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和教育信息化公司商业计划书_第1页
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和教育信息化公司商业计划书_第2页
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和教育信息化公司商业计划书_第3页
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和教育信息化公司商业计划书_第4页
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和教育信息化公司商业计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工作方案一、研究背景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趋势,因此,信息技术也是全世界各国教育当前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给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规划纲要》将教育信息化摆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具体任务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的调查统计:截止到2011年,我国大中型城市有95%的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35%的市(县、区)开通了教育城域网,城域网建设过去五年增长了近5倍;根据《规划纲要》以及历年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速度,预计20**年财政教育支出将占GDP的比重4.22%,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将达到22804亿元。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统计数据却让人担忧,大多数校园网、城域网把重点放在建设工作上,淡化了应用研究工作,信息化应用大多停留在初步探索实践的层面上。教育城域网、校园网都还有很大的信息化应用提升空间,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未达到预期目标。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在关于技术在K-12(指基础教育)年级教育中的应用一节中指出:“如何使用技术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观念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人们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关心如何使投入大量资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这样必然会导致投资的严重浪费。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方面来看,有一部分应用方面开展得不错,但是大部分仍然存在着盲目性,缺少系统性,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着重复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201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讲话中就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会有大幅提升”,进一步说明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教育技术定义》这本书的作者BarbaraB.Seels1999年在给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写的序中,也无奈地承认在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中,应用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更不用说就应用方面的评价研究了。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各种教育技术会议提交的论文情况以及相应发表的文章来分析,当前的研究人员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比如对政策的比较分析、对各种软件平台和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相应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形成对教育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影响,致使在实践和有效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讲非常少。我区2005年100%的学校就实现了“班班通”,2006年建成了全省首个区域全覆盖的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是如何保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寻求新的突破点,如何继续保持制高点,实现我区的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如何保证我区建设教育信息化投资更显明智,应用更具实效,形成更大收益,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一是从教育信息技术的内涵来看。教育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区域推进”成为它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有区域推进研究将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二是从新的发展形式来看。《“十二五”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中提到“加强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推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实效应用研究。”这一点也充分印证了开展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必要性。教育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将对“十二五”期间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发展、率先实现教育强区具体目标等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如何评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的能效比;如何体现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人力资源培训中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如何发挥校园信息化设备和相应网络教室的应用效能;如何高效共享信息资源,促进面向新课改的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区域推进应用机制和实现有效应用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研究内容。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向所在。二、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将围绕国家“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芙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努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体系,提升全民的信息技术素养,创建基于数字化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学习型社会。