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18项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资料_第1页
版18项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资料_第2页
版18项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资料_第3页
版18项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资料_第4页
版18项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目录5066一、首诊负责制度 附件3住院患者临床“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图危急值报告登记及结果处理临床科室结果报告发现危急值、确认结果并登记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及结果处理临床科室结果报告发现危急值、确认结果并登记医技科室 附件4急诊患者临床“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图危急值报告登记及结果处理急诊科结果报告发现危急值、确认结果并登记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及结果处理急诊科结果报告发现危急值、确认结果并登记医技科室 附件5门诊患者临床“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图结果报告发现危急值、确认结果并登记医技科室结果报告发现危急值、确认结果并登记医技科室班内时间班内时间班外时间班外时间各门诊导诊台医院总值班各门诊导诊台医院总值班通知就诊医师(或所在科室值班医师)通知就诊医师(或所在科室值班医师) 危急值结果处理危急值结果处理十五、病历管理制度病历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全面、系统的科学记载,是医务人员进行正确诊断、抉择治疗和护理的科学依据。病历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住院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整份病历应尽量保持同一颜色,需复写、修改的除外),门(急)诊病历和需复写的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的圆珠笔。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尚无正式译名的外文可用外文原名,药名使用中文书写,确无译名,方可使用拉丁文或英文书写。简化字按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教育部联合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的规定书写,不得自行杜撰。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各项记录必须有完整日期,统一使用公历,按“年、月、日”顺序填写,如2012.8.18,必要时注明时刻。时刻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24小时制式,如上午三时记为3:00,下午三时记为15:00。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重点突出,术语确切,逻辑性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病案首页和各种表格记录的栏目,必须逐项认真填写,不得遗漏,无内容者划“/”。每张记录表格楣栏的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和用纸页数均需填写齐全。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全名。门(急)诊病历由接诊医师书写。住院志由经治医师书写。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院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全名。进修医务人员应当由接受进修的科室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修改内容与签名须用红笔。各种症状和体征要用医学术语记录。对患者提及的既往疾病名称应加双引号“×××”。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编码依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书写,其未列出的我国地方病须使用通用的疾病名称,译名应以《英汉医学词汇》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的名称为准。不得写化学分子式(如NaCl),不可写不恰当的简称,如支扩、高心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诊断名称应确切,要符合疾病命名规定的标准。疾病名称,要分清主次,按顺序排列,主要疾病诊断应列于最前,其他诊断列于主要疾病之后。诊断应写疾病全称,应尽可能的包括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的诊断。诊断名称使用“初步诊断”“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时的诊断为“初步诊断”,主治医师首次查房所确定的诊断为“入院诊断”。若初步诊断与入院诊断一致,主治医师应在初步诊断后签上姓名及日期。若不一致,主治医师应在初步诊断后写出入院诊断,并签上姓名与日期。若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不符者,应有充分的依据做出出院诊断,并写明年、月、日,所作诊断须经主治医师或正副主任医师确认,并签名。凡药物过敏者,应在病历及首页药物过敏栏内用红笔注明过敏药物的名称。无药物过敏者,应在栏内写“未发现”。化验报告单应按报告日期顺序呈叠瓦状粘贴整齐,其他检查报告应分门别类另纸粘贴。对于各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可使用专科专病表格式病历。但表格式病历的设计应报经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以求统一。表格式病历必须基本符合入院记录格式的内容和要求,并包括本专科专病的全部内容。科研所需的入院记录不得列为住院病历。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住院体检患者的记录,按入院记录的内容与要求书写。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方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院领导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进修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试用期医师(即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轮转医师)轮转每个专业应书写入院记录(既往史须系统回顾、体格检查须对各系统器官的阳性、阴性体征详细描述)不少于5份,上级医师在全面了解病情基础上进行审查、修改并签字,以示负责。实习医务人员书写的日常病程记录带教医师应在24小时内进行审查、修改并签字,以示负责。病历书写质量应列为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考核内容,并作为晋级考核的必备项目。附:住院病历环节质量与时限基本要求根据原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基本要求是:病案首页:准确地填写首页各个项目,对个人信息要核实、不能空项。入院记录:要求入院24小时内由住院医师完成入院记录。一般项目填写齐全。主诉体现症状、部位、时间,能导出第一诊断。现病史必须与主诉相关、相符。能反映本次疾病起始、演变、诊疗过程。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概念明确、运用术语准确,有鉴别诊断相关资料。既往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齐全。体格检查项目齐全。要求全面、系统地进行记录。有专科或重点检查:具有用于诊断、鉴别诊断的重点信息。病程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病例特点、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初始诊疗计划四部分。日常病程记录要求:对病危患者每天至少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重者,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最长不得超过3天。对一般病人根据病情一般每周1~2次。对病情变化快的病例,应每周记录2~3次。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三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内容要求要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分析判断、处理措施、效果观察。要记录更改重要医嘱的原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的处理措施。要记录诊治过程中需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的病情及诊治情况及他们的意愿。要有出院前一天病程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病情现状、出院标准是否达到、上级医师是否同意出院等意见。会诊及病例讨论的内容记录应在当日完成。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主治医师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分析、诊疗计划等。上级医师日常查房记录要求: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危重患者48小时内,一般患者一周内应完成首次查房。对诊断不清、治疗不顺利的疑难危重病人,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手术科室相关记录(含介入诊疗)术前要有手术者、麻醉师查看病人的记录。术前一天病程记录/术前小结。中等以上的手术要有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医嘱下达之前完成。手术记录应当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应于术后24小时内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要及时完成。术后连续记录三天病程记录,此三天内要有手术者或主治医师的查房记录。辅助检查:住院48小时以上要有血尿常规化验结果。输血前要求查乙肝五项、转氨酶、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对辅助检查阳性与重要阴性结果,应在收到报告后48小时有分析记录。对属医院规定的检验“危急值报告”结果,收到后有分析记录。医嘱单的基本要求:字迹清晰、无错别字自造字,不允许有任何涂改。打印病历不能有重复拷贝,要符合有关规定。医嘱执行与停止均须有手签全名及时间,要能辨认。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并注明下达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应在手术医嘱下达之前完成双方签署。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应在医嘱下达之日完成双方签署,内容包括: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患者签名、医师签名等。出院记录:内容包括: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康复指导与出院随访复诊意见等的重点摘录。与交出院患者联/或进入门诊病历联内容一致。住院病历必须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所有项目的填写,包括患者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对病案首页的签字。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会:对诊断与治疗提出意见与建议。讨论记录应在讨论当日完成,并经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进行,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有死亡原因分析,并经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住院病历的其他记录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住院医师变更交接,应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完成交班记录,接班记录应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转科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入出院记录。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必须遵循抗菌药物分级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临床医师必须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使用指征。预防和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使用前必需组织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进行病例讨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医师权限所有临床执业医师均应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未通过考试的无抗菌药物处方权。所有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注册临床医师均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以开具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情需要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经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组会诊(须具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同意,方可选用,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1天用量,并做好记录,事后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违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使用抗菌药物,按照医务部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依据原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2012】597号文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目录见科室相关文件。