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测控1301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起止日期:2016.8.29~2016.9.18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二、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三、设计目的
1.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
2.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
3.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
4.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
5.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
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
1.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
2.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
3.按上述控制要求编写和设计PLC控制程序;
4.设计上位机操作画面,包括工艺流程画面、操作画面、趋势及报警等画面;
5.撰写设计说明书。
六、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设计时间共三周,具体安排如下表:
周次
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
第一周
熟悉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总结IO点表,查找相关设计资料,进行PLC系统选型,循环泵和补水泵电气控制原理设计(选做),仪表选型(选做),IO信号接线设计。基本PLC程序设计,掌握二、四线制及热电阻接线方法,掌握信号传输与变换直线转换计算。
2016.8.29~
2016.9.4
第二周
PLC程序设计;操作画面设计;趋势图和报警画面设计(选做);仿真调试。学习PID控制器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控制系统离线仿真调试方法。
2016.9.4~
2016.9.11
第三周
完善程序和画面,撰写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2016.9.11~
2016.9.18
七、指导教师评语及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2016年月日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
PAGE
II
-
目录
TOC\o"1-3"\h\u
9989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I
23490
第一章绪论
1
30169
第二章换热站的介绍及设计简介
2
13981
2.1换热站的简介
2
24424
2.2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工艺流程图
2
6963
2.3换热站控制系统的组成
2
7936
2.3.1换热器
2
8442
2.3.2循环水泵
3
6685
2.3.3阀门
3
31731
2.3.4温度计、压力表
3
20321
2.3.5PLCS7-300
3
2107
2.4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思路
4
10866
2.5该方案要实现的控制功能
4
27374
第三章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
19394
3.1IO点表与PLC的选型
5
15195
3.1.1I/O点表的确定
5
2949
3.1.2PLC的选型
6
32407
3.2PLC的接线图
6
31073
3.2.1开关量输入
6
20723
3.2.2开关量输出
7
26271
3.2.3模拟量输入
7
13285
3.2.4模拟量输出
8
14053
3.2.5主回路
8
27740
第四章换热站控制系统下位机设计
10
21443
4.1压力信号数值转换
10
31899
4.2温度信号数值转换
10
16789
4.3PID控制
10
24083
4.4实型-整型的转换
11
2183
4.5循环泵控制程序
12
717
4.6补水泵控制程序
13
31432
4.7补水箱水位控制程序
13
9058
4.8二次回水补水控制程序
14
26915
第五章换热站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
15
17824
5.1WinCC软件的简介
15
8604
5.2WinCC组态软件的使用
15
2365
5.2.1创建新项目
15
12232
5.2.2与下位机仿真连接
16
29521
5.2.3创建连接变量
16
21739
5.2.4画面的建立
17
30315
第六章系统的调试
19
7731
6.1运行下位机系统
19
9337
6.1.1打开仿真器
19
29051
6.1.2下载程序
19
8422
6.1.3运行结果
20
28033
6.2运行上位机系统
20
23695
6.2.1打开上位机
20
8309
6.2.2运行结果
21
12931
实习总结
22
28741
参考文献
23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
PAGE
4
-
-
PAGE
24
-
第一章绪论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极其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plc的开发与应用把各国的工业推向自动化、智能化。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使它在工业方面取代了微型计算机,方便的软件编程使他代替了继电器的繁杂连线,PLC的灵活、方便,效率高使它走进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供暖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在传统的供热模式下,为满足供热需求,换热站内设备运行参数多为人工调节,随着室外温度及热负荷的不断改变,不断的人工调节二次供水温度以保证用户室内能够维持恒定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人工调节必然存在较大偏差,只能够根据经验达到粗调节,不能够使居民室内温度恒定。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多年以来供热行业一直在探讨开发能充分适应热负荷不断变化的细调节运行方式,以适应热负荷变化较大、调节频率较高对系统平衡能力的需求,满足热用户的合理需求,达到经济运行目的。
