能和生活。社工开展小组工作的技巧:①
分享逝者故事和死亡情境②
分享逝者照片和生命回顾③
给予机会表达失去同伴的感受④
学习放松和锻炼的方法⑤
谈谈对死亡和来生的看法知识点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介入重点帮助服务对象找到新的工作、适应新的生活,社会再适应是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二)介入策略1.开展个案辅导——提升能力以完成社会再适应【具体过程】压力预防→减压→社会支持网络重建【介入方法】尊重、关注、接纳、鼓励、肯定、增强自信2.开展小组辅导——建立同辈支持,推进社会再适应【介入步骤】小组初期:通过分享,调整心态小组中期:环境探知,正确自我认知,树立恰当择业就业观小组末期:职业准备(心理准备、知识技能准备)知识点四、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介入重点: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再社会化问题:帮助军休干部识别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认知、改变负面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休养观、接受组织安排的现实,主动融入社区和社会。(一)介入重点1.干预技巧:认知重构、放松技巧、社交技能训练、问题解决技巧、系统脱敏、模仿和角色扮演2.语言运用的技巧:合作的语言、所有权的语言、可能性的语言(负面语言重构为积极语言)、解决方法的语言(聚焦于解决方法)、说明与澄清的语言(二)介入策略1.微观层面,推进军休老人与社会老人融合2.中观层面,推进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融合3.宏观层面,推进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融合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一)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要点:原因:个人、自然、社会;主体:政府、社会;内容:物质保障;性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公民的权利(二)社会救助的内容(考点)1.最低生活保障2.特困人员供养3.受灾人员救助4.医疗救助5.教育救助6.住房救助7.就业救助8.临时救助1.最低生活保障两个层次——城市、农村性质: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凡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有权利从政府获得直接的现金帮助。2.特困人员供养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内容:①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②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③
提供疾病治疗④
办理丧葬事宜形式:机构集中供养;在家分散供养3.受灾人员救助对象:自然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内容:食品、饮用水、衣被、临时住房、医疗防疫,住房恢复重建,当年冬寒或次年春荒的基本生活救助4.医疗救助对象:贫困人群获得医疗救助形式:1.资助困难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直接医疗补助3.疾病应急救助制度5.教育救助保障贫困家庭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帮助其完成学业。内容:减免费用;助学金、生活补助、勤工助学6.住房救助对象: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形式:城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7.就业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方式: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费用减免,公益岗位安置确保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8.临时救助对象: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导致陷入困境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性质:应急性、过渡性救助方式:救助金、实物、转介服务知识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一)救急难——急迫性、重要性,生命安全为第一要义(二)托底线——无偿性(三)可持续知识点三、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知识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一)定义指引: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技巧内容:获得物质救助、得到精神提升、恢复社会功能(二)主要特点:1.工作对象多样性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5.工作方法的政策性知识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一)协助工作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二)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能力帮助家庭及家庭成员增能(三)促进工作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参与社区活动,构建支持网络(四)疏导和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困扰知识点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一)服务对象识别:最需要、最贫困人群纳入救助对象(二)帮助申请救助——程序1.确认条件符合2.以家庭为单,帮助户主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交材料3.协助入户调查(三)提供心理支持(四)调节家庭关系(五)开展能力建设(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六)促进社会融入:创造参与社区活动机会、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知识点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失能、半失能)(三)提供疾病治疗(四)办理丧葬事宜知识点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一)协助申请救助:医疗救助政策讲解、标准、方式,协助准备材料,申请救助,帮助获取救助。