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项目单位: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二〇二一年二月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总经理:马丕元报告编写人:高忠红王泽鹏赵烨誉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编制概述 1围及适用期 1 编制工作情况 8第四节上期方案执行情况 10 第二节矿区地质环境 18 第四节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26第三章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31第一节矿山开采历史 31 第三节矿区查明的(备案)矿产资源储量 37第四节对地质报告的评述 39 第一节固体矿产的开采方案 41 43第五章矿床开采 44第一节固体矿产的露天开采 44 第八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67第一节矿山环境影响评估范围 67第二节矿山环境影响现状 71第三节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84第九章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适宜性 102 第二节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103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第三节土地复垦适宜性及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04第十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任务及年度计划 118第一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原则、目标、任务 118第二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年度计划 123第十一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131 34第三节地形地貌景观及植被景观保护与恢复工程 135第四节土地复垦工程与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37 进度安排 156 97效益分析 203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214第一节结论 214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216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件:1、矿山企业编制委托书2、矿山企业承诺书3、编制单位承诺书4、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5、编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6、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8、《忻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露天开采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忻应急函[2019]39号)及专家组评审意见(编号:忻应急非煤[2019]002号)9、《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备案文号:晋国土资整储备字[2011]1023号)及《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评审意见书(评审文号:晋评审储字[2011]075号)10、《山西省代县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201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意见(评审文号:忻年报审字[2019]028号)11、2004年忻环开函字第28号关于《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公司代县大红火铁矿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12、原开发利用方案批复13、原地环方案备案表14、土地复垦方案备案表16、六部门核查意见17、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转换成果表18、土地复垦公众调查表买卖合同20、关于西排土场排土协议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图:1122公司(通源铁矿)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分布水33司(通源铁矿)20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445566司(通源铁矿)1-1′线设计纵剖面图77司(通源铁矿)采场终了平面图88任公司通源铁矿西排土场平面布置图99公司(通源铁矿)采剥工艺图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任公司土地利用现状图任公司土地损毁预测图任公司土地复垦规划图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1第一章方案编制概述节编制目的、范围及适用期(一)任务由来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是生产矿山。该矿山上一期编制的《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土地复垦方案》均已过方案适用期。根据国土资规〔2016〕2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晋自然资函[2021]1号《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矿山企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已过期的,应重新编制方案。因此,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单位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等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按照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总则4.1条,本次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二)编制目的1、为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为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了换发采矿许可证;2、为了贯彻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规范矿山企业建设与生产活动,进一步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3、为了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三)矿山概况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位于代县城正东方向,直距32km处,跨代县与繁峙县两线,位于小板峪与赵家庄之间,行政区隶属聂营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18′49″北纬:39°03′00″-39°03′13″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3°18′39″,北纬:39°03′06″矿区面积为0.1255km2;开采矿种:铁矿;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深度:m0年3月31日-2021年3月31日。