1、有效理论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应用表现为应用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有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应用效果是指应用活动的结果、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信息化应用的对促进教育教学进步与发展的成果。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中,可以通过应用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能认可信息化应用活动有效,这是有效应用的第一要求,因此,有效应用可以界定为取得了应用效果的应用。应用效率是指信息化应用能实现某种收益,如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管理成本与资源的节约等。应用效率主要指信息化应用的时间节省和人力资源节省等。2、反梯度推进理论区域教育的反梯度推进就是要通过采取超常规手段,实现教育薄弱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其实质就是加快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梯度推进理论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客观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所以区域间存在着一种经济性梯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命周期的衰退,生产力逐渐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进行空间转移。梯度推进理论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应用范围较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科学划分梯度有很大难度,实践中也容易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而人为限定按梯度推进,凝固化了不同梯度地区的发展位置,政策效益不好,也可能会抹杀低梯度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激励效果不佳。由于梯度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崛起、中部凹陷、西部滞后的格局。义务教育的梯状失衡分布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倾斜政策的负面反馈。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甚至差距很大,这必然导致教育发展水平各异,区域梯度推进必须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区域教育梯度推进与其说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国家教育资源匮乏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区域教育梯度推进对不同区域、城乡教育提出不同的发展规划和达标要求,这对各级政府推卸教育投资责任提供了合理依据,也忽略了薄弱地区通过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反梯度推进理论。一些经济条件的欠发达地区可以超越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式推移,在某些产业和领域形成技术高地,通过辐射与带动,进而实现跳跃式发展,实现“反梯度推移”。本课题研究,将结合区域范围内反梯度推进理论,实行本区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整体同步推进。3、系统方法论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其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所以从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通存在的和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本项目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总结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效,比较误区与不足,提炼优秀成果与成功经验,形成有效指导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的准则和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的全面组成要素,如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和模式的评估、基础设施与应用管理平台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信息化综合应用、人力资源培训等,最终通过研究提升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和有效应用实际水平。4、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教育测量:“从广义来说,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教育统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所谓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以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对于人既有发展功能,也有选拔功能。教育的这两种功能,都离不开教育评价。因此教育评价是最终的目的(达到教育增值的目的),然而评价必须以一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并且基于这些指标的数据。为了获得这些数据,就必需运用教育测量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量表的制作,然而由教育测评得到的数据都是杂乱无章的,必需运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加以整理,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三、研究目标区域教育信息化涉及的领域广泛,且根据不同的应用范畴理念和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范围立足于以下共识:“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根本是:有效应用、区域推进、持续推广。关注是否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促进了学习者(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能;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高;教育管理应用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效果的提升。基于以上最根本的标准,我们的研究目的是:1、发现、提炼和总结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成功模式、经验方法、制度措施,收集并形成可示范交流并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2、发现并总结教育信息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原则、规律、技术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等,从实践中找到有效应用的理论基础,改变我区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及有效应用成果推广较为薄弱的环节;3、开发并完善一批教育信息技术在管理应用、教育教学应用、服务应用等领域应用软件;4、发现并找到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素养提升的方法与措施;5、制订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评价标准与办法,科学合理地开展有效应用的评估活动。