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离岸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离岸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离岸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离岸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某研究生第一次写毕业论文没通过,找了枪手代写,希望通过学术造假通过毕业,然后又违反交易约定不付稿费,请学校查清事实进行处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一)货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综述 3(二)离岸金融市场概述以及相关文献综述 51.3 研究思路 51.4 创新点和不足 6第二章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理论基础 62.1人民币国际化 62.1.1人民币国际化含义 72.1.2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72.1.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82.2离岸金融市场基本理论 122.2.1离岸金融市场含义 122.2.2离岸金融市场特点 132.2.3离岸金融市场模式 132.2.4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全球布局 14第三章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生性关系 193.1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机理分析 19(1)基于离岸金融市场特征角度分析 19(2)基于离岸金融市场运行机理角度分析 20(3)基于离岸金融市场功能角度分析 21第四章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234.1指标的设计和模型的选取 23(一)指标的设计 23(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标及影响因素 23(三)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证研究 25第五章建设与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275.1完善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 285.1.1采取外汇管理手段平衡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汇率差异 285.1.2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 285.1.3鼓励其他资本市场发展 295.1.4避免高杠杆比例产品的推出 295.2有序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布局 295.2.1促进新加坡为东南亚人民币离岸市场 305.2.2推动伦敦为欧洲人民币离岸市场 305.3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回流机制安排 305.3.1建立外商直接投资试点项目表 305.3.2扩大离岸市场回流途径 315.3.3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共建回流机制 315.3.4与上海自贸区试点合作,完善回流机制 315.4建立离岸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325.4.1扩大清算银行在离岸金融市场作用 325.4.2构建合理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335.4.3提高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335.5小结 33文献来源: 34(题目:离岸金融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第一章绪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际货币是指一国的货币在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发挥货币职能。在国家交往日益深入、国际合作逐步密切、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部分国家货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在国际市场上行使货币的职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能给本国带来诸多好处,比如给本国居民带来便利性、铸币税收益、促进本国金融发展、免费获得国际资源等。因此许多国家都不惜成本,努力实现本币国际化。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从长远的国际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在这种前提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却依旧不高。数据显示,至2015年,中国GDP在世界GDP排名中排在第二位,而人民币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成交额却不高,但在亚洲范围内的外贸交易,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依然有着先天的优势。随着人民币在周边区域流通量的不断增加,离岸人民币业务也逐步开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中,理论界存在着诸多分歧。综合来看,主要有三种国际化路径。一是以美元为代表的单边贸易结算货币模式,二是以欧元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模式,三是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我国到底应采取何种方式用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着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直至2015年10月,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人民币存款达到854287.784百万元,大部分的人民币都是通过离岸金融市场来结算。可以看出,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离岸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研究思路如下:首先介绍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梳理,得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多大的效用,并结合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最后对未来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提出建议,从而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文献综述(一)货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综述1.货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综述Cohen(1971)认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当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处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将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过之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国际货币层次。陈彪如(2009)从货币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出发,认为国际货币是一种通用的支付手段,任何货币都可以执行这种职能。Kenen(2009)对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同时被本国居民和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Hartmann(1998)对该定义中的国际货币职能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即包括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贮藏手段。国际货币从其国际化的程度上来看,可以分为部分国际化和完全国际化的国际货币。Binder(1996)提出,部分国际化是指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有限的作用。Mundell(2003)认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人们对该货币稳定的信心。姜波克(2005)认为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不同所需要的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夏斌、陈道富(2011)研究指出,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自然取决于一国经济实力的若干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是充分条件。ReinhartandRogoff(2002)研究发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对国际储备资产需求的影响比预期的低;创建新的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Stigliz(2002)提出创设全球货币取代美元作为各成员国的储备货币。周小川(2009)倡导将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2015年12月1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