矿区范围由以下5个拐点坐标依次连线圈定:表1-1-1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号1980西安坐标系经纬度3°带6°带纬度(L)经度(B)X(m)Y(m)X(m)Y(m)110”4324604.6938440034.954326910.7819699732.29214”4324714.7938440274.614327028.7719699968.30314”4324715.8438440515.664327037.7819700209.29408”4324531.2838440501.574326852.7719700201.29501”4324305.8638440059.094326612.7719699766.29拐点号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纬度3°带6°带纬度(L)经度(B)X(m)Y(m)X(m)Y(m)14324606.89438440151.1424326916.81219699848.21224324716.99538440390.8034327034.81219700084.21634324718.04538440631.8544327043.81819700325.20944324533.48438440617.7644326858.81019700317.21254324308.06438440175.2834326618.80719699882.213矿区与外界有简易公路相通,至代县城运距49km;直距省道S213(繁五线)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四)基准期和适用期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为生产矿山,方案确定基准期自评审通过之日当年1月1日起算,矿山设计生产规模15.00万t/a,根据本方案开发利用方案部分确定矿山服务年限为3.0年。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4图1-1-1交通位置图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5编制依据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一)政策法规施);3、国土资规[2016]2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4、国土资发[1999]98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5、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自然资发[2021]1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6、晋政发[2019]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二)技术规范、标准1、《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50830-2013)2、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3、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号文8、《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2013年3月1日《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610、《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4部分:金属矿》(TD/T1031.4-2011)11、《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12、“关于印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的通知”(环办[2012]154号,2012年12月24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52-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2年修订,2016年1月1日起实施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年4月28日1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2018年5月1日起实施准》(BD12345-2018)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17)(三)产权依据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的采矿许可证;(四)技术资料依据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2011年9月提交的《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2、《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备案文号:晋国土资整储备字[2011]1023号);3、《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评审意见书(评审文号:晋评审储字[2011]075号);4、《山西省代县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201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意见(评审文号:忻年报审字[2019]028号)5、《忻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露天开采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忻应急函[2019]39号)及专家组评审意见(编号:忻应急非煤[2019]002号);6、代县自然资源局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繁峙县自然资源局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77、《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2006-2020)、《繁峙县土地利用《繁峙县岩头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8、山西省测绘工程院GPS中心出具《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转换成果》(1980西安坐标转换为国家大地CGCS2000坐标)9、六部门核查意见(五)行为依据1、矿山企业编制委托书2、矿山企业承诺书3、编制单位承诺书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8三节编制工作情况本次方案编制工作投入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5人,技术工2人。方案中所用原始数据一部分来源于现场调查,一部分由矿山企业提供。引用数据来源于各种技术资料,引用资料均为评审通过的各类报告。本方案义务人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保证本方案报审资料和编制资料真实、客观、无伪造、编造、变造、篡改等虚假内容,本方案编制单位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保证本方案按照规定要求科学、客观、真实进行编制和报审。本方案义务人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本方案编制单位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对本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方案编制是在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方案的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资料收集。广泛收集了评估区及周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土壤和项目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2)野外调研。实地调查了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地下水水位水质、地形地貌景观,土壤、水文、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损毁情况等,并针对区域内草地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实地拍摄影像、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做文字记录,采取了地下水水样、土壤样并送检。(3)公众参与。采用座谈会、调查走访等方式,调查通源铁矿、土地使用权人以及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及相应的权益人,征求对土地复垦方向、复垦标准及复垦措施的意见。2、拟定初步方案通过对收集资料的整理,确定方案的服务年限,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损毁预测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土地复垦标准及措施,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目标,确定主要治理工程措施,测算工程量,估算治理费用,初步确定土地复垦方案。