换热站是十九世纪末期,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集中供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集中的热源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集中供暖不仅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常换热站内部设备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采暖系统和民用生活系统,目前我国换热站大部分没有民用热水设施。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换热站内应该普及生活热水系统,来提高集中供暖的效益。换热站的主要设备有:离心水泵、汽-水换热器、热水储水箱、过滤器、补水泵调节阀热媒参数调节和检测仪表、防止用户热水供应装置生锈和结垢的设备等。换热站内还安装有热量表以及调节供热量的自动调节装置。但是目前来说大部分换热站还不能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值守,大部分缺乏控制手段,耗能严重造成资源的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章换热站的介绍及设计简介
2.1换热站的简介
换热站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后来开始收费,才有热力公司。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热商品化,热力公司开始提高供热质量,才有间供站,这属于集中供热。还有锅炉供热,省掉电厂环节,但是效率低,污染大已近淘汰。集中供热是发展方向,间供站为主。
2.2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工艺流程图
换热站控制系统由以下3部分组成:
1.测量仪表及变送器。用于对换热站的运行参数及室内外温度进行测量,主要包括一二次供水温度、室内外温度、二次侧供水流量、一二次压力等测量传感器。
2.执行机构。对于换热站运行的个调节机构进行电动调节,主要由变频器和泵电机组成。
3.PLC和工控机。用对于换热站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运行参数进行监测控制、记录、统计、报警、报表打印等。
换热站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为间接连接方式,即一次供水与二次供水分开,如图所示:
图2-1地热低区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2.3换热站控制系统的组成
换热站由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变频器、流量计、水泵、进气阀、减压阀、自动排气阀、止回阀、温度表、压力表等组成,下面就来逐一介绍它们在换热站中所起的作用。
2.3.1换热器
换热器是换热站结构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连接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一次管网的蒸汽和循环水混合,加热循环水送至用户。
换热站种类很多,换热器按照传递原理可以分为一下几种形式:
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利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彼此混合进行换热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大、设备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缺点是仅适用于工艺上允许两种流体混合的场合。
2.蓄热式换热器:借助于由固体构成的蓄热体与热流体和冷流体交换接触,把热量从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面积大的优点。适合于汽——汽热交换的场所。
3.间壁式换热器:利用间壁将进行热交换的冷热两种流体隔开,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间壁传递给冷流体的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换热器。
4.中间载热体式换热器:把两个间壁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载热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工业中,最为常见的是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以及其他的各种紧凑高效的新型换热器。
2.3.2循环水泵
换热站的水利循环以及补水定压都需要水泵,水泵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分为:
1.叶片式水泵:它对流体的压送是靠装有叶片的叶轮的高速旋转完成的。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的等。
2.容积式水泵:它对液体的压送是靠泵体工作室的容积的改变完成的。如活塞式往复泵、转子泵等。
3.其他类型:上述的两种泵。如螺旋泵、射流泵、水锤泵、水轮泵以及气升泵等。他们都是利用高速液流的动能来输送液体的。
2.3.3阀门
换热站中用到进气阀、减压阀、自动排气阀、止回阀等。自动排气阀是用来排出管道中蒸汽冷凝水,进气阀用来调节蒸汽量,减压阀是用来调节减少蒸汽的压力,止回阀是为了防止系统中的水倒流。
2.3.4温度计、压力表
换热站中采用温度计、压力计来测量进气、出气、供水、出水温度和压力,给其运行调节提供依据。
2.3.5PLCS7-300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电源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
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中枢。它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
I/O
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可靠性,对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1.现场输入接口电路由光耦合电路和微机的输入接口电路,作用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现场控制的接口界面的输入通道。
