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编8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相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相识》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相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洁分数。
3、结合视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沟通数学思索的结果,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须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新奇心和爱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挚友,你们参与过秋游活动吗?觉得好玩吗?小明和小芳也参与了秋游活动。
[课件出示两人参与秋游分东西的场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他们俩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
2、指名一位学生分苹果。(假如学生分成1个和3个,问:假如分得公允些,该怎么分?假如学生分成每人2个,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课件演示: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学生分矿泉水。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
[课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课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学生否定)
那该怎么分?用这张圆形纸代替蛋糕,谁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指名折纸)
这位小挚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半个)
半个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感知1/2
1、老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假如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老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
[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谁?
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来创建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操作,老师巡察。(巡察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馈沟通。
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相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相识了1/2,你还想相识几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老师巡察)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态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
4、问:这几个图形形态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老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课件:]
涂色部分是?(1/2、1/4)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细致视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出示],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
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五)写分数,相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刚才我们相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假如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假如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假如学生写错了,订正,老师范写,学生跟写。)
在写分数的同时老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
反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
长方形1
1/2
用什么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借助视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日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老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依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视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
师:这三个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老师问:这块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为什么不是1/3?)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演示设疑: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老师两只手各拿一支铅笔,同时松手,两支铅笔落在讲桌后面,不让学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尝摸索究:先独立思索,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沟通,由组长组织大家把不同的摆法放在展示板上。
(老师巡察,并参加探讨)
3.展示共享: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探讨: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状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得出结论:把小棒的位置略微变动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图形,状况有许多种。
老师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画下来,作为探讨的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存在相交、不相交的两种可能。
二、分类比较,驾驭特征
(一)图形分类。
课件出示:
1.尝试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
要求说出: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和同组小伙伴相互沟通,请组长归纳小组的观点并汇报。
可能出现: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类,它们没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类,因为线是斜的,④的两条线是横平竖直的,可以单独是一类。
(学生如有交叉这样的说法,引导表述为数学语言相交,并说明相交的一点是交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幅图的分夹,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相识,由于没有分类标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象随意驰骋。
2.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引导:生活中许多物体是线段,像刚才我们探讨的小棒、铅笔,假如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成为了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假如把这几幅图中的直线无限延长,又该怎样分类呢?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已经相交;③是一类,因为这两条线延长后确定相交;②是一类,因为图形的两条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类,无限延长后它们会相交;②则无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揭示:探讨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注意实质。
生:③号图形中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相交,有一个交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设计意图:当直线的特点给予其中,这几幅图的分类则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思索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结论。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可能。
(二)相识平行。
1.介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板书:相互平行平行线
说一说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阅读课本第39页,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介绍平行。
2.我们每天都和平行线打交道,说说哪些物体或图形的边是相互平行的。
老师适时出示:
3.强调同一平面。
老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请学生在长方体上找平行线。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也不相交的两条线,提问:这两条线是相互平行吗?
得出结沦:探讨平行线要在同一平面内。
4.推断:哪几组线相互平行?哪几组线不是平行线,为什么?
(三)相识垂直。
以下三幅图,老师已将它们分类,仔细看、细致想!老师是根据怎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的?静思后小组内沟通。
启发: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这几个角有特点吗?(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图④中的直角)
1.得出结论。两条直线不仅相交而且形成了直角,数学上是怎样描述的?看书第42页。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相互垂直、垂线。
2.相互说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练一练: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边是相互垂直的?
设计意图:在动手摆两支铅笔的位置、图形的分类等感性相识的基础上,教学平行线垂线。采纳学生看书自学、在实物图片上找、推断等方法,学生的感性相识得到强化,从而逐步相识相互垂直和相互平行的特征。
4.推断:哪组线是相互垂直的?哪组不是?为什么?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一)找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
引导:我们每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封面相邻的两边是相互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相互平行的。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相互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相互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觉告知同组的同学。
(二)下列图形上有几组平行线和垂线?
()组平行线()组平行线()组平行线
()组垂线()组垂线()组垂线
(三)折纸:你能折出有平行线和垂线的图形吗?
1.引导:同学们在平面图形上和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组平行线和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具有垂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吗?
2.展示共享。
四、反馈评价,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得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科书第49~50页例3、例4。
1.让学生经验探究简洁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简洁的推断实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获知渠道。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6个。学具:小正方形6个。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调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许多,你们想去探究吗?这节课我们接着探究规律。
板书课题:探究规律。
二、初步探究
1.教学例3
(1)动手操作,探究发觉规律。
(2)课件出示例3。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3个图都是由几个正方形摆成的?我们能用6个正方形依次摆出每一个图形吗?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老师:视察这3个图,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可能说:
这些图都是用6个正方形摆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个,下一排依次少1个。
上面是0个,下面是6个;上面1个,下面5个;上面2个,下面4个。
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1个到上一排。上一排是0、1、2个,下一排是6、5、4个……
老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觉,就是这3幅图的排列规律,这3幅图就是按同学们说的规律排列而成的。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规律。
(2)运用规律。
老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例3的横线上。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摆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说,然后展示出同学画的图形)
老师:刚才同学们依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律,再依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形并画出了图形,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实践应用。
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最终画出来,留意(2)题可以画成:
2.教学例4
(1)视察思索,发觉规律。
老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究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老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沟通。
老师:同学们在沟通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沟通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晰,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老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沟通行吗?应怎样沟通呢?(学生说方法)
老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沟通过程中要留意:发言的人要限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仔细倾听他的发言,刚好订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沟通一次,好吗?