距离上一轮评估历时整整五年,IMF终于批准人民币进入SDR。2.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综述Mundell(1983,2003)指出,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开放程度以及政治军事力量都是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同时他认为人民币在未来30年间将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刘曙光(2009)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归结为三个层面,即基本经济因素、制度政策因素、政治军事因素。高海红、余永定(2011)认为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其首要决定因素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将强力支持人民币在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马金栋(2007)认为贸易规模和比重不断提高使人民币具备国际大规模交易和流通的基础。赵锡军、宋晓玲(2009)研究指出,金融危机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杨长勇(2010)通过对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贸易流通状况、跨境投资以及政府储备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的周边化范围和规模还不大,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另外一些学者通过人民币跨境流通数据,根据货币职能要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指数处理,量化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如马荣化、饶晓辉(2007)根据货币需求理论,运用协整分析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进行研究。其研究表明,人民币持续和较大规模的跨境流通开始于1997年,并一直快速增长。哈继铭(2012)对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当前是否成熟的问题做了综合的探讨。他认为人民币是否实现国际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大,货币就越有可能成为储备货币;二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过高的国家难以实现货币国际化,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低于欧美等国家;三是汇率的稳定性或波动性,人民币汇率这几年相当稳定,具备国际化条件;四是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近几年不断扩大,按近几年增速,人民币国际化是可行的。(二)离岸金融市场概述以及相关文献综述Williams(1968)的研究发现,国际货币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的流通来促进其交易使用的,较少依赖该国实体经济贸易带来的资金流动。率先对离岸金融市场进行研究的是Vic.Carthy(1979)他在自己的著作《金融发展:离岸金融收益与成本》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不同货币发行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IngoWalter(1985)和EdmundM.A.Kwaw等从私人部门金融交易避税和非法洗钱方面研究了离岸市场问题。国内也存在一些关于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李前胜(2004)指出建设与完善职能健全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既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交易需求,同时又能稳定本国汇率和本币币值,这有利于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高材林(2008)在对离岸金融市场对本国经济所带来的机会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增加与国际资本市场体系的联系,有利于推动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应当注意离岸金融市场推动本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规避和资本有效流动。于春海(2012)认为美元离岸金融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后快速发展;离岸美元市场的发展,对于增强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立境外美元循环渠道的同时,美元离岸市场建立一个连接美国国内金融市场与其他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转化阀门”。离岸美元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资金跨越国界流入美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元国际地位的提升,欧洲日元市场逐渐形成。殷剑锋(2012)认为由于各种结构性因素的制约,日元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模式很难成功。他认为,实际上,离岸市场并不是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仅仅是结果。以美元离岸市场为例,其发端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70年代,而美元早在1945年就取代英镑成为世纪货币。就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研究而言,沈建光(2011)认为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互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回流渠道,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就会降低,造成人民币需求不足。殷剑锋(2012)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摈弃日本式的“贸易结算+离岸金融市场模式”,而应该走“资本出入+跨国企业”模式。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更受关注的是,人民币海外市场如何建立。郝宇彪(2010)认为,通过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相较于美元、日元而言,人民币更适合当东亚地区的核心货币。宗良(2013)指出,香港作为我国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联系紧密,作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研究思路本文将理论结合理论与实际,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就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作出定量方面和定性方面的分析。本文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现状研究等方法,本文将梳理离岸金融市场与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得出理论层面的内在关系;除此之外,本文将运用相关数据论述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文献研究梳理以往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做出相应的总结理论研究总结梳理研究前人的理论,并从理论出发来研究问题实证研究通过检验和回归得出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得出研究结论政策建议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创新点和不足本文主要的创新点着眼于研究对象的机理关系,分析着眼于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缩小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更适用于当前我国经济国际化快速发展趋势。将新加坡、伦敦等海外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与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未来建设与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对论点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不足在于实证检验部分依赖其他学者的研究,不具备检验方法的提高,由于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本文从宏观角度对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实证分析,并没有从货币职能角度进行细化验证。第二章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理论基础2.1人民币国际化要想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货币国际化。对于货币国际化的认识,货币国际化内涵的界定,见仁见智。从狭义的角度看,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部分职能或全部职能(包括计价、流通、支付、储备等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或原使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最终演化为国际区域货币乃至全球通用货币的动态过程。从广义的角度看,货币国际化不仅包括货币职能的国际化,还包括货币作为资本的信贷、投资职能的国际化,即货币作为资本获得利润的投资职能从一国的适用区域或原适用区域扩张到周边国家、国际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动态过程。 2.1.1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最具综合性的定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人民币,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的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与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过程,是中国国际贸易扩大趋势的必然结果。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从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2.1.2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国际货币享有的利益和风险人民币都需要承担。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对人民币国际化后的利弊和影响做出很多相关研究,我们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东亚经济的影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来权衡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1)中国可以享有铸币税收入。