(二)改善救治环境:了解诊疗程序,诊疗过程,治疗效果(三)协调医疗资源:院内与院外都能得到治疗和康复(四)强化社会支持:经济支持,家庭成员支持,社区非正式资源支持知识点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一)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内容:评估条件,准备资料,提出申请,保障(二)宣传讲解政策:政策理解、标准明了、程序履行知识点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一)提供教育机会(二)提供教育补助(奖贷助补减)(三)心理能力建设知识点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一)转变就业观念(二)自我认知调整(分析就业形势、自身优势与不足、调整自己认知和心态)(三)职业技能培训(四)连接就业资源(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争取培训机会、积极推荐就业、维护就业权益)知识点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流浪乞讨人员(一)危机干预——意外事件特点:突发性、急难性、临时性及时干预,确保生命安全(二)外展服务(接头救助借助巡逻车、亭;全天候救助: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三)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知识点八、救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一)协助安置受灾人员——应急救助(二)及时开展危机干预——心理、行为(三)重建或修复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四)社区重建与发展——灾后社区重建的内容: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复苏经济知识点一、评估——基础(一)评估的主要特点:1.保持连续性——持续性评估适时调整工作内容和步骤,推动救助工作有序进行2.对象参与3.动态推进,全面了解4.合理利用知识和经验(二)如何获得评估信息:1.直接询问2.家庭探访:家庭环境、邻里关系、社区环境、成员互动3.间接了解:相关他人4.观察身体语言5.使用量表(三)评估的程序:1.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及需求2.根据救助政策评估救助对象的申请资格3.评估社工所在机构和救助对象所在社区的资源资源不足——转介(四)评估的重点——问题和需求、资源1.服务对象关注什么,问题是什么2.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什么3.服务对象的健康或安全问题的迫切性如何4.问题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5.问题对服务对象的影响以及服务对象的反应6.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资源——增能视角、抗逆力知识点二、危机干预(一)危机的定义和阶段【定义】社会成员陷入超出个人的资源和反应能力而无法忍受的困境(在一至二个月内开展工作)【三个阶段】1.初始的紧张和惊吓。2.个人或者家庭出现严重的紧张情绪3.个人或者家庭采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并观察这些策略是否有效。(二)危机干预的步骤1.定义危机中的问题:了解危机对服务对象的影响以及服务对象遭遇问题的严重性,评估问题的危害性。2.确保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降低服务对象自己以及对他人身体和心理可能存在的潜在伤害。3.提供持续性支持4.检验各种可能的选择(采用正向、建设思维方式,降低对象焦虑和压力)5.制定方案(个别的)6.形成共识(优势视角)要充分考虑危机情境下服务对象对环境的把控能力,并与服务对象一起达成共识,共同完成方案,恢复服务对象危机前的功能性表现。采用预期性辅导的方式。知识点三、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办法【特点】一是符合《社会救助暂行方法》和相关政策;二是综合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三是依托社区组织,立足社区现状,直接为需要救助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内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一)基本内涵:1、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2、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3、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基本特征: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基本功能: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区别】1、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早)2、关注焦点不同(家庭治疗仅关注家庭)3、工作理念不同(家庭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而家庭治疗更关注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4、专业关系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更强调专业合作关系)(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1.家庭的基本要素:(1)联结:血缘、婚姻、法律(2)深厚的情感联系(3)共享历史和未来2.家庭结构类型3.家庭的变迁:家庭结构的转变不是简单的结构变化,意味着家庭成员间互动交流的转变及家庭成员需求的转变,社工应注意把握其中关系,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社工要注意保持对自己家庭生活经验的警觉,避免自身误解,准确了解受助者真实需要。知识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一)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成员生活的各个方面支持均离不开家庭;家庭的改善离不开成员的投入与参与(二)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视角:放到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考察,了解成员互动和需求(三)家庭危机是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四)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一)家庭系统理论(考点)三个基本观点: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六个核心要素: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3、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原则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考点)家庭也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是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分为八个阶段(三)生态系统理论(考点)1.
微观:家庭2.中观:个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对于儿童来说,家庭学校关系就是重要中观系统。3.外部:社区(有直接影响但不直接参与的系统)4.
