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有关力的教案模板十篇力的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
这节课设计以学生试验探讨为主,老师只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力学是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学问,对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分析实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有很大的帮助。
弹力的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弹簧秤的正确运用即是这节课的难点,又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创设一种开心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化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本课程设计为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中自主探究。在体验胜利的同时,提高了综合实力。
组织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试验小组,便于试验探讨,小组可自由组合,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延长题(探究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设计,既提高了学习爱好,又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和组织设计试验实力。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1)通过试验,让学生了解弹力,并且知道弹力是一个一般存在的力,通过探讨,举例,扩高校生对弹力的相识。
(2)能写出力的国际单位及力的测量工具
(3)通过试验,让学生驾驭弹簧秤的运用规则
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分析和概括实力
(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评估听取反馈看法的意识。
3、情感教化目标:通过引导阅读书本材料和做好试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弹簧秤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难点:
弹力的了解和弹簧秤的正确运用
(五)教具打算:
(1)弹簧、弹簧拉力器、量程为5牛的条形弹簧秤(附说明书)、50克钩码一盒、演示弹簧秤、各种外形的弹簧秤、质量为100克的钩码
(2)幻灯片、小黑板
(六)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分组探讨、合作沟通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物体会有什么改变?
师:力能变更物体的形态,请几位同学来拉动弹簧拉力器,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把弹簧拉得越长,手感觉越吃力
生2:弹簧本身似乎有一个力,不让我们把它拉长。(全班哄笑)
师:撤去这个力后,弹簧长度有何改变?
生:复原到原来的长度。
师:我这儿还有一根弹簧,若用力压弹簧呢,状况会如何?
学生活动:(3至4人一组)出示幻灯片
试验器材:弹簧
试验目的:通过学习拉伸和压缩弹簧,体会手的感受
试验结果:各组员探讨分析
请几组完成试验的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看法看法。
师:像弹簧一样,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抗拒形变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弹力呢?
学生活动二:分组探讨,试举生活中常见弹力的实例。
老师分析总结:
(说明:通过探讨举例,扩高校生对弹力的相识)
师设疑:前面我们在做拉伸弹簧的试验时,前后几次弹簧被拉伸的长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师: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应当怎样进行测量呢?---引入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的力有多大呢?
生:用手掌托起1个100克的钩码。(让学生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师:这时你所用的托力约为1牛,牛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命名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
师:再用手托起科学课本和科学作业本,估计你所用的力的大小?
生:(揣测,答案不一)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精确地知道我们所用的力的大小呢?
老师讲授: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出示演示弹簧秤,说明它的原理、构造)
学生活动三:
出示幻灯片
试验器材:
量程为5牛的弹簧秤(附说明书)不同质量的钩码(50克100克150克200克)
试验目的:
让学生驾驭弹簧秤的正确运用
试验步骤:
(1)结合说明书,了解弹簧秤的结构及运用方法
(2)视察弹簧秤面板:分辨指针、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
(3)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处感受1牛力的大小
(4)在弹簧秤的量程内,让学生拉动秤钩,先估计力的大小,再看指针,自己估计的是否精确。
(5)用弹簧秤测你及同组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试验结束:请几个小组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试验结果,并说说你认为在弹簧秤的运用过程中应留意哪些问题?