3、方案协调论证对初步拟定的方案征询通源铁矿、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愿,从组织、经济、技术、费用保障、方案目标以及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9根据方案协调论证结果,确定方案标准、优化工程设计、估算工程量以及投资,细化方案实施计划安排以及费用、技术和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编制详细的方节上期方案执行情况(一)上期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审批、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该矿2012年5月委托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2012年7月12日由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评审文号:晋矿联技审字[2012]099号)。方案设计开采标高1650-1560m,采深110m。生产阶段高度10m,最终阶段高度20m(两段并一段),安全平台宽6m,清扫平台宽8m,终了台阶坡面角70°,最终边坡角55-60°。m段高度5m-15m°,平台宽度6m-12m不一。(二)上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施情况2012年山西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2-2016年)》,并通过评审备案。据上期《方案》,评估面积为0.1641km2,主要防治方案为人工石方削坡、清理危岩,修筑排水沟,撒播草籽,种植爬山虎、油松,并定期监测。经估算,通源铁矿5年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总费用为193.51万元;服务期费用为554.66万元。经与矿方核实,在此期间,矿方布设了20余处监测点,清理危岩2500余m3,修筑排水渠1400余m3,并进行了部分覆土植树工作,但未对边坡、排土场进行治理。本次估算剩余3年服务期静态投资总费用98.64万元,动态总费用104.77万元,相比,此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费用比上期少了土地复垦方面内容。(三)上期土地复垦方案实施情况及与本次方案对比情况2012年7月,由山西森洲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并完成了《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整合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方案确定复垦土地面积10.69hm2,估算静态投资共211.48万元,静态亩投资13188.51元,该项目动态投资共386.58万元,动态亩投资24108.37元。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表1-4-1上一轮土地复垦方案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单项名称单位工程量(一)复垦单元Ⅰ(工业场地、炸药库)覆表土铲运距离100~200m100m35.40(2)砌体拆除并运至采空区100m33.60(3)拆除混凝土并运至采空区100m30.48(4)荆条、沙棘混栽100株2.70(5)紫花苜蓿、白羊草混播(80kg/hm2)m(二)复垦单元2(表土堆放场)土地翻耕公顷0.22(2)荆条、沙棘混栽100株4.95(3)紫花苜蓿、白羊草混播(80kg/hm2)m0.22(三)复垦单元Ⅲ(矿区道路维修).16m)1000m2(四)复垦单元Ⅳ(露天采坑)表土剥离铲运距离300~400m100m3207.00(2)采坑覆土铲运距离300~400m100m3344.70(3)荆条、沙棘混栽100株172.26(4)紫花苜蓿、白羊草混播(80kg/hm2)m7.66(五)复垦单元Ⅴ(废石堆放场)表土剥离铲运距离400~500m100m344.00(2)平台、坡面覆土铲运距离400~500m100m3124.60(3)荆条、沙棘混栽100株40.03(4)紫花苜蓿、白羊草混播(80kg/hm2)m(六)排水沟人工挖沟槽100m3(2)土方回填100m3(3)干砌块石排水沟100m34.50(七)截流沟人工挖沟槽100m39.49(2)土方回填100m3(3)干砌块石截流沟100m32.94经与矿方核实,由于行业不景气,通源铁矿上期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后工程仅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部分实施。经核实,两轮方案对比情况如下:(1)复垦责任区面积变大。因矿山在2012年至今开采所涉及东排土场(面积7.5195hm2)不在上轮土地复垦设计范围,且所涉面积较大。且相对于上次方案,矿山露天采坑面积变大。(2)方案投资变少。因为上一轮方案充填裂缝、截排水沟等工程量计入了复垦方案,且费用偏高。(四)上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施情况经与矿方核实,通源铁矿未编制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第二章矿区基础条件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特征通源铁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基岩补给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切割剧烈,山势陡峻,沟谷发育,为典型的基岩侵蚀地貌。海拔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最高1773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西窖沟内,海拔高度1480m,相对高差约293m,属中低山区。现场的地形、地貌情况见下图2-1-4。a路边地形地貌b采场现状地形c上山道路一侧原始地形地貌d原始地形地貌照片2-1-1现场的地形地貌(二)水系忻州市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面积分别为13.019km2和12.138km2。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属海河流域的较大河流有滹沱河、青羊河、恢河。其中滹沱河流域面积最大,市内集水面积11.775km2,主要支流有峨河、峪河、清水河、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属黄河流域的较大支流有汾河、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漪河。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又称山西省的母亲河,在市内的流域面积有3.441km2,市内河流长92km。通源铁矿项目区周围地表水为滹沱河的支流峨河。峨河源出五台山大黄尖山脚下,至岩头与黑龙池水汇合,又有峨岭水自南来汇合,合而北流,过圭峰西至出山,北流入滹沱河,全长47km,流域面积为400.31km2,河床纵坡4.4‰,于代县南留属旧村入滹沱河。峨河从矿区东北边缘1km处通过,流向为北西,海拨高1040m左右,为矿区侵蚀基准面,矿床高出峨河河床200m以上。(三)土壤项目所在区土壤资源类型复杂,垂直变化显著,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分辨发育着潮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阳坡水分条件较差、土层薄、土壤肥力低。阴坡水分条件较好、土层深沉、土壤肥力高、开发潜力大。受水热条件的影响,阴、阳坡土类的分布高度亦不同,阴坡水分条件好,但热量条件差,阳坡条件正好相反,这样在海拔高度雷同的阴坡和阳坡上分布着截然不同的土类。(四)生物通源铁矿为露天开采,该矿区地表采矿基岩裸露和固体废弃堆放于排土场,原有荒草地或未开发自然灌木林地被挖掘或覆盖,现植被不发育,仅在阴坡和沟谷内被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植被也相对发育,主要为自然生长的灌木及杂草。项目区附近植被主要如下:天然植被:(1)油松林分布在海拔700~1500m之间的山地阳坡,天然次生林,比较稀疏,多呈纯林,林下草本层常见披碱草、白羊草、蒿等,群落盖度45-60%。(2)灌丛主要为沙棘灌丛,分布在落叶阔叶林地区的山地和丘陵空旷地带,在无林地带群聚成丛。草本层主要有蒿和几种禾本科植物组成,群落盖度30-45%。(3)草丛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广泛分布在项目区的低山地丘陵地带,是目前相对稳定的现状植物群落。主白羊草及蒿类草丛。伴生有:披碱草、地榆等。披碱草草丛群落盖度30~5%,人工植被:矿区内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栽植的油松林及草地,整个区域人工植被占优,长势较好,群落盖度45-60%。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等,其杂粮为一年一熟农作物。玉米、谷子、高粱、土豆亩产分别为235kg、160kg、65kg、500kg。