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地国家_第1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地国家_第2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地国家_第3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地国家_第4页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地国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一周知识概述(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3)国体:就是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的。(4)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①新型的民主表现在: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权力广泛,民主的主体广泛)、真实性(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证)。②新型专政表现在: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①民主:民主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③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相互区别、对立(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新内容。(二)政治权力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力、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力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有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游行、示威的自由。(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3、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1)当代政治生活应树立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2)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当代中国人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二、重点知识解析(一)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1、首先要明确国家性质(国体)是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此分析人民民主专政是如何反映我国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权的国家不同,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表现在它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4、人民民主专政也具有专政职能。但是新型的专政,即它表现为全体人民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二)如何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从理论上讲,这是因为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内容参见“难点知识剖析”)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1)只有充分发扬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2)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角度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维护稳定的神圣职责看,就是要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机器保护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的今天,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和威胁,就不可能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惩治腐败。(三)如何理解坚持权力和义务统一的原则?1、权力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这种对应关系是指任何一项法律权力都有相对应的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当公民享有并行使某项权力时,就已经附着这样的义务:这项权力也是他人应该享有的,个人行使时,不得防碍他人行使同样的权利。而且个人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担负相应的义务。3、公民权利和义务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也就是说,公民享受权利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的实现需要公民履行义务来创造,如果公民不履行义务,那么权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民能够享受什么权利,以公民所尽的义务确定。同样,公民的义务,也是根据他所享受的权利确定的。三、难点知识剖析(一)如何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理解民主和专政的关系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关系1、民主与专制。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作为国家制度,民主就一定具有阶级性。而专制则是一种绝然对立、绝然相反的统治形式,即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没有“民主”、“多数人”和平等而言,是少数个别人说了算,是独裁统治。2、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但不是对等、对称的。(1)在民主制国家里,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既要坚持对他们的敌人实行专政,以对付他们的反抗,又要在本阶级内实行一定形式的民主,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组织自己的力量,以便对被统治者实行专政。所以,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另一方面,民主是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而专政只适用于被统治阶级。(2)民主与专政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是一种对等的关系。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专政只是某种国家制度下的一种统治方式和手段,即依靠暴力实行统治。3、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在我国,由于“被统治阶级”已经被消灭,因此作为专政的对象只是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而不是作为阶级的“被统治阶级”。(二)如何理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因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就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因此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赋予公民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是不切实际。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必须反对一切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平等,即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1、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缺点(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必须适合我国国情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①是更好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保证;②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和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珍惜自己的权利,切实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依法行使,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将能够代表人民利益、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好的人选为人大代表。(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2)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3)有利于培养、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1、最广泛的民主实践(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途径(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途径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3、中学生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实践,是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意识和实际本领的重要途径(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①信访;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4)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5)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二、重点知识解析(一)如何理解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举方式?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公民的民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等都会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同时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还不是很高,从这样的国情出发,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有所增强,政治参与能力也有了普遍提高,希望更多地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顺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二)如何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的重大意义?1、国家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关系到国家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国家政权的大事。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1)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2)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责任感。(三)如何理解民主监督的意义?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公民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2、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3、公民的民主监督,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三、难点知识剖析(一)如何认识选举方式及不同方式的优缺点?1、几种选举方式的含义2、从总体上说,不同选举方式各有利弊。①直接选举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依赖的当家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于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由选民选出代表来投票选举,这种方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不能表达每一个选民的意愿。③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是事先“内定”的,因而积极性会受到影响。④差额选举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但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二)如何理解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1、社会听证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制度方式,也是公民有序地直接参与政治的一种较好的方式。2、对于政府来说,听证制度有利于政府作出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听证于民的目的在于决策利民。通过听证制度,政府可以广泛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呼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及时将反映公众利益的意见,全面、准确地吸收到决策中来,以便政府及时修正、完善决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可能最大限度使公众利益在政府决策中得到体现。3、对于公众来说,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听证于民就是让公众知情参政。通过听证,公众获得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机会,搭建了一座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开辟了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崭新渠道。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一、知识概述(一)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相关的知识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1)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的基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4、关于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5、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选举权和杯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3)每个公民都要周全考虑、理性判断,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品德高尚、最有才干、最有能力的人,代表我们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行使权力。