2.现场输出接口电路由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电路集成,作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现场输出接口电路向现场的执行部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功能模块
如计数、定位等功能模块。
2.4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思路
换热站控制系统的控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控制系统。由换热站控制柜和检测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柜完成循环水泵系统和补水系统的控制功能。
PLC可以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室外温度对一次供气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对二次供水温度进行控制,提高供热质量的目的。PLC通过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来实现对二次供水压力的控制。换热站的运行程序独立存在于其控制系统PLC内,能够脱离上位机监控管理软件而独立运行,其运行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来观察并实施调整。
2.5该方案要实现的控制功能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第三章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IO点表与PLC的选型
3.1.1I/O点表的确定
I/O点表的意思是现场需要采集的点数,分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拟量输入、输出。以此来配置PLC需要多少I/O模块。事先把点表定义好也是给后面写程序提供方便的。
表3-1I/O点表
序号
IO标识
中文说明
IO类型
PLC地址
备注
量程
1
V102
补水阀启动
DO
Q0.0
2
P201
循环泵启动
DI
I0.0
3
P201
循环泵停止
DI
I0.1
4
P201
循环泵故障
DI
I0.2
5
P201
循环泵运行
DI
I0.3
6
P201
循环泵启动
DO
Q0.1
7
P202
补水泵启动
DI
I0.4
8
P202
补水泵停止
DI
I0,5
9
P202
补水泵故障
DI
I0.6
10
P202
补水泵运行
DI
I0.7
11
P202
补水泵启动
DO
Q0.2
12
V101
调节阀开度反馈
AI
PIW256
2线制,4-20mA
13
P201
循环泵频率反馈
AI
PIW258
2线制,4-20mA
14
PT101
一次网进水压力
AI
PIW260
2线制,4-20mA
0-1.6MPa
15
PT201
二次网回水压力
AI
PIW262
2线制,4-20mA
0-1.6MPa
16
PT202
二次网供水压力
AI
PIW264
2线制,4-20mA
0-1.6MPa
17
LT
补水箱液位
AI
PIW266
0-5m
18
TT101
一次网进水温度
AI
PIW268
热电阻3线制接法
19
TT201
二次网回水温度
AI
PIW270
热电阻3线制接法
20
TT202
二次网供水温度
AI
PIW272
热电阻3线制接法
21
V101
调节阀开度控制
AO
PQW288
22
P201
循环泵频率控制
AO
PQW290
3.1.2PLC的选型
不同型号的PLC的结构形式、性能、容量、质量系统、编程方式和价格等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的选用PLC,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意义。
表3-2PLC的选型
序号
型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6ES7331-1KF02-0AB0
模拟量输入模块(8路)
1
2
6ES7332-5HF00-0AB0
模拟输出模块(8路)
1
3
6ES7307-1EA01-0AA0
电源模块(5A)
1
4
6ES7315-2EH14-0AB0
CPU315-PN/DP,128K内存
1
5
6ES7953-8LG11-0AA0
SIMATICMicro内存卡64KByte(MMC)
1
6
6ES7392-1AJ00-0AA0
20针前连接器
2
7
6ES7392-1AM00-0AA0
40针前连接器
2
8
6ES7390-1AE80-0AA0
导轨(480mm)
1
9
控制柜800×600×2200
1
10
继电器
16
11
开关电源24V/150W
1
12
柜内附材(信号线、端子排、线槽等)
若干
3.2PLC的接线图
3.2.1开关量输入
信号从+24V流出,从各输入端口流入,控制循环泵和补水泵的运行。
图3-1开关量输入cad图
3.2.2开关量输出
信号从外接电源+24V的“+”端流入开关量输出模块的“L+”端,从各输出端口流出,最后流入“com”端口,控制补水阀、循环泵、补水泵的启动线圈。
图3-2开关量输出CAD图
3.2.3模拟量输入
将各传感器采集来的模拟量信号转变成数字量信号,以供PLC进行存储和运算等操作。
图3-3模拟量输入CAD图
3.2.4模拟量输出
将PLC运算后的数字信号转变成模拟信号,输出到各控制器件,完成软件对硬件的控制操作。
图3-4模拟量输出CAD图
3.2.5电器控制原理
当总开关闭合,控制系统开始供电,电源指示灯L0亮,指示电源正常供电。当按下SB1按钮时,循环泵控制线圈吸合,循环泵开始工作,并完成自锁,持续运行,循环泵运行指示灯L1亮,指示循环泵正常运行。当热继电器断电保护时,常闭触点断开,循环泵停止运行,L1灭,常开触点闭合,循环泵故障指示灯L2亮,指示循环泵故障,;当按下SB2按钮时,补水泵控制线圈吸合,补水泵开始工作,并完成自锁,持续运行,补水泵运行指示灯L3亮,指示补水泵正常运行。当热继电器断电保护时,常闭触点断开,补水泵停止运行,L3灭,常开触点闭合,补水泵故障指示灯L4亮,指示补水泵故障。
图3-5主回路CAD图
图3-6控制回路CAD图
第四章换热站控制系统下位机设计
4.1压力信号数值转换
将采集来的压力和液位信号利用FC105进行整型值-实型值的转换
公式:OUT=[((FLOAT(IN)-K1)/(K2-K1))*(HI_LIM-O_LIM)]+LO_LIM
常数K1和K2根据输入值是BIPOLAR还是UNIPOLAR设置
BIPOLAR:假定输入整型值介于-27648与27648之间,因此K1=-27648.0,K2=+27648.0
UNIPOLAR:假定输入整型值介于0和27648之间,因此K1=0.0,K2=+27648.