天然植被分布情况人工植被分布情况农作物分布情况照片2-1-2项目区生物图(五)气象项目区同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根据1995-2019年代县气象站数据统计,年平mm根据温度与降水条件可分为4个气候区:五台山、管涔山、芦芽山严寒多雨区;神池、五寨、岢岚高原寒冷雨水较少区;宁武、静乐河谷和五台南部丘陵温凉雨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较少区;平川、谷地、黄河沿岸丘陵温暖少雨区。项目区同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34℃。年平均降雨量为438.3mm,日最大降水量为80.0mm,时最大为58.5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mmmm大气降水多以暴雨为主。≥10℃有效积温为3225℃。全年累计日照总时数2863.6小时,北半坡居多。无霜期自4月下旬始至10月中旬止,历时166天。冻土深m。(六)地震据国家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山西省代县地震烈度为Ⅷ度区,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山西省代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七)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通源铁矿隶属于代县聂营镇管辖。矿区范围内无村庄,位于小板峪与赵家庄之间。矿区所涉及2县2乡镇,分别为繁峙县岩头乡及代县雁门关镇。繁峙县岩头乡位于繁峙县西南部山区。国土总面积312.41平方公里,耕地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元。代县聂营镇位于代县城东北20公里处,国土总面积19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万亩。全镇辖28个行政村,总户数2747户,总人口11288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1元。表2-1-1矿区内所涉乡镇2018年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序号所涉县(区)所涉县(乡镇)户数(户)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均收入(元)1繁峙县岩头乡26007799261003.3525902代县聂营镇274711325253602.243971表2-1-2矿区内所涉乡镇2019年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序号所涉县(区)所涉县(乡镇)户数(户)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均收入(元)1繁峙县岩头乡26087859261003.3225982代县聂营镇275311288253602.243983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表2-1-3矿区内所涉乡镇2020年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序号所涉县(区)所涉县(乡镇)户数(户)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人均收入(元)1繁峙县岩头乡26077756261003.3726322代县聂营镇278211375253602.234025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二节矿区地质环境一、矿区地质及构造本区位于华北地台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的西段之山羊坪复背斜构造带。(一)矿区地层1、太古界五台群台怀亚群柏枝岩组(Ar32b)柏枝岩组是本区主要的出露地层,其岩性为绿泥斜长角闪片岩夹斜长绿泥角闪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或磁铁矿)。1)绿泥斜长角闪片岩夹斜长绿泥片麻岩(L)绿泥斜长角闪片岩夹斜长绿泥片麻岩为矿层直接顶底板,与矿层接触界线清晰,在矿区内分布面积较大。局部夹有云母钠长片岩及扁豆状磁铁石英岩(或磁铁矿)。2)绢云母石英片岩(Mg)绢云母石英片岩为矿层直接底板与矿层界线清晰。局部夹有云母绿泥片岩、钠长角闪片岩。3)磁铁石英岩(或磁铁矿)(FeQ或Fe)黑灰色,风化面红褐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其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角闪石、云母、绿泥石,有少量的菱铁矿、柘榴石、方解石等。2、第四系残坡积层由黄土、残坡积及砾石组成,一般山的南坡覆盖较薄,厚1—2m,山的北坡及冲沟覆盖较厚,厚达3—15m。(二)构造特征板峪矿区自北向南有五个次级褶曲所组成,分别为N1-N5向斜。铁矿分布在向斜构造中,本矿区范围属N5向斜的南翼矿层,倾向北西,倾角30-60°左右。(三)岩浆岩区内北部有两条五台期变辉石斜长角闪岩脉出露。岩石呈灰白色,片状、片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麻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组成角闪石、斜长石及辉石等。二、矿体特征(一)矿体分布特征本区矿体属板峪矿区N5矿带的南翼mFe2矿层,赋存柏枝岩组含铁岩段的片岩系中。该矿床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接触界线明显,矿体产状严格受围岩地层产状控制,随地层褶皱而褶皱,所以矿体走向与矿区地层走向一致。呈层状产出,似层状产出,走向近,NE-SW,倾向NW,倾角60°±。0m,宽40—60m,最大厚度60m,平均mmFe-2-1)。图2-2-1通源铁矿矿体平面分布图(二)矿石结构、构造及其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一般为中-细粒变晶结构,局部有网状结构,破碎或胶状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为规则微层理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1)矿石的矿物成分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0①、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磁铁矿:为矿石中的主要含铁矿物,自形及半自形粒状集合体排列成条带状与石英条带相间,形成条带状构造。粒径0.029-0.058mm,含量10-60%。局部磁铁矿氧化呈赤铁矿;少数磁铁矿的微粒呈石英、方解石、镁菱铁矿、铁白云石晶体内的包裹体。菱铁矿:是原生矿石中含铁矿物之一,含量10-40%。自形及半自形粒状。赤铁矿:是氧化矿石的主要含铁矿物,含量在15-25%。呈粒、细粒状、细网脉及立方体假象。与磁铁矿呈网脉状和穿插状连生,赤铁矿交代了磁铁矿。褐铁矿:是氧化矿石中含铁矿物之一,含量10%±。黄铁矿:含量3%±,呈立方体和粒状集合体,多数被褐铁矿所交代。辉(黄)铜矿:少量。磁黄铁矿:少量。②、脉石矿物特征此外有少量铁方解石、铁云母。石英含量40-70%及少量透闪石、方解石。(2)矿石的化学成份CaO1.47%,MgO:1.02%,SiO2:45.44%,Al2O3:1.38%。(三)矿石类型和品级本矿区以石英磁铁矿型铁矿石为主。2、矿石工业类型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的贫磁铁矿石。根据矿山生产经验,铁矿石一般标准是:mFe/TFe≥65%为单一弱磁选矿石;按照铁矿石需选矿处理要求:磁铁矿石TFe≥25%,mFe≥20%;赤铁矿石TFe≥28%-30%。该矿山铁矿石均为需选铁矿石。三、水文地质矿区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潜水含水层和片岩风化裂隙弱含水层。1、第四系冲洪积潜水含水层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1主要分布在矿区内的沟谷之中,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层,含水层厚度不均,一般为0.5-5.0m,水位埋深不定。根据沟谷内暂时性河床水位,在矿区内冲洪积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标高不超过1460m。2、基岩风化裂隙弱含水层。矿区基岩长期裸露地表,风化裂隙较为发育,裂隙深度不稳定,透水性良好,但由于矿区内沟谷较为发育,植被发育一般,地形又有利于自然排水,因此,降水渗入风化裂隙带内的水量较为贫乏,为弱含水层,地下水埋深不定,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本区铁矿体赋存标高1500—1650m,矿床产于侵蚀基准面(1350m)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各类岩层富水性微弱,或透水而不含水,矿区内又无地表水径流。综上所述,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划分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矿区是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四、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形态较复杂,根据矿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和岩性的分布,将本区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结构区即:松散岩类区、块状结构区。