人民币国际化后将获得的最大和最明显的收益就是铸币税收入,所谓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人民币国际化后,将会从国外获得部分铸币税收入,我国可以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占有和使用外国的资源和物品,这是一种额外的国际收入。(2)可以减少汇兑成本和降低外汇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种货币的国家要进行币种之间的兑换,而兑换货币需要支付兑付费用,并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我国可以在对外经贸往来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这可以避免以往使用外币所支付的汇兑成本和汇价波动的风险。(3)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一种国际货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已经存在的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背后都有着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也将会体现和加强中国的经济地位,中国将会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发言权也将增加,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二)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1)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效果将受到限制,政策自由度将下降。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其他国家拥有一定量的人民币,当我国制定相关的货币政策来调节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时,其他国家处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制定出相应的宏观政策,这些政策可能会大大抵消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效果,这样,我们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就会增大了。而作为国际货币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否则在多种国际货币共存的情况下,货币的国际声誉就难以维持。因此,制定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必须考虑对他国带来的影响,尽量减少溢出效应,这样一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自由度就会下降。(2)易遭受市场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是伴随着本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深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交易量增加,市场空间加大,货币冲击的风险加大,由于货币壁垒的消失,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有可能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我国,导致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全面开放的体系一旦形成,国际投资家想要冲击我国金融市场,就可能采取措施掌握部分国际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伺机抛出,形成金融冲击。(3)将面临国际货币双重角色的问题。经济学家特里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国际货币所面临的难题—“特里芬难题”,其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能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国际货币过多,则各国的国际清偿力不足;国际货币过少,各国对国际货币产生信心危机。实质上就是作为国际货币所面临的国际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也将面临国际货币双重角色的问题,即面临着“特里芬难题”,也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考虑的问题。2.1.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自2009年我国正式开始开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达到五年之久,这些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实现显著突破。就国内来看,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了条件,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就国际层面上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暴露出的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以及国际整体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复杂,而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货币的国际化。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外商对国内企业的出口支付可直接使用人民币,国内企业进口也可向外伤直接支付人民币,国内贸易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开始向外商转移。同时,人民币境外流通和留存规模在逐渐升高,仅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数额就高达数千亿元。香港、伦敦等地的金融机构也出现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在这些地方的流通量和交易额都在加快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官方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并将人民币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的构成部分之一。中国货币当局与日益增多的外国官方机构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以往使用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相比,越来越多的新协议约定了人民币与协议对方国的货币相互交换和持有。(1)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现状今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被用于边境贸易支付结算。至今为止,我国已经与越南、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支付结算协定。在蒙古国,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人民币在被用于支付和结算货币的同时,也通过旅游和劳务输出进入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现钞存款量和交易量。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于2009年7月启动,当初的4个城市365家企业扩大到现今全国各个地区的67224家企业。这说明经常项目下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方便我国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达到2.2149万亿元。从图中也看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试点以来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2)人民币作为投资标的货币现状国际货币的使用范围不仅局限于国际贸易,还包括在金融投资领域中的作用。货币在国际投资结算中的广泛使用,也是其国际化的重要反映。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测算标准,从人民币境外信贷、债券和票据余额以及人民币直接投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境外信贷市场人民币境外信贷规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币境外贷款规模,第二部分是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对外发放人民币贷款的主体仍是国家开放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如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当季值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比的图表显示,境外使用人民币的数量不断增长,人民币海外支付比例不断提高,这也表明了人民币的地位不断提升。并且根据图上数据所示,香港人民币存款不断增长,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国际债券和票据规模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扩大以及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发行量迅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增速平均保持在25%左右,但是与全球主要货币国际债券和票据规模相比,人民币还有一些差距。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在全球份额占比很小,2015年比重仅为0.704%。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2012年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数额累计发生额达到292亿元。(3)人民币外汇储备现状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美元长期贬值预期加重,导致各国储备资产风险随即上升。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形成多元化储备资产的模式成为诸多发展中国家规避风险的良好渠道,人民币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继美元、欧元之后的最佳选择。人民币外汇储备现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OFER(CurrencyCompositionofOfficialForeignExchangeReserves)数据库,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由可划分币种外汇储备和不可划分币种外汇储备构成。