通过试验,合作与沟通,驾驭弹簧秤的正确运用。
老师小结:
(八):课堂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
(1)某弹簧秤的一端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那么该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
(2)运用弹簧秤时,为什么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九)课外扩展试验:探究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在做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试验时,知道我们一个小组内各组员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检验你的揣测?为了解除特别性和偶然性,你该怎样处理测量数据?课后完成这个探究题。
(十)教学反思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对第一次接触力的初一学生而言较难驾驭,所以本节课先以复习引入,在讲解上节课学问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弹力,通过试验,分析探讨探讨举例扩大对弹力的相识。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学中发觉,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要用到弹力,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压力、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力的测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程上从演示试验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说明力的单位是牛顿,并通过用手托起一个100克的钩码感受1牛力的大小,再从让学生掂量托起科学课本所用的力大约有多少?估计是否精确引入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
弹簧秤的正确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在幻灯片上打出了学生分组试验的试验器材、试验目的、试验步骤、试验完毕,各小组代表发言、相互沟通。这一部分学问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沟通,爱好地完成试验,并在试验中驾驭弹簧秤的运用。
但在试验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常会忽视一些试验的基本操作环节,如:①弹簧秤运用前的指针调零,②拉秤钩时尽量不使拉杆与秤壳接触,③读数时视线应与面板垂直。这是学生的一个试验习惯问题,在以后的试验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课后探究题的设计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延长,靠着自己的想象,打开思维空间,并自己收集试验器材,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学校里有课堂,生活中也有课堂,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课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
力的教案篇2
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纳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干脆影响着学生学问的驾驭、智力的开发、实力的培育、特性的形成,并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科学地采纳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进行推断和推理,有助于学生驾驭数学学问,发展实力。有助于使学生了解学问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
试验教材不是简洁地呈现例题——结语——习题,而是既体现学生学习学问的依次,又体现了较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创建了条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法,培育学生思维实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获得学问的思维过程改进教
学方法,培育思维实力
从详细到抽象是儿童的相识规律,感知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感性相识,通过“操作”这一外部程序的“内化”,发展儿童的思维实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教“100以内数进位加法”(口算):
28+5=?算理时实行以下方法进行:(打出投影片1)
(附图{图})
28+5图(感性相识)老师点拨启发(学问迁移)应当怎样计算?学生依据“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的计算方法,很快说出把28分解成20和8。这时老师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维)到此步老师再引导:下步还应怎样计算?
(附图{图})学生依据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学问很快说出先把8与5相加等于13。老师把片2抽拉成片3,这时水到渠成:20+13=33,到此老师把上述感知(即演示)过程与学生一起写出下列思维过程(抽象思维):
(附图{图})
想:
(附图{图})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100以内数(口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算理)。
再如:在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四册教材40页)(长+宽)×2公式推导实行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找: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
(附图{图})
2.描:从一点起先把长方形图形用蓝笔沿长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打算好的学具)
3.
(附图{图})
引导学生视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突出两个长和两个宽相等)
4.摸:引导学生摸学具的周长,摸课本和书桌的四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5.推导:例1、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把这段铁丝拉直,它的长度是多少cm?老师出示下列图形(教具)(1)(表象)
老师用一条线绳围成的长方形一周,然后绽开如(2)。得出这个绳子就是这个铁丝的长。强调这个绳子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这时,老师用→示意使长方形的长与宽绽开周长的长与宽一一对应。启发学生怎样求这个铁丝的长是多少cm?(多种计算思索方法)
(附图{图})
(1)(2)
生:列式1.6cm+4cm+6cm+4cm=20cm
生:列式2.6cm+6cm+4cm+4cm=20cm
6×2+4×2=20cm
生:列式3.(6+4)×2=20cm
师生通过四个算式的比较比照,最佳算式是3,进而归纳出(长+宽)×2这个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抽象概括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实行操作→感知→理解的方法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相识规律,即动作直观——表象——概念——概念系统。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加学问形成过程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学数学的相识规律。“动作直观”是相识的起点,“表象”是在操作和视察等活动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学问形成的中介,最终才在头脑里将获得的“表象”进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相识上升为理性相识,形成“概念”。它要求教师必需加强直观教学和学具操作活动,丰富学生学问的“表象”,促进其理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说算理和公式的由来,这样使内化了的外部程序,经过大脑加工转化为外部语言,这样较好地培育了儿童逻辑思维实力。
二、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培育逻辑思维贯穿于教学过
程的始终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实力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老师以学问为载体,有目的、有安排、长期培育的结果。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把培育逻辑思维贯穿在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
1.从认数起先,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
儿童是通过详细的物体理解抽象的数,认数中包含了对数形、数义、数序、大小比较及数组成的理解。教材按着数的自然依次,采纳在原数上再增加1得出新数;新数削减1就得原数,使学生获得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的'相识,这样学生既建立了基数的概念,又增加了对数序的相识,对“增加”、“削减”含义的理解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材从认数2后运用图的直观作用,让儿童在“相等”的基础上相识“不等”,同时相识表示相等和不等的符号(=、>、<)并用符号表示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数的大小及依次的理解。从认数7以后出现了式与数大小比较,从图到式、从式到数使学生感受到式与数、数与式大小的比较是数与数大小比较的发展,式只不过是表示数与数间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对加强数的相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化是极有利的,也是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实力的好起点。
力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2.在物理试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什么?