主要分布在矿区沟谷及倾斜缓坡上,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的砂砾石、亚砂土及分选极差的松散坡积物,厚度2-15m,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矿床开采没有影响。2、块状结构区在矿区内为大面积分布的基岩,其岩性为绿泥角闪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绿泥片岩、磁铁石英岩(或磁铁矿)。但由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风化裂隙带深度一般为2-25m,使岩石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遭受到破坏,降低了岩石整体力学强度,易造成边坡崩塌,是矿床开采的主要不利因素。断裂构造使岩体的完整性也遭受破坏,使岩体的力学强度降低,整体岩石的稳固性减弱,易发生采场坡顶岩石崩塌,是本矿床开采的主要不利因素。根据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成因类型和结构特征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矿体及顶底板、围岩属坚硬岩石,岩体质量等级属中等-岩体完整,稳固性较好。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将本矿区划分为以块状岩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2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五、环境地质条件本区经历了长期复杂多次的构造活动,北侧又紧邻滹沱河断陷盆地,易发生地震。根据国家质检局颁布的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基岩出露区场地类别为Ⅰ类,开采建设按一般场地设防,但必须采取防震与抗震措施。矿山自开采以来,未发现有大的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开采过程中,对采场及运输、排岩等造成的粉尘及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设置了洒水管网,增加表面湿度,减少了扬尘。废石基本不含有害及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及水体没有污染,废石场基本设在山谷中,不占用农田。但随着采矿工程的不断延续,露天采场首先是破坏了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及植被生态环境;其次是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或高陡边坡,使矿层顶板失稳,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第三是采矿剔除的废石大多堆存于山坡或沟谷之中,加上大气降水补给,易形成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危害或隐患。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该矿区地质环境类型为第二类,即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综上所述,该矿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对照“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划分”,综合确定本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中等的以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即II-3型。六、人类工程活动矿区位于五台山中部西段,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人烟稀少,矿区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矿活动及农业耕种,矿区及周边无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区、旅游风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分布,无重要交通干线以及重要水源地。采矿活动主要以露天开采铁矿为主;农业种植作物主要包括种植土豆、玉米、谷子等。除采矿外,其他影响矿山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3第三节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一、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矿界范围内土地面积为0.1255km2。根据代县自然资源局、繁峙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其他草地与采矿用地。影响区面积20.9239hm2,其中其他草地面积16.8313hm2,采矿用地面积4.0926hm2,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见表2-3-1。1、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3-1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面积百分代县繁峙县合计矿界内矿界外矿界内矿界外04草地043其他草地8.65001.49651.60005.0848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2.30001.79260926合计8.65001.49653.90006.877439影响区土地利用类型有其他草地、采矿用地。具体到各地类的基本情况如下:草地:影响区内其他草地面积为16.8313hm2,主要为自然演替形成的野生群落,主要着生有白羊草、披碱草广泛分布在项目区的低山地丘陵地带,是目前相对稳定的现状植物群落。六部门核查结果显示,该矿山所涉及草地与公益林不重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影响区内涉及采矿用地面积4.0926hm2,为矿山露天开采及排土场占用。二、影响区土地权属影响区内涉及土地均为集体土地,为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与代县聂营镇赵庄村集体所有。各处土地权属清楚,四至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影响区所涉及草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及经营权均属于现所属行政村项目区土地权属见表2-3-2所示。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4表2-3-2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按权属统计)单位:hm2县乡镇权属权属性质矿界地类合计04草地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43其他草地204采矿用地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集体内1.60002.30003.9000集体外5.08481.79266.8774代县聂营镇赵庄村集体内8.65008.6500集体外1.49651.4965合计16.83134.092620.9239三、土地质量情况我公司组织专人对本矿山地表进行了调查采样和现场考察,由于矿山影响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土壤调查与剖面采样来自草地。草地:矿区内其他草地主要为自然演替形成的野生群落,主要着生有白羊草、披碱草广泛分布在项目区的低山地丘陵地带,是目前相对稳定的现状植物群落。枯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土壤类型壤土图斑编号0005主要草种地类名称其他草地采集地点赵庄村采集时间2020年10月剖面性状如下:0~2cm,为枯枝落叶层,呈淡黄色,砂质壤土屑粒状结构,根多,多砾。2~4cm,为腐殖质层,颜色灰白。砂质壤土,碎块状结构,根中量,有明显钙积层。4~90cm,为淀积层,颜色淡灰色,砂质壤土,块状结构,根少量,有多量碳酸钙呈斑状或块状。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5表2-3-3草地土壤剖面理化性状深度(cm)有机质(g/kg)碱解氮(m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值0~26.2929.515.77151.592~43.376.253.368.044~905.89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6节矿区生态环境现状(一)自然生态环境项目区本身生境条件较差,加之人为扰动较严重,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不多。