2013年第一季度可划分币种的外汇储备额为6.05万亿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54.56%;不可划分币种外汇储备是5.037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的45.44%。2006年12月,菲律宾首先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之一,标志着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零突破。随后,俄罗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国也将人民币包含进本国的外汇储备体系中。2011年9月6日,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首次成为非亚洲国家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突破进展。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在2016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人民币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如表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人民币纳入部分国家官方储备货币,大大提高了人民币在该国的可兑换性,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双边贸易和对外投资中提供便利,规避了外汇风险和汇兑损失,在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持有不同货币的国家按照约定,在协议开始时交换同等价值的货币,在协议结束后不再换回协议约定金额,而只交付对等的利息差额的市场交易行为。协议旨在保持双方货币在贸易与金融领域的正常发展,避免金融市场风险带来的货币流动性冲击。2000年在“清迈倡议”的促进下,中国首先加入双边互换协议,在此之前,双边互换协议以美元为中心,主要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区域金融架构的改革。但直到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才开始以人民币作为双边互换协议中的货币,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因此,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背后的推动力,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已与我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1个,协议总额为2.2万亿人民币。在互换协议下各协议主体可以根据自身国际经济活动的需求,发挥人民币的不同国际货币职能,这就不仅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频率,同时也能促进人民币在投资领域和政府官方储备中发挥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迅速发展,为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双边货币互换可以使该国存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直接迅速地获取人民币流动性,这对新发展起来急需资金源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十分重要。香港最早通过执行部分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保证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货币流动性。如图:央行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2.2离岸金融市场基本理论2.2.1离岸金融市场含义离岸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是相对于一国在岸市场而言的,是指货币发行过以非居民为交易主体而设立的,投资该货币发行国各类金融业务在货币发行国境内或者境外的独立的金融市场。其特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该国金融法律监管约束,同时又享有一定的金融交易优惠待遇。当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金融业务交易达到一定集中度时,便形成了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今全球大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离岸金融市场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和负债方都是非居民客户,其资产和负债均来自境外,与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国内金融经济服务并没有实质联系。但在发展过程中,离岸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往往有适度融合,相互协作的趋势。离岸金融市场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目的,其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最早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欧洲美元市场,其产生的原因是二战后,苏联东欧国家因担心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被美国冻结,便将资金存放在欧洲的银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欧洲美元市场。而新加坡则是先建立一个政策优惠,管理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吸引全球美元资金在此交易,从而形成离岸金融市场。现阶段离岸金融市场经营的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外贸交易、劳务和服务结算额的不断增长,人民币存量在离岸金融市场的规模正不断扩大。2.2.2离岸金融市场特点离岸金融市场既是经营离岸货币交易的国际资金市场,又是一个制度性概念而非地域概念的金融市场。现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离岸业务和离岸市场,所有货币进行的脸金融业务都能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完成。离岸金融市场以其自身独有的政治、经济优惠政策,吸引全球流动资金汇集、交易。(1)资金交易成本低,离岸金融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国别的自由金融市场,其存款利率不受所在国法律限制,完全由离岸银行和客户约定达成。在税率方面,几乎减征或免征包括利息预扣税在内的一切交易税费。这种高度自由化的交易模式,不仅提高了离岸市场的经营效率,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2)资金运作效率高。独立于发行国的存贷款利率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大量投资者和筹资者,扩大了在岸市场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作范围。先进的世界咨询系统,即时处理上万笔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离岸金融市场面向的交易主体大多是银行、跨国公司和政府组织等大客户,较大的交易规模促进资金高速流动。(3)业务创新能力强。离岸金童市场的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展,其业务主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离岸银行业务,货币、证券、保险等离岸业务也都迅速开展起来。这些不同的离岸业务之间没有界限,业务品种往往相互融合,经营模式灵活,这种特点进一步促进了离岸业务的多样性和创新发展。2.2.3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离岸金融市场最早的业务模式是存贷业务,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扩展到金融机构与所在地区以外的个人、公司和机构进行的资金存贷业务。现今,离岸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现今支付清算和银行存贷款。此外,一些全球性和地区性的金融中心提供的离岸金融业务也包括了一般的外汇和衍生品交易、债券投融资、股权投融资、财富管理等功能。根据提供的金融业务的不同和对金融服务监管制度的不同,可以将离岸金融市场氛围四种模式。(1)内外融合型。该模式的特点是不区别设置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两种账户可以相互融通,对资金的流动运用没有限制。在统一的监管体系下,对投资融资、外汇及衍生品交易、财富管理等金融业务进行全面管理。该种离岸市场主要针对居民、非居民和离岸金融机构,代表地区是伦敦和香港。(2)内外分离型。该模式对市场参与者制订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合格机构才能设立离岸账户,账户设立需要向监管当局报备。同时,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是严格分开的,不允许资金在两个账户之间融通。这种模式下,只有非居民和离岸金融机构可以进行交易,并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吸收离岸资金。代表地区是美国的IBFs和日本的JOM.(3)内外渗透型。该种离岸市场又具体分为三种运作模式,分别是由外向内回流型,由内向外回流型和内外交互型。该种模式为居民、非居民和离岸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代表地区是新加坡、雅加达和曼谷。(4)避税港型。这种离岸金融市场与其他三种有明显区别,其主要服务宗旨是客户私人交易信息至上,在这种离岸金融市场往往可以享受到低税率甚至零税率,同时没有严格的金融管制。代表地区:开曼、巴哈马、百慕大。2.2.4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全球布局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伴随着一国金融和资本市场逐渐开放进行的,然而目前我国并不具备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条件。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主权货币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成为了必经之路。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有离岸金融市场,选择合适的离岸金融市场开展人民币业务,将成为我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香港拥有良好的金融市场,其金融机构数量、服务能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优势。