图4-1压力信号数值转换
4.2温度信号数值转换
对采集来的温度信号进行整型-长整型-浮点数的转换,然后进行浮点数运算。
将采集来的参数除以10,就是实际温度。
图4-2温度信号数值转换
4.3PID控制
利用PID通过持续的输入和输出变量来控制工艺过程。
可以使用连续控制器作为PID固定设定值控制器或在多循环控制中作为层叠、混料或比率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功能基于使用模拟信号的采样控制器的PID控制算法,必要时可以通过加入脉冲发生器阶段进行扩展,为使用成比例执行机构的两个或三个步骤控制器生成脉冲持续时间调制输出信号。
图4-3PID控制器
4.4实型-整型的转换
将实型值利用FC106进行实型-整型的转换
公式:OUT=[((IN-O_LIM)/(HI_LIM-O_LIM))*(K2-K1)]+K1,并根据输入值是BIPOLAR还是UNIPOLAR设置常数K1和K2。
BIPOLAR:假定输出整型值介于-27648和27648之间,因此,K1=-27648.0,K2=+27648.0
UNIPOLAR:假定输出整型值介于0和27648之间,因此,K1=0.0,K2=+27648.0
图4-4实型-整型转换
4.5循环泵控制程序
利用“启-保-停”程序控制循环泵的启停,并用指示灯指示循环泵运行状态。
图4-5循环泵控制
4.6补水泵控制程序
利用“启-保-停”程序控制补水泵的启停,并用指示灯指示补水泵运行状态。
图4-6补水泵控制
4.7补水箱水位控制程序
当补水箱液位小于0.5m时开启补水阀,当液位大于4.5m时关闭补水阀。
图4-7补水箱水位控制
4.8二次回水补水控制程序
当二次回水压力不足0.3MPa时开启补水泵,当压力高于1.0MPa时关闭补水阀。
图4-8二次回水补水控制
第五章换热站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
5.1WinCC软件的简介
SIMATICWinCC(WindowsControlCenter)--视窗控制中心,它是第一个使用最新的32位技术的过程监视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是其高水平的创新,它使用户在早期就认识到即将到来的发展趋势并予以实现;另一方面,是其基于标准的长期产品策略,可确保用户的投资利益。WinCC基本系统是很多应用程序的核心。它包含以下九大部件:
1.变量管理器:
变量管理器(tagmanagement)管理WinCC中所使用的外部变量,内部变量和通讯驱动程序。
2.图形编辑器:
图形编辑器(graphicsdesigner)用于设计各种图形画面。
3.报警记录:
报警记录(alarmlogging)负责采集和归档报警消息。
4.变量归档:
变量归档(taglogging)负责处理测量值,并长期存储所记录的过程值。
5.报表编辑器:
报表编辑器(reportdesigner)提供许多标准的报表,也可以设计各种格式的报表,并可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打印。
6.全局脚本:
全局脚本(globalscript)是系统设计人员用ANSI-C及VisualBasic编写的代码,以满足项目的需要。
7.文本库:
文本库(textlibrary)编辑不同语言版本下的文本消息。
8.用户管理器:
用户管理器(useradministrator)用来分配,管理和监控用户对组态和运行系统的访问权限。
9.交叉引用表:
交叉引用表(cross-reference)负责搜索在画面,函数,归档和消息中所使用的变量,函数,OLE对象和ActiveX控件。
5.2WinCC组态软件的使用
5.2.1创建新项目
第一步,新建单用户项目,如图5-1所示。
第二步,选择存储位置,项目命名后完成创建。
图5-1新建单用户项目
5.2.2与下位机仿真连接
在变量管理处右键添加新的驱动,找到SIMATICS7ProtocolSuite添加,在属性里面选择MPI的地址写下,这样就能与下位机实现仿真连接,如图4-2。
图5-2添加驱动程序
5.2.3创建连接变量
右键MPI添加新的驱动链接,建立与下位机实现通讯仿真的变量,根据下位机的符号表,依次建立变量,建立结果如下图5-3。
图5-3变量建立
5.2.4画面的建立
在图形编辑器下,分别建立所需要的画面,此系统需要一个用户登陆画面,一个工艺流程画面。画面显示如下图5-4、5-5。
图5-4用户登录界面
图5-5工艺流程界面
第六章系统的调试
6.1运行下位机系统
6.1.1打开仿真器
点击打开仿真器,插入要观察的变量如图6-1所示
图6-1仿真器
6.1.2下载程序
将程序下载到仿真器中,如图6-2所示
图6-2下载程序
6.1.3运行结果
点击RUN-P按钮,运行系统,输入数据,观察各数据情况,如图6-3所示
图6-3下位机系统运行结果
6.2运行上位机系统
6.2.1打开上位机
打开WinCC软件,进入图形编辑窗口,点击运行系统,如图6-4所示
图6-4上位机系统的运行
6.2.2运行结果
待画面加载完毕后,观察上位机数据显示,如图6-5所示
图6-5上位机运行结果
实习总结
本次设计是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首先非常感谢曹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设计初始阶段目的不明,思绪混乱,经过认真思考和老师、同学的指导,才使自己思路明确,抓住重点,不懂就问,在很短的时间内系统有序的完成。