四、研究内容教育信息技术的范畴主要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等),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本课题研究的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定位于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研究。其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部分:1、基于区域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及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2、全区各学校间的教育教学服务的数字化资源共享;3、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4、区域教育信息技术政策、法规、评价标准和实施。依照课题研究目标,有效应用研究主要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成效和成果。重点将在以上四个主要研究范围内,着重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并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技术的四个主要范畴的应用状况和有效应用方面进行调研与分析;2、对影响区域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案例收集;3、对我区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现状进行实地考证与需求进行研究;并在应用实践当中进行反馈、修正或完善的研究目标;4、对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主要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其成效差距,总结提炼当中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并形成提升应用成效的指导原则、规律、技术和方法等;5、形成一系列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评价体系与实践成果。如: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标准;区域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评价系统;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综合案例;优质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共享;有效性研究数据与统计分析;区域有效应用成的反思、优秀应用模式和方法的总结及信息化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的理论性成果等;6、创造性地探索并提出针对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在教育信息技术区域有效应用方面的评价标准和指导准则;7、研究并提出能有效提升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居多要素。如: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学校办公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的有效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优化与评价研究;区域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研究;信息技术支持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与效果评价、社会性软件(如BLOG、家校通、QQ等)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研究等。五、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研究内容又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来收集研究数据和材料,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和材料。在课题研究初期,需要以大量的文献调研、调查研究为基础来构建整个研究与实践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研究结论的分析则是建立在大量准实验研究数据、行动研究案例和调查、观察数据等的基础上;应用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构建则采取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课题研究管理平台、通用型和专用型的绩效评估系统,则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即由研究者与实践人员一起参与到整个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从教育现场中获得研究数据,分析处理并形成研究结论,并最终形成指导有效应用实践的原则、技术和方法;而有效应用实践者也会在有效应用评价研究者的工作中理解并接受、采纳这些原则、技术和方法,真正实现有效地运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该方法避免了单纯理论研究而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从而有效地指导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应用。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作为一个术语,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50年代,行动研究的思想开始被广泛地介绍到教育领域。7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再次受到教育界的青睐,教育界在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争论的研讨。到今天,对于行动研究和其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性理论运动。由与这些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目的在于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般和特殊相结合、专业科研人员和实践者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连续评价和即时评价相结合是行动研究的四要素。“行动研究”与其它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不局限于运用一套专门的研究技术。在行动研究中,可以运用所有已知的定性和定量的观察技术、数据和资料采集分析技术。行动研究特别注意协商和处理行动者与研究者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相互的道德义务,客观存在涉及“局外人”参与和介入“当事人”的工作和活动现场,而且还要由“局外人”密切地观察、监督、记录和采集“当事人”的行动过程和感受,需要“局外人”和“当事人”的密切配合。