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数显示,香港在2011年和2012年仅次于日本东京,成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同时在香港与大陆政策的相容性、通信和交通便利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首要选择。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历史香港银行体系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最早开始于2004年,主要以人民币存款业务为主,来源于香港居民日常的换回,人民币存款总额仅为8.9亿元。随着我国政府发展香港人民币业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渐形成,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4年-2007年。在这一阶段中,人民币存款业务得到初步发展,香港居民可以办理存款、汇兑和汇款业务。同时准许香港7个行业开办人民币存款户口和个人支票户口。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于2004年为40家参与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香港银行提供存款、汇兑和汇款清算服务,并于2006年推出人民币交收系统和人民币支票清算服务。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债券,标志着香港人民币业务迈入资本市场领域。(2)发展阶段:2008年-2010年。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布,允许试点企业和地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同年九月财政部在香港发行量60亿元的国债,进一步促进了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在债券市场的发展。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重新修订了有关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允许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出,并促进了人民币现货及远期市场的发展。同年8月,香港成立了10只人民币离岸基金,人民币即期、远期和期权交易也迅速开展。(3)突破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年初内地企业进行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香港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支持。2011年4月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挂牌交易,成为首只人民币IPO。2011年8月,我国政府宣布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在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和人民币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政策便利,这标志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进入新纪元。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自2004年香港作为首个非大陆地区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和汇款银行业务以来,其人民币业务已经扩展到投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及贸易融资银行业务、财政部及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等等,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突出却表现在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债券发行两个方面。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2012年下半年,由于受到香港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投资渠道放开和人民币现汇升值幅度减缓,人民币存款总额有所下降。但到2013年上半年,又开始缓慢回升,截止2015年10月底,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8543亿元。人民币存款总额的上升说明更多跨国企业和内地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现今人民币结算总额达到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11%以上。香港人民币存款数额的增加推动了人民币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债券又称点心债券,是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单位,定期获得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债券。目前人民币债券的主要发行主体是内地银行和在香港的附属银行,同时也有一些国际大型投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而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较大的是跨国企业,其发行量达400亿人民币。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跨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业务较多,营运资本收入和支出以人民币为主,使用人民币债券市场童子有助于避免汇率风险,同时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累计发行量达到三千亿元,有80%以上是中短期债券,十年期以上人民币债券仅为2%。从信用评级来看,数据显示仅有18%的电信债券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但是目前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低信用等级高风险的仅为12%,这就说明人民币债券信用级别良好,却未收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所以在未来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中,合理安排点心债券结构,提高其信用等级,将有助于点心债券多元化发展,同时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内地对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措施的不断开放和完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已经从最初单一的人民币结算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离岸人民币贸易、人民币外汇、人民币债券和人民币资产管理的综合平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深,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和非居民投资者会选择这个迅速增长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的需求,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正在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的趋势。(二)新加坡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新加坡是内外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它承担着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十种货币在亚洲的外汇交易。到2010年4月,新加坡外汇市场成交量达26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四位。新加坡作为最早的亚洲美元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机构和对冲基金,促进了其亚洲本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近90%的国际金融机构会选择新加坡作为亚洲债券的交易中心。1.新加坡离岸市场发展历史新加坡离岸市场的兴起源于美国银行为规避国内政府对资金外流的管制,建立亚太地区离岸金融中心的构想。新加坡抓住此机会,早在1968年允许美洲银行建立亚洲货币经营单位,这就是早起的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雏形。该市场参照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方式,允许非居民在亚洲进行外汇交易和美元的存款、贷款、结算业务。随着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为了配合离岸市场的建设,新加坡实行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改革:1972年取消了亚洲美元市场上20%的流动准备金,并开展国际银团贷款业务,以规避离岸资金流动风险,初期的改革使得新加坡境内参与亚洲货币经营业务的金融机构由16家上升到66家;1977年下调亚洲美元市场进行交易和结算;1984年成立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推出第一个欧洲美元存款利率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交易。在促进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新加坡也逐渐放宽非居民对境内金融市场投资的限制,包括资本项目下的自由流动、境内资本市场投资和本国货币的双边互换等。到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外汇业务累积成交额达到1390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离岸保险业务的创新推出,使得新加坡脸金融业务更具竞争力。现今,新加坡已经全面分开境外资金对本国股票持有限制,并提高合格离岸银行新加坡元贷款额度,这一举措促进了掉期交易资金的流动性。同时,新加坡不断鼓励和支持离岸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开发,使得离岸金融业务更加丰富。经过循序渐进的境内金融自由化改革和境外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双轨推动,新加坡离岸市场从事离岸业务的机构已经扩展到上百家,离岸金融体系也从最初的强调管制,注重风险控制模式转变成以信息披露为根本,以金融创新为突破点的管理方式,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正逐渐加强。2.新加坡人民币离岸市场现状新加坡人民币离岸业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提供的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提供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远期交易、资金拆解、人民币存贷款和信用证办理业务。