6、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3)青年学生要积极参与有序政治生活,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7、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1)公民的监督权(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①信访;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①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诸如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②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③不能制造事端,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及拦截公务车辆。(二)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1、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与政府活动有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3、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4、有序政治参与的条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5、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二、重点知识解析(一)如何正确认识公民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1、理论基础:没有抽象、绝对的民主,也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民主与法制、自由和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制是对民主、自由的保障,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2、有序政治参与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生活。法律(包括规则、程序)是在民主社会中人们行为的规范,因而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规范。如果每个人都各行其是,则整个社会必然陷入无序状态。“依法”包括依照宪法、依照实体法和依照程序法。(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只有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才能不侵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利,也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实现公民之间、公民与国家和集体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才能使国家政治生活呈现有序状态。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参与。(二)如何认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1、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范围。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在稳定的环境和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才能不断向前推进。无序政治参与必然导致与民主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要崇尚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有序政治参与就是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的参与,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3、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求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样就能保证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尊重国家和集体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利,从而构建起公民之间、公民和国家、集体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4、有序政治参与,也是提高公民自身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客观要求。有序与无序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准。只有在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公民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才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实现政治参与的目的,即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改进政府的工作。三、难点知识剖析如何认识无序政治参与的危害?1、这个问题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如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等,还可以从对公民个人的影响角度去认识。2、结合教材关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时有序与无序的表现,比较它们的结果。3、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命题,我们在这里仅就对政治民主文明建设和公民个人权益的影响角度简单列举:(1)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2)社会陷入无序状态,国家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遭到破坏;(3)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遭受损害;(4)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高考讲解高考命题规律和趋势1、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建设方针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公民政治参与问题上的具体化,也为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此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2、“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区别”的知识点是命题的主题、核心。在与之相关的命题中,作答是要注意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审读材料,组织答案要点。3、教材一、二课中就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及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政治生活等等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化。4、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坚持依法治国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注意综合命题。5、本部分内容,进行综合探究性命题的可能性非常大,要注意围绕主题、联系相关内容综合考虑。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周强化一、知识概述(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政府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国家性质与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3、政府的主要职能(1)四种主要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政府职能的履行①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②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4、便民利民的政府(1)政府履行职能的程度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2)公民必须了解政府的职能,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支持。(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求助有门,投诉有道(1)方式和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2)公民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重点知识解析(一)如何把握政府的主要职能?1、在把握政府的主要职能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所应发挥的作用。2、其次,要明确政府主要职能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判断政府活动反映政府什么职能的主要依据。(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具体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2)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文化职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加强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和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3、我国政府的职能划分具有相对性,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及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4、要明确我国政府职能的行使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二)如何理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首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我国国家性质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着我们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因而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2、政府在履行职能时必须把对人民负责原则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这就要做到:(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上三点,在把握时还必须结合教材了解更为详细的体现。3、“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同第四课教材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是依法行政、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政府。三、难点知识剖析(一)如何评价政府的作用?1、评价政府的作用,首先要坚持一个标准,这就是是否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是否实现好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其次,要认识到,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办不好。当然也不是管得愈少就愈是好政府。政府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自己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福人民。3、政府职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公民。作为公民个人,首先,要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次,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二)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政府职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的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所应发挥的作用。当然,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即政府依照自身职权,通过履行政府职能来承担政府职责。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周强化一、知识概述(一)与“政府权威的树立”相关的知识1、政府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种事务。(2)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3)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4)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审慎用权民主决策(1)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坚持科学民主决策①必要性:政府工作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政府只有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正对人民负责。②政府民主决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依照法律程序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1)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2)建立健全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3)我国行政监督体系(4)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2、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自觉接受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2)“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①实施“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②必要性: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行为;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重点知识解析(一)如何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理解这个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二是如何依法行政;三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具体说:1、首先要知道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是对人民政府的根本要求。