3.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哪些效果?
二、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变更物体的形态,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
三、力的三要素
1.如前所述,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
2.力的方向
老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当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假如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需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假如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起先运动。我们观看足球竞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缘由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限制好。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
3.力的作用点
老师:大家留意看全部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便利。假如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劲。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老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的中点,向上用足够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稳地拿起来。假如用同样大的力,力的作用点在尺的一端,尽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相识一个力,只有相识了力的三个要素才算相识得清晰、全面了。
四、力的图示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干脆“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状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干脆视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相识力的存在。
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详细、更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也就是把力这个抽象的东西画出来,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老师:要画出力,就是画出力的三要素、首先要画出力的作用点。一般来说,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
(老师示范)
2.力的大小的画法
老师:用一个线段的长度协作标度表示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200牛顿,可选择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00牛顿,那么200牛顿的力应用2厘米的线段表示。
(老师示范)
3.力的方向的画法
老师:在线段的末端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老师示范)
五、学生练习
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是1000牛顿。
(学生画,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六、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可以直观、精确地表示物体的受力状况,但是也可以对力的图示加以简化,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必严格精确地画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用1000牛顿水平推力推木箱,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标出1000牛顿即可。这种简化的图叫力的示意图。
(老师示范)
七、作业
1.完成节后练习。
2.章后习题3。
(三)说明
关于力的图示,从事初中教学的老师们争辩颇多,诸如作用点的位置,推力和拉力的画法是否相同等。学生练习时,也常纠缠不清。
初中学习的力学部分一般是刚体或质点,除了重力之外,其他各力的作用点只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要求学生只画受力物,不画施力物,受力物只用一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免得让学生陷入受力物画不好这种苦恼之中。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本是个滑移矢量,所以推力和拉力采纳相同的画法即可。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和驾驭力的图示的画法。
力的教案篇4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想、设计试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试验。
情感、看法、价值观:形成仔细试验、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用试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试验
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探讨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沟通、探讨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想: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想,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试验证明吗?供应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试验
不变更条件要变更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试验、记录
4、沟通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想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试验
不变更条件要变更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试验
4、沟通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觉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计
力的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6节"摩擦力",在学生相识"力""弹力"和"重力"的基础上,再相识摩擦力。《义务教化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列举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并说明其意义",因此教材呈现许多实例,试图从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及摩擦力的利和弊等方面让学生相识生活中的摩擦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有肯定的感知,能举诞生活中和摩擦有关的例子,但相识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变更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并不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所以本课在教学、试验中要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借此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并建构滑动摩擦力概念。
2.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滑动摩擦力的现象,进一步相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3.学生通过探究试验,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熟识限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学生通过"假如摩擦力消逝了,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的问题的思索和想象,理解摩擦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力概念的建构;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建构及试验过程中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体验感悟,走进"摩擦"
学习任务1:做一做,想一想。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渐渐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用手推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视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改变,并用所学学问说明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采纳学生小组合作方式,在亲身体验基础上探讨、沟通、体验摩擦力的存在,感悟摩擦力会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及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等,使对摩擦力这个概念的建构有真实的感悟作基础。
学习任务2:看一看,想一想。视察PPT中"在河岸上跑步和在河中跑步"的画面,谈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及有何感受。视察教材第114页图3-74,航天器的碎片经过大气层的情境,并尝试说明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让学生相识气体、液体的摩擦,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摩擦,并且体会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科学的学习爱好。
学习任务3: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你能利用手中的铅笔、橡皮擦、书本等物体来制造摩擦力吗?