(2)发行人民币债券,如2011年,新加坡普洛斯公司和胜狮货柜发行人民币债券;2013年5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通过新加坡分行发行5亿元人民币2年期债券,同时渣打集团有限公司也发行了10亿元的3年期人民币债券。新加坡的星展银行也计划在短期内发行一定规模的人民币计价债券。(3)人民币清算业务全面展开。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为新加坡人民币业务的清算银行将使新加坡各银行能够直接经手人民币,不需要经由中国的商业银行办理,大大减少了清算手续,为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跨境贸易和投资贸易结算又迈出了重要一步。(4)人民币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逐步开展。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基金机构都已经开始向客户提供了人民币基金类产品。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总体规模低于香港,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中。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都致力于推动人民币离岸业务在新加坡的发展。201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重新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将协议金额扩大到3000亿元。到2012年年底,新加坡人民存款总额为600亿元,随着人民币债券规模发行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币清算业务的开展,2013年底新加坡人民币存款总额将有望达到1000亿元。(三)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开展国际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以配合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潜在趋势。伦敦作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在地理区位、金融服务、监管体制和法律管理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伦敦凭借其宽领域,深层次和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也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提供较好的平台。(1)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历史由于伦敦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与香港离岸金融模式相同,同属于内外融合型。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伦敦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落脚点。两国政府与金融机构不断合作与沟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2011年9月中国与英国政府召开第四次财经对话会议,就建设伦敦成为欧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初步达成一致,并决定促进私人部门为投资主体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2012年初,英国财政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举行会谈,会议重点讨论建设伦敦成为一个可与香港互相补给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使离岸人民币资金在伦敦、香港等世界金融中心之间自由流动。2012年4月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正式启动。同年5月香港伦敦金融论坛召开,就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做出具体实施计划:a.在支付结算方面,2012年6月起香港人民币实时支付结算系统交易时间延长至晚23:00,营业时间的延长可以保证在欧洲和美国东部的人民币结算业务使用香港清算平台结算,有利于人民币收付效率,减少资金的结算风险;b.在银行合作方面,加强了香港、伦敦银行间跨境筹资活动,建立了“资金池”,保证银行间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启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摩根大通和欧洲清算银行共同合作研发的跨境抵押品管理结算系统。该系统允许国际金融机构与香港中银结算系统成员签订三方回购协议,将其在欧洲清算银行或摩根大通持有的证券抵押,以获得港元或离岸人民币。从而在实现资本的流动的基础上,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结算地位。c.在贸易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国机构投资者与中国贸易往来中的人民币双边贸易结算的支持。d.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伦敦离岸金融市场将提供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英镑的直接报价,并制定人民币债券的长效定价机制,提高人民币资产和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虽然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两国政府和地区之间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加深,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能快速发展起来。(2)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目前,伦敦人民币业务已出具规模。根据伦敦金融城的调查,从2012年开始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增长迅速。在贸易方面,伦敦人民币进出口结算额达到22亿元,较2011年增长近三倍。在伦敦开立的人民币信用证达37亿元,进出口融资业务量也不断增长。人民币贸易相关服务的强劲增长,表明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愿意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规避贸易风险,提高竞争优势。目前离岸人民币价格曲线呈现出未来人民币贬值吉祥,这也意味着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在今后将有进一步的增长。在外汇贸易方面,人民币外汇产品交易十分活跃。人民币即期外汇日交易额达17亿美元,上涨近1.5倍,而无本金交割远期产品日交易额为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多下降。这种人民币外汇产品类别交易标的从无本金交割产品转向可交割产品,而利率互换产品却呈现相反趋势,说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正在进一步提高,离岸投资者投资人民币的信心正不断上升。在人民币存款数额方面,私人存款账户人民币总额为41亿元,公司账户存款仅仅为30亿元。伦敦离岸人民币数额规模较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存款数额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其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配额提高和伦敦点心债券的大量发行,使一定量的人民币存款流向资本市场进行运作。在债券发行发面,2012年4月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量20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其中60%为欧洲投资者所认购,显示了伦敦市场对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2012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通过伦敦子行发行人民币债券,成为第一家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中资银行。债券市场的发展,表明了伦敦人民币离岸资本规模正逐步扩大。随着人民币在欧洲贸易结算的不断增长,以及离岸人民币持有者对各类人民币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日渐旺盛,伦敦人民币离岸业务正不断发展起来。第三章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生性关系3.1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机理分析第二章介绍了离岸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详细描述了离岸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进程以及现状;在这一章将阐述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生性关系。货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该国货币被世界各国接受,一国货币被接受的程度可以根据该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充当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进行衡量。笔者将从离岸金融市场特征、运行机理和功能的这三个角度深入分析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1)基于离岸金融市场特征角度分析离岸金融市场已经超越地域性概念成为制度上的概念。最突出的表现是离岸金融市场已经超越了国境的界定,以其运行是否独立于货币发行国国内金融系统,是否受货币发行国和东道国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进行界定。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交易的货币是独立于该国国内金融系统的欧洲货币(即使交易货币是东道国货币,通常独立于国内金融系统,美国的IBF就是如此)。通常离岸业务具有不受存款准本金、存款保险的约束,并享受一定税收优惠措施。另一方面各离岸金融中心选择取消外汇管制、放宽信用限制,逐步推进利率自由化。如图:主要离岸市场管制放松的措施交易主体的“非居民性”逐渐凸显,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期初并没有强调交易主体的“非居民性”,早期的内外混合型离岸,允许东道国居民和非居民在同一账户进行交易,如在伦敦离岸金融市场上,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可以进行美元的借贷。