附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规范用药,防止滥用抗菌药物。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纳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特制定《平潭县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望各级医务人员遵照执行。具体规定如下:检查督导方法严格按照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质量管理。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小组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的检查督导。不定期开展在架病历调查和门诊处方调查。通过平时对感染性疾病会诊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等临床诊疗工作发现问题并总结。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合理用药考核指标与扣分标准合理用药考核指标:有用药指征。按分级原则用药。治疗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符合规定要求。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符合规定要求。有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并及时处理,且以书面材料上报药剂科。联合用药有指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疗程及抗菌药更换符合规范。药物配伍无禁忌。无重复用药。针对以上考核指标各项相应扣分标准如下:无指征用药,发现l例扣l分。采用头孢四代、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现1例扣l分。无指征越级用药,发现l例扣1分。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送检率>3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50%,特殊级抗菌药物送检率>80%,每降低2%(儿科每降低4%)扣1分。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术后超过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术后超过48小时,污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术后超过7天,发现l例扣1分。采用头孢四代、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进行围术期预防用药,发现l例扣1分。不进行药物副作用观察、不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者或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不报告者,发现l例扣l分。无指征联合用药,发现1例扣1分。联合用药种类太多(超过3种以上),发现l例扣l分。选用的抗菌药不当,或未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发现l例扣1分。疗程过长,发现l例扣l分。抗菌药更换频繁或更换用药未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者,发现1例扣1分。药物配伍禁忌,发现l例扣l分。重复用药,发现l例扣l分。注:上述考核指标总分为10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考核结果处理按照《平潭县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奖惩暂行规定》执行。附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具体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以每年公布的分级目录为准)。非限制使用(一线):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二线):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特殊使用(三线):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昂贵。分级管理办法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一线)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住院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二线)抗菌药物治疗(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特殊病原体感染如MRSA、艰难梭菌、隐球菌等,可选用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治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表抗菌药物一线药物二线药物三线药物处方权限住院医师及以上医师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临床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历中体现,并有相应级别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外科手术预防性用药的实施细则外科手术预防性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致病菌、手术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半衰期等综合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其预防用药原则: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原则上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可术前使用一个剂量。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心脏、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以第一线抗菌药物为主。介入治疗可按此类处理。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感染手术: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和疗程: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接受清洁手术者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外科预防用药过程中,如有感染倾向,应请示上级医师同意,方可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说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预防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止一、二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不能无目的联合选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清洁手术时间较短者尽量不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消化道局部去污染选药条件:口服不吸收;肠道浓度高,且受肠内容物影响小;对致病菌及易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有强大杀菌作用。病原微生物检测各级医师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特别是在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病因不明的发热。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败血症)。病原体不明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殊切口感染等。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发生腹泻者。管理与督查医院必须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并有相应奖惩措施。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附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特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制度,规定如下:由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提出全院及临床各科的合理用药目标和要求。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上报本季度全院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根据上报情况作细菌耐药具体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开展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工作。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取下列干预措施: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每季度及时将本院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以上的抗菌药物通报全院医务人员。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临床应慎重经验用药。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选用。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临床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由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医务科、质控办、院感科、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在查房时要注意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定期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汇报。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血液是人体宝贵的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输血新技术。输血申请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核准签字。(核准内容包括申请单填写是否准确、完整,输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是否有相应的适应症),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备血时间:择期手术提早2天;申请输单采血小板提早1天;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申请,至少提早3天。输血或手术时间等输血科通知后才能执行。)建立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定临床大量用血审批规定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备血量是指红细胞和血浆的总量,且1u红细胞按200ml的血量计算),由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800ml≤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至800ml<1600ml,由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1600ml,由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以上第(2)款和第(3)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急救用血在用血后按规定补办报批手续)。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院医务科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但必须征得患者或近亲属同意,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后方可为患者执行备、用血。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当面核对受血者身份唯一信息和诊断,确认核对无误后,采集受血者血样。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当面进行逐项核对。当输血申请单填写和血样本采集符合要求、输血申请单信息与血样本信息一致后先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再行交叉配血。外科手术或内科出血、贫血患者必须在输血前常规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以提早发现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及疑难血型抗体等,为备血留出时间。交叉配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以保证血样本中的血型抗体能代表患者当前血型血清学、免疫学状态。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凡输注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全血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血浆及冷沉淀也是同型输注。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入库、核对、贮存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并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