设计意图:学生对摩擦的初体验之后,再通过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摩擦力,使其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说明生活中摩擦是普遍存在的。
动手试验,探究"摩擦"
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会儿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手掌在桌面上拖动,也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那么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习任务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
建立假设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建立假设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器材打算: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
检验假设1:
(1)限制变量:保持_____不变,______变更。
(2)使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假设2:
(1)限制变量:保持_____不变,_____变更。
(2)使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试验结束后请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活动建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验这个探究过程,体会试验设计中限制变量法的应用,并通过试验视察、数据记录、数据分析,针对探究的问题,自己总结结论。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试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尝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大胆想象,假如没有"摩擦"
学习任务5: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提出活动建议"探讨假如没有摩擦力的现象".对没有摩擦的情景的描述既熬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实力,又培育了他们的想象实力、口头表达实力,相识摩擦力的客观存在性和摩擦力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实力,是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如何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其着力点应是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把获得学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即创设一个学习者中心的课堂。在学习者中心的课堂中,老师要亲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设计适当的任务,老师要向学生呈现"刚刚能处理的难题",即足够的挑战性以维持参加,但是不要太难,导致学生气馁。因此,本案例中尝试"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实力的养成,同时达到"还学于生"的良好效果。
1.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理解
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加深对学问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坚固地记忆学问、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学习和迁移实力。任务1、2、3都是基于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感受、拓展、再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摩擦力概念,不断地把更多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并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实践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2.试验探究任务,让学生驾驭解决问题的方法
试验是借助仪器的间接的视察。由于试验是为了对假设进行检验,比干脆视察更具结构性,所以试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认知上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任务4就是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涉及两个变量,即压力和粗糙程度,通过限制变量法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结构的探究,依据肯定思路进行试验设计,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限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通过试验探究任务,学生学会思索解决问题、探讨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实力的基础。
3.开拓思维任务,激发学生才智火花
假如学生能运用已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这表明学生已经发生了学问的迁移。在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已学学问,通过任务5进行逆向思维。这将有利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理解程度的反馈和把握,并以此调控教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力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和儿歌学习律动《爱吃巧克力的老鼠》。
2、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活动中心情开心,体验与同伴共同律动的欢乐。
活动打算: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地垫、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导语:这是什么?(巧克力)小挚友们喜爱吃吗?有一只小动物也很喜爱呦。
1、让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吃巧克力的故事。
二、完整观赏音乐,感受老鼠的音乐形象。
老师导语:“有一首音乐也会讲小老鼠的故事,我们来听一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吃巧克力;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跳舞;什么地方是用手添巧克力的。”
三、利用儿歌学习律动《爱吃巧克力的老鼠》
1、学习小老鼠吃巧克力的动作
老师导语:“小老鼠是怎么吃巧克力的时候可快乐呢。那他是怎么吃的呢?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2、学习小老鼠跳舞的动作。老师导语:“小老鼠吃的快乐还跳起了舞呢,我们一起学学看吧!”