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都是在学习测控与仪器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未真正的应用和实习。虽然在上个学期有课程设计练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并融合到具体的实物当中。但是经过这次专业综合设计,我接触到了更多平时没有接触到的仪器设备、开发软件以及相关的使用调试经验,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我还体会到了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掌握得越多,设计的就更全面、更顺利、更好。
了解进行一项相对比较大型的设计所必不可少的几个阶段。综合设计能够从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个人作用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等方面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经过这次系统的综合设计,熟悉了对一项课题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的详细过程。这些在我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会用很大的帮助。
学会了怎样查阅资料和利用工具书。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大多比较陈旧,作为测控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自己要更积极查阅当前最新电子信息资料。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学过,什么都强,因此,当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一些不曾学过的东西时,就要去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然后加以吸收利用,以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增长自己见识,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虽然专业综合设计结束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因为由于时间的紧缺和许多知识的不足,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最起码我们没有放弃,它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以后我们会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对待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吴中俊,黄永红.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赵曙光,郭万有,杨颂华.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开发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翟玉文.Altera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与实验[M].吉林化工学院校内讲义,2001.
[4]郑晟,巩建平,张学.现代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张万忠.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常晓玲.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廖常初.S7-300/400PLC应用技术[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万吨煤矿合同范本
- 单位只交社保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出售机械板车合同范本
- 医药培训销售合同范本
- 个人精装房租赁合同范例
- 保洁大扫除合同范本
- 买汽车有没有三包合同范本
- 加工基地 合同范本
- 劳务用工合同范本
- GJB5765-2006 军用机场场道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 JJG 705-2014液相色谱仪行业标准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 公司合作计划书
- 2016-202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半固态电池技术工艺
- 跨领域联合诊疗(MDT)管理法规
- 光伏电站运维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保安员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