宏观: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知识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考点)(一)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考点)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服务。要求:(1)社工要先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指导父母针对孩子对错行为给予相应奖惩1.老李、半年前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城里读小学,为了能支付孩子的学习和养家费用,老李白天在建筑工地工作,晚上给工地看大门,非常辛苦,时常因家庭琐事与孩子争吵。最近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不遵守课堂纪律,随地吐痰,老李批评了他,他还与老李顶嘴,这令老李既生气又伤心,无奈之下,求助了社会工作者。针对老李家的情况,为了改变孩子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宜开展()。a.家庭行为学习b.家庭心理健康教育c.家庭支持d.家庭情绪管理【答案】a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案例中,孩子从农村转到城里读书,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设计的,但对象不同,针对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与孩子交流困难的家长。要求:(1)社工先明确父母与孩子交流中的具体问题(2)设计和尝试新的行为(3)测试新的行为带来的效果,并根据效果坚持或调整。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综合一体的服务活动。目的:为受助家庭提供必要的知识,增强受助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支持。(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考点)1.婚姻辅导:夫妻角色界定、扮演、沟通交流方式可运用家庭系统理论,改善夫妻沟通交流方式可运用性别视角,强调夫妻关系平等【例题】小王夫妻两均来自单亲家庭,他们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完美和谐的家,说话做事总是小心翼翼,怕伤害到对方。但自孩子出生后,妻子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小王觉得受了冷落,开始抱怨指责妻子;妻子认为丈夫不理解她的辛苦,久而久之,他们见了面就争吵。针对小王夫妻的情况,社会工作者设计了婚姻辅导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的应为()。a.鼓励小王夫妻扮演对方的角色,理解彼此的需要b.鼓励小王夫妻讲述早年单亲家庭经历,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c.指导小王夫妻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担心,调整他们对早年经历的认知d.协助小王夫妻反思自己性格存在的不足,改善他们对父母身份的认识【答案】a婚姻辅导,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瓦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题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项。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家庭处境化原则(尊重、接纳)强调家庭生活的自然场景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自决)3、家庭个别化原则4、满足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因需提供,案主自决)知识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一)接触阶段:1、会谈约定(时间、地点)2、会谈准备3、安排第一次会谈(二)开始阶段:1、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合作关系2、评估问题3、明确服务介入目标和要求(三)介入阶段【主要任务】:1、指定服务计划2、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3、运用技巧影响受助家庭,协助解决问题知识点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工作者角色】支持者:建立信任关系,推动改变;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咨询者:分析问题使能者:提供信息帮助家庭了解,增能能力资源调动者: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四)结束阶段【任务】:1、与受助家庭协商服务结束事项2、进行服务总结3、巩固并跟踪服务成效(二)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考点)观察技巧:家庭日记聚焦技巧:关注问题例子引用:旁征博引再标签技巧:化负为正
第十一章学校社会工作知识点一、学校社会工作及其特点知识点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1、与德育的关系2、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体/环境)3、与班级管理的关系4、与生活管理的关系(部分/整体)知识点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1、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知识点一、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一)促进健康人际关系建立1.师生良好互动,投入学校生活2.提升自我性格认知,探讨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分辨益友和损友4.巩固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二)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1.国民身份认同2.认识家乡,认识社区,培养贡献家乡的愿景3.协助学生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不歧视,促和谐互助社会建设(三)增强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1.指导有关情绪的基本概念2.分别情绪能力,恰当表达情绪3.同理他人情绪能力培养4.减少负面情绪影响5.学习排除负面感觉和情绪的技巧例题:处于青春期的小亮最近学习遇到困难,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暴躁情绪,不是摔东西就是与父母吵架,有时甚至离家出走,整天泡在网吧。社会工作者与小亮面谈后,共同确定了帮助小亮的工作目标,即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并改善学习状况。社会工作者对小亮进行情绪管理辅导的起点是()。真题-单选a学会认识和辨别情绪b规避情绪暴躁的负面影响c学习正确控制情绪方d防止情绪暴躁造成的后果【答案】a情绪管理的步骤为:①学会认识情绪;②能够辨别情绪;③懂得掌控情绪;④正确处理情绪。(四)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1.引导学生认识理性、创意和批判三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明白反思的重要性,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2.掌握思维性格的特点,并应用提升学习成效3.运用思维性格处理生活难题,培育创意思维解决问题能力4.认识事实与意见的区别,培养批判思考分析能力(五)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为社会所接纳的常规社交行为的能力,包括语言及非语言的行为。倡导:尊重别人和做一个有责任的人1.改善常规社交行为2.学会道歉3.赞赏别人和正确回应别人的赞赏4.宽恕的意义(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个人做出理他行为表现的倾向,对道德议题做出合理、公平、符合公众利益的判断能力:1.利他主义2.道德判断(规则、契约、权利)(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个人成功经验;他人成功经验的鼓舞;想象成功经验;内容:1.培养自尊自信2.挖掘和激发能力3.订立切实可行目标(smart原则)4.增强自我效能感5.降低负面自我效能感smart原则:s:(specific)m:(meaningful)a:(achievable)r:(realistic)t:(timly)(八)培养学生亲社会规范(群体观念、行为、利他):1.学习社会规范2.学习社会文化3.承担社会责任4.学习社会角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水渠建设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程序设计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 承包农家果园合同范本
- 劳务住宿合同范本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幕墙玻璃施工合同范本
- 9心中的“110”(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9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Module 1 Unit 1 Food and drink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五年级下册
- 许晓峰版电机拖动电子教案(全)课件
-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课件
- 中医穴位养生保健课件
- 塑胶件喷油作业指导书
- 人员安全行为观察管理制度
- 个人简历及简历封面(简单实用)
- 汽车运行材料ppt课件(完整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Q∕GDW 12067-2020 高压电缆及通道防火技术规范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