随着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交易主体的“非居民性”这一特征开始凸显,但不能以交易主体是否为东道国居民判断市场是否为离岸金融市场的,对于内外混合型只要交易主体通过欧洲货币市场进行交易,该交易就是离岸交易。离岸金融市场资金融通规模大、速度快、交易币种多样化。离岸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多为商业银行、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及国际组织等,个人和小规模交易主体很少参与,日本甚至通过法律规定个人不能参与东京离岸金融市场。资金在交易主体之间的流动具有批发性质,规模较大。离岸金融市场的“非居民”特性,为一国货币在非居民之间的流通架起通道,提高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性,这是一国货币发挥交易媒介最主要的体现。离岸金融市场打破了本币资金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使用限制,为非居民获得本国货币提供了便利。其特有的优惠税收政策和管制放松政策,使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相比,本币业务的投资具有更高的收益,本币资金的筹集花费更低成本,这为非居民持有本国货币提供了动力,是本国货币在非居民间流通的基础。离岸金融市场上资金融通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进一步提高了一国货币在非居民之间的流通规模和流通速度,为一国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提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货币国际化的关键是该国货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广泛的可兑换性,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打破了货币发行国对于本币的金融资本管制,刺激了本币储蓄在国际间的汇集,为本币在国际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提高了本币在国际间的流动性。(2)基于离岸金融市场运行机理角度分析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特有的交易成本和利息率。在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存款者和投融资者对存贷市场的选择是由市场的收益和成本即市场的利率水平和交易成本决定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以伦敦离岸金融市场同业拆解利率(LIBOR)作为共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由全球的资金供求情况自主决定,不受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离岸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不同币种各自有不同的LIBOR,通常资信较高的银行可以以低于资信较低银行的利率吸收存款。离岸金融市场银行机构筹集的资金多为跨国资金且不受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为提高竞争优势,通常会向存款者支付高于货币发行国国内的存款利率。另一方面由于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且不受信用限制,大大降低筹资成本,因此欧洲银行与国内银行相比具有以低于国内贷款利率发放贷款的优势。虽然这使得离岸金融市场上银行机构的利差较小,但离岸金融市场上巨大的资金规模创造较大盈利。左连村、王洪良(2002)认为政府管制成本、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是银行的主要交易成本。政府的管制措施会提高银行的交易成本,银行规避管制和降低交易成本是离岸金融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离岸金融市场的去管制化,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是交易双方为取得信息所支付的成本,风险成本是在信息不足时所面临的成本,通常风险成本与信息成本相联系,两者之间相互制约,交易主体需经权衡后作出决策,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不利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也是个人和小机构难以参与离岸金融市场交易的一个原因。离岸金融市场上优惠的税收政策降低了离岸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交易成本,这促成了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离岸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从货币发行国的角度看,离岸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来源方与使用方可以为货币发行国的居民也可以为非居民。本文借鉴何东和McCauley(2012)对欧洲美元市场融资分类的方法,将离岸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融通分为纯离岸交易、纯双向交易和国际净借贷三种类型。纯离岸交易,即离岸金融市场上交易货币的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均为货币发行国的非居民,这是国际化货币在离岸金融市场上的典型交易,如在欧洲美元市场中,伦敦离岸金融市场上的银行将从中东地区吸收的美元存款贷给巴西的石油进口商;纯双向交易,即货币资金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均为货币发行国的居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存在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或存款利率上限限制的要求,离岸金融市场几乎不受相关限制并存在一定的税收优惠,储蓄者或投资者为追求更高的收益而进行的。例如在美国IBF中,资金的借贷双方均为美国居民;而国际净借贷指的是资金的供给方与资金的需求方中一方为居民,另一方为非居民,如伦敦离岸金融市场中将美国居民的存款贷给非美国居民,这是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向其他国家或者货币发行国货币从其他国家流回本国的通道。离岸金融市场上,一国货币的纯双向交易、纯离岸交易和国际净借贷这三种方式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分析如下。离岸金融市场主要有离岸银行信贷市场和离岸债券市场构成,更具体的离岸本币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本币汇兑、本币存贷款、本币票据发行、本币债券发行等业务。本币离岸金融市场成立之初主要的业务是本币的汇兑和存贷款,如最初美元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是为了规避管制而在欧洲等离岸金融市场办理美元存贷款业务。在这一阶段,本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本币国际化的影响机理如下:在纯离岸交易及资金供应者为本国居民的国际净借贷交易中,本币离岸金融市场沉淀了非居民手中的本国货币,这为本币在非居民之间的流通打下了基础,支撑了本币发挥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非居民手中本币积累到一定数额,而市场上货币交易有利可图时,本币必将在非居民之间流通,这有利于本币结算职能向国际范围的延伸,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币的公信力,有利于本币储备职能的国际化。本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离岸金融市场上本币票据和本币债券等业务的发展将逐渐成熟并占有重要地位,纵观主要国际货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几乎都遵循这一规律。本币国际化到一定阶段后,本币将成为国际投融资的主要币种,并被各国政府作为储备货币用作国际支付的资金。在这一阶段本币离岸金融市场对本币国际化的影响机理如下:在纯离岸交易中,本币票据和本币债券在给居民之间发行,这是本币作为国际金融资产计价和交易媒介重要的方式,拓展了境外本币投融资产品的种类,有利于本币境外循环,起到了本币作为国际货币计价和交易功能的维持,这也意味着非居民对本币稳健性和公信力的更高更广泛的认可,进一步推动本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3)基于离岸金融市场功能角度分析离岸金融市场连通了全球的国际金融市场,使国际资金的流动更加顺畅,为资金匮乏的企业和国家提供了新型的融资通道,同时也为资金盈余国家和企业闲置资金的利用提供了场所和条件,最先成立的伦敦离岸金融市场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形成的,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通过离岸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典型实例为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赤字时,该国政府通常通过在离岸金融市场筹资等方式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当一国国际收支盈余时,该国政府通常将储备中的一部分存放在离岸金融市场加以运用获取利息收益。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的中介作用,收支赤字国和收支盈余国在合理的价格条件下各取所需。如70年代石油危机时,离岸金融市场吸收产油国的石油美元为拉美等国家进行资金融通。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跨国公司融资提供了便利,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对外汇进行干预时也会向离岸金融市场借款。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增长。离岸金融市场为外国企业对本国进行投资和本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带动国内就业增长,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会促使国内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则和监管体制与国际接轨,促进国内金融市场运行体制和监督制度的改革。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高水平从业人员的培养,进一步带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此外,离岸金融市场会促进国内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由于不受相关法规限制,并且采用电子方式划转资金等技术,市场内资金调拨快捷方便,为投资者进行套汇套利提供便利。当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不同时,离岸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会在不同市场间进行套汇,直至国内国际金融市场间的外汇趋于平衡。离岸金融市场为本币在境外的沉淀和流通提供了条件。