因此,在每一个行动研究项目设计总体计划的时候,就必须协商确定实施行动资料的当事人和参与介入行动的局外人的平等协作关系,规定局外人参与行动、深入现场和采集资料的方式,商定保管和处理所获原始资料的办法和资料扩散的对象、范围、目的、时限和方式,建立起一个由各方认可并自觉遵守的“道德框架”,并在框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单一个人或个体事物的仔细考察。个案研究通常与质的研究相联系,但也不限于质的研究,课题研究中的单一被试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许多类别的研究都可以将个案研究方法作为整个研究的部分,例如课堂中信息化教育实践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课外与校外的信息化教育、学校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和社区信息化互动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甚至必须借助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4、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六、实施策略1、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本课题依托于芙蓉区教育信息化一、二期工程所建设的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和学校的各类信息化教学设施开展实践研究。建立动态课题管理平台和相应教育博客、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管理等一系列平台,通过高速的信息网络实现全区范围内的课题成果共享,而对于学校而言,则是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化教学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在研究中,我们将委托专家开发面向实验学校和芙蓉区教育局的通用型成果评估系统,面向信息化综合应用的专用型成效评估系统,同时结合“量”的统计和“质”的研究,对课题研究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2、建立实践项目,加强专业引导本课题不纯粹是一个理论探究项目,更是一个应用性实践项目。应用性实践项目必须要有专家引领和专业引导,以减少实践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探索。因此,课题组将与省、市教育学会及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同时对课题研究人员和实验项目的主要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指导,以加强课题的专业引导和问题解决指导。为了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本课题将考虑与其它区县共享研究成果,在省、市范围内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3、采用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共建共享的机制由区芙蓉区教育局课题组统制定课题方案,组织实验研究人员,通过区、校两级联动,共同推进课题研究情况,通过软件应用平台共建共享课题研究成果。4、强化过程指导和师资培训本课题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努力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推广与创新,这些都离不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和行政管理者们的共同努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本课题将以开展研究工作上促进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并采取在线学习、教师培训平台进行远程指导、现场指导和专家培训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对课题研究人员加强教育思想与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育科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5、构筑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本课题除了通过教育技术研究群组和教师培训等实现同步和异步的网上互动外,还将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案例示范、经验分享、问题探讨等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有效应用的评价来优化研究进程。七、研究计划(一)、准备阶段(20**.1——20**.6)1、联络专家学者,组建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家小组,争取充实的研究指导力量;2、关注国内外同类实验课题的研究进展,借鉴异地经验;3、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研究并优化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实施方案;4、区教育局将组建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研究工作小组,拟定具体研究计划和实施步骤;5、完善研究方案并确定有效应用研究将需要开发的各类软件应用平台。(二)、发动阶段(20**.6——20**.12)1、芙蓉区教育局承担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项目的主要调研和技术支持工作;(20**.6——);2、研究工作小组将根据在湖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区)申报立项,当确立为试点区以后,将正式启动研究;(20**.6);3、研究工作小组工作人员与省、市教育学会和教科院的专家团队一起对国内外有关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进行文献调研与分析,确定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的主体方向和实施细则(20**.7—20**.9);4、分别针对区域范围内学校、行政、教师、学生、家长、居民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制作调查问卷。(20**.8—20**.10);5、结合芙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全面调研、分析区域范围内信息化应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20**.9—20**.12)。(三)、实践阶段(2014.1——2014.12)2、对影响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各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及案例征集活动,完善应用评价体系。(2014.1—2014.3);3、开发完成面向学校和全区的应用有效性评价系统,选取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应用典型案例开展有效性评估研究。(2014.3—2014.8);4、整合全区前开展新课程资源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支撑平台建设、学生信息作业档案管理等,开展年度优质课程资源、优秀博客、优秀电子档案袋及有效应用的征集评比活动。(2014.6—2014.9);5、开发完善区域性的有效应用研究相关的各类应用网站。(2014.3—2014.10);6、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与评估活动,做到在职在岗教师持证上岗。(2014.3—2014.12)7、开展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中期研讨会,邀请部分专家作现场指导培训。