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蜡烛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蜡烛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蜡烛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蜡烛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蜡烛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蜡烛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课前热身蜡烛西蒙诺夫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战地通讯的特点。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文背景:贝尔格莱德战役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文学常识夯实基础:给下列粉体字词注音:烧灼桥头堡地窖

匍匐

腋下拂晓瓦砾颤巍巍育乞西

契柯拉耶夫舀

鞠躬zhuóbǎojiàopúfúyèfúlìwēiqǐqìkēyēyǎojūgōng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疲力竭:名副其实:肃穆:

永垂不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恭敬庄严地站立着。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整体感知这是一支

的蜡烛。重点品读: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不舍得用,珍藏到今天。(铺垫)

说明它非同寻常,说明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朗读课文,合作交流:在点燃之前,老妇人做了哪些准备?蜡烛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不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28段)

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子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40段)“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问题探究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即41段),设想一下当时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思考提示:1、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2、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3、老妇人为什么没有再回过头来?这个红军战士牺牲了,是为了解放我们而牺牲的!这么年轻,这么好的孩子,就这样走了!我真是伤心啊!这些德国鬼子,这些侵略者,实在太可恶了!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狠狠打击他们,把他们从我们的家园赶出去!我谢谢你们!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问题探究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改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及烛光的背景,控诉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文章再次点出结婚喜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战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并且原句没说出真名,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而这种感情又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拓展延伸请仿照例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