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水调歌头》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品评诗句;3.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准备乐曲《思乡曲》、《回家》,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个“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呢?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同学们,诗人都爱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幻灯片)(板书课题、作者)看看他将寄月亮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情感呢?二、明确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品评诗句;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三、合作学习,探究文本(一)字正腔圆地读--读准字音。1.自由朗读诗歌,勾划读得不准的字音。2.自荐朗读,纠正字音。师强调宫阙(què)琼楼玉宇(qióng)朱阁(gé)绮户(qǐ)婵娟(chánjuān)不胜寒(shēng)(二)有板有眼地读--读对节奏。1.指导节奏划分。(课件)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自由读,齐读。(三)有情有味地读--读懂词意1.师:结合背景、小序、你查找的资料,回答:我知道了词人是带着(感情)来写这首词的。2.指导朗读:节奏,重音,重点字词读出延长音。3.范读。4.生读。自荐读,并评价。5.师生合作读,男女分开。5.读中有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分小组品评诗歌,说出感悟。表述的模式是:我们小组品析的是句,因为这(几)句诗(描绘了;表达了;写出了……)示例:(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赏析:因为这句诗起得突兀、问得离奇,显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示例:(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赏析:因为这几句诗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让我们看到了词人旷达的性格。示例:(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因为这句诗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这首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示例:(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赏析:因为这句诗刻画了优美的意境: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让人如临其境,看到了忧愁的诗人。示例:(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赏析:因为这句诗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示例:(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因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又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这可以说是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6.师小结:问天--表现对人间生活的喜爱;问月--表现对亲人的祝福。问人生--表现旷达的人生观四、结合苏轼作品经历,扩展升华1.谁能提供与本诗有关的资料,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这首诗。2.小资料·旷达的东坡:元枯八年九月,苏轼出任定州(今河北省定县)知事。绍圣元年(公元1094)四月,五十九岁的苏轼被指称诽谤朝廷,贬为岭外英州(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六月,在转任英州的途中义受命流放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在惠州的两年中,苏轼生活困窘,吃菜也得靠自己种。不料京城朝廷的奸人再度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于他。这次苏轼竟被放逐到有天涯海角之称的儋(dān)州。儋州在海南岛,是一个人迹罕至,瘴疬丛生之地。到了儋州,苏轼一贫如洗。但他仍然超然洒脱,并自得其乐。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五月,苏轼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并被提举为成都(四川省)玉局观。在自惠州后七年的流放生活中,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虽然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垂暮之年的他依然乐观开朗、富有朝气。百姓并没有忘记这位大诗人。苏轼北还,经过润州、前往常州(江苏省)时,运河两岸拥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随船前行,争着要看看这位久经磨难的大诗人的风采。苏轼一生坎坷,但他旷达的胸襟让世人难忘:面对冬季的萧瑟景象,他写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面对时光的流逝,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面对滔滔的江水,他豪迈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五、对话诗人,升华情感1.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2.师:借用一段诗歌来表达对诗歌的敬意:致东坡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孔令军你用如椽的巨笔谱写了一曲何其壮丽的人生你用多情的心弹唱跨越千秋的浩歌你把无边的豪情抛入东逝水的滚滚长江那浪花顿时化成壮美的音符今夜的月可是千年前与你共的那轮“婵娟”可曾照见你的笑、你的泪、你的歌?可曾听见你内心无声的诉说?你的潇洒在寂寞沙洲在赤壁怀古在苏州长堤在江海寄余生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并积极地对待一切、看淡祸福你告诉我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啊要乐观地活在当下你就是我最敬慕的师者与人生的楷模五、畅谈收获读完这首词,你有何收获?(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可从“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读一读。”四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谈出感受)六、作业拓展阅读: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并写下自己的感悟。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水调歌头》学情分析泰安市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诵读古代诗歌的方法,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古代诗歌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理解等学习活动中来。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思考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从而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本”,打破教师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较强。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以下学法:1.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法:本文是脍炙人口的诗歌,读来朗朗上口,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师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2.多种形式,训练朗读: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多种形式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教学中我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评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意味。《水调歌头》效果分析泰安市今天,我执教了《水调歌头》一课,虽有遗憾之处,但感觉收获颇多,总结如下:1.突出朗读,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我在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力求让朗朗的读书声贯穿整个课堂。课堂上,我采用的多种形式的读,如教师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师生共读等,也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无论是个人读还是集体读,学生都是充满激情的,琅琅的读书声充盈了整个课堂。特别是李鑫雨和刘炳奇的朗读,声情并茂,感染力很强,给同学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理解了课文,懂得了情感,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吧。2.突出学生,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学习目标,还是拓展内容,更不用针对学生设计的各种活动,都有学生来完成。让他们在读中、写中、说话中,能力得到锻炼。从实际效果来看,目的基本达到了。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的还不够细致,逐句进行可能更好些。另外,感觉课堂自己的课堂语言尚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调歌头》教材分析泰安市《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对本课而言,学生们在七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是借景抒情、遇害事感怀之作,学生要学习其它词也就顺利得多。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户。学习本课,学生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情作者表现出来的人生哲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基本性质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同时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经过前三个学期的训练,我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只是他们学习时还不够深入,鉴于此,结合文本特点及单元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品评诗句;3.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由于本文是古代诗歌中的名篇,是学生练习诵读、培养高尚情操的经典篇目,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水调歌头》评测练习(10分)泰安市一、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宫阙()(2)琼楼()(3)绮户()(4)婵娟()二、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2分):三、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写出两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4分)《水调歌头》课后反思泰安市今天,我执教了《水调歌头》一文,反思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成功之处:1.突出朗读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水调歌头》是古代诗歌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不可多得的训练学生朗读水平的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力求让朗朗的读书声贯穿整个课堂。课堂上,我采用的多种形式的读,如教师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师生共读等,也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2.突出学生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读文、赏文、多种形式谈体会等,都是紧紧围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设计。学生的活动课的贯穿始终,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的还不够细致,逐句进行可能更好些。另外,感觉课堂容量大了些,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