(2014.10—2014.12);8、针对信息化教学应用、课题管理、资源建设、网络德育建设等综合应用开发有效性评价,采集有关评价数据和经验案例,根据检查调研情况和成果数据的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2014.12)(四)、深入推进阶段(2015.1——2015.10)1、以区域范围内学科或学校为切入点,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深入学校调研,采集应用数据,开展有效性评估。(2015.1—2015.5);2、面向全区征集有效应用的优秀案例、整体推进的模式等经验论文,形成相应的优秀综合案例集和论文集(2015.6-2015.12);3、通过数据分析与文献综述,提出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原则、技术和方法,并撰写信息化有效应用的研究报告。(2015.10—12)4、召开全区的网络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交流信息化教学研究经验,推广有效应用的发展模式。(2015.10-2015.10)5、结合基于网络的软件应用平台,深入学校调研,研究网络有效应用的评价方案和数据采集,形成应用的有效性评估报告。(2015.6-10);6、邀请专家开展专题指导,提升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研究水平。(2015.10-2015.12)(五)、总结提升阶段(2015.12——2016.5)1、总结两年来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实践经验,对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应用平台开展有效性评估,形成信息化应用的绩效研究报告。(2016.1-3)2、汇总研究成果,进行数据统计,形成相关的评价标准和研究报告、编写相应成果文摘,典型成果结集出版(2016.1—2016.5)3、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持续研究与持续推进工作总结,全省或全市范围有效应用成果鉴定、交流研讨会(2016.5)八、预期成果1、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整体推进工作方面有较大的提升,能结合自身实际应用的研究理论和相应评估系统查找差距,开展有效应用的方案实施,形成区、校两级信息技术有效性应用的研究报告,有效地提升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相关的评价机制和评估结果报告。2、课题研究人员、课题参与人员、全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有研究人员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整体提升的成长档案系统和分析报告。3、收集整理关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相关资料,汇编具有创新思想的若干优秀综合课例、软件、教改方案,部分优秀案例印刷或出版。4、一整套集区、校级二级管理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共享、师生共同发展为一体的开放、互动的管理、教育教学及服务类应用平台。2、一套经过实践应用检验和应用有效性评估体系研究数字化资源集和电子化案例集。3、一套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指导准则、规律、模式、技术和实践理论等。4、一套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技术整体推进方案和有效应用评估系统的产生、推广、普及和成熟的过程性材料。(包括面向地区信息中心和学校的通用型评价系统和面向教学应用、课题管理、网络德育、资源建设等综合应用的专用型评价系统)5、一份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与研究项目实施方案、有效性应用评价体系和研究报告。九、管理办法1、本课题依托芙蓉区教育局的专家力量成立结构比较合理的专家指导小组,邀请教育心理学(含教育测量和评价方面)、教育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作为总课题顾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方向引导和问题咨询,提升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2、拟建立芙蓉区教育技术应用科研专家库。通过学校个人申报、区域推荐、专家评选、区教育局审核的方式从全区教育技术骨干队伍中筛选优秀人员组成教育技术应用科研专家队伍,参与课题管理、成果评审和实践研究,加强课题项目管理和指导,共同推进课题研究。3、按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定期加强研究人员和全区教师的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化培训,大力提升研究人员和教师教育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采用网络应用平台的方式开展在线培训工作,共享交流研究成果。4、强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研究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会议交流、刊物出版等方式多方面开展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工作。5、制订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奖励机制,对区域范围内有突出研究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奖励经费内入财政预算。十、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区)研究经费主要以专项经费从财政教育投入中列支:1、全区每年用于保障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硬件建设经费不低于1200万元,三年总投入3600万元;2、全区每年用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软件平台开发与建设经费不低于150万元,三年总投入450万元;3、全区每年用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培训费用每年不低于200万元,三年总投入600万元;4、全区每年用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的专题研究、开放交流、调查研讨等研究专用经费不低于40万元,三年总投入120万元。十一、试点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顾问:外聘专家:研究小组成员:局属各二级机构副主任、局属各中小学幼儿园党政负责人、局属各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室主任、芙蓉区信息技术应用专家小组成员。20**年6月7日公司简介及商务合作计划企业简介XX(以下简称“XX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为公司发展目标。公司人员主要为技术、市场开拓和服务人员,是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目前有人员50多人,均为专科以上学历。XX公司发起人和主要业务骨干都是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资深专业人员,自2001年以来先后配合广东省教育厅装备中心和省电化教育馆完成广东省中小学电脑网络教室、互动课堂、数字语音室、基础教育城域网、校园网以及教育主题资源建设等一系列项目,与广东省基础教育行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优良的服务口碑和紧密的业务联系。XX公司自成立以来,首先在广州市的20余所中小学校成功地实施了各学科的信息化数字实验室的建设,获得了学校和老师的好评。并积极参与广东省各地市信息化数字实验室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为在项目后期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XX公司根据教育行业特点组织建立了完善的本地化服务体系。