3、学习小老鼠添手的动作
老师导语:“小老鼠可喜爱吃巧克力啦,连化在手上的也不放过奥。”
四、配乐完整律动
1、激励幼儿表演律动
老师导语:“比一比谁最爱吃巧克力。”
2、邀请客人老师表演律动。
力的教案篇7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化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化脉络
2.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碑帖、历史比较、观赏图片、观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实力。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老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实行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探讨。
老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溢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慢慢演化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化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化的过程中,经验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化发展。老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化过程。通过图片观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起先进入自觉阶段。从今,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好用功能,自觉地创建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4、书法艺术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件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好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则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好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化,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王羲之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化及特点
老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验了一个发展过程。
1、远古的绘画艺术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备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很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渐渐演化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观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很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起先,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旺盛,再加上唐诗的宏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今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须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旺盛,盛极一时,其光辉绚烂,照射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意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起先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削减。随着文人画的旺盛,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亲密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殊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改变,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见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很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接着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许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京剧的形成
清代起先,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剧烈的地方色调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显明的特点和风格。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出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常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留意汲取和借鉴他们的特长。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汲取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今,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宠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闻名的“同光十三绝”。
3、京剧走向世界
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很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简单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旺盛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建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激昂的辉煌。
4、京剧表演特色
①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肯定的谱式;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小结:运用学问网络概括本课基础学问
拓展:
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戏曲观赏
在介绍完相关学问点后,老师可选取中国各地闻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观赏,呈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力的教案篇8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调整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
形态、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留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视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相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假如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皮(铝的)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旁。
老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两名学生分别做这两个试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纳的方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老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纳“空心”的方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老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输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整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移.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依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用空心方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假如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洁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探讨:这只船假如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变更水舱中水量的方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纳了什么方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方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探讨: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方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力的教案篇9
闻名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才智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实力的培育越来越为广阔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意培育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实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实力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往,我们老师只注意视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意学问传播和生活上的照看,想到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视察幼儿会做什么,老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开幼儿出事故增加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实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靠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实力、动手实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居里夫人却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意培育她们的自我服务实力,运用胜利的教化,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压,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都不会,智力发展也不及6、7岁幼儿。
而由于骨骼系统的发展,大脑限制调整实力的增加,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动作和技能,小班幼儿已能驾驭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会更加敏捷而且有条理。假如成人能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激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胜利的欢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胜利必不行少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培育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实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洁的劳动技能起先,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新入园的32名幼儿中,有2——3名幼儿常不自觉的用左手拿勺子,有1——2名幼儿不会自己洗手,有一大半的幼儿会脱衣服,一小半的幼儿会穿衣服,很少数的幼儿能自觉地要把玩具收好,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靠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实行了自我服务实力培育的四项措施。
(一)采纳嬉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爱好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的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就感到味同嚼蜡,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因而须要老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奇的嬉戏活动,并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如在《苹果和橘子》主题中:我在教幼儿扣扣子时,用废布自制了很多的果树,用扣子当果子我说:“果树上长满了果子,幼儿就把果子尽快地扣上去。”如说:“我们把果树上的果子都摘下来。”孩子们就把扣子解开来,这样反复练习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本事,我运用嬉戏的方法教会幼儿洗手、洗脸、穿脱衣服等。嬉戏丰富多彩、敏捷多变,幼儿在嬉戏中有主动开心的情感,消退了惊慌心情而会主动参加练习,幼儿的新奇心和爱好得到了发展,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起先萌发。小班老师要擅长运用好玩的嬉戏,嬉戏是提示幼儿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利用多种活动和教化手段,培育幼儿自我服务的实力
《规程》中指出,幼儿老师组织教化活动应依据不同的教化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主动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供应充分的活动机会。自我服务的实力要通过生活中任何一个机会来熬炼。如:小班幼儿吃蛋,在吃前就上一节简短的活动,边让孩子们看、摸、闻。然后,再剥去蛋壳、品尝蛋。这样,幼儿既相识、了解了蛋的外形特征,又在剥蛋的过程中驾驭了劳动技能。当幼儿把蛋壳剥完后的兴奋劲,使我感到让幼儿自己来劳动的重要性。然而,仅仅依靠教化活动是不够的,老师还要擅长驾驭学习的时机,在多种活动中培育幼儿自我服务的.实力。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等。例如:小班刚进来时,幼儿园中餐吃虾,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虾壳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变更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本事,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访合同范本
- 单位采购柜子合同范本
- 出售餐饮椅子合同范本
- 单位同意入职合同范本
- 出租转让吊车合同范本
- 个人购买黄金合同范本
- 信息咨询合作合同范本
- 农资商店用工合同范本
- 单位用人聘用合同范本
- 单位买社保合同范本
- 幼儿园 中班心理健康《我会倾诉》
- GB/T 6553-2024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评定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
-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说课稿
- 微积分试卷及规范标准答案6套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探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
- 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件】-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
- 药物警戒管理体系记录与数据管理规程
- 空白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2024-2029年扩展坞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SH/T 3003-2024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正式版)
- 中国人民大学613卫生统计历年真题12-1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