因为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依法行政才能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要注意的是只有政府全面做到了六个方面的要求,才是真正依法行政。(1)合法行政:实施行政管理时,应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2)合理行政: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平等对待每个公民,不偏私、不歧视,管理措施恰当,避免简单、粗暴,甚至暴力行政。(3)程序正当:公开行政管理内容,遵循法律程序。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各项权益。(4)高效便民: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不推委拖延,不互相扯皮,更不能不管不问。(5)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6)权责统一:政府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责任的统一。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二)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解这个问题除明确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要了解实际生活中权力被滥用的主要成因。1、政府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民必须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这是对政府监督的必要性。只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3、目前我国形成了对政府权力监督制约的体系,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这个体系还存在缺陷,即没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因此,我国必须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这个机制,一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才是最好、最有效的监督。二靠法律,使政府的决策、执法和执法检查都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这二者缺一不可。三、难点知识剖析(一)法治、人治与法制1、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的,是作为人治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划分法治和人治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在法律与个人(或少数统治者)意志发生矛盾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就是法治;反之,法律权威臣服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便是人治。二者的区别具体说表现在:(1)基础不同。人治是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的基础之上,是专制主义的表现形态。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法治可以更好地体现民意,有效地维护大众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2)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为后盾,有效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3)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的是不平等原则,而法治体现的是平等原则。法治能有效防止人治造成的等级和特权。2、法治和法制。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法制一般是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法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等诸多环节。(二)如何理解我国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等。这是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其实质是接受人民的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可以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司法机关的监督:一是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审查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二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追究惩治职务犯罪,防范和纠正公职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保证落实依法行政。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参考第二课民主监督的方式。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这主要是上级政府、法治部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政府要加强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一周强化一、知识概述(一)与“政府权威的树立”相关的知识1、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坚持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政府依法行政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4、政府必须审慎用权,民主决策5、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6、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2、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3、有权威的政府的特点4、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5、有权威的政府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三)政府权威的树立1、提高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2、依法行政3、切实有效履行职责,树立高效、清廉和负责任的形象4、政府权威的树立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权为民所用(2)坚持情为民所系(3)坚持利为民所谋二、重点知识解析(一)如何理解我国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对教材第三、四课内容的一个总结,因为第三、第四两课回答了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的我国政府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的政府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依法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我们的政府一定是深得人民认可的有权威的政府。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是区别有权威政府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4)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作为综合探究课的内容,虽然在对某一主题的探讨中,有一些新的归纳,但在理解时,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本单元在分别讲述相关内容时,对相关问题的说明、表达一样是可以的,甚而可以展开得更细。(二)政府如何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这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可以这样看,在教材第三、第四课中所涉及的政府如何行政的原则、具体方式和途径等等,都是树立政府权威所必须的。这是我们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注意的。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因此,政府权威的树立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提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第二,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政府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同时政府的权威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政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权威便得以树立和维护。第三,切实履行职责,为民谋利。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否则,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政府权威的树立应该努力的方面还很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这样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三、难点知识剖析如何理解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这个问题其实质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合法的政府,必须拥有权威,其政令必须能够得以实施,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社会就会出现动荡不安。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是通过联系政府施政的具体事例由同学们体会。其次,从教材第三、四课中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我们也可以体会树立政府权威的重要性。第三,我们可以结合有权威的政府的特点去体会。第四,比较时,可以从行使权力对社会(国家)、政府自身和公民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也可以从对国家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安定和公民生活不同侧面去比较。作为示例,我们可以借助于第一种比较方式简单例举:有权威的政府无权威的政府对国家(社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文化等发展停滞对政府自身得到人民的信任,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与群众隔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公民造福人民,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不到保证课外拓展:一如何理解法律与自由的关系?1、自由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们行为和相应责任的出现,是法律产生的实在内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说,没有人类自由意识的出现和对其规则化的肯定要求,法律就无从发端。换言之,自由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自由,法律便在相当程度上有可能蜕变为暴力的工具。是否尊重和保障自由是评判法律优劣的标准。此外,对自由的追求还会推动法律的变革,使我们制定更好的法律。2、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这可以简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把现实的、应有的自由提升为法定的权利;(2)法律通过明确自由权利的范围,实现对公民自由的限制和保护;(3)为公民行使自由排除障碍;(4)为公民的自由提供条件和机会。离开了法律这块自由的界碑,自由就不能完善,并注定受到损害。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公民在享受政治权利和自由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即每个公民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不受法律约束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二如何正确理解民主性质和民主程度的联系和区别?1、民主性质指的是民主的阶级属性。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是一部分阶级统治另一部分阶级的社会形式,民主的阶级性表明是谁享有民主,它是民主性质方面的规定。2、民主程度是指民主的实现程度,即民主原则和精神转化为实践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是民主的量的规定性。由于民主建设的条件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任何民主的发展都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同一性质的民主,在其发展阶段存在着发展程度高低的区别,不同性质的民主亦存在发展程度的差异。3、民主的性质和民主程度存在着密切联系。(1)民主的阶级性质制约着民主的发展程度。不同阶级对民主程度的提高起着阻碍或促进的作用,有的甚至可以改变民主的发展方向。(2)民主程度的发展对于维护民主的阶级性质具有重大的作用。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程度的发展在实质上也是强化阶级统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4、民主性质同民主程度又有重大区别。(1)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民主质的规定性,后者是民主量的规定性。(2)同一性质的民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民主的发展程度存在着差异。(3)民主的阶级性的转变和民主的实现程度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伴随着一个新的阶级掌握政权,这个国家的民主的阶级性质也被改变了。但是,它的发展程度却不能马上到达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它通常都要经历一个演进的过程,通过逐步完善,才能达到相应的程度。