自2012年起,XX公司将重点转向广东移动“校讯通-同步课堂”业务,是一支专业推广“校讯通—同步课堂”队伍。公司被东莞、江门等地市移动引入为校讯通业务代理商后,集中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肯吃苦,反应快,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业务拓展和服务队伍,很快就在东莞、江门打开了“校讯通—同步课堂”业务的拓展局面,并取得了优异的业绩。与此同时,公司还配合广州华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多地市参与“校讯通-同步课堂”业务的推广和培训工作等。公司组织机构业务情况及地市推广政策XX公司东莞运营情况截止到2012年6月-20**年5月,XX公司在东莞地区“校讯通-同步课堂”业务运营的总体情况如下:开通学校家长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收费用户38438459638496226473101002东莞及其他地市推广政策鉴于2012年5月21日广东省教育厅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下发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中国移动同步课堂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征集与应用评比活动”的通知后,各地市移动会同地市教育局和学校,为配合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大同步课堂的推广力度,利用活动提高同步课堂的定制率,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服务商的业务推广,现就东莞、肇庆、珠海、汕头的同步课堂业务数据和相应政策情况介绍如下。东莞推广政策东莞同步课堂业务数据如下:学校总数开通学校家长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收费用户48638438459638496226473101002东莞移动同步课堂推广的政策主推同步课堂业务:公司通过开会和发文,明确要求主推同步课堂业务,将重心转移到互联网业务发展上来,进入教育主战场,占领教育制高点,提高竞争门槛,深度绑定用户。树立标杆学校:在每个镇区建立标杆学校,以标杆学校影响、带动和辐射周边学校,促进业务的全面推广。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线上,利用“同步课堂”平台开展线上活动,促进老师、学生、家长使用,增强用户的感知和认可度,提升用户使用的兴趣和积极性;线下,通过进校开展各种联谊活动,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校长郊游等,促进了解,加深感情,夯实基础,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调整教师长效激励机制:降低“校讯通”传统产品的教师激励比重,加大“同步课堂”业务对教师的激励比重,发出明确的政策导向。专门的外呼团队:东莞公司设立了独立的“同步课堂”外呼团队,固定客服外呼人员,成功率高的客服人员传授外呼经验,提高外呼成功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二次确认:一是单张加验证码;二是正向短信确认开通,确认收费;三是单张加学校盖章缺人,即充分利用有效签名单张,家长签名学校对签名单张进行盖章确认;四是下发定制短信前,先以学校名义先下发一条短信给家长,提高短信回复率。专门的外呼团队:成立专门同步课堂外呼团队,固定客服人员外呼,成功率高的客服人员传授外呼经验,提高外呼成功率。差异化产品政策:即突出“同步课堂”产品推广的优惠政策集中列支部分成本:为调动分公司积极性,市公司明确承担推广“同步课堂”的部分成本等。肇庆推广政策●肇庆同步课堂业务数据如下:学校总数开通学校家长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收费用户3643601563791673461613743654●肇庆移动同步课堂推广的政策给服务商制定同步课堂业务指标,指标与酬金挂钩。引进专业服务商广州荣轩,只负责推广同步课堂,做到专业化服务,服务更到位。制定教师常态激励,要求一个月内发送资源大于等于3次,并且发送短信大于等于3次(一天只算一次)给予教师一定积分激励。通过提升教师使用为抓手,拉动学生、家长使用,从而提升定制率。与肇庆市教育局、电教馆合作,通过与课题开题报告结合的形式,对业务进行宣传。服务商安排客户经理到校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同时通过单张、短信、外呼等形式实现业务定制。服务商客户经理业绩与同步课堂产品使用率挂钩,促进客户经理进行更全面的落地服务。珠海●珠海同步课堂业务数据如下:学校总数开通学校家长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收费用户1761651257441279041181310704●珠海移动同步课堂推广的政策◆移动:1、给服务商制定同步课堂业务指标,指标与酬金挂钩。2、移动投入资源举办线上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及定制率。3、利用活动契机,通过短信、单张等方式对业务进行宣传。◆服务商1、客户经理业务考核与工资及奖金挂钩,内部出资金进行奖励。2、利用单张进行宣传,进校推广,及开展其他培训活动等借机宣传同步课堂。汕头●汕头同步课堂业务数据如下:学校总数开通学校家长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收费用户68029019312123566479255000●汕头移动同步课堂推广的政策和方法:组织10086对校讯通用户进行外呼,介绍开通同步课堂可享受充值优惠。定制同步课堂充值享受优惠:定制同步课堂的用户可享受充100送40元和6个月同步课堂功能费(收返)。澄海移动利用全省活动契机,与澄海区教育局合作,通过安排会议进行活动宣讲及业务介绍。商务合作计划同步课堂业务简介“同步课堂”是广东省教育厅与广东移动共同推出的家校协同教育业务,同步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供教、学、练、测、辅一体化服务,老师可以免费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家长可以同步了解小孩学习进度、重点、难点,辅导小孩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的家校协同教育平台。同步课堂”是基于“手机网+互联网”双网服务的家校协同教育产品。它将原“校讯通”单一教育信息服务,拓展为“信息服务+教学服务”的教育行业全业务服务,率先攻占教育主战场,进而构筑进入壁垒。同步课堂以同步为核心,密切配合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家校协同教育,开展协同教学服务,符合新一轮教育改革需求,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步课堂业务描述:教师通过同步课堂平台推送教学辅导资源、习题,同时向家长发送同步辅导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及登录同步课堂平台知晓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辅导方法,有效的指导孩子进行预习和复习;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在同步课堂平台上学习与课堂教学同步的教学辅导资源、进行同步检测,综合满足沟通、成长、应试等核心需求。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在同步课堂提供的教育社区中,实现全方位沟通和交流,成为学习、生活、沟通的常态手段。同步课堂功能板块:同步课堂通过同步学习、同步检测、课外资源、才艺展示、个人空间、广播等综合服务,构建了家校协同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同步学习:任课教师发送短信、资源及习题,与学校课堂教学实时同步;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保障!同步检测:与教学同步,实现查漏补缺,个性化辅导,提高学习效率。课外拓展、快乐学习: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源,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供才艺展示舞台,提升综合素质;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个人空间、交流讨论:记录成长足迹,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广播心情,分享收获与快乐,在互动中共同进步。