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不受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持有的税收政策优惠等特点,通常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内金融市场、筹资成本低于国内金融市场,这意味着离岸金融市场具有强大的资金聚散功能。资金流动的趋利性会促使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流出国内在离岸金融市场进行积累沉淀,于此同时对货币发行国货币有需求的机构可以以低于货币发行国国内的成本筹集到所需资金,因此大量机构在离岸金融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货币发行国货币在境外运转流通,而离岸金融市场上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促进这一过程。例如美国“Q项条例”的实施,使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大量美元流入欧洲,“利息平衡税”和“国外直接投资规则”的颁布使得外国投资者欧洲货币市场筹集所需美元资金,美元在美国境外积累并流通运行。离岸金融市场畅通国际金融市场通道的功能,便利了对货币发行国货币有需求的机构、国家资金的获得,有利于货币发行国货币从境内流到境外,为货币在境外的沉淀打下基础,这是货币职能国际化的前提条件。离岸金融市场特有的利率和交易成本,吸引了货币发行国相关机构将货币存放在离岸金融市场。国际收支逆差国家、资金匮乏国家和企业在离岸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当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具有稳定的币值、合理的价格并且获取相对便利时,以上三种主体会选择这种货币,并将其兑换成所需货币或者作为储备货币,在促进该国货币在非居民之间流通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职能货币的角色。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机构在离岸金融市场上开办离岸业务,学习建设陷阱的基础设施和培养更专业的人才等,促进了货币发行国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水平,有利于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由于不受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大规模的资金聚散功能,业务品种的不断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吸引力大批货币风险管理者,持有外汇头寸较多的各央行和跨国公司,利用离岸金融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风险对冲,实现利率和汇率管理目标,这些风险管理者中既包括了货币发行国的居民也包括货币发行国的非居民,这大大提高了货币发行国货币境外的交易量,提高了货币发行国货币的国际化。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货币发行国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倒逼作用,完善了国内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有利于该国货币在非居民之间的运转,对该国货币国际化有深远的影响。第四章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运转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旨在分散国际货币体系过分依赖美元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只放松了经常项目管制,而资本项下仍有一部分账户没有开放。资本账户的管制限制了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流动性,在这种特殊经济环境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离岸金融市场成为最佳选择。本章将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除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才更具有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在综合考虑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就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4.1指标的设计和模型的选取(一)指标的设计从货币职能角度度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为可行并且很科学,所以本文将从一国货币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在国际上的延伸这三方面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一国货币在国际债券市场中的计价份额和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可以较好地反应出该国货币的计价和价值贮藏功能,在对外贸易和外汇交易中的使用情况可以反应其交易媒介功能。基于货币在国际贸易和外汇交易连续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选择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市场中的计价份额以及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来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标及影响因素在对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进行指标量化,从而得出可行性的数据。其次,对于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进行梳理,为证明离岸金融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辅助数据说明。a.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货币国际化指数,是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指标,用以度量一国货币执行货币职能的状态。本章将使用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作为人民币的跨境贸易指数。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英文名称为BOCRMBCross-borderIndex,英文简写标识为CRI,是中国银行独立研发编制的、反映人民币在跨境及境外交易使用的活跃程度、从侧面体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指示性指数。选取跨境人民币指数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数有以下几个原因:1.视角独特:CRI指数不局限于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编制指数,而是从货币流转过程的维度编制指数,从不一样的视角揭示人民币跨境流转和使用的动态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2.架构严整:由人民币跨境流出、境外流转、跨境回流三个紧密衔接的部分构成,全部采用流量指标来反映,使指数架构在逻辑上高度一致。3.涵盖全面:指标涵盖所有经常项目、有代表性的资本项目和境外流转项目,涵盖面较广,综合反映人民币跨境及境外使用的活跃程度。4.指引清晰:跨境人民币指数的变化可以按"出、转、回"三个部分的各项构成指标进行分解,为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水平提供清晰的指引。5.解读直观:指数可以进行各种同比和环比比较,揭示人民币跨境流转使用水平在不同时间跨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011年到2015年的人民币跨境指数:中国银行人民币跨境指数(CRI)2011-12100.002014-09243.002012-03115.002014-10242.002012-06132.002014-11251.002012-09144.002014-12256.002012-12146.002015-01235.002013-03189.002015-02249.002013-06186.002015-03248.002013-09190.002015-04261.002013-12228.002015-05272.002014-03278.002015-06293.002014-04242.002015-07279.002014-05246.002015-08321.002014-06246.002015-09310.002014-07232.002015-10266.002014-08202.00从图表中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十分吻合,这也表明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无限潜力。b.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支撑因素在过去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文献中,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分析框架,认为支撑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拥有庞大的经济总量;二是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系;三是对待该种币值比值稳定的信心;四是一国政治的稳定性;五是网络的外部性。从货币国际化的实际进程来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受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总量、贸易总量、货币币值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金融市场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增长的结果。同时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也是由于该种货币币值在特殊历史时期相对稳定,普遍被大家接受的原因。综上所述,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1)国家经济总量的持续走高,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2)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性(3)国内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如货币资产名义收益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等因素。Chin和Frankel(2007,2008)以分析各国央行的国际货币储备货币币种为基准,对上述各要素进行计量研究分析得出,显著的影响变量包括发行国的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