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通过播放灾难电影《后天》中的海啸片段,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对教材第一标题内容的设计为:教材第一标题的内容较为简单,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内容,完成预学案部分。通过学生展示、判断事例来检验学习的效果。3、对教材第二、三标题内容的设计为:洪灾的成因、防治措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每5位学生为一组,在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讨论“探究一、二”和“防治措施”。讨论完毕,请学生展示,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完成。4、至此完成教材案例“洪灾”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引导总结“分析某种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5、学生收集其他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展示、带领全班学生学习。学生展示的自然灾害有:寒潮、台风、风暴潮、春旱、泥石流(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细碎、博杂,如果都由老师讲解,学生难免心生懈怠,由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和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6、总结方法技巧: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思路、防御措施分析。7、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8、课后作业。学情分析本节知识量大,头绪多,联系事实的内容多,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教材案例上,更应该让学生多查阅、收集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以扩大知识面,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分析本节课在教法、学法上采取了:1、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贯穿整堂课,利于学生在合作中步步深入学习。2、情景教学法。形象直观的视频、图片有助于学生理解某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成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自主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多鼓励学生展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根据课程标准关于“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要求,教材选择了洪灾作为探究学习的案例,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洪灾的学习,为此我从两大方面组织教学内容:1、教材案例---洪灾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有区分洪水和洪灾、洪灾造成的危害、洪灾的成因以及洪灾的防治措施。2、其他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进而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本节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仅2013年高考中就在四川、天津、等考卷中都有相关题目。《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练习题一、选择题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结合图示,完成1~2题。1.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倒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正确的是 ()。A.洪涝—7、8月 B.洪涝—6月C.干旱—4、5月 D.台风—7、8月2.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囤满粮”得益于 ()。A.气候变暖 B.红壤的改良C.大量施用化肥 D.大力兴修水利解析第1题,图示为淮河流域,造成该流域十年九荒的主要原因是淮河洪涝灾害严重,尤其是每年的6月份,处于“梅雨”时期。第2题,淮河流域因采取了以“兴修水利”为主的综合治理而使得“家家户户囤满粮”。气候变暖可以增加热量,但不能使农作物明显增产。红壤则主要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答案1.B2.D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3~4题。3.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A.1年 B.3年C.5年 D.7年解析读图可知其答案。答案B4.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②退耕还牧③城市化④林地转牧⑤围湖造田⑥禁止开采地下水A.①②③ B.②③⑥C.③④⑤ D.①⑤⑥解析若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洪水频率增大可能与城市化、林地转牧等植被破坏及围湖造田导致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有关。答案C下图是“中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6.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旺盛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解析图中显示该地该种气象灾害是干旱,且主要表现为春旱。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可能是华北地区。而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可直接从图中分析出,但应注意华北地区春季正是农业耕作后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而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是常年性原因。答案5.B6.D图Ⅰ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Ⅱ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7.发生图Ⅰ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8.图Ⅱ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Ⅰ中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 B.bC.c D.d解析第7题,由地质示意图可知,该两种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共同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故B正确。A项只是滑坡发生的条件之一;C、D两项为泥石流产生的条件之一。第8题,若要满足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该点应该地势高且平坦向阳,符合该条件的是b处,故B正确。a处虽海拔高但位于山谷内,故A错。c、d处地势低,故C、D错。答案7.B8.B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阿勒泰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9~10题。9.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气候角度看,主要是降水和蒸发两方面。一方面是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前期也较往年偏少,水资源储备不足;另一方面是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答案D10.阿勒泰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①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②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③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④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而不会形成洪水。主要是气温偏高,积雪大量融化,排水不畅,引发洪水,主要防御措施是疏浚河道。答案C下图为台风由台湾东部往西偏北方向移动的示意图。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回答11~12题。11.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何处最容易发生海水倒灌的天然灾害 ()。A.甲 B.乙C.丙 D.丁12.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何处最容易发生焚风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1题,当台风中心位于乙处时,丙地盛行西南风,正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容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第12题,此时丁处吹西南风,而该地位于台湾山脉的东侧,处于山地的背风坡而气流下沉、增温减湿,出现高温干燥的气流,所以丁地容易出现焚风现象。答案11.C12.D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13~14题。13.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段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14.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第13题,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t4时期林地被破坏,因此河流径流量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第14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对比t4、t1时期景观的变化,读图可知,t4时期林地变为耕地和聚落。答案13.A14.D2009年冬至2010年春,北方气温较常年同期持续偏低,渤海最大结冰面积达到40%。据此并读下图回答下题。15.导致渤海沿岸结冰面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C.海岸线轮廓 D.海水盐度解析从图示信息判断纬度越高,结冰面积越大。答案A二、综合题1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解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山区,土质、坡度、降水温度、植被条件差或人为破坏严重,降水量大或多降暴雨。总结规律须从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出发;地震、滑坡、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在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时应心中有数;洪涝灾害的发生多因降水量大、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在分析C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原因时,这些背景知识应十分清楚。答案(1)主要分布在第二地势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17.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择)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解析本题是对我国各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进行综合考查,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掌握情况。(1)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六大地区都有暴雨灾害。(2)我国华南地区由于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农事安排较早,而一旦北方冷空气较强,也会使得我国华南地区的农作物受到影响。(3)干旱在我国的影响也较大.但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同,在华北主要出现在春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夏季(伏旱)的7、8月份。(4)在夏秋季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天气,造成高温和干旱,而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又可以降低温度,消除夏季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温天气,因此,台风不仅给我国带来灾害,同时还可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因此,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5)对于防御气象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干旱,修建水利工程极为的重要;对于台风所带来的暴雨洪涝,加固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库等很重要;对于台风造成的风暴潮等,可以采取加固沿海大堤的措施等。答案(1)暴雨(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3)春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4)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5)A、C、D课后反思依据课程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案例的学习,为此我从两大方面组织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洪灾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步步深入学习;第二部分其他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细碎、博杂,如果都由老师讲解,学生难免心生懈怠,由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和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本节课容量大,但思路清晰,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标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材选择了洪灾作为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