图1校讯通同步课堂业务示意图二、“校讯通同步课堂”特色同步:新建资源同步:任课教师上传平台的习题及资源与使用的教学教材一致;教材版本同步:平台习题及资源支持省内中小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教学进度同步:学生可获得教师推送的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学习辅导资源及同步习题,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辅导短信同步:家长可获得与教学进度同步的辅导短信,提醒家长按教学进度和推送的资源辅导孩子的学习。个性化:教师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的不同状况,任课教师通过同步课堂区别推送辅导资源及习题、发送家长短信和平台短消息等,实现课后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根据教师发送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资源、与教学同步的习题,有效的补足自己在学习上的短板,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个性化辅导:根据短信、短消息通知,结合教师推送的辅导资源,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巩固训练,实现个性化的辅导。三结合:学习与检测相结合:同步学习辅导与同步检测相结合,即提供重点难点辅导,又可以查漏补缺,综合提升教学效果;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大量教师推荐同步资源基础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园地”资源,包罗万象、拓展视野,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交流与协作相结合:广播、评论、留言等社区功能,极大的方便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在线交流;同步习题的问答社区有效支撑了在线协作式学习,实现互帮互学。市场情况2.1市场容量分析

◆市场容量分析根据教育部门的数据统计情况,茂名的中小学情况如下表:茂名市教育市场基本情况(2010年教育厅数据)区县学校数学生数中学小学中学小学茂南区39174538674694茂港区21132666339703电白县383822323132591高州市695368742134139化州市684071702156471信宜市513822633129035总计28620**655137666633◆教育及校信通情况茂名移动校信通用户大约40万,37万为收费用户,其中幼儿园用户约5%,小学用户约占55%,初中用户约占25%,高中用户约占15%。学级学校数量校信通覆盖班级学生数量校信通覆盖初中286间195间6830个46万12万户小学20**间268间18198个67万19万户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茂名全市中小学学校数和学生数多,教育市场广阔,有利于教育产品的引入和发展。同步课堂针对的是小学和初中学生的产品,此批用户可作为发展同步课堂的目标用户。2.2客户需求同步课堂的核心在于教学资源的提供,根据不同客户角色存在相应需求:A、教师目前城市学校已逐步转入信息化及多媒体化教学,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制作教学课件,其它资源提供平台大部分是有偿服务,而同步课堂的引入可提供优秀的教案范例、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用户上传的优质资源,便于快捷、精准检索、使用和管理资源。B、家长许多家长苦恼于对孩子学习指导无从下手,不能准确命中学校教学关键点,同步课堂引入后将使问题得到迅速改善,主要体现为:学习督促更到位:家校互动互通,动态掌握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辅导更具针对性:根据短信、短消息提示,结合教师推送的辅导资源及习题,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学习。C、学生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与教师间交流受时间空间约束,往往容易形成“被动学习”,对形成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造成障碍,同步课堂对此可针对解决相关问题,如:增强学习意识:在教师和家长的提醒、指导和督促下,在多种多样形式资源的吸引下,学习意识不断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根据教师推送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教师互动交流,家长辅导督促,长期应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资源,使学习不再单调枯燥。与同班同学在平台上互动交流,增强学习热情;同步课堂发展目标及分解3.1目标学校定位如前述,“同步课堂”是一个双网服务的产品,且已实现多终端使用,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较好的使用“同步课堂”的功能等,所以国家、省、市、县、镇一级的学校均适合推广“同步课堂”业务。3.2拓展目标及分解根据同步课堂产品特性,20**年9月-20**年12月同步课堂业务计划新签264所学校,计划发展4万收费用户,全年每月拓展目标分解如下:年份月份市场存量推广情况订阅情况总学校数总学生数已覆盖学校数已覆盖班级数已覆盖学生数已订阅体验用户数已订阅收费用户数20**92299132万6610005万20000020**102299132万132200010万300001000020**112299132万198300015万350002500020**122299132万264400020万40000400003.3阶段性成果展示精准切入(3个月时间)——完成市场布局和准确定位,完成内部与市场的资源配套,确定营销关系。阵地巩固(6个月时间)——实施精准营销和标杆树立,线下线上同步,确立业务模式。同步滚动(6个月时间)——关系和模式成功复制,建立成熟稳定的业务体系和相应配套的业务团队,实施多元一体化推广。同步课堂推广策略4.1标杆效应策略通过在各县区建立标杆学校形成辐射效应。A、建立第一批标杆学校在茂名各地区建立标杆学校,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使用效果,从而扩大业务品牌效应,提升同步课堂影响力,通过标杆学校来影响其它具备条件的学校开通同步课堂服务,形成业务的良性循环。B、创建标杆学校要求每月至少拜访学校3次,每次至少拜访班主任6位,每学期安排2次培训;要求班主任使用率达30%以上,每周至少登录平台2次,登录时间3小时/月,常规使用平台发送作业习题。业务开通率达25%以上,学生登录平台使用率达15%、家长登录平台使用率达11%。4.2市场活动开展不间断开展线上活动,通过以同步课堂“评比”活动,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同步课堂线上资源,形成良好互动,活动期间根据用户获得积分排名,可获取相应礼品。通过学校对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宣传,并通过确认单和短信方式,对客户进行双重确认,依托校讯通平台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前期启动,线下还需要移动有一定的营销资源配合,主要针对教师、家长的激励政策。4.3推广流程

推广流程示意图业务收费流程(短信确认+单张)A、每月5日前:完成目标学校筛选计划,为本月份推广做好铺垫。B、每月10日前:主要面对已经开通使用的学校推广收费工作,并推动学校发送1条收费宣传短信。C、每月15日前:主要是收费学校下发(第一次)收费二次确认短信,让家长确认开通。同步派发《致家长一封信》收返单张到校,并确定回收时间,注意控制在3天内完成派收工作。D:每月20日前:根据宣传情况,同步下发(第三次)收费二次确认短信(单张确认短信)。G:提交已经确认收费但未开通数据,申请批量开通,更改平台收费状态。4.4稳定服务质量为了做好同步课堂的推广工作,形成业务的良性循环,在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