评估区由于采矿影响,植被稀少,缺少天然林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较少,野生动物数量较少。根据《山西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图》及现状调查,评估区内没有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没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项目区附近植被主要如下:天然植被:(1)油松林分布在海拔700~1500m之间的山地阳坡,天然次生林,比较稀疏,多呈纯林,林下草本层常见披碱草、白羊草、蒿等,群落盖度45-60%。(2)灌丛主要为沙棘灌丛,分布在落叶阔叶林地区的山地和丘陵空旷地带,在无林地带群聚成丛。草本层主要有蒿和几种禾本科植物组成,群落盖度30-45%。(3)草丛广泛分布在项目区的低山地丘陵地带,是目前相对稳定的现状植物群落。主白羊草及蒿类草丛。伴生有:披碱草、地榆等。披碱草草丛群落盖度30~5%,人工植被:矿区内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栽植的油松林及草地,整个区域人工植被占优,长势较好,群落盖度45-60%。见第二章地第一节土壤部分。(二)植被覆盖现状矿区范围内10.25hm2主要植物群落有针茅、白羊草、蒿类、胡枝子等草本植被,剩余2.30hm2为无植被覆盖区。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遥感影像提取区域植被类型图。遥感解译使用的信息源主要为法国SPOT-5卫星(轨道高度832km,数据接收时间为2019年10月,倾角98.22°,运行周期与太阳同步,3个数字通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7道,50兆每秒速率,160景5米全色或多光谱图像)遥感影像,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达10m,全色波段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2.5m。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类判读,并进行野外核实调查。影像各谱段具体用途见表表2-4-1矿区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植被类型矿区面积(hm2)比例(%)草丛10.25合计10.25图2-4-1矿区植被分布图(三)土壤侵蚀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强烈、剧烈共4个侵蚀强度类型,主要侵蚀类型是以面蚀、沟蚀为主的水力侵蚀。目前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剥离量大,固体排放量多,因此矿区占地范围内侵蚀强度较大。采用遥感影像(SPOT的全色波段和多光谱波段融合)作为土壤侵蚀信息获取的主要信息源,通过3S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8技术,结合地形坡度、地表植被及土壤类型因素,划分出区域土壤侵蚀分布图。依据侵蚀模数的大小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分别为剧烈侵蚀、强烈侵蚀、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表2-4-2矿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类型矿区面积(hm2)比例(%)轻度侵蚀0.67中度侵蚀7.6820.40强烈侵蚀8.1621.67剧烈侵蚀21.1456.14合计37.65100.00图2-4-2矿区土壤侵蚀现状图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9(四)矿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范围内基本为农田、村庄,无大型工矿企业,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敏感因素,主要为农业生态,属典型的中国农村模式,环境质量良好。由于井田内的铁矿开采剥离,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化造成植被减少、农作物减产,从而造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植被及农作物生长。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在评价区内所布设的空气监测点的监测结果看,TSP日均浓度值在0.024-0.110mg/m3之间,PM10日均浓度值在0.021-0.064mg/m3;SO2日均浓度值为0.012mg/m3。三项污染指标的日均浓度值五一超标。说明该区域内人口稀少,无工业污染源,空气质量良好,尚有一定环境容量。2、地表水质量现状从对滹沱河的上、下游两个断面连续三天,每天一次的监测结果看,两个断面的P/COD/SS/FE等污染因子的浓度值均未超过地表水IV类标准,说明滹沱河基本未受到明显污染,水质良好。3、地下水质量现状由于该地区山村民生用水全是浅井口,从对西高泉,东段景连续三天的监测结果看,所监测的各因子除细菌,大肠菌超标外,其余因子均未超标,该地区由于水井较浅,为8-15米,受人类活动和地面污染的影响,其水质较差,应予以重视。通过对采场及生活区昼、夜间的背景噪声监测,其结果全部低于标准限植,说明该区域内声学环境良好。(五)水土流失调查矿区位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太行山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水土保持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矿区位于北方土石山区轻度侵蚀区,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蚀,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侵蚀形式表现为面蚀和沟蚀。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115t/km2.a。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侵蚀。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0(六)环境敏感目标按照国家环保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调查井田范围及周边地区为农村地区,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也非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的居留环境。就附近村庄而言,项目运行并未对周围村庄产生明显的污染。表2-4-3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影响因素保护目标保护要求生态环境油松、柠条、沙棘等林地生态系统,蒿类、披碱草等草地生态系统。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保证生态环境功能不下降土壤开采影响区、工程建设区的土壤,均以栗钙土为主,以轻度侵蚀为主,属晋西北缓丘宽谷中度风蚀强度水蚀区。水土流失治理率90%以上,土壤质量不降低,土壤不污染村庄赵庄村井田范围内无村庄,居民生活环境不会恶化水环境地表水滹沱河的下游废水不外排,滹沱河不受污染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1第三章矿产资源基本情况一节矿山开采历史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2003年2月首次取得采矿证,并于当年5月完成基建,2003年6月正式投产。2006年2月第二次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630306,有效期限2年(2006年3月-2008年3月);2009年12月30日第三次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012120004548,有效期限2年(2009年12月30日至2011年8年3月31日(伍年);矿山于2018年又一次换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2018。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为非煤资源整合单独保留矿山。矿山经济类型:有限公司;采矿权人: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15万吨/年,矿区面积:0.1256km2,开采深度:1650—1500m。法人代表:刘连科。矿山开采N5南翼Fe2矿带铁矿资源,采场底部标高局部到1519m,阶段高矿山一直处于生产状态,矿山到2018年底历年累计动用铁矿资源储量262.78万吨。其中:2003年—2007年,动用资源储量132.14万t;2008年至2010年矿山资源整合期间,处于停产状态,未生产。