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鲁教版《中国历史》初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难忘九一八》,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指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决定引来的巨大灾难,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学习本课,让我们不忘记历史,警醒未来,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学情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其学好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二学生心理特征:好奇心强;但对事件又有了一定的思索、分析的能力,从而有了自己的见解。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通过影视及文学作品对抗日战争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来自影视的信息,毕竟不同于真实的历史,教师要恰当引导。而且这个的年龄段的学生对战争感兴趣,既热衷于感性认识,又喜欢理性的深入思考。只要教师理性引导,学生是很有正义感的。而我所选择的的这个班的学生,吸收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善动脑,爱思考,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难度加深,让学生深入思考,合作探究,得出共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2)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3)通过对社会上某些不尊重历史的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勿忘国耻,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通过对张学良的了解、评价,知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五、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喜好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来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本节课注重通过视频、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的思考问题。学会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学法分析: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生的主体。要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共同总结,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讲练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人物导入,引入新课开场白:他,36岁之前叱咤风云,36岁之后杳无音讯,他活了101岁,他就是世纪老人————张学良。第一张PPT:出示张学良老年的照片,和他的一段话张学良曾谈到“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最后以101岁高寿离开人世的张学良,为什么会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第二张PPT:出示张学良不同时期的照片,介绍张学良的生平。用他的主要经历: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后执行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导入本课。由张学良的人生感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用张学良的生平和感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的积极性精讲点拨,合作探究九一八事变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提出问题: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出示PPT柳条湖事件图)出示一系列问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当局的态度?双方军队的力量对比?战争结果?我们来看一组材料。中国在占据如此优势情况下为什么会战败?蒋介石为什么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呢?新闻调查: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中国其他各方的反应?各地民众:新闻界:东北人民:历史不应忘记:日本在中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出示六幅图片,配以音乐学生观看,能将九一八事变简单复述。学生观察事件图,思考问题学生组内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回答问题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后,各方反应。用音乐和图片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通过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生动形象地从视频资料中,了解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的真实历史,有利于学生掌握九一八相关知识,为教师突破重难点打下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原因。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不抵抗政策做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日本的残酷,以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过渡出示地图: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正当中华民族危机时刻,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扭转了中国的时局。学生观看教师利用地图和概述,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教材的跨越,帮学生形成连续的史实,并为西安事变的学习做了有利的铺垫。西安事变PPT出示西安事变照片和经过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后,震惊全世界,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摆在张学良、杨虎城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处置蒋介石?此时,党中央派谁去西安调停,提出什么样的条件?讨论:在十年内战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积怨甚深,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张学良的命运如何?找学生简单介绍西安事变学生讨论作答。学生迫切的想知道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的命运。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设疑释疑,用一系列问题将本课的难点问题解决。这当中知识拓展一下,介绍西安事变时的国际形势,西安事变;引起的反响。和开头相呼应,给学生释疑,36岁的张学良的命运。课堂小结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华北危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合作抗日学生掌握本课小结。将本节课简洁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与掌握。你我来闯关1.“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2.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3.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4.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____。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回答综合考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畅所欲言评价张学良学生评价让学生从事件中学会评价。知识拓展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有哪些?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结束值此之际:中国人民局部抗战85周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80周年。让我们勿忘国耻。出示一副对联联系现实,日本右翼对钓鱼岛的侵犯,我们应该怎样学生回答警醒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效果分析本节课《难忘九一八》,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决定引来的巨大灾难,了解本节课的重要人物张学良,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如何一步步来侵略中国,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教学设计能够突出以下几点:三维目标的定位准确,体现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不同的目标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突出。用张学良这个人物作为主线,来贯穿这节课。作为本节课的亮点,吸引学生。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执行的政策,发动的西安事变,都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3、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用问题引路,注重学生从深层次来思考问题从历史中来探寻答案,养成论从史出的好习惯。4、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挥集体的力量。5、这节课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设计学生活动。如: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找学生多角度地对本节课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分析鲁教版《中国历史》初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难忘九一八》,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指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决定引来的巨大灾难,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学习本课,让我们不忘记历史,警醒未来,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分析、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2)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3)通过对社会上某些不尊重历史的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勿忘国耻,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通过对张学良的了解、评价,知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评测练习“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B)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2.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C)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3.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B)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4.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____。(D)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C.八•一三事变的爆发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课程基本理念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