因此,虽然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程度还不高,但它比资本主义民主优越。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作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三材料:吉林省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站乡最近组成村民理财小组,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通溪村和建设村的财务进行了清查。结果查出1998年以来各类财务问题40个。对此,吉林市委、市政府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改组和改造,进一步健全了民主监督机制,加强了村务管理。阅读上述材料并思考:(1)村民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机构?(2)材料中的村民理财小组发挥了什么作用?(3)如果你在改选后成为村干部,请谈谈你的工作打算。参考答案:(1)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2)村民理财小组能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是村民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3)村干部是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要对村民负责,不辜负村民的期望,认真为村民工作。作为村民委员会的一员,要积极参加村务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为村民谋利益。在工作中,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开展工作,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接受村民监督,并完善相关的实现形式。解析:(1)关于村委会的性质:村委会不是一级政府机构,而是我国基础民主制度的形式之一,是村民自治组织。(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村民理财小组是在进行民主监督。(3)作为村干部一要树立服务村民的思想,二要依法开展工作,尊重村民民主权利。四2003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办了几件实事:-----面对持续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紧急启动高温预案,在各城区腾出办公室、会议室、礼堂等空调房作为纳凉点,免费接纳了4万多困难群众避暑。------投资1亿多元,改造背街小巷上千条泥巴路。------以1.5亿元的代价回收了城区3.7万多辆“麻木”(三轮摩托车)。同时,公布了对有证“麻木”车主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安置措施,使1/3以上的车主妥善就业。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举措不会给武汉市GDP增加百分点,但却是对“人民政府”的生动诠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介绍了这些让百姓交口称赞的业绩后感叹:“抓住了民情、民意、民生、民力,就抓住了行政的根本。”请思考:(1)“人民政府”的含义是什么?“行政的根本”是什么?(2)作为政府应如何诠释“人民政府”这一概念、抓住“行政的根本”?参考要点:“人民政府”的称谓直接展现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以及工作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的基本原则;“行政的根本”是民情、民意、民生、民力,即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要很好的诠释“人民政府”这一概念,就必须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抓住“行政的根本”,就必须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五根据我国国情,政府依法行政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1)政府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3)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4)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6)必须把依法行政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7)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六综合探究:2006年5月17日,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关于控制房价、规范房地产的“国六条”。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在土地方面要求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及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某市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长在会上通报了本市“房价上涨比较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接着,市长承诺市政府在本年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本市住房问题: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购房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土地审批、税收征管中的官员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炒房”行为;对囤积开发用地,加征土地闲置费。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对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承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结合市长承诺说说市长为什么要特别关注房价问题。(3)你认为在我国政治生活的舞台上,怎样的政府才是人民满意的政府。参考要点:(1)市长对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事情作出承诺,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政府的作用,表明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有利于我们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从而自觉接受政府管理,支持政府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2)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必须履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等。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关注群众住房问题,控制房价、规范房地产市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①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的政府;②明确自身责任,对人民负责的政府;③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的政府;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政府。思路解析:第(1)问考查政府履行职能的作用。市长对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承诺是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体现,联系教材所讲政府作用即可作答。解答第(2)问,必须能挖掘设问中的有效信息。房价问题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心房价实则是保障人民的福祉,本题结合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等相关知识作答。第(3)问是开放题,学生可以综合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中的内容围绕如何树立政府权威、让人民满意作答即可。拓展提升:解答提出建议措施类探究试题,一是要注意行为主体(如党、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其答案要求开放性比较强,作答时注意思维的拓展性。但回答此类问题:一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二忌虚,针对性不强,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或老师归纳的观点;三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四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七据报道:某县有一纳税大户,其法人代表是该县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但该企业有偷电行为,电管人员发现后,对该企业提出批评,而这位法人代表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指使有关人员关押、殴打电管人员。电力部门为此依法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而该县副县长却以保护农民企业家为由,“指示”法院不得立案。法院领导则以“指示”为由不予立案。该县人大针对此事立即召开常委会,批评了这位副县长和法院领导,并要求法院排除干扰,公正司法。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能否以保护农民企业家为由不予追究这位农民企业家的法律责任?(2)该县副县长对法院的“指示”以及法院以“指示”为由不予立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该县人大的做法是否违反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提示:(1)不能。因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殊公民的存在。(2)不符合。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该县副县长以保护农民企业家为由指示法院不得立案,是对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行政干预,是错误的。该法院以“指示”为由不予立案,没有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也是不对的。(3)不违反。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该县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是宪法赋予的权力,不是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干预。第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应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保证司法公平的必要条件。人民法院必须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这是人民主权的体现,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保证。八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共12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宪法修改的过程和内容是如何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2)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3)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重要意义?提示:(1)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②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及在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对宪法进行修改,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确立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④宪法修改过程充分发扬发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政治文明载入宪法,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等内容,均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2)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3)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宪法修正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③有利于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④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九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据报道,当前在一些农村,“算命先生”生意兴隆,“巫婆神汉”收入丰厚,封建迷信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有20%的人行为倾向受算命结果支配。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还认为,“算命先生”“巫婆神汉”的活动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应当保护其自由。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现象?(2)既然“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为什么又要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提示:(1)①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②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使用占星、卜巫、看风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必须依法惩处。(2)①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③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析:要注意我国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坚决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客观要求。十材料一: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确立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使国内政治保持稳定,民族更加团结,经济健康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重视发挥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