2011年-2018年动用130.64万吨(见表3-1-1通源铁矿逐年开采动用资源储量统计表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万吨)数据来源所在原报告块段编号备注2003-20072008-2010020116.45年报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2年度动用资源储量(万吨)数据来源所在原报告块段编号备注20124.29年报20133.70年报20145.87年报20156.41年报2016年报5.0120174.31年报25.442018年报1.65合计262.78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3第二节矿山开采现状(一)矿山开采现状C1400002009012120004548的采矿许可证,矿山名称仍为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开采矿种:铁矿;批准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15万吨/年,矿区面积:0.1256km2;开采深度:1650—1500m。有效期限:2020阶高度12m,最终台阶坡面角70°,最终边坡角45-55°,安全平台宽度4m,清扫平台宽度7m。每隔两个安全平台,布置一个清扫平台。矿区北西部沿矿界一带原始自然地形为呈北东-南西向的山脊,最高标高1767.50m(见20线剖面J20-4位置)。经过多年的露天开采,原始山脊地形已不复存在,目前地形最高标高为1541.58m,最低开采标高为1515.85m,最大采深25.73m,一个采坑开采。且矿区北部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都进行了地质灾害治理,现在北西部沿矿界一带地形平缓,不存在高陡边坡。矿区内除南部、南东部外,其它区域都进行了剥采。在采矿在1515平台,剥岩在1525平台。该矿采用水平台阶开采工艺,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穿孔用红五环725型潜孔钻机;爆破采用乳化炸药,起爆器-导爆管起爆方式;采装用沃尔沃EC240B履带式液压挖掘m德龙F3000自卸汽车(载重20吨)运输矿、岩。矿山开采回采率95%,宝山选矿厂选矿回收率94%,综合利用率:宝山选矿厂尾砂主要用来作采空区回填原料,利用率为25%,废水通过应急池、沉淀池、浓缩池,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废水利用率为100%。矿区采场剥采形成1625、1614、1557、1547、1521、1515.85等6个高度5m-26m不等的陡坎(都是工作帮),平台宽6m-12m,阶段坡面角45°-25°,边坡角36°-28°。矿区铁矿体围岩大部分为斜长角闪片岩,岩石硬度高,强度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边坡稳定,不影响下一步开采作业。矿山2019年露天开采铁矿消耗资源储量14.46万吨,根据《山西省代县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二〇一九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截止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4历年动用277.24万吨,保有(333)资源量148.51万吨。在矿区东南方向矿界内,建设有机修间、变电所,场地标高1590m。工业广场的空压机房、材料库、矿石堆场等及办公生活区设在矿山东南部距矿区600m的宝山铁矿选厂内,在采场东部、南部各有一个排土场都已排满。在采场西部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宝山铁矿)界内新设置西部排土场(见附件15)。西排土场位于露天开采采场的西侧相距约450m处,经过扩容后西排土场总容积310.5×104m3,已排弃废渣230×104m3,剩余有效容积80.5×104m3。排土场形成有1670m、1650m、1620m、1590m、1570m、1550m、1530m、1525m共计8个平台,其中1670m、1650m、1620m为排弃平台,排土采用由上向下分台阶排放,目前正在1620m平台排弃废石。1590m、1570m、1550m、1530m、1525m为安全平台,各平台现状参数见表3-2-1。表3-2-1西排土场现状参数表标高平台宽度台阶高度平台坡面角1500m(底标高)25m1525m30°1530m20m33°1550m6m20m28°1570m8m20m33°1590m9m30m31°1620m30m30m31°1650m89m20m1670m(顶标高)总高度m总体边坡角22°西排土场总高度170m,设计按照2倍高度考虑下游安全距离,即340m,根据现场踏勘考察,西排土场下游340m内无居民居住区或其他工业设施、保护区等,西排土场下游安全距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排土场下游三个沟口处建有3座拦石坝,自东向西分别为1#拦石坝、2#拦石坝、3#拦石坝。1#拦石坝高4.5m,顶宽2.5m,底宽5m,内坡比1:0.56、外坡5m,底宽约为6m,外坡竖直,内坡比1:0.44,3#拦石坝高4.5m,顶宽2m,底宽4.5m,外坡基本竖直,内坡1:0.44。绿色矿山建设现状:矿山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区符合《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的规定。办公区域场所标高均高于历年最高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5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环境整洁、干净,垃圾有定点存放,车辆摆放整齐矿容矿貌较好,每个分区均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分配有相应的负责人管理,运行有序,管理规范。矿区内的绿化主要集中在办公区和生活区及进场道路两侧。剥采采用自上而下的阶段进行,阶段高、阶段坡面角、留设的安全及清扫平台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开采过程中定期的洒水(上午、下午至少一次),保证采场作业环境;对不稳定边坡进行了削坡减载治理。下一步绿色矿山主要建设工程为:为了减少矿区地表水土流失和矿区粉尘,需要对东、南排土场进行全部复垦、绿化、矿区运输道路绿化工程、边坡稳定性监测工程等。(二)矿山四邻关系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区西、北部与宝山铁矿相邻,东、南部300m内无矿权设置,见图3-1。宝山铁矿为现地下开采铁矿,根据其开采历史,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由原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与繁峙县宏山铁矿整合。原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于1997年首次取得采矿证为露天开采,开采N1、N3、N5矿体形成6个较大采坑;繁峙县宏山铁矿于2008年延续采矿证为露天开采,开采N5矿体,形成一个露天采坑。整合后2012年获采矿证,有效期10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现主要开采N5矿体,位于该矿中部、东南部,该矿地层富水性差,基本无排水,无采空区积水情况。在开采过程中,通源铁矿北部的爆破警戒线深入宝山铁矿矿界内最大距离322m。但在深入的爆破警戒线范围内没有井口、工业场地及办公生活区等设施与房舍,这部分区域均为矿山2019年已恢复治理剥岩区。通源铁矿和宝山铁矿已签订安全生产互保协议,协议内约定了矿山爆破时间(白班结束时间,待人员撤离后进行爆破),并在爆破作业时,要相互通报,待爆破警戒线范围内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后,再进行爆破,避免矿山爆破发生安全事故。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6图3-2-1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四邻关系图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7第三节矿区查明的(备案)矿产资源储量(一)核实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em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估算范围为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采矿许可证证载的平面及采矿标高范围;核实对象是铁矿。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公式如下:Q=V×DQ代表矿石量、D代表矿石体重、V为体积。其中V计算方法如下:块段形状为棱柱或似棱柱形时采用:V=(S1+S2)块段形状为楔形或似楔形则采用:V=S块段为锥台或近锥台形时则采用:V=(S1+S2+S1.S2)块段形为似棱锥形时采用:V=S式中:V代表块段体积(m3)S单一剖面截面面积(m2)S1、S2为对应块段截面面积(m2)L剖面间距或矿体尖灭距离(m)当矿体形状不规则时,视对应剖面截面面积大小而定,如二者差数小于40%时,采用锥台公式;如面积之差小于40%时,采用棱柱公式,体积计算后乘以体重即得矿石资源量。