老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觉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学生可能说:每组两个数相差5。每组第1个数比第2个数多5,第2个数比第1个数少5。第1个数依次增加5,第2个数也依次增加5。……
老师:这些规律是你一个人找到的吗?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找的是……其他的是我们组同学找的。
老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学问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视察、思索,找到了规律,再通过合作沟通,学到了别人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
完成第69页课堂活动第2题。规律有:依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诀;后一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回顾
老师:今日,同学们探究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方法——(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老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好玩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吧。
2.完成第51页练习十的第1~3题
3.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纪90年头,德国一位10岁的孩子高斯,喜爱动脑筋,在计算1+2+3+…+100时,发觉了数字的排列规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于高斯从小喜爱动脑筋找规律、用规律,后来他成了德国宏大的数学家。
请看:(课件出示)
这是由数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数字表,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独创的,取名叫杨辉三角。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有爱好就自己去探讨吧!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思索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除以小数。
2、使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化“转化”,培育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依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怎样列式?
你是依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
今日我们共同来探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2、小组探讨:你们准备怎样计算7.98÷4.2?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活动,巡察指导。
4、分组汇报。
(1)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
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几?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79.8÷42的商与原来7.98÷4.2的商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5、。
我们想的这两种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6、出示竖式。
你能看懂这个竖式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应当先划去哪个数的小数点?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7.98的小数点为什么也要划去,并且在9后面点上小数点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7、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归纳方法。
在小组中说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
(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根据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9、验证结果。
怎样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学生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填写。
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11、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计算正确吗?错误的缘由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
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改变的?改变的缘由是什么?你发觉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5、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完成思索题。
(1)假如用电正好是100千瓦时,则应付电费0.52×100=52元。
(2)小明家实际付了64.6元,说明用电量超过100千瓦时。
就必需先求出超出的用电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依据超出用电量的钱数÷单价=超出的千瓦时。
12.6÷0.6=21千瓦时
(4)再求出总千瓦时:21+100=121千瓦时
四、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新学问?能说说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吗?感觉今日自己的表现如何?
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验推导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视察、操作、推理、沟通实力;培育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培育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谈话:出示两个漂亮的花坛(课件呈现)。
提问:请大家视察一下,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
然后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提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从而导入新课。
(二)操作探究,获得新知
数方格感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1)数方格,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电脑出示)
(2)汇报沟通自己的发觉。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不能满意我们的实际须要,假如我们能像长方形那样有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就简单解决了。
2、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
(1)小组合作探究:想方法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学算面积的图形。(这时老师巡察,了解状况)
(2)精彩展示:要求边讲边操作。
提问:为什么都要转化成长方形?
为什么肯定要沿着高剪开呢?
接着电脑演示其它方法,渗透割补、平移法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1)小组合作探究:
a、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d、能否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沟通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底;宽=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板书)
提问:用字母怎么表示呢?自学课本。
学生回答s=ah(板书)
提问:s、a、h分别表示什么呢?
提问: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什么?(演示不是对应的底和高),这样能求出它的面积吗?那底和高必需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应)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前面的花坛题
课本第2题:你能想方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拓展题:先分别口算出下面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看你发觉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视察、分类、探讨等活动相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究沟通的活动中,培育学生视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实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打算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详细内容修订
基本训练,强化巩固。
(3分钟)1.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钟)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提示目标,明确重点。
(1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相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自学,老师巡察。
(6分钟)1.视察这些算式,假如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2.通过视察发觉算式的特点。
展示成果,体验胜利。
(4分钟)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探讨,老师点拨。
(8分钟)1.学生探讨并说出自己的发觉: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相识倒数。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理解倒数。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引导学生思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探讨求倒数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探讨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相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依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运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视察探讨
②学生分小组沟通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
2、相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相互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相互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须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视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验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嬉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假如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8章 第3节 摩擦力含答案
- 咕咚 生字课件
- 第五讲 巧用关联词写一写(看图写话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秋)
- 地高辛药品课件
-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小班音乐《开汽车》课件
- 西京学院《云计算》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训练
- 《煤油灯》少儿美术教育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
- 西华师范大学《信息学奥赛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体育学院+体育旅游概论+32学时教学大纲(2018)0514
- 高教社新国规中职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英语1-U6
- 健身指导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500题)
- YMO青少年数学思维26届1-6年级全国总决赛试卷
- 简笔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4.2.1电解池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完整)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医院考核标准版)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估研究
- 第五章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