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8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矿体截面面积的确定:用MAPGIS软件在地质剖面图上直接求取。长度的确定:采用剖面间距或者剖面与矿界的距离。矿石体重:采用原“普查报告”成果:磁铁矿的平均体重值为3.06t/m3;围岩平均体重值为2.977t/m3。5、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本区铁矿体走向长350m,矿体规模属小型,矿体呈层状产出,局部厚度具明显膨胀收缩现象,矿体形态属复杂。矿区内矿体受断层控制,矿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组分分布均匀,依据《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规范中确定的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确定该区铁矿为第二勘查类型,地表沿走向200m布置工程估算333资源量,沿倾向平推100m估算333资源量。6、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矿区内累计查明资源量419.45万吨,累计消耗表3-3-1通源铁矿核实报告备案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矿体编号资源储量(截止2007年12月底)备注保有(万吨)动用(万吨)累计查明(万吨)资源储量类别333小计mFe20287.31287.31419.45合计0287.31287.31419.45(二)矿山储量年报的资源储量估算2019年12月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一地质队编制了《山西省代县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二0一九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年报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计算参数与储量核实报告相同,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矿区内累计查明资源量425.75万吨,动用资源量277.24万吨,保有(333)资源量148.51万吨(见表3-3-2)。表3-3-2通源铁矿2019年末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矿区范围矿带编号矿体编号资源储量(万吨)(截止2019年末)保有动用探采对比增减累计探明333小计全区N5南翼Fe2148.51148.51277.24+6.30425.75合计148.51148.51277.24+6.30425.75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9第四节对地质报告的评述2011年11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编制提交的《山西省代县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在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对采矿区范围内地质条件进行了工作,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调查,利用对地表矿体露头测量对矿区铁矿石储量进行了核实估算。备案资源储量分普查区和新增区两部分,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和垂直不平行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报告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合理,估算方法、估算结果基本正确。该矿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质环境条件中等。核实报告经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评审文号:晋评审储字[2011]075号),山西省国土厅审查备案(备案文号:晋国土资整储备字23号)。矿区核实报告总体达到普查工作程度,经近年的开采,可以说明该报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从勘查程度上讲,普查工作程度满足《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求。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一地质队编制的《山西省代县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源铁矿)二〇一九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对矿区采掘工程进行了调查实测,报告资源储量估算参数、估算方法确定与核实报告相同,该报告经忻州市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专家组2020年2月4日审查通过(评审文号:忻年报审字[2019]028号)。综上所述,本区达到普查工作程度,矿山开采多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较清楚,综合分析《核实报告》和《201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从勘查控制程度、储量级别、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满足编制本次方案的编制需要,可以作为本方案的主要地质依据。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40第五节矿区与各类保护区的关系根据山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事务中心晋地遗函[2019]600号文件,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与现已批准建设的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不重叠,与已调查发现的主要地质遗迹不重叠。根据忻州市生态环境局文件,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山西清源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对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情况进行了核查,结核查,该范围与水源保护区无重叠。根据忻州市水利局忻水函[2019]227号文件,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位于忻州市代县,该公司范围与坪上、马圈、雷鸣寺、天桥四个泉域的重点保护区无重叠情况,与汾河、桑干河保护区也无重叠。根据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忻文物核查函[2019]22号文件,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地带内。根据忻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忻自然资[2019]594号文件,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级一级公益林、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Ⅰ级保护林地无重叠;与国家二级公益林地、Ⅱ级保护林地无重叠。41设计利用矿界保安边坡保有储量块段mFe(%)及资源类型对算剖面剖面间距离(m)体积(m3)体重(t/m3)储量剖面号面积(m2)N5南翼Fe2矿带1B-B´西推20m0200❸3.06333B-B´2B-B´6085140❶3.0626.050.8033324668❸3.067.550小37.712.15108.65148.51山西省忻州市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第一节固体矿产的开采方案(一)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的确定该矿是生产矿山,现采矿许可证证载生产规模为15.0万吨/年。按照批复的《设计》,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确定为15万吨/年,在现有设备能力上可满足生产要求。本矿山为单一采矿矿山,最终产品为铁矿石原矿,采出矿石直接销售。矿石地质品位mFe平均品位21.52%,采出矿石平均品位mFe=20.44%。 (二)确定开采储量该矿矿区范围内保有(333)铁矿资源量148.51万吨。本方案设计开采标高1650-1500m,北矿界留设10m保安矿柱占用资源量2.15万吨,终了采场边坡压矿108.65万